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渦旋式制冷壓縮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制冷設備,特別是一種渦旋式制冷壓縮機。
背景技術:
制冷用的壓縮機多半是采用電機進行驅動,為了更好的冷卻電機,一種設計方式是將電機與壓縮部件安裝在同一個腔室內,將電機置于制冷劑環境內,這就是所謂的全封閉壓縮機。為了更好地冷卻電機,通常的做法是讓制冷劑從電機氣隙間流過。為了使制冷劑按照這種方式流動,需要在電機周圍形成特定的空間通道,以使進入壓縮機的制冷劑按照這個通道流動。這樣做能很好地冷卻電機,但也帶來了其他問題,其一是增加了吸氣過熱度;其二是電機氣隙尺寸很小,冷媒經過會有很大的阻力損失。另外,如果不將進入壓縮機的制冷劑攜帶的潤滑油分離出來的話,會使得潤滑油大量的進入壓縮腔,增加了額外的壓縮功,也減小了制冷量,而且油循環量增加需多注很多油。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力圖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設計一種渦旋式制冷壓縮機,在保證電機冷卻效果的前提下,減小吸氣過熱度、降低吸氣阻力、充分分離潤滑油,以實現壓縮機效率的提
尚ο為此,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渦旋式制冷壓縮機,包括殼體、吸氣管、支撐架、過濾網、電機和油池,殼體上連接有吸氣管,殼體被下蓋支撐并密封,下蓋內形成壓縮機的油池;電機定子固定在支撐架上,定子下端面壓緊在支撐架上端面上,使得支撐架上端面處不會有制冷劑通過,定子外表面與殼體內表面包圍形成通道B ;電機轉子固定在曲軸上;電機定子和轉子之間有氣隙;支撐架底板中心開有中心孔并安裝軸承,曲軸從中心孔中穿過;所述的支撐架是一個罩子式的支撐架,其上端面是一個完整環形平面,與電機定子端面配合,形成密封面;支撐架下端面有完整底板,底板設置軸承以支撐曲軸;支撐架上設有通孔;支撐架側壁外表面由兩種不同直徑的圓弧面構成,這兩種圓弧面沿周向間隔分布、兩種圓弧面的圓心重合,其中大直徑的圓弧面與殼體過盈配合,而小直徑的圓弧面與殼體形成多處通道以連接油池空間與電機上部空間;在支撐架側壁一側壁面上開設缺口與壓縮機吸氣管相對,缺口處設置過濾網,支撐架在缺口周圍的壁面是完整的口字型圓弧面,與殼體過盈配合形成密封面,共同組成流通通道A ;這樣電機與支撐架以及過濾網就限定出了一個腔室,以容納電機繞組;所述的腔室僅通過過濾網、電機氣隙處以及底板通孔與外界相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大直徑的圓弧面是大直徑側壁A、大直徑側壁B和大直徑側壁
3C,小直徑的圓弧面是小直徑側壁A、小直徑側壁B和小直徑側壁C,所述的小直徑側壁A、小直徑側壁B和小直徑側壁C分別與殼體形成三處通道E以連接油池空間與電機上部空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支撐架的側壁上端面開設通道D,所述的通道D由電機定子端面覆蓋支撐架上端面缺口形成。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過濾網上側密封用的圓弧面開設缺口。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支撐架上的通孔開在底板上或側壁上。本實用新型的制冷劑按如下方式流動從壓縮機吸氣管進入壓縮機,通過支撐架與殼體限定出的通道后,再經過過濾網,進入到包容電機繞組的腔室,然后制冷劑分為兩部分,其第一部分進入電機氣隙,另一部分經過支撐架通孔進入油池,再經過殼體與電機定子以及支撐架限定出的通道與第一部分制冷劑在電機上部空間內匯合,最終進入壓縮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的潤滑油被過濾網過濾出來,并沉積在支撐架的底板上;沉積在底板上的潤滑油經過底板上或側壁上的通孔流回壓縮機的油池。通孔開設在底板上使得潤滑油能及時排出,油面不會升高,也就不會產生平衡配重部件攪動潤滑油的問題。2、本實用新型中,分離潤滑油后的制冷劑首先會冷卻電機一側繞組,然后大部分需要克服電機氣隙的通道阻力從其中通過,對電機進行冷卻,制冷劑流量越大,流動阻力越大;另外,一小部分制冷劑冷卻繞組后,與殼體進行充分換熱以降低溫度。這種分流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既降低了電機氣隙的制冷劑流量,達到了減小流通阻力的目的,又可以降低吸氣過熱度;另外由于從通孔分流出來的制冷劑流量較小,不會使潤滑油產生氣泡。3、本實用新型設計的壓縮機另一種形式是其他結構同第一種形式,但是在支撐架其他側壁上端面開設通道,此通道由電機定子端面覆蓋支撐架上端面缺口形成。這樣所有進入壓縮機的制冷劑都將進入容納電機繞組的腔室,對此電機繞組進行冷卻,之后制冷劑分為三部分,其中兩部分制冷劑如第一種方式流動,第三部分制冷劑順著電機定子端面與支撐架缺口構成的通道進入定子與殼體間的通道。制冷劑通過這種方式分流以后,可以很大程度上的調節電機氣隙間的制冷劑流量,以達到減小流動阻力的目的;并且分流出來的制冷劑與殼體換熱后能更大程度的降低制冷劑溫度,以達到降低吸氣過熱度的目的;另外分流出來的制冷劑不直接進入油池,不會使潤滑油產生泡沫。4、本實用新型設計的壓縮機另一種形式是在過濾網上側密封用的圓弧面開設缺口,使得此處的通道不是密封的了。這樣,制冷劑在從吸氣管進入此通道時,有一部分從過濾網上側的缺口處分離出來,進行電機定子與殼體間的通道,另一部分經過過濾網,按照第一種形式流動。這樣做也可以很大程度的調節電機氣隙間的制冷劑流量,以減小流通阻力; 而且此部分制冷劑不冷卻電機,溫度不會升高,也可以達到降低吸氣過熱度的目的;另外分流出來的制冷劑不直接進入油池,不會使潤滑油產生泡沫。5、本實用新型設計的壓縮機中,支撐架上的通孔可以開在側壁上。此時需要注意的是通孔盡量靠近底板,使得底板上積攢的潤滑油的油面不要高于平衡配重部件的高度, 以免引起攪油損失。
本實用新型共有附圖8幅,其中
4[0021]圖1為第一種壓縮機的部分縱向截面圖;圖2為第二種壓縮機的部分縱向截面圖;圖3為第三種壓縮機的部分縱向截面圖;圖4為第一種支撐架示意圖;圖5為第二種支撐架示意圖;圖6為第三種支撐架示意圖;圖7為支撐架結構示意圖;圖8為支撐架開設通孔位置示意圖。圖中,1、吸氣管,2、通道A,3、過濾網,4、殼體,5、定子,6、轉子,7、曲軸,8、平衡配重,9、氣隙,10、支撐架,11、通孔,12、油池,13、軸承,14、腔室,15、繞組,16、通道B, 17、通道 C,18、大直徑側壁A,19、大直徑側壁B,20、大直徑側壁C,21、缺口,22、小直徑側壁A,23、小直徑側壁B,24、小直徑側壁C,25、上端面,26、通道D,27、端面A,28、端面B,29、端面C,30、 表面,31、螺紋孔,32、通道E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考示意性的附圖對所示出的、以非限制性實施方式表示的這種壓縮機的幾種實施方式進行描述,通過這些描述將能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圖1示出了第一種渦旋式壓縮機的部分縱向截面圖。壓縮機有殼體4,殼體上連接有吸氣管1,殼體4被下蓋支撐并密封,下蓋內形成壓縮機的油池12 ;電機定子5固定在支撐架10上,定子5下端面壓緊在支撐件10上端面25上,使得支撐架10上端面25處不會有制冷劑通過,電機定子5外表面與殼體4內表面包圍形成了通道B16 ;電機轉子6固定在曲軸7上、轉子6的下端安裝有平衡配重8 ;電機定子5和轉子6間有氣隙9 ;電機定子5、 轉子6和曲軸7 —起將支撐架10上端面25封住,與支撐架10 —起形成腔室14用以容納電機繞組15 ;支撐架10底板中心開孔并安裝軸承13,曲軸7從中穿過;支撐架10的大直徑側壁A18開設有缺口 21,供制冷劑進入,此缺口 21正對著吸氣管1,缺口 21上設置有過濾網3,用于過濾潤滑油;支撐架10底板上開設有通孔11。圖4示出了第一種壓縮機支撐架10。支撐架10的大直徑側壁A18、大直徑側壁B19 和大直徑側壁C20是同一個圓上的三段弧面,與殼體4過盈配合,其中大直徑側壁A18設置缺口 21,使得大直徑側壁A18形成一個口字形狀(如圖7所示),被殼體4覆蓋壓緊,以形成封閉的通道A2 ;支撐架10的小直徑側壁A22、小直徑側壁B23和小直徑側壁CM與殼體 4間形成通道E32 ;支撐架10的端面A27、端面B^和端面以9高于上端面25,用于電機定子5的定位,并且將定子5與殼體4隔離開,使得定子5與殼體4間形成連貫的通道B16。如圖1和圖4所示,制冷劑流通途徑如下從吸氣管1進入通道A2,再通過過濾網 3,進入腔室14之中;過濾網3將制冷劑攜帶的潤滑油過濾出來,沉積在支撐架10的底板上,再從通孔11回到油池12 ;分離潤滑油后的制冷劑,分兩部分,其一從通孔11進入油池 12空間,再從通道B16和通道E32進入電機上部空間,另一部分從電機氣隙9通過,進入電機上部空間。圖2與圖5示出了第二種壓縮機形式,支撐架10上端面25開設通道D26。通道 D26要配合通孔11 一起使用,通孔11開設在底板上。
5[0035]如圖2和5所示,制冷劑流通途徑較圖1和圖4所示第一種流通途徑區別是制冷劑經過過濾網3進入腔室14后,分為三部分其中兩部分制冷劑流通途徑同第一種壓縮機形式,第三部分制冷劑通過通道擬6進入通道E32,再經過油池12或者通道B16,進入電機上部空間。圖3與圖6示出了第三種壓縮機形式,通道A2不是封閉的。在支撐架10的缺口 21之上,也就是大直徑側壁A18上部,開設通道C17,通道C17由殼體4與支撐架10的表面 30構成,通道C17也要配合通孔11 一起使用,通孔11開在底板上。如圖3和6所示,制冷劑流通途徑較圖1和圖4所示第一種流通途徑區別是制冷劑進入通道A2后,不全部經過過濾網3,其中一部分經通道C17進入通道B16,在到達電機上部空間,進而進入壓縮腔,另一部分經過過濾網3,完成圖1和圖4所示的流通過程。圖7示出了支撐架10的大直徑側壁A18的結構,螺紋孔31用以固定過濾網3。圖8示出了通孔11開設在側壁上的例子,此時通道A2是封閉的,通道A2也可以是不封閉的。如圖8所示制冷劑從通孔11經過進入通道E32,再經過油池12或者通道E32、通道B16進入電機上部空間。如圖1至8所示的壓縮機電機上部空間沒有封閉的空間或者通道,各部分制冷劑在此全部能混合在一起,進而進入壓縮腔。
權利要求1.一種渦旋式制冷壓縮機,包括殼體G)、吸氣管(1)、支撐架(10)、過濾網(3)、電機和油池(12),殼體(4)上連接有吸氣管(1),殼體(4)被下蓋支撐并密封,下蓋內形成壓縮機的油池(1 ;電機定子(5)固定在支撐架(10)上,定子( 下端面壓緊在支撐架(10)上端面0 上,使得支撐架(10)上端面0 處不會有制冷劑通過,定子( 外表面與殼體 ⑷內表面包圍形成通道B(16);電機轉子(6)固定在曲軸(7)上;電機定子(5)和轉子(6) 之間有氣隙(9);支撐架(10)底板中心開有中心孔并安裝軸承(13),曲軸(7)從中心孔中穿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架(10)是一個罩子式的支撐架(10),其上端面0 是一個完整環形平面,與電機定子( 端面配合,形成密封面;支撐架(10)下端面有完整底板,底板設置軸承(13)以支撐曲軸(7);支撐架(10)上設有通孔(11);支撐架(10)側壁外表面由兩種不同直徑的圓弧面構成,這兩種圓弧面沿周向間隔分布、兩種圓弧面的圓心重合,其中大直徑的圓弧面與殼體(4)過盈配合,而小直徑的圓弧面與殼體(4)形成多處通道以連接油池(12)空間與電機上部空間;在支撐架(10)側壁一側壁面上開設缺口與壓縮機吸氣管⑴相對,缺口處設置過濾網(3),支撐架(10)在缺口周圍的壁面是完整的口字型圓弧面,與殼體(4)過盈配合形成密封面,共同組成流通通道AO);這樣電機與支撐架(10)以及過濾網(3)就限定出了一個腔室(14),以容納電機繞組(15);所述的腔室 (14)僅通過過濾網(3)、電機氣隙(9)處以及底板通孔(11)與外界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渦旋式制冷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直徑的圓弧面是大直徑側壁A(18)、大直徑側壁B(19)和大直徑側壁C(20),小直徑的圓弧面是小直徑側壁A (22)、小直徑側壁B (23)和小直徑側壁C (24),所述的小直徑側壁A (22)、小直徑側壁 B(23)和小直徑側壁以24)分別與殼體⑷形成三處通道E(32)以連接油池(12)空間與電機上部空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渦旋式制冷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架(10)的側壁上端面0 開設通道DQ6),所述的通道IK26)由電機定子( 端面覆蓋支撐架(10) 上端面05)缺口形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渦旋式制冷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過濾網(3)上側密封用的圓弧面開設缺口 0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渦旋式制冷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架(10)上的通孔(11)開在底板上或側壁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渦旋式制冷壓縮機,包括殼體、吸氣管和支撐架,所述的支撐架是一個罩子式的支撐架,其上端面是一個完整環形平面,與電機定子端面配合,形成密封面;支撐架下端面有完整底板,底板設置軸承以支撐曲軸;支撐架上設有通孔;支撐架側壁外表面由兩種不同直徑的圓弧面構成,在支撐架側壁一側壁面上開設缺口與壓縮機吸氣管相對,缺口處設置過濾網。本實用新型的潤滑油被過濾網過濾出來,并沉積在支撐架的底板上,通孔開設在底板上使得潤滑油能及時排出,油面不會升高,也就不會產生平衡配重部件攪動潤滑油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在一定程度上既降低了電機氣隙的制冷劑流量,達到了減小流通阻力的目的,又可以降低吸氣過熱度。
文檔編號F04C29/02GK202149027SQ20112021834
公開日2012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4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4日
發明者楊春立 申請人:大連三洋壓縮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