專利名稱:一種插裝式機動兩位四通換向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插裝式機動兩位四通換向閥,閥體包第一換向口A、進油口P和第二換向口B,以及出油口T;所述閥芯包括第一油腔、第一通孔C和第二通孔D,以及第二油腔,第二油腔與進油口P相貫通,第一通孔C和第二通孔D,分別與第一換向口A和第二換向口B交錯設置;當閥芯在外力作用下向下運動時,第一通孔C與第一換向口A相貫通,進油口P與第二換向口B相貫通,此時油液從P流向B,A流向T;當閥芯在彈性結構的作用下向上恢復原位時,第二通孔D與第二換向口B相貫通,進油口P與第一換向口A相貫通,此時油液從P流向A,B流向T。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換向方便、反應靈敏且能夠適用于旋轉機械的使用。
【專利說明】一種插裝式機動兩位四通換向閥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液壓【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插裝式機動兩位四通換向閥。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下的插裝式換向閥基本為電磁式換向閥,此類電磁式換向閥一般結構都較為復雜,且體積較大,比較占用空間,響應時間較長,而且由于存在電器元件及導線等部件,因此很難適用與高速旋轉機械的使用,且內部電器元件很容易失效,進而影響換向閥的可靠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換向方便、反應靈敏且能夠適用于旋轉機械的插裝式機動兩位四通換向閥。
[0004]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插裝式機動兩位四通換向閥,包括安裝套、與所述安裝套相配合的閥體,還包括軸向設置在所述閥體腔體內的閥芯,所述閥芯的一端與所述安裝套之間設置有用于所述閥芯復位的彈性結構;所述閥體包括從上到下依次徑向貫穿設置在所述閥體腔體的腔體壁上的第一換向口 A、進油口 P和第二換向口 B,以及設置在所述閥體腔體底端的出油口 T ;所述閥芯包括軸向設置在所述閥芯中部的第一油腔、分別徑向貫穿設置在所述第一油腔上端和下端側壁上的第一通孔C和第二通孔D,以及凹設于所述第一油腔外側壁上的第二油腔,所述第二油腔與所述進油口 P相貫通,所述第一通孔C和第二通孔D,分別與所述第一換向口 A和第二換向口 B交錯設置;
[0006]當所述閥芯在外力作用下向下運動時,所述第一通孔C與所述第一換向口 A相貫通,所述進油口 P與所述第二換向口 B相貫通,此時油液從P流向B,A流向T ;當所述閥芯在彈性結構的作用下向上恢復原位時,所述第二通孔D與所述第二換向口 B相貫通,所述進油口 P與所述第一換向口 A相貫通,此時油液從P流向A,B流向T。
[0007]其中,所述彈性結構包括與所述安裝套相配合用于限定所述閥芯移動距離的限位套,以及套設于所述閥芯一端用于所述閥芯復位的彈簧。
[0008]其中,還包括與所述安裝套軸向滑動配合的頂桿,所述頂桿的一端外露于所述安裝套的頂部,所述頂桿的另一端與所述閥芯的頂端相貼合。
[0009]其中,所述彈性結構和所述頂桿,與所述安裝套之間設置為密封腔體。
[0010]其中,所述閥芯的頂部十字交叉貫穿設置有用于油液填充所述密封腔體的油道,所述油道與所述第一油腔相貫通。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包括安裝套、與所述安裝套相配合的閥體,還包括軸向設置在所述閥體腔體內的閥芯,所述閥芯的一端與所述安裝套之間設置有用于所述閥芯復位的彈性結構;所述閥體包括從上到下依次徑向貫穿設置在所述閥體腔體的腔體壁上的第一換向口 A、進油口 P和第二換向口 B,以及設置在所述閥體腔體底端的出油口 T ;所述閥芯包括軸向設置在所述閥芯中部的第一油腔、分別徑向貫穿設置在所述第一油腔上端和下端側壁上的第一通孔C和第二通孔D,以及凹設于所述第一油腔外側壁上的第二油腔,所述第二油腔與所述進油口 P相貫通,所述第一通孔C和第二通孔D,分別與所述第一換向口 A和第二換向口 B交錯設置;
[0012]當所述閥芯在外力作用下向下運動時,所述第一通孔C與所述第一換向口 A相貫通,所述進油口 P與所述第二換向口 B相貫通,此時油液從P流向B,A流向T ;當所述閥芯在彈性結構的作用下向上恢復原位時,所述第二通孔D與所述第二換向口 B相貫通,所述進油口 P與所述第一換向口 A相貫通,此時油液從P流向A,B流向T。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換向方便、反應靈敏且能夠適用于旋轉機械的使用。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插裝式機動兩位四通換向閥工作狀態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插裝式機動兩位四通換向閥初始狀態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1.安裝套、2.閥體、21.第一換向口 A、22.進油口 P、23.第二換向口 B、24.出油口 T、3.閥芯、31.第一油腔、32.第一通孔C、33.第二通孔D、34.第二油腔34、4.限位套、5.彈簧、6.頂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0017]一種插裝式機動兩位四通換向閥,包括安裝套1、與所述安裝套I相配合的閥體2,還包括軸向設置在所述閥體2腔體內的閥芯3,以及與所述安裝套I軸向滑動配合的頂桿6,所述頂桿6的一端外露于所述安裝套I的頂部,所述頂桿6的另一端與所述閥芯3的頂端相貼合。所述閥芯3的一端與所述安裝套I之間設置有用于所述閥芯3復位的彈性結構;所述彈性結構包括與所述安裝套I相配合用于限定所述閥芯3移動距離的限位套4,以及套設于所述閥芯3 —端用于所述閥芯3復位的彈簧5。所述閥體2包括從上到下依次徑向貫穿設置在所述閥體2腔體的腔體壁上的第一換向口 A 21、進油口 P 22和第二換向口 B 23,以及設置在所述所述閥體2腔體底端的出油口 T 24 ;所述閥芯3包括軸向設置在所述閥芯3中部的第一油腔31、分別徑向貫穿設置在所述第一油腔31上端和下端側壁上的第一通孔C 32和第二通孔D 33,以及凹設于所述第一油腔31外側壁上的第二油腔34,所述第二油腔34與所述進油口 P 22相貫通,所述第一油腔31與所述出油口 T24相貫通,所述第一通孔C32和第二通孔D 33,分別與所述第一換向口 A 21和第二換向口 B 23交錯設置;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將此換向閥插裝于旋轉機械上使用時,如圖1所示,當凸輪擠壓頂桿時,所述閥芯3在頂桿力的作用下向下運動,第一通孔C 32與所述第一換向口 A 21相貫通,進油口 P 22與所述第二換向口 B 23相貫通,此時油液從P流向B,A流向T ;如圖2所示,當凸輪不擠壓頂桿時,所述閥芯3在彈簧的作用下向上恢復至原位,所述第二通孔D 33與所述第二換向口 B 23相貫通,所述進油口 P 22與所述第一換向口 A 21相貫通,此時油液從P流向A,B流向T。通過上述一個周期,順利實現在純機械狀態下的換向,進而能夠很好的適用于高速旋轉機械的使用。
[0018]作為進一步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彈性結構和所述頂桿6,與所述安裝套I之間設置為密封腔體。所述閥芯3的頂部十字交叉貫穿設置有用于油液填充所述密封腔體的油道7,所述油道7與所述第一油腔31相貫通。此結構設計,能夠使得油液填滿整個換向閥腔體,使得閥芯上下運動更加順暢且不受液壓力的干擾。
[0019]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插裝式機動兩位四通換向閥,包括安裝套(I)、與所述安裝套(I)相配合的閥體(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軸向設置在所述閥體(2)腔體內的閥芯(3),所述閥芯(3)的一端與所述安裝套(I)之間設置有用于所述閥芯(3)復位的彈性結構;所述閥體(2)包括從上到下依次徑向貫穿設置在所述閥體(2)腔體的腔體壁上的第一換向口 A(21)、進油口P(22)和第二換向口 B(23),以及設置在所述所述閥體(2)腔體底端的出油口 T(24);所述閥芯(3)包括軸向設置在所述閥芯(3)中部的第一油腔(31)、分別徑向貫穿設置在所述第一油腔(31)上端和下端側壁上的第一通孔C (32)和第二通孔D (33),以及凹設于所述第一油腔(31)外側壁上的第二油腔(34),所述第二油腔(34)與所述進油口 P (22)相貫通,所述第一通孔C(32)和第二通孔D(33),分別與所述第一換向口 A(21)和第二換向口 B(23)交錯設置; 當所述閥芯(3)在外力作用下向下運動時,所述第一通孔C(32)與所述第一換向口A(21)相貫通,所述進油口 P (22)與所述第二換向口 B (23)相貫通,此時油液從P流向B,A流向T ;當所述閥芯(3)在彈性結構的作用下向上恢復原位時,所述第二通孔D(33)與所述第二換向口 B(23)相貫通,所述進油口 P(22)與所述第一換向口 A(21)相貫通,此時油液從P流向A,B流向T。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插裝式機動兩位四通換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結構包括與所述安裝套(I)相配合用于限定所述閥芯(3)移動距離的限位套(4),以及套設于所述閥芯(3) —端用于所述閥芯(3)復位的彈簧(5)。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插裝式機動兩位四通換向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所述安裝套(I)軸向滑動配合的頂桿(6),所述頂桿(6)的一端外露于所述安裝套(I)的頂部,所述頂桿(6)的另一端與所述閥芯(3)的頂端相貼合。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插裝式機動兩位四通換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結構和所述頂桿(6),與所述安裝套(I)之間設置為密封腔體。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插裝式機動兩位四通換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芯(3)的頂部十字交叉貫穿設置有用于油液填充所述密封腔體的油道(7),所述油道(7)與所述第一油腔(31)相貫通。
【文檔編號】F15B13-02GK204267410SQ201420725071
【發明者】孫山峰 [申請人]深圳市嘉潤精密模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