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葉片泵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484813閱讀:185來源(yuan):國知(zhi)局(ju)
專利名稱:葉片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葉片泵。
背景技術
在葉片泵中,被葉片隔開的泵室在180°的區域中擴張,其是旋轉部分 的360°的旋轉角的一半,并且在剩余180。的區域中收縮。從在泵室擴張 區(在下文中簡稱為"擴張區")中的進口抽吸流體。通過泵室收縮區(在 下文中簡稱為"收縮區")中的出口排出流體。在日本專利公開文獻No. 9-42187 (JP9-42187A)所公開的傳統葉片泵中,進口被設置在擴張區的實 質上中間位置。此外,出口被設置在收縮區的實質上中間位置。排出路徑 在旋轉軸線的徑向向外方向上從出口延伸。
如果如JP9-42187A中所提出的,進口被形成在擴張區的實質上中間位 置,則有時特別在沿旋轉方向上的正好在進口前面的泵室部分中會產生流 體的湍流或渦流的情況,因此降低了泵效率。此外,如果排出路徑被形成 為從出口徑向地向外延伸,則有時流體很難從各泵室平穩地流向排出路徑, 從而產生了流體的湍流或渦流并且降低了泵效率。

發明內容
考慮到上述情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能夠抑制由于在進口或出口附近 產生的流體的湍流或渦流而降低泵效率的葉片泵。
按照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葉片泵,包括外殼;和可旋轉地
保持在外殼內的旋轉單元,該旋轉單元包括底部,該底部具有多個關于旋 轉單元的旋轉軸線徑向地延伸的徑向向外開口的狹縫和可滑動地裝配在各 個狹縫中的葉片,圍繞底部形成在外殼內并且被葉片分成多個泵室的環形 室,各泵室在旋轉單元的旋轉期間具有循環地擴張和收縮的容積以將抽吸 到各泵室內的流體排出,其中所述外殼包括進口,通過該進口將流體抽吸到環形室內,布置進口以便面對環形室在擴張區的中間位置和終止位置之 間延伸的一部分,各泵室在所述擴張區中擴張。
從吸入路徑朝向環形室移動的流體從遠離將泵室的擴張區的開始位置 和終止位置相互連接的線段向該線段流動。在進口附近,泵室中的流體也 朝向該線段流動。因此,阻止了從吸入路徑引入到環形室內的流體和與泵 室的運動一起移動的流體碰撞。這可以抑制否則由于在進口附近產生的流 體的湍流或渦流所引起的泵效率的降低。
優選地,外殼包括布置在進口的上游側上的吸入路徑,該吸入路徑包 括關于旋轉軸線定位在徑向外側上并且連接到進口上的壁表面,以便沿著 環形室的外圓周表面的切線延伸。
吸入路徑的壁表面可以被平滑地連接到環形室的外圓周表面上。這可 以抑制由于流體的分離或湍流所引起的泵效率的降低。
優選地,外殼包括出口和布置在出口下游側上的排出路徑,通過該出 口從環形室排出流體,排出路徑包括關于旋轉軸線定位在徑向外側上并且 連接到出口上的壁表面,以便沿著環形室的外圓周表面的切線延伸。
排出路徑的壁表面可以被平滑地連接到環形室的外圓周表面上。這可 以抑制由于流體的分離或湍流所引起的泵效率的降低。
按照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葉片泵,包括外殼;和可旋轉地 保持在外殼內的旋轉單元,該旋轉單元包括底部,該底部具有多個關于旋 轉單元的旋轉軸線徑向地延伸的徑向向外開口的狹縫和可滑動地裝配在各 個狹縫中的葉片,圍繞底部形成在外殼內并且被葉片分成多個泵室的環形 室,各泵室在旋轉單元的旋轉期間具有循環地擴張和收縮的容積以將抽吸 到各泵室內的流體排出,其中所述外殼包括出口和布置在出口下游側上的 排出路徑,通過該出口將流體從環形室排出,排出路徑包括關于旋轉軸線 定位在徑向外側上并且連接到出口上的壁表面,以便沿著環形室的外圓周 表面的切線延伸。
排出路徑的壁表面可以被平滑地連接到環形室的外圓周表面上。這可 以抑制由于流體的分離或湍流所引起的泵效率的降低。


本發明的目的和特征在以下結合附圖的實施例的說明中變得顯而易 見,其中
圖1是按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葉片泵沿垂直于旋轉軸線的平面所作 的剖視圖2是按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葉片泵沿包含旋轉軸線的平面所作的 剖視圖3是顯示按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葉片泵的分解透視圖; 圖4是圖2中所示的葉片泵的局部放大視圖;禾口
圖5是按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葉片泵沿垂直于旋轉軸線的平面所作 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來描述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在如下所述的實 施例和改進的實例中包括的公共部件通過相同的附圖標記來表示,并且省 略其多余的說明。 (第一實施例)
圖1是按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葉片泵沿垂直于旋轉軸線的平面的剖 視圖。圖2是按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葉片泵沿包含旋轉軸線的平面的剖 視圖。圖3是顯示按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葉片泵的分解透視圖。圖4是 圖2中所示的葉片泵的局部放大圖。在下面的說明中,為了方便起見,將 圖2、 3和4中的上側稱為旋轉軸線Ax的軸向上側,并且將下側稱為軸向
首先參見圖1,將描述葉片泵1用于抽吸和排出工作流體的結構。 如圖1所示,按照本實施例的葉片泵1包括外殼2、布置在外殼3內并 且設有實質上圓柱形內圓周表面3a的環形圈3和關于旋轉軸線Ax旋轉的 旋轉單元4,該旋轉單元4具有實質上圓柱形的柱狀底部5,該底部有外圓 周表面5a。在環形圈3的內圓周表面3a和旋轉單元4的底部5的外圓周表 面5a之間形成了用于容納工作流體(液體)的環形室6。環形室6的寬度 w沿旋轉軸線Ax的圓周方向變化。在本實施例中,內圓周表面3a的中心C 平行地從旋轉軸線Ax偏移,從而旋轉單元4的底部5關于環形圈3的內圓周表面3a被偏離地定中心。因此,在圖1中的右端位置環形室6的寬度w 被最小化。寬度w從右端位置按順時針方向逐漸增大并且在左端位置被最 大化。然后,寬度w從左端位置朝向右端位置按順時針方向逐漸減小并且 在右端位置被最小化。
底部5具有多個(在本實施例中為四個)關于旋轉單元4的旋轉軸線 Ax徑向地延伸并且徑向地向外開口的狹縫7。實質上方桿狀或實質上帶板 狀的葉片8被可滑動地裝配在各狹縫7中。通過在旋轉單元4的旋轉時所 產生的離心力和通過被引入到接近旋轉軸線Ax的各狹縫7部分內的工作流 體的壓力在各狹縫7中徑向地向外向葉片8施加力。這確保了當與內圓周 表面3a進行滑動接觸時葉片8與旋轉單元4 一起旋轉。
環形室6被以規則的間距周向地布置的葉片8分成多個(在本實施例 中為四個)泵室9,泵室9的數目和葉片8的數目相同。當旋轉單元4和葉 片8進行旋轉時,泵室9的容積隨環形室6的寬度w的變化而變化。換句 話說,各泵室9的容積在圖1中右端位置被最小化。當旋轉單元4以旋轉 方向RD (在圖1中為順時針方向)旋轉時,各泵室9的容積逐漸增大并且 在左端位置被最大化。如果旋轉單元4從所述位置按順時針方向進一步旋 轉,則各泵室9的容積逐漸減小并且在右端位置被最小化。在本實施例中, 在旋轉單元4的一個順時針方向的回轉期間,各泵室9的容積在圖1的下 半區中擴張并且在上半區中收縮。考慮到這里,在環3的內圓周表面3a上 和外殼2中(即,以下提到的第一外殼本體10)形成進口 11以便面對容積 擴張區,并且形成出口 12以便面對容積收縮區。進口 11與吸入管13的吸 入路徑14連通,該吸入管從以下提到的第一外殼本體10的一側表面突出。 出口 12保持與排出路徑16連通,該排出路徑被限定在平行于吸入管13突 出的排出管15內。
如果旋轉單元4按圖1中的旋轉方向RD旋轉,則被兩個鄰接的葉片8 限定的泵室9從右端位置移動到左端位置,同時擴張其容積。因此通過進 口 11將工作流體從吸入路徑14抽吸到泵室9內。隨后,泵室9從左端位 置移動到右端位置,同時收縮其容積。因此通過出口 12將工作流體從泵室 9朝向排出路徑16排出。多個泵室9接連地執行工作流體的抽吸和排出操 作,由此通過葉片泵1連續地抽吸和排出工作流體。將參照圖1到5來詳細描述本實施例的葉片泵1的各部件的結構。
如圖2所示,形成在旋轉單元4的底部5中的狹縫7由在其軸向下側 處的底壁部分17封閉。當與底壁部分17進行滑動接觸時允許葉片8在狹 縫7內往復運動。換句話說,本實施例的底壁部分17相當于在狹縫7的軸 向下側處徑向地引導葉片8的引導壁部分。底壁部分17具有與狹縫7的徑 向內部分連通的連通孔17a。通過連通孔17a將工作流體的壓力從底壁部分 17的后表面側(軸向下側)導入到狹縫7內。
底壁部分17被形成為處于與旋轉軸線Ax同中心但是垂直關系的盤狀。 底壁部分17以凸緣狀形狀徑向地向外延伸超過底部5的外圓周表面5a。實 質上圓柱形的裙部18從底壁部分17的外周邊緣突出。裙部18與旋轉軸線 Ax同中心并且遠離底部5 (即,朝向軸向下側)以實質上均勻的厚度突出。
裙部18起用于驅動旋轉單元4的電動機19的轉子的作用并且包括磁 化部分18a,該磁化部分以與纏繞有線圈的定子芯20的齒20a相對應的關 系沿其周向方向被交替地磁化為N和S極。至少部分的裙部18由磁性材料 制成,該部分用作磁化部分18a。在這點上,僅面對齒20a的那部分裙部 18可以由磁性材料(例如,如鐵氧體磁體或衫鈷磁體的硬磁材料)制成。 可替換地,整個裙部18或整個旋轉單元4可以由磁性材料制成。在該情況 下,可以通過混合樹脂材料與由磁性材料形成的粉末狀或顆粒狀的磁性填 料來成型旋轉單元4或裙部18。
如圖1和3所示,以規定的間距規則地使底部5的外圓周表面5a徑向 地向內凹進,以由此形成槳片部分5b。這些槳片部分5b與底部5 (旋轉單 元4) 一起旋轉。當槳片部分5b與進口 11相對時,提高了葉片泵1將工作 流體抽吸到各泵室9中的能力,并且當槳片部分5b與出口 12相對時,改 善了葉片泵1將工作流體從泵室9排出的能力。
如圖2所示,用于可旋轉地支承軸21的軸承22被固定在底部5 (旋轉 單元4)的中心部分中。軸承22可以是如金屬襯套等的滑動軸承或者可以 是如滾針軸承等的滾動軸承。
旋轉單元4被構造成在由外殼2所限定的內空間2a (參見圖2)內關 于旋轉軸線Ax旋轉。在本實施例中,外殼2包括布置在軸向上側處(或者 在圖2和3的上側處)的第一外殼本體10和定位在軸向下側處(或者在圖2和3的下側處)的第二外殼本體23。用于限定環形室6的外圓周(內圓 周表面3a)的環3被布置在外殼2內。
參見圖3,環3包括限定環形室6的外圓周的管狀部分3b、從管狀部 分3b的軸向下側徑向地向外延伸的環形凸緣部分3c和形成吸入路徑14與 排出路徑16的側壁的一部分的肋3d。管狀部分3b和肋3d從凸緣部分3c 豎立,在旋轉軸線Ax的軸向方向上實質上處于相同的高度。
如圖2所示,環3被容納在形成在第一外殼本體10中的凹入部分10b 內。凹入部分10b被凹入成環3的管狀部分3b和肋3d可以被裝配到其上 的形狀。環3的凸緣部分3c具有外周部分3e,該外周部分在與凹入部分 10b的相對側處與第二外殼本體23的環形壁部分23a進行接觸。該外周部 分3e被第一和第二外殼本體10和23夾緊,以便環3可以在旋轉軸線Ax 的方向上被固定。
第二外殼本體23包括實質上環形的凹入部分23b和凹入部分23c,該 凹入部分23b用于容納旋轉單元4的裙部18,該凹入部分23c用于容納旋 轉單元4的軸承22的部分,其朝向第二外殼本體23 (即,朝向圖2和3中
的軸向下側或下側)突出。
第二外殼本體23的部分(其存在徑向向外的環形壁部分23a,該環形 壁部分23a位于凹入部分23b的徑向向外處)用作與第一外殼本體10進行 接觸的接觸表面。在該接觸表面上形成用于保持0形環34的環形凹槽部分 23d。裝配到凹槽部分23d內的0形環34在第一和第二外殼本體10和23 之間的邊界部分中提供了密封。密封元件(例如,襯墊或0形環)可以被 適當地布置在元件之間的其他邊界部分中(例如,在環3的凸緣部分3c和 第一外殼本體10之間的邊界表面中),由此改善了在各個邊界部分中的密 封性。
軸21被安裝成在凹入部分23c的底壁部分23e和第一外殼本體10的 突出部分10c之間延伸,軸21的中心與旋轉軸線Ax對準。軸21延伸通過 設置在旋轉單元4的中心處的軸承22并且被軸承22可旋轉地支承。
如圖2所示,從旋轉單元4的相對側(即,圖2中的軸向下側或下側) 朝向旋轉單元4突出的環形突出部分23f被形成在凹入部分23b和凹入部 分23c之間。形成電動機19的一部分的定子芯20被容納在限定在突出部分23f的后表面上的環形凹入部分23j內。
參見圖2和3,定子芯20被連接到基底24的表面24a的中心區域上。 定子芯20包括圓筒部分20b和多個齒20a,圓筒部分20b被中心定位成與 旋轉軸線Ax同心關系,齒20a從該圓筒部分20b徑向地向外延伸。線圈被 纏繞在齒20a上。
各種電子部件(未顯示)安裝在基底24的后表面24b上,即安裝在基 底24與設有定子芯20的表面24a的相反的側面上(圖2中的軸向下側或 下側)。還在基底24的后表面24b上形成用于驅動電動機19的電路及其他 電路。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形成在基底24中的驅動電路來適當地改變纏繞 在各個齒20a上的線圈的供電狀態,以轉換齒20a的外周部分的極性。因 此,向徑向地與齒20a相對的磁化部分18a (裙部18)施加圓周推力,由 此旋轉旋轉單元4。這意味著至少被插入在定子芯20的外周部分(齒20a) 和裙部18之間的第二外殼本體23的分隔壁部分23g需要被制成可導磁的。 由于該原因,第二外殼本體23的分隔壁部分23g或其整體是由可導磁材料 (例如,不銹鋼或樹脂)制成的。
連接基底24以便從旋轉單元4的相對側(軸向下側)來封閉凹入部分 23j。此外,通過基底蓋25從旋轉單元4的相對側(軸向下側)來覆蓋基 底24。基底蓋25設有凸片25a,該凸片產生了用于在基底24和基底蓋25 之間布置電子部件的間隙。
當在旋轉軸線Ax的方向上觀察時,第一和第二外殼本體10和23具有 實質上正方形的形狀。在外殼本體10和23的四個角落中,分別形成了通 孔10a和23k,螺栓26被裝配到該通孔中以將外殼本體10和23結合在一 起。通過將螺栓26插入到通孔10a與23k和形成在基底蓋25的四個角落 上的通孔25b內,并且然后將螺母27螺紋地連接到螺栓26上來制造葉片 泵l。
考慮到耐磨性、耐腐蝕性、抗脹性、成型性和部件精度以及上面所述 的可磁化性和導磁性來適當地選擇葉片泵1的各組成部件的材料和生產方 法。
在本實施例中,旋轉單元4包括液壓力產生部分28,當旋轉單元4旋 轉時,該液壓力產生部分產生朝向旋轉軸線Ax的軸向上側(即,朝向圖2和3的上側)作用的液壓力。因此,所產生的液壓力將旋轉單元4壓靠著 第一外殼本體10,所述第一外殼本體被定位在與底壁部分17相對的側面處。 液壓力產生部分28包括形成在裙部18的軸向下側的端表面18b上的傾斜 表面并且其關于旋轉單元4的旋轉方向RD傾斜。所述傾斜表面被形成為沿 旋轉方向RD在其前端和后端之間中從軸向下側朝向軸向上側(即,在圖3 中從下側朝向上側)傾斜地延伸。因此,在旋轉單元4的旋轉期間碰撞在 傾斜表面上的工作流體向旋轉單元4施加液壓力,由此朝向軸向上側(即, 圖3中的上側)推動旋轉單元4。
參見圖4,第一外殼本體10設有用于可滑動地支承旋轉單元4的推力 支承部分29,該旋轉單元4在朝向軸向上側作用的液壓力(或推力)下旋 轉。更準確地說,第一外殼本體10支承插入到那里的軸21的那部分朝向 軸向下側突出,以形成具有末端表面10d的突出部分10c。在旋轉單元4(底 部5)的中心部分中形成了具有底表面4b的凹入部分4a。凹入部分4a的 底表面4b通過墊圈30與突出部分10c的末端表面10d進行接觸。在本實 施例中,墊圈30被插入到推力支承部分29和旋轉單元4的底部5之間, 并且允許布置在旋轉單元4的中心部分中(并且局部地暴露在凹入部分4a 的底表面4b中)的軸承22的軸向端表面22a與墊圈30進行接觸。這易于 增加推力支承部分29和旋轉單元4的底部5的耐磨性。利用該結構,可以 通過改變墊圈30和軸承22的滑動接觸部分的規格(例如,材料、大小和 硬化處理)來調整推力支承部分29和旋轉單元4的底部5的耐磨性。可以 根據重量減少、其他滑動部分的可滑動性、耐腐蝕性等觀點來設置旋轉單 元4的主體部分(包括底部5和底壁部分17)的規格。
如圖4所示,推力支承部分29的滑動部分的直徑D2被設置為小于底 部5的直徑D1。如果沒有使用特殊的推力支承部分,盡管設置了液壓力產 生部分28,則底部5的端表面5c將與第一外殼本體10進行滑動接觸,其 可能導致增大的滑動阻力。因為在本實施例中推力支承部分29的滑動部分 的直徑D2被設置成小于底部5的直徑Dl,所以可以進一步減小旋轉單元4 的滑動阻力和摩擦力。
再參見圖2,底壁部分17的一個軸向端表面17b和環3的另一個軸向 端表面3f之間的間隙31被設置成很狹窄,以便盡可能減少通過端表面17b和3f之間的間隙泄漏的工作流體的量。還在軸承22的軸向下側中布置墊
在本實施例中,在底部5的外圓周表面5a和環3的內圓周表面3a (或 環形室6的外圓周表面)之間的間隙(即,環形室6的寬度w)在圖1中的 右端位置Pd處為最小且在左端位置Pp處為最大。因此,從右端位置Pd沿 旋轉方向RD(圖1中的順時針方向)延伸到左端位置Pp的區域成為擴張區。 從左端位置Pp沿旋轉方向RD延伸到右端位置Pd的區域成為收縮區。在這 方面,右端位置Pd是擴張區的開始位置和收縮區的終止位置,而左端位置 Pp是擴張區的終止位置和收縮區的開始位置。在圖1中,通過中間位置Pmi 來表示擴張區的開始位置Pd和終止位置Pp之間的精確中間位置,而收縮 區的幵始位置Pp和終止位置Pd之間的精確中間位置被稱為中間位置Pmo。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進口 11被布置成面對環形室6的在擴張 區的中間位置Pmi和終止位置Pp之間延伸的那部分,通過所述進口抽吸工 作流體,泵室9在所述擴張區中擴大。更準確地說,進口 ll沿旋轉方向RD 的后側邊緣lla和前側邊緣lib被全部布置在從中間位置Pmi延伸到終止 位置Pp的90度的角度范圍內。當然,后側邊緣lla可以被布置在中間位 置Pmi中,前側邊緣lib在終止位置Pp中。
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從吸入路徑14朝向環形室6移動的流體從遠離 將泵室9的擴張區的開始位置Pd和終止位置Pp相互連接的虛線段(圖1 中橫向地延伸通過旋轉軸線Ax的單點劃線)的側面(圖1中的下側)朝向 所述虛線段(朝向圖1中的上側)流動。在進口 11附近,泵室9中的流體 也朝向所述虛線段流動。因此,阻止了從吸入路徑14引入到環形室6內的 流體和與泵室9 (葉片8)的運動一起移動的流體在進口 11的附近彼此碰 撞。這可以抑制否則由于在進口 11附近產生的流體的湍流或渦流所引起的 泵效率的降低。
在本實施例中,排出路徑16包括關于旋轉軸線Ax定位在徑向外側上 并且連接到出口 12上的壁表面12a,以便沿著環形室6的外圓周表面(即, 環3的內圓周表面3a)的切線延伸。
因此,環3的內圓周表面3a可以被平滑地連接到排出路徑16的壁表 面12a上。這可以抑制否則由于在出口 12附近產生的流體的分離或湍流所引起的泵效率的降低。
在本實施例中,旋轉單元4被液壓力產生部分28朝向旋轉軸線Ax的 軸向上側推動。利用該結構,可以通過將旋轉單元4壓靠著外殼2的軸向 上側(靠著第一外殼本體IO)來抑制旋轉單元4在其旋轉期間進行軸向往 復運動。這可以抑制由于軸向往復運動所引起的振動或噪音。如圖4所示, 可以通過適當地設置旋轉單元4的尺寸dl和第一外殼本體10的尺寸d2來 高精度和準確地限定出底部5的軸向上側端表面5c和第一外殼本體10的 軸向下側端表面10e之間的間隙g。這可以避免可由間隙尺寸的增大和變化 所引起的泄漏流體量的增加和泵效率的降低。此外,可以減小葉片泵1的 排放量的變化(泵送-泵送的變化)。
在其軸向下側處設置用于可滑動地支承葉片8的底壁部分17可以抑制 葉片8朝向軸向下側移動。這有助于防止可以由葉片8的軸向往復運動所 引起的振動或噪音的產生,同時抑制可以由泄漏的流體量的增加所引起的 泵效率的降低。利用該結構,促使旋轉單元4和葉片8朝向軸向上側移動。 (第二實施例)
圖5是按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葉片泵沿垂直于該葉片泵的旋轉軸線 的平面所作的剖視圖。
本實施例的葉片泵實質上具有和第一實施例所描述的葉片泵1相同的 結構。
在吸入側處,進口 11被布置成面對環形室6在擴張區的中間位置Pmi 和終止位置Pp之間延伸的那部分,通過所述進口來抽吸工作流體,泵室9 在所述擴張區中擴大。
在排出側處,排出路徑16包括關于旋轉軸線Ax定位在徑向外側上并 且連接到出口 12上的壁表面12a,以便沿著環形室6的外圓周表面(即, 環3的內圓周表面3a)的切線延伸。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布置在進口 11的上游側上的吸入路徑14 包括關于旋轉軸線Ax定位在徑向外側上并且連接到入口 11上的壁表面 llc,以便沿著環形室6的外圓周表面(即,環3的內圓周表面3a)的切線 延伸。
因此,利用本實施例,吸入路徑14的壁表面llc可以被平滑地連接到環3的內圓周表面3a上。這可以抑制否則由于在進口 11附近產生的流體 的分離或湍流所引起的泵效率的降低。
當已經在上文中描述過本發明的實施例和改進的實例時,本發明不限 于上述實施例和改進的實例,而是可以以多種不同形式進行改變或改進。 例如,葉片泵的旋轉單元、環和外殼的詳細結構不限于上述實施例。進口、 出口、吸入路徑和排出路徑的位置與形狀可以在本發明的范圍內任意地改 變或結合。
權利要求
1.一種葉片泵,包括外殼;和可旋轉地保持在該外殼內的旋轉單元,該旋轉單元包括底部,該底部具有多個關于該旋轉單元的旋轉軸線徑向地延伸的徑向向外開口的狹縫和可滑動地裝配在各個狹縫中的葉片,圍繞該底部形成在該外殼內并且被該葉片分成多個泵室的環形室,各泵室在該旋轉單元的旋轉期間具有循環地擴張和收縮的容積以將抽吸到各泵室內的流體排出,其中該外殼包括進口,通過該進口將流體抽吸到該環形室內,布置該進口以便面對該環形室在擴張區的中間位置和終止位置之間延伸的一部分,各泵室在該擴張區中擴張。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葉片泵,其中該外殼包括布置在該進口的上游 側上的吸入路徑,該吸入路徑包括關于旋轉軸線定位在徑向外側上并且連 接到該進口上的壁表面,以便沿著該環形室的外圓周表面的切線延伸。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葉片泵,其中該外殼包括出口和布置在該 出口下游側上的排出路徑,通過該出口從該環形室排出流體,該排出路徑 包括關于旋轉軸線定位在徑向外側上并且連接到該出口上的壁表面,以便 沿著該環形室的外圓周表面的切線延伸。
4. 一種葉片泵,包括 外殼;和可旋轉地保持在該外殼內的旋轉單元,該旋轉單元包括底部,該底部 具有多個關于該旋轉單元的旋轉軸線徑向地延伸的徑向向外開口的狹縫和 可滑動地裝配在各個狹縫中的葉片,圍繞該底部形成在該外殼內并且被該 葉片分成多個泵室的環形室,各泵室在該旋轉單元的旋轉期間具有循環地 擴張和收縮的容積以將抽吸到各泵室內的流體排出,其中該外殼包括出口和布置在該出口下游側上的排出路徑,通過該出口將流體從該環形室排出,該排出路徑包括關于旋轉軸線定位在徑向外側 上并且連接到該出口上的壁表面,以便沿著該環形室的外圓周表面的切線 延伸。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葉片泵,其包括外殼和可旋轉地保持在所述外殼中的旋轉單元。所述旋轉單元包括底部,該底部具有相對于所述旋轉單元的旋轉軸線徑向延伸的徑向開口的狹縫和可滑動地裝配在各狹縫中的葉片。在所述外殼內部圍繞所述底部形成了環形室,并且其被所述葉片分成多個泵室。各泵室具有在所述旋轉單元的旋轉期間循環地擴張和收縮的容積,以排出吸入到各泵室中的流體。所述外殼包括進口,通過該進口將流體吸入到環形室中。布置所述進口以面對所述環形室在擴張區的中間位置和終止位置之間延伸的那部分,各泵室在所述擴張區中擴大。
文檔編號F04C2/344GK101629568SQ20091016072
公開日2010年1月20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17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18日
發明者山本憲, 日下部毅, 松木悅夫, 法上司, 西方政昭 申請人:松下電工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