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一種螺旋與渦旋復合泥漿泵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469977閱讀:254來源:國知局
一種螺旋與渦旋復合泥漿泵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螺旋與渦旋復合泥漿泵,包括缸體和泵軸,泵軸沿軸向穿過缸體且兩端均位于缸體外,缸體一端固定有殼體,缸體另一端固定有進泥口接頭,泵軸由第一泵軸和第二泵軸組成,第二泵軸上安裝有螺旋葉片,第二泵軸上且位于進泥口接頭的外側設有第二密封裝置和第二支承裝置;第一泵軸上安裝有輪轂,輪轂上安裝有渦旋葉片和第一擋泥盤,渦旋葉片的螺旋方向與螺旋葉片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一擋泥盤與渦旋葉片連接,第一泵軸上且位于殼體的外側設有第一密封裝置和第一支承裝置,殼體的出泥口與缸體垂直且端部連接有過渡接頭,過渡接頭連接有出泥口接頭。本實用新型解決了含有較大硬質顆粒和較長纖維物質的高濃度、大流量泥漿的輸送問題。
【專利說明】—種螺旋與渦旋復合泥漿泵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淤地壩筑壩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螺旋與渦旋復合泥漿栗。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最常見的淤地壩施工方法有碾壓法和水墜法。與碾壓法筑壩相比,水墜法筑壩省去了裝土、運土及碾壓等工序,且具有壩體密實,施工簡單,易于掌握,節省勞力和機械,工效高,造價低等特點,尤其適用于干旱少雨、貧困、交通不便、機械施工困難等地區。但水墜法仍存在很多不足:(1)為了滿足沖填輸入泥漿比降和造泥要求,土場的位置宜高出沖填壩面約IOm以上,使壩址選擇受到限制;(2)施工過程中泥漿濃度無法控制,所筑壩體往往達不到均質壩的要求;(3)在水力沖刷土料造泥的過程中輸泥渠附近容易誘發滑坡等地質災害;(4)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需站在溝坡上挖土,工作條件差,勞動強度大,人身安全難以保障。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及施工安全等要求的提高,迫切需要研制開發適于淤地壩施工條件的先進機械設備,克服水墜法筑壩的不足,替代人工施工,提高筑壩施工的機械化、自動化水平。
[0003]泥漿泵筑壩是采用機械方式將土水混合攪拌成泥漿,再由泥漿輸送泵通過輸泥管道強制式輸送到筑好圍埂和分畦的壩面,經脫水固結,形成均勻密實的壩體。這種造泥及輸泥原理的改變,使得壩址選擇不受土場位置等限制,可最大限度地適應不同狀況下的施工環境,是一種很有發展前景的淤地壩筑壩技術。但采用機械方式(如裝載機)從土料場所挖(鏟)土料的狀態難以控制,常含有樹根、草根等雜物,以及石塊、料漿石等硬質顆粒,若篩分處理過細,土料利用太低,沒有推廣應用價值。因此一般篩網網孔選為40mmX40mm?60mmX60mm,主要根據輸泥管道的管徑來定。調研結果表明,目前用于泥漿輸送的污泥泵、螺桿泵和渣漿泵等,要么泥漿濃度受限,要么允許通過的固體顆粒大小受限,均無法完全滿足泥漿泵筑壩對輸送泵的要求,必須研制開發新型的泥漿輸送泵,以便推動泥漿泵筑壩技術的發展及應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螺旋與渦旋復合泥漿泵,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解決了含有較大硬質顆粒和較長纖維物質的高濃度、大流量泥漿的輸送問題,為實現淤地壩施工機械化、自動化奠定基礎。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螺旋與渦旋復合泥漿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缸體和泵軸,所述缸體為圓筒狀且兩端均設有連接法蘭,所述泵軸沿軸向穿過缸體且兩端均位于缸體外,所述缸體的一端密封固定有殼體,所述缸體的另一端密封固定有進泥口接頭,所述泵軸由同軸設置且固定連接的第一泵軸和第二泵軸組成,所述第一泵軸的外端穿出殼體,所述第二泵軸的外端穿出進泥口接頭,位于缸體和進泥口接頭內的第二泵軸上安裝有螺旋葉片,所述缸體、第二泵軸和螺旋葉片形成螺旋機構,所述第二泵軸上且位于進泥口接頭的外側設置有第二密封裝置和第二支承裝置,所述第二支承裝置位于第二密封裝置的外側;所述第一泵軸上且位于殼體內固定安裝有輪轂,所述輪轂上安裝有渦旋葉片和第一擋泥盤,所述渦旋葉片的數量為多片且多片渦旋葉片的螺旋方向均與螺旋葉片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擋泥盤設置在靠近殼體的外端處且與渦旋葉片固定連接,所述殼體、第一泵軸、渦旋葉片和第一擋泥盤形成渦旋機構,所述第一泵軸上且位于殼體的外側設置有第一密封裝置和第一支承裝置,所述第一支承裝置位于第一密封裝置的外側,所述殼體的出泥口與缸體相垂直且端部設置有一端與其固定連接的過渡接頭,所述過渡接頭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出泥口接頭。
[0006]上述的一種螺旋與渦旋復合泥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裝置包括第一密封座、第一密封壓蓋、第一密封襯套和第一甩泥環,所述第一密封座的內端與殼體外端的孔相配合且通過第三螺釘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密封座與殼體之間設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襯套和第一甩泥環均安裝在第二泵軸上,所述第一甩泥環位于第一密封襯套的外偵U,所述第一密封襯套與第一密封座之間設置有第一密封填料,所述第一密封填料位于第一密封座內,所述第一密封壓蓋套在第一密封襯套的外端且通過第一雙頭螺柱與殼體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密封壓蓋與第一密封襯套之間設置有第三密封圈。
[0007]上述的一種螺旋與渦旋復合泥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裝置包括第二密封座、第二密封壓蓋、第二密封襯套和第二甩泥環,所述第二密封座的內端與進泥口接頭外端的孔相配合且通過第四螺釘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密封座與進泥口接頭之間設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襯套和第二甩泥環均安裝在第二泵軸上,所述第二甩泥環位于第二密封襯套的外側,所述第二密封襯套與第二密封座之間設置有第二密封填料,所述第二密封填料位于第二密封座內,所述第二密封壓蓋套在第二密封襯套的外端且通過第二雙頭螺柱與進泥口接頭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密封壓蓋與第二密封襯套之間設置有第四密封圈。
[0008]上述的一種螺旋與渦旋復合泥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壓蓋和第二密封壓蓋均為兩半結構,所述第一密封壓蓋和第二密封壓蓋均由相對設置的帶螺紋孔密封半壓蓋和帶通孔密封半壓蓋組成,所述帶螺紋孔密封半壓蓋和帶通孔密封半壓蓋通過第五螺釘固定連接。
[0009]上述的一種螺旋與渦旋復合泥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裝置包括第一軸承和第一軸承座,所述第一軸承通過第一軸承座安裝在第一泵軸的外端,所述第一軸承座的底部安裝有第一軸承座支架,所述第一軸承座的內端與第一泵軸之間設置有第一軸承隔套,所述第一軸承隔套與第一軸承座之間設置有第五密封圈,所述第一軸承的外端與第一軸承座之間設置有第一軸承止動環,所述第一泵軸的外端端部通過第三螺栓固定有軸承預緊墊片,所述第一軸承座的外端且靠近軸承預緊墊片位置處設置有軸承悶蓋。
[0010]上述的一種螺旋與渦旋復合泥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裝置包括第二軸承和第二軸承座,所述第二軸承通過第二軸承座安裝在第二泵軸的外端,所述第二軸承座的底部安裝有第二軸承座支架,所述第二軸承座的內端與第一泵軸之間設置有第二軸承隔套,所述述第二軸承座的外端與第一泵軸之間設置有第三軸承隔套,所述第二軸承隔套與第二軸承座之間以及第三軸承隔套與第二軸承座之間均設置有第六密封圈,所述第二軸承的外端與第二軸承座之間設置有第二軸承止動環,所述第二泵軸的外端端部開有第一鍵槽。[0011]上述的一種螺旋與渦旋復合泥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泵軸上且位于進泥口接頭內安裝有第二擋泥盤,所述第二擋泥盤設置在靠近進泥口接頭的外端處,所述第二擋泥盤與螺旋葉片的端部固定連接。
[0012]上述的一種螺旋與渦旋復合泥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缸體的兩端均設置有缸體輔助支架,靠近殼體的缸體輔助支架與殼體和缸體通過第一螺釘固定連接為一體,靠近進泥口接頭的缸體輔助支架與進泥口接頭和缸體通過第二螺釘固定連接為一體,所述殼體與缸體之間以及缸體與進泥口接頭之間均設置有第七密封圈。
[0013]上述的一種螺旋與渦旋復合泥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的出泥口端設有連接法蘭,所述過渡接頭的兩端均設有連接法蘭,所述殼體出泥口端的連接法蘭通過第一螺栓與過渡接頭一端的連接法蘭固定連接,所述殼體與過渡接頭之間有第八密封圈;所述過渡接頭另一端的連接法蘭通過第二螺栓與出泥口接頭一端的連接法蘭固定連接,所述出泥口接頭與過渡接頭之間設置有第九密封圈。
[0014]上述的一種螺旋與渦旋復合泥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軸與第二泵軸一體成型。
[0015]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0016]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
[0017]2、本實用新型采用螺旋機構作為泥漿輸送的主泵,對介質的適應性強,泥漿濃度高,有利于減少脫水固結時間,提高筑壩效率;泥漿流量與泵軸轉速成正比,便于實現自動控制。
[0018]3、本實用新型以渦旋機構作為泥漿輸送的副泵,加速泥漿的輸出,尤其是改變了泥漿輸出口的方向,使泵軸在泵腔外兩端均可設置支承裝置,可采用提高螺旋機構轉速的方式來增大泥漿的輸送流量,以便使用盡量小的螺距,增大輸出壓力,提高泥漿濃度及輸送揚程,減小整體尺寸。
[0019]4、本實用新型螺旋機構自吸能力強,泥漿流量穩定,工作噪聲小。
[0020]5、本實用新型解決了含有較大硬質顆粒和較長纖維物質的高濃度、大流量泥漿的輸送問題,為實現淤地壩施工機械化、自動化奠定基礎。
[0021]綜上所示,本實用新型將螺旋機構與渦旋機構復合形成一種復合泥漿泵,充分利用螺旋機構在輸送各種粘稠、含固體顆粒和纖維等介質方面的優勢,以及渦旋機構對介質適應性好,輸出口與泵軸垂直的特點,在泵腔外兩端設置支承裝置,克服一般螺旋擠出機由于無法設置前支承,當轉速較高時,螺旋機構易出現擺頭的弊端,且泥漿流量與泵軸轉速成正比,便于實現自動化控制。
[0022]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外部結構圖。
[0024]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圖。
[0025]圖3為圖2的A處放大圖。
[0026]圖4為圖2的B處放大圖。
[0027]圖5為圖2的C處放大圖。[0028]圖6為圖2的D處放大圖。
[0029]圖7為本實用新型泵軸、第一軸承、螺旋葉片、第二擋泥盤和第二軸承的連接關系示意圖。
[0030]圖8為本實用新型輪轂、渦旋葉片和第一擋泥盤的連接關系示意圖。
[0031 ]圖9為圖8的A-A剖視圖。
[0032]圖10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密封壓蓋、第二密封壓蓋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11為本實用新型帶螺紋孔密封半壓蓋的結構示意圖。
[0034]附圖標記說明:
[0035]I一軸承悶蓋;2—第三螺栓;3—軸承預緊墊片;
[0036]4-1 一第一甩泥環;4-2—第二甩泥環;5-1—第一密封壓蓋;
[0037]5-2—第二密封壓蓋;5-11—帶螺紋孔密封半壓蓋;
[0038]5-22—帶通孔密封半壓蓋;5-3—第五螺釘;6_1—第一雙頭螺柱;
[0039]6-2一第二雙頭螺柱;7-1—第一密封座;7-2—第二密封座;
[0040]8-1—第一密封圈;8-2—第二密封圈;9-1 一第一密封填料;
[0041]9-2—第二密封填料;10-1—第一擋泥盤;10-2—渦旋葉片;
[0042]10-3一輪穀;11—殼體;12—第七密封圈;
[0043]13~1 一第一螺釘;13-2—第二螺釘;14一缸體;
[0044]15-1—第二泵軸15-2—第一泵軸;15-3—第二鍵槽;
[0045]15-4—螺旋葉片;15-5—第二擋泥盤;16—缸體輔助支架;
[0046]17—進泥口接頭;18-1—第一密封襯套; 18-2—第二密封襯套;
[0047]19-1一第二密封圈;19-2—第四密封圈;20-1—第一軸承隔套;
[0048]20-2—第二軸承隔套; 21-1—第一軸承座;21-2—第二軸承座;
[0049]22-1—第一軸承座支架;22-2—第二軸承座支架;23-1—第一軸承;
[0050]23-2—第二軸承;24-1—第一軸承止動環;24_2—第二軸承止動環;
[0051]25-1一第五密封圈;25_2—第六密封圈;26—第二軸承隔套;
[0052]27—第一鍵槽;28—第八密封圈;29—第一螺栓;
[0053]30—過渡接頭;31—第九密封圈;32—第二螺栓;
[0054]33—出泥口接頭;34-1—第二螺釘;34-2—第四螺釘。
【具體實施方式】
[0055]如圖1、圖2、圖8和圖9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缸體14和泵軸,所述缸體14為圓筒狀且兩端均設有連接法蘭,所述泵軸沿軸向穿過缸體14且兩端均位于缸體14外,所述缸體14的一端密封固定有殼體11,所述缸體14的另一端密封固定有進泥口接頭17,所述泵軸由同軸設置且固定連接的第一泵軸15-2和第二泵軸15-1組成,所述第一泵軸15-2的外端穿出殼體11,所述第二泵軸15-1的外端穿出進泥口接頭17,位于缸體14和進泥口接頭17內的第二泵軸15-1上安裝有螺旋葉片15-4,所述缸體14、第二泵軸15-1和螺旋葉片15_4形成螺旋機構,所述第二泵軸15-1上且位于進泥口接頭17的外側設置有第二密封裝置和第二支承裝置,所述第二支承裝置位于第二密封裝置的外側;所述第一泵軸15-2上且位于殼體11內固定安裝有輪轂10-3,所述輪轂10-3上安裝有渦旋葉片10-2和第一擋泥盤10_1,所述渦旋葉片10-2的數量為多片且多片渦旋葉片10-2的螺旋方向均與螺旋葉片15-4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擋泥盤10-1設置在靠近殼體11的外端處且與渦旋葉片10-2固定連接,所述殼體11、第一泵軸15-2、渦旋葉片10-2和第一擋泥盤10-1形成渦旋機構,所述第一泵軸15-2上且位于殼體11的外側設置有第一密封裝置和第一支承裝置,所述第一支承裝置位于第一密封裝置的外側,所述殼體11的出泥口與缸體14相垂直且端部設置有一端與其固定連接的過渡接頭30,所述過渡接頭30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出泥口接頭33。
[0056]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所述第一密封裝置包括第一密封座7-1、第一密封壓蓋5-1、第一密封襯套18-1和第一甩泥環4-1,所述第一密封座7-1的內端與殼體11外端的孔相配合且通過第三螺釘34-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密封座7-1與殼體11之間設置有第一密封圈8-1,所述第一密封襯套18-1和第一甩泥環4-1均安裝在第二泵軸15-1上,所述第一甩泥環4-1位于第一密封襯套18-1的外側,所述第一密封襯套18-1與第一密封座7-1之間設置有第一密封填料9-1,所述第一密封填料9-1位于第一密封座7-1內,所述第一密封壓蓋5-1套在第一密封襯套18-1的外端且通過第一雙頭螺柱6-1與殼體1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密封壓蓋5-1與第一密封襯套18-1之間設置有第三密封圈19-1。通過調節第一雙頭螺柱6-1上的螺母,調節第一密封壓蓋5-1對第一密封填料9-1的壓緊程度,從而調節第一密封填料9-1對第一密封座7-1內孔和第一密封圈8-1外圓的密封情況。
[0057]如圖1、圖2和圖5所示,所述第二密封裝置包括第二密封座7-2、第二密封壓蓋5-2、第二密封襯套18-2和第二甩泥環4-2,所述第二密封座7-2的內端與進泥口接頭17外端的孔相配合且通過第四螺釘34-2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密封座7-2與進泥口接頭17之間設置有第二密封圈8-2,所述第二密封襯套18-2和第二甩泥環4-2均安裝在第二泵軸15-1上,所述第二甩泥環4-2位于第二密封襯套18-2的外側,所述第二密封襯套18-2與第二密封座7-2之間設置有第二密封填料9-2,所述第二密封填料9-2位于第二密封座7-2內,所述第二密封壓蓋5-2套在第二密封襯套18-2的外端且通過第二雙頭螺柱6-2與進泥口接頭17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密封壓蓋5-2與第二密封襯套18-2之間設置有第四密封圈19-2。通過調節第二雙頭螺柱6-2上的螺母,調節第二密封壓蓋5-2對第二密封填料9-2的壓緊程度,從而調節第二密封填料9-2對第二密封座7-2內孔和第二密封圈8-2外圓的密封情況。
[0058]如圖10和圖11所不,所述第一密封壓蓋5-1和第二密封壓蓋5-2均為兩半結構,所述第一密封壓蓋5-1和第二密封壓蓋5-2均由相對設置的帶螺紋孔密封半壓蓋5-11和帶通孔密封半壓蓋5-22組成,所述帶螺紋孔密封半壓蓋5-11和帶通孔密封半壓蓋5-22通過第五螺釘5-3固定連接。當使用中需要添加或更換第一密封填料9-1、第二密封填料9-2時,只需松開第一雙頭螺柱6-1、第二雙頭螺柱6-2上的螺母,卸掉第一密封壓蓋5-1、第二密封壓蓋5-2上的兩個第五螺釘5-3,即可取下帶螺紋孔密封半壓蓋5-11和帶通孔密封半壓蓋5-22。
[0059]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所述第一支承裝置包括第一軸承23-1和第一軸承座21-1,所述第一軸承23-1通過第一軸承座21-1安裝在第一泵軸15-2的外端,所述第一軸承座21-1的底部安裝有第一軸承座支架22-1,所述第一軸承座21-1的內端與第一泵軸15-2之間設置有第一軸承隔套20-1,所述第一軸承隔套20-1與第一軸承座21-1之間設置有第五密封圈25-1,所述第一軸承23-1的外端與第一軸承座21-1之間設置有第一軸承止動環24-1,所述第一泵軸15-2的外端端部通過第三螺栓2固定有軸承預緊墊片3,所述第一軸承座21-1的外端且靠近軸承預緊墊片3位置處設置有軸承悶蓋I。
[0060]如圖1、圖2和圖5所示,所述第二支承裝置包括第二軸承23-2和第二軸承座21-2,所述第二軸承23-2通過第二軸承座21-2安裝在第二泵軸15_1的外端,所述第二軸承座21-2的底部安裝有第二軸承座支架22-2,所述第二軸承座21-2的內端與第一泵軸15-2之間設置有第二軸承隔套20-2,所述述第二軸承座21-2的外端與第一泵軸15_2之間設置有第三軸承隔套26,所述第二軸承隔套20-2與第二軸承座21-2之間以及第三軸承隔套26與第二軸承座21-2之間均設置有第六密封圈25-2,所述第二軸承23_2的外端與第二軸承座21-2之間設置有第二軸承止動環24-2,所述第二泵軸15-1的外端端部開有第一鍵槽27。
[0061]如圖2和圖7所示,所述第二泵軸15-1上且位于進泥口接頭17內安裝有第二擋泥盤15-5,所述第二擋泥盤15-5設置在靠近進泥口接頭17的外端處,所述第二擋泥盤15-5與螺旋葉片15-4的端部固定連接。
[0062]如圖2、圖4和圖6所示,所述缸體14的兩端均設置有缸體輔助支架16,靠近殼體11的缸體輔助支架16與殼體11和缸體14通過第一螺釘13-1固定連接為一體,靠近進泥口接頭17的缸體輔助支架16與進泥口接頭17和缸體14通過第二螺釘13-2固定連接為一體,所述殼體11與缸體14之間以及缸體14與進泥口接頭17之間均設置有第七密封圈12。
[0063]如圖2和圖4所示,所述殼體11的出泥口端設有連接法蘭,所述過渡接頭30的兩端均設有連接法蘭,所述殼體11出泥口端的連接法蘭通過第一螺栓29與過渡接頭30 —端的連接法蘭固定連接,所述殼體11與過渡接頭30之間有第八密封圈28 ;所述過渡接頭30另一端的連接法蘭通過第二螺栓32與出泥口接頭33 —端的連接法蘭固定連接,所述出泥口接頭33與過渡接頭30之間設置有第九密封圈31。
[0064]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泵軸15-2與第二泵軸15-1 —體成型,同軸性能好,便于加工制造。
[0065]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擋泥盤10-1與渦旋葉片10-2的連接方式為焊接,所述第二擋泥盤15-5與螺旋葉片15-4的連接方式為焊接;第一泵軸15-2的內端開有第二鍵槽15-3,所述輪轂10-3安裝在第二鍵槽15-3處。
[0066]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使用前,將電機或減速機通過聯軸器與第二泵軸15-1相連,聯軸器的鍵槽與第一鍵槽27相配合,進泥口接頭17的法蘭與泥漿制備筒的出泥口法蘭用螺栓相連,出泥口接頭33與輸泥管道用溝槽式管卡相連,然后將整體通過第一軸承座支架22-1、第二軸承座支架22-2和缸體輔助支架16用螺栓與車橋相連。工作時,由電機或減速機驅動泵軸旋轉,泵軸帶動其上的螺旋葉片15-4和渦旋葉片10-2旋轉,泥漿制備筒通過進泥口接頭17上的進泥口將泥漿送入缸體14中,泵軸上的螺旋葉片15-4將泥漿向左推進,當螺旋葉片15-4將泥漿推進到渦旋葉片10-2上時,渦旋葉片10-2抵消泥漿部分軸向沖力Fa,同時增大泥漿輸出壓力Fr (如圖8所示),加速泥漿從殼體11上的泥漿出口輸出,再經輸泥管道輸送至壩面,進行筑壩施工。本實用新型中,泵軸上的第二擋泥盤15-5用于防止泥漿向右泄露,減輕右端的密封壓力;第一擋泥盤10-1用于防止泥漿向左泄露,減輕左端的密封壓力;第一甩泥環4-1、第二甩泥環4-2將泄露的泥漿在離心力作用下甩開,防止泥衆進入第一軸承座21-1、第二軸承座21-2,破壞第一軸承23-1、第二軸承23_2的潤滑,降低第一軸承23-1、第二軸承23-2的使用壽命。
[0067]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換,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螺旋與渦旋復合泥漿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缸體(14)和泵軸,所述缸體(14)為圓筒狀且兩端均設有連接法蘭,所述泵軸沿軸向穿過缸體(14)且兩端均位于缸體(14)外,所述缸體(14)的一端密封固定有殼體(11),所述缸體(14)的另一端密封固定有進泥口接頭(17),所述泵軸由同軸設置且固定連接的第一泵軸(15-2)和第二泵軸(15-1)組成,所述第一泵軸(15-2)的外端穿出殼體(11),所述第二泵軸(15-1)的外端穿出進泥口接頭(17),位于缸體(14)和進泥口接頭(17)內的第二泵軸(15-1)上安裝有螺旋葉片(15-4),所述缸體(14)、第二泵軸(15-1)和螺旋葉片(15-4)形成螺旋機構,所述第二泵軸(15-1)上且位于進泥口接頭(17)的外側設置有第二密封裝置和第二支承裝置,所述第二支承裝置位于第二密封裝置的外側;所述第一泵軸(15-2)上且位于殼體(11)內固定安裝有輪轂(10-3),所述輪轂(10-3)上安裝有渦旋葉片(10-2)和第一擋泥盤(10-1 ),所述渦旋葉片(10-2)的數量為多片且多片渦旋葉片(10-2)的螺旋方向均與螺旋葉片(15-4)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擋泥盤(10-1)設置在靠近殼體(11)的外端處且與渦旋葉片(10-2)固定連接,所述殼體(11)、第一泵軸(15-2)、渦旋葉片(10-2)和第一擋泥盤(10-1)形成渦旋機構,所述第一泵軸(15-2)上且位于殼體(11)的外側設置有第一密封裝置和第一支承裝置,所述第一支承裝置位于第一密封裝置的外側,所述殼體(11)的出泥口與缸體(14)相垂直且端部設置有一端與其固定連接的過渡接頭(30),所述過渡接頭(30)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出泥口接頭(33)。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螺旋與渦旋復合泥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裝置包括第一密封座(7-1)、第一密封壓蓋(5-1)、第一密封襯套(18-1)和第一甩泥環(4-1),所述第一密封座(7-1)的內端與殼體(11)外端的孔相配合且通過第三螺釘(34-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密封座(7-1)與殼體(11)之間設置有第一密封圈(8-1),所述第一密封襯套(18-1)和第一甩泥環(4-1)均安裝在第二泵軸(15-1)上,所述第一甩泥環(4-1)位于第一密封襯套(18-1)的外側,所述第一密封襯套(18-1)與第一密封座(7-1)之間設置有第一密封填料(9-1),所述第一密封填料(9-1)位于第一密封座(7-1)內,所述第一密封壓蓋(5-1)套在第一密封襯套(18-1)的外端且通過第一雙頭螺柱(6-1)與殼體(1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密封壓蓋(5-1)與第一密封襯套(18-1)之間設置有第三密封圈(19-1)。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螺旋與渦旋復合泥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裝置包括第二密封座(7-2)、第二密封壓蓋(5-2)、第二密封襯套(18-2)和第二甩泥環(4-2),所述第二密封座(7-2)的內端與進泥口接頭(17)外端的孔相配合且通過第四螺釘(34-2)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密封座(7-2)與進泥口接頭(17)之間設置有第二密封圈(8-2),所述第二密封襯套(18-2)和第二甩泥環(4-2)均安裝在第二泵軸(15-1)上,所述第二甩泥環(4-2)位于第二密封襯套(18-2)的外側,所述第二密封襯套(18-2)與第二密封座(7-2)之間設置有第二密封填料(9-2),所述第二密封填料(9-2)位于第二密封座(7-2)內,所述第二密封壓蓋(5-2)套在第二密封襯套(18-2)的外端且通過第二雙頭螺柱(6-2)與進泥口接頭(17)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密封壓蓋(5-2)與第二密封襯套(18-2)之間設置有第四密封圈(19-2)。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螺旋與渦旋復合泥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壓蓋(5-1)和第二密封壓蓋(5-2)均為兩半結構,所述第一密封壓蓋(5-1)和第二密封壓蓋(5-2 )均由相對設置的帶螺紋孔密封半壓蓋(5-11)和帶通孔密封半壓蓋(5-22 )組成,所述帶螺紋孔密封半壓蓋(5-11)和帶通孔密封半壓蓋(5-22)通過第五螺釘(5-3)固定連接。
5.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螺旋與渦旋復合泥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裝置包括第一軸承(23-1)和第一軸承座(21-1),所述第一軸承(23-1)通過第一軸承座(21-1)安裝在第一泵軸(15-2)的外端,所述第一軸承座(21-1)的底部安裝有第一軸承座支架(22-1),所述第一軸承座(21-1)的內端與第一泵軸(15-2)之間設置有第一軸承隔套(20-1),所述第一軸承隔套(20-1)與第一軸承座(21-1)之間設置有第五密封圈(25-1),所述第一軸承(23-1)的外端與第一軸承座(21-1)之間設置有第一軸承止動環(24-1),所述第一泵軸(15-2)的外端端部通過第三螺栓(2)固定有軸承預緊墊片(3),所述第一軸承座(21-1)的外端且靠近軸承預緊墊片(3)位置處設置有軸承悶蓋(I)。
6.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螺旋與渦旋復合泥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裝置包括第二軸承(23-2)和第二軸承座(21-2),所述第二軸承(23-2)通過第二軸承座(21-2)安裝在第二泵軸(15-1)的外端,所述第二軸承座(21-2)的底部安裝有第二軸承座支架(22-2),所述第二軸承座(21-2)的內端與第一泵軸(15-2)之間設置有第二軸承隔套(20-2),所述述第二軸承座(21-2)的外端與第一泵軸(15-2)之間設置有第三軸承隔套(26),所述第二軸承隔套(20-2)與第二軸承座(21-2)之間以及第三軸承隔套(26)與第二軸承座(21-2)之間均設置有第六密封圈(25-2),所述第二軸承(23-2)的外端與第二軸承座(21-2)之間設置有第二軸承止動環(24-2),所述第二泵軸(15-1)的外端端部開有第一鍵槽(27)。
7.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螺旋與渦旋復合泥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泵軸(15-1)上且位于進泥口接頭(17)內安裝有第二擋泥盤(15-5),所述第二擋泥盤(15-5)設置在靠近進泥口接頭(17)的外端處,所述第二擋泥盤(15-5)與螺旋葉片(15-4)的端部固定連接。
8.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螺旋與渦旋復合泥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缸體(14)的兩端均設置有缸體輔助支架(16 ),靠近殼體(11)的缸體輔助支架(16 )與殼體(11)和缸體(14)通過第一螺釘(13-1)固定連接為一體,靠近進泥口接頭(17)的缸體輔助支架(16)與進泥口接頭(17)和缸體(14)通過第二螺釘(13-2)固定連接為一體,所述殼體(11)與缸體(14 )之間以及缸體(14 )與進泥口接頭(17 )之間均設置有第七密封圈(12 )。
9.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螺旋與渦旋復合泥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1)的出泥口端設有連接法蘭,所述過渡接頭(30)的兩端均設有連接法蘭,所述殼體(11)出泥口端的連接法蘭通過第一螺栓(29)與過渡接頭(30) —端的連接法蘭固定連接,所述殼體(11)與過渡接頭(30)之間有第八密封圈(28);所述過渡接頭(30)另一端的連接法蘭通過第二螺栓(32 )與出泥口接頭(33 ) —端的連接法蘭固定連接,所述出泥口接頭(33 )與過渡接頭(30)之間設置有第九密封圈(31)。
10.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螺旋與渦旋復合泥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軸(15-2)與第二泵軸(15-1) —體成型。
【文檔編號】F04D29/42GK203516118SQ201320682246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30日
【發明者】張武俊, 楊西民, 何建民, 張崗虎, 梁斌, 肖繼明, 楊長林, 侯書銘, 黨新選, 梁書平, 朱首軍, 杜濤 申請人:陜西省水土保持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