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內置于換氣鼓風設備、空氣調節器、除濕器、加濕器、空氣凈化器等的設備風道內而使用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
背景技術:
以往,例如專利文獻1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中,使風扇殼體中的電機側的殼體吸入口內徑尺寸大于電機相反側。
以下參照圖13及圖14對該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進行說明,其中圖13是表示組裝有現有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單元的設置狀態的側視結構圖,圖14是組裝有該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單元的俯視結構圖。
如圖13及圖14所示,在天花板內101中,具有在機體吸入口 102連接有吸入側管道103、在機體噴出口 104連接有噴出側管道105而設置的箱狀的機體106。在機體106的側面,在吸入室外空氣的吸入側設有機體吸入口 102,在將室外的空氣向室內噴出的噴出側設有機體噴出口 104。在機體106的內部具有風扇殼體107、電機108、電機相反側殼體吸入口 109以及電機側殼體吸入口 110。在此,電機外徑111與電機相反側殼體吸入口 109的直徑尺寸相同。并且,電機側殼體吸入口110設有直徑比電機相反側殼體吸入口 109大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U2和熱交換器113。
并且,使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112運轉時,室外114的空氣通過吸入側管道103流入熱交換器113。通過電機側殼體吸入口 110 —側的電機側風道115的空氣被吸入到電機側殼體吸入口 110。并且,通過電機相反側殼體吸入口 109 —側的電機相反側風道116的空氣被吸入到
4電機相反側殼體吸入口 109,并經由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112通過噴出側管道105,向室內120供氣。在此,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112在圓盤狀的主板118的兩側內置有葉輪119,該葉輪119具有與電機側殼體吸入口 110的直徑大致相同的葉片的內徑117。
并且,如專利文獻2所示,作為可以用于這種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葉輪,具有使葉輪的葉片的主板側出口角比風扇側板側出口角小的結構。
以下,參照圖15 圖17A、圖17B說明能夠用于這種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葉輪。圖15是現有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俯視結構圖,圖16是該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側視結構圖,圖17A是該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側視放大圖,且為表示主板側流體的相對速度Wl的圖,圖17B是該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側視放大圖,且為表示風扇側板側流體的相對速度W2的圖。
如圖15及圖16所示,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132具有噴出口 121、渦旋狀的渦管122、兩側面的殼體側板123以及在殼體側板123上設有殼體吸入口 124的節流孔125。并且,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132設有與單吸入型風扇殼體126內部的驅動軸127連接的圓盤狀的主板128和環狀的風扇側板129,并在主板128和風扇側板129之間具有配置多個葉片130的單吸入型葉輪131。
在此,如果將葉片130的主板側出口角133設為al,將風扇側板側出口角134設為a2,則aKa2。并且,當使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132運轉時,從殼體吸入口 124吸入的空氣通過葉片130呈現風速分布135,并由噴出口 121噴出。
此時,如圖17A、圖17B的速度三角形所示,如果將主板側流體的相對速度136設為Wl,將風扇側板側流體的相對速度137設為W2,將圓周速度138設為U,則如風速分布135所示,存在Wl大于W2的傾向。并且,由于aKa2,因此如果將主板側噴出氣流的絕對速度圓周方向分量139設為CU1,將風扇側板側噴出氣流的絕對速度圓周方向分量140設為CU2,則其結果是,CU2接近CU1,使葉片130在驅動軸127的方向上的總體壓力上升均勻化。
在這種現有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132中,當將現有形狀的葉輪組裝入機體時,由于機體內的風道阻力,風量降低,因此通過使電機大徑化、高輸出化、增加轉速來確保風量。但是,由于電機外徑變大,電機側殼體吸入口被堵塞,因而不得不擴大電機側殼體吸入口的直徑,使從電機側殼體吸入口的面積減去電機的占有面積而得到的風道面積與電機相反側殼體吸入口面積相等。
此時,葉輪的電機側和電機相反側的葉片內徑相同,且大徑的電機側殼體吸入口的直徑與葉片的內徑大致相同。進而,電機相反側殼體吸入口的直徑比葉片的內徑小,因此產生空氣的吸入阻力,為了降低該阻力,使葉輪大徑化以確保電機相反側風道具有充分的鼓風能力。但是,存在風扇殼體的高度尺寸增大,機體的高度尺寸也變高的問題。
并且,在可以用于現有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132的葉輪中,在單吸入型鼓風機的情況下,僅從一處吸入口導入通過葉片130的氣流。因此,葉片中的流體相對速度在驅動軸方向上的差異變小,通過調整出口角,可以應對使葉片的總體壓力上升在驅動軸方向上均勻化。
但是,在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情況下,通過葉片的氣流從兩處吸入口被導入到主板兩側的各葉片。因此,由于單側配置電機引起的風道阻力或機體內的配置構造的風道阻力,主板兩側的各葉片中的流體相對速度的差異變大,通過改變出口角而調整的角度范圍有限,很難在驅動軸方向上使葉片的總體壓力上升均勻化。因此,為了確保充分的鼓風能力而將葉輪大徑化,但存在風扇殼體的高度尺寸增大,機體的高度尺寸增大的問題。
專利文獻l:日本特開平3-175199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9-195988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一種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其包括風扇殼體,其由噴出口、渦旋狀的渦管、兩側面的殼體側板以及在殼體側板上設有殼體吸入口的節流孔構成;葉輪,其設有與所述風扇殼體內部的驅動軸連
接的圓盤狀的主板和主板兩側的環狀的風扇側板,在主板和風扇側板
之間配置有多個葉片;以及風扇吸入口,其將所述葉片形成的葉片的內徑部分作為吸入口,其中,到風扇吸入口的吸入風道的壓力損失較大側的葉片的內徑比壓力損失較小側的葉片的內徑小。
通過這種結構,能夠提供一種具有下述效果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由于到風扇吸入口的吸入風道的壓力損失較大側的葉片的內徑比壓力損失較小側的葉片的內徑小,因此壓力損失較大側的葉片上的流體相對速度變大,主板兩側的葉片上的流體相對速度接近,能夠使葉片的總體壓力上升在驅動軸方向上均勻化,在確保必要風量的同時實現緊湊化。
圖1是組裝有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單元的俯視結構圖。
圖2是該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側視結構圖。
圖3是表示組裝有該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單元的設置狀態的側視結構圖。
圖4是將該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與現有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性能進行比較而得到的量綱為1的特性圖。
圖5是表示組裝有該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單元的應用的俯視結構圖。
圖6是組裝有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單元 的俯視結構圖。
圖7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側視結構圖。 圖8是將該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與現有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 性能進行比較而得到的量綱為1的特性圖。
圖9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4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主視結構圖。 圖10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5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主視結構圖。
圖11是組裝有本發明的實施方式6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單元 的俯視結構圖。
圖12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7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側視結構圖。
圖13是表示組裝有現有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單元的設置狀 態的側視結構圖。
圖14是組裝有該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單元的俯視結構圖。
圖15是該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俯視結構圖。
圖16是該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側視結構圖。
圖17A是該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側視放大圖,且為表示主板側 流體的相對速度Wl的圖。
圖17B是該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側視放大圖,且為表示風扇側 板側流體的相對速度W2的圖。
標號說明
9、 70、 71、 72、 73、 74、 75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
12驅動軸
13、 93葉輪
14噴出口
15渦管
16殼體側板17風扇殼體
18電機側殼體吸入口 19電機側節流孔 20電機相反側殼體吸入口 21電機相反側節流孔 22主板
23電機側風扇側板
24電機相反側風扇側板
25葉片
26電機側葉片的內徑
27電機相反側葉片的內徑
28A電機側風道
28B電機相反側風道
29風扇吸入口
30電機側出口角
31電機相反側出口角
42電機側葉片的長度
43電機側葉片的內周面積
44電機相反側葉片的長度
45電機相反側葉片的內周面積
52葉片的外徑
56電機側入口角
57電機相反側入口角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實施方式1)
參照圖1 圖5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進行說明。圖1是組裝有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單元的俯視結構圖,圖2是該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側視結構圖,圖3是表示組裝有該雙吸入
型離心鼓風機的單元的設置狀態的側視結構圖,圖4是將該雙吸入型
離心鼓風機與現有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性能進行比較而得到的量
綱為1的特性圖,圖5是表示組裝有該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單元的 應用的俯視結構圖。
如圖1和圖2所示,在與箱狀的機體3相對的側面設有機體吸入 口 l和機體噴出口 2。在機體3上配置有將吸入側管道4連接到機體吸 入口 l上的吸入連接器5和將噴出側管道6連接到機體噴出口 2上的 噴出連接器7。在機體3的內部具有從機體吸入口 1到機體噴出口 2的 風道8,在該風道8中配置有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9和熱交換器10。
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9具有風扇殼體17,該風扇殼體17由經由 驅動軸12固定于電機11上的葉輪13、與機體噴出口 2相對的噴出口 14、渦旋狀的渦管15以及兩側面的殼體側板16構成。在殼體側板16 上配置有了設有電機側殼體吸入口 18的電機側節流孔19以及設有電 機相反側殼體吸入口 20的電機相反側節流孔21。
此外,在葉輪13上配置有與驅動軸12連接的圓盤狀的主板22、 主板22兩側的環狀的電機側風扇側板23及電機相反側風扇側板24、 設在主板22與電機側風扇側板23及電機相反側風扇側板24之間的多 個葉片25,如果設電機側葉片的內徑26為dl,電機相反側葉片的內 徑27為d2,則dl<d2。
此外,在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9中,如果設葉片25的空氣出口端 部的出口角即電機側出口角30為P 1,電機相反側出口角31為P2, 電機側葉片的內徑26為dl,電機相反側葉片的內徑27為d2,則ei ^P2、 dl<d2。并且,所謂葉片25的空氣入口端部的入口角是指電 機側入口角和電機相反側入口角。
10另外,為了降低流入阻力,優選電機側殼體吸入口 18與電機側葉
片的內徑26的直徑尺寸大致相同,且電機相反側殼體吸入口 20與電 機相反側葉片的內徑27的直徑尺寸大致相同。
此外,如圖3所示,在天花板內37中將吸入側管道4連接到機體 吸入口1上,將噴出側管道6連接到機體噴出口 2上,以安裝機體3。 機體3如下構成其在吸入側設有機體吸入口 1,在噴出側設有機體噴 出口 2,在機體3的內部設有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9和熱交換器10, 其中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9具有風扇殼體17、電機11和葉輪13。
并且,使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9運轉后,室外38的空氣經由吸入 側管道4在熱交換器10中被進行溫度調整,然后經由內置有葉輪13 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9通過噴出側管道6,供給到室內39。天花板 內37和室內39由天花板材料40分隔開,在機體3下方的天花板材料 40上具有天花板檢査口 41。
在上述結構中,來自機體吸入口 1的空氣分流到電機側風道28A 和電機相反側風道28B。然后,當該空氣分別流入到葉片25的內徑側 的風扇吸入口 29時,由于電機相反側風道28B不存在電機11中的空 氣碰撞,因而電機相反側風道28B比電機側風道28A的風道壓力損失 減小相應的量。電機相反側風道28B的風量分配量增多,因此通過使 電機相反側葉片的內徑27變大,能夠降低風扇吸入口 29這部分的流 入阻力。其結果是,無需擴大葉輪13就能夠確保必要的風量,從而能 夠提供緊湊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9。
另外,即使在沒有熱交換器IO,取而代之使用配置有玻璃棉等吸 音材料等的帶消音盒的管道風扇的情況下,也能夠得到相同的效果。
此外,設電機側流體的相對速度32為wl,電機相反側流體的相 對速度33為w2,圓周速度34為u,則在到達風扇吸入口 29的空氣中,由于電機ll中的空氣發生碰撞,導致風道的壓力損失增大相應的量,
因而電機側葉片的內徑26的風量比電機相反側葉片的內徑27的風量 的分配量相應地減少。并且,由于dl<d2,因此能夠使以電機側葉片 的內徑26的風量和電機相反側葉片的內徑27的風量除以各風扇吸入 口 29的面積而近似地求得的流體的相對速度接近于wl"w2的關系。
如圖2的速度三角形所示,設電機側噴出氣流的絕對速度的圓周 方向分量35為CU1,電機相反側噴出氣流的絕對速度圓周方向分量36 為CU2,則結果CU1接近于CU2。其結果是,能夠使葉片25的總體 壓力上升在驅動軸12的方向即電機側和電機相反側均勻化,無需擴大 葉輪13就能夠確保必要的風量,從而能夠提供緊湊的雙吸入型離心鼓 風機9。
另外,在一并采用對應葉片25中的wl和w2的不詞而設置e 1 值和0 2值之差的方法的情況下,也能夠得到相同的效果。
此外,由于隨著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9的緊湊化,能夠使機體3 的高度尺寸薄型化,因此能夠降低天花板內37的高度,并能夠確保室 內39的較寬的高度空間。其結果是,可以提供一種雙吸入型離心鼓風 機9,即使在為了進行維護而將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9取出時,天花板 檢査口41較小的情況下,也能夠容易地進行作業,并能夠使維護性良 好。
圖4是使現有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圖4中以"現有"作為標 記;電機側葉片的內徑和電機相反側葉片的內徑194mm)與本發明 的實施方式1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9 (電機側葉片的內徑187mm; 電機相反側葉片的內徑194mm)進行運轉而測定的結果。圖4的縱 軸為靜壓壓力系數和靜壓鼓風機效率,橫軸為流量系數。
其中,雙方的葉輪為,葉片的外徑220mm,電機側葉片的長度:77mm,電機相反側葉片的長度117mm,葉片的空氣出口端部的出口 角178° ,葉片的空氣入口端部的入口角115° ,以極數為4、外徑 為120mm的電機進行運轉。在上述結構中,在流量系數為0.1 0.24的范圍內靜壓壓力系數上 升,此外,靜壓鼓風機效率在整個范圍內上升。這是如上所述葉輪的 吸入口部分的流入阻力減小、使葉片的總體壓力上升在驅動軸12的方 向上均勻化的結果。此外,如圖5所示,在具有熱交換器10的機體3的內部配置兩個 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9的情況下,電機側風道28A的風道寬度比電機 相反側風道28B的風道寬度寬,因而電機側風道28A的風道壓力損失 比電機相反側風道28B的風道壓力損失減小相應的量。此外,在上述結構中,使電機側葉片的內徑26的dl比電機相反 側葉片的內徑27的d2大,因而其作用效果不會產生不同。(實施方式2)圖6是組裝有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單元 的俯視結構圖。另外,對與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相同的結構要素標注 相同標號,并省略其說明。如圖6所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70形成 有由電機側葉片的長度42的Ll和電機側葉片的內徑26相乘而算出 的電機側葉片的內周面積43、以及由電機相反側葉片的長度44的L2 和電機相反側葉片的內徑27相乘而算出的電機相反側葉片的內周面積 45。并且,使電機側葉片的內周面積43的尺寸比電機相反側葉片的內 周面積45的尺寸小。在上述結構中,由于在到達風扇吸入口 29的空氣中,電機11中的空氣發生碰撞,導致風道的壓力損失增大相應的量,因而電機側葉片的內徑26的風量比電機相反側葉片的內徑27的風量的分配量相應 地減少。此時,在使電機側葉片的內徑26的風量和電機相反側葉片的 內徑27的風量除以各葉片的內周面積而近似地求得的流體的相對速度 中,能夠使壓力損失較大側的葉片中的電機側流體的相對速度32與壓 力損失較小側的葉片中的電機相反側流體的相對速度33大致均等。并 且,能夠使葉片25的總體壓力上升在驅動軸12的方向即電機側和電 機相反側均勻化,無需擴大葉輪13就能夠確保必要的風量,從而能夠 提供緊湊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70。(實施方式3)圖7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側視結構圖。 另外,對與本發明的實施方式l、 2相同的結構要素標注相同標號,并 省略其說明。如圖7所示,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71的渦旋狀的渦管15由電機 相反側渦管46和擴展角比電機相反側渦管46的擴展角小的電機側渦 管47構成。并且,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71的噴出口 14由電機相反側 噴出口 48和比電機相反側噴出口 48小的電機側噴出口 49構成。進而, 在使電機側噴出口高度50的H1比電機相反側噴出口高度51的H2小 的風扇殼體17上具有葉片的外徑52為F的葉輪13。在上述結構中,由于在到達風扇吸入口 29的空氣中,電機ll中 的空氣發生碰撞,導致風道的壓力損失增大相應的量,因而電機側葉 片的內徑26的風量比電機相反側葉片的內徑27的風量的分配量相應 地減少。為了進一步改善電機11的維護性,有時將雙吸入型離心鼓風 機71靠近機體3的位于電機11 一側的表面進行配置,或者根據熱交 換器IO的位置、方向等進一步減少電機側葉片的內徑26的風量分配。 此時,由于dKd2,因此使各風量除以各風扇吸入口 29的面積而近似 地求得的流體的相對速度wl與w2接近,但是仍為wl<w2的關系。可知,如果以相對速度較大的W2的值作為設計基準,則根據以往的經驗值,優選H2為H2-1.4 1.8F,電機相反側渦管46的擴展角為 7至9° 。此外,可知,如果以相對速度較小的wl的值作為設計基準,則優 選電機側渦管47的擴展角為5 7° 。由于電機側渦管47的擴展角比 電機相反側渦管46小,因此與wl比w2小相對應,能夠形成適當的擴 展角,并能夠提供一種可在確保必要的風量的同時實現緊湊化的雙吸 入型離心鼓風機71。圖8是使現有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圖8中以"現有1"作為 標記;H2=1.4F,渦管擴展角為9° ,電機側葉片的內徑和電機相反側 葉片的內徑194mm)與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 71 (H2=1.4F,電機相反側渦管擴展角為9° ,電機側渦管擴展角為6 ° ,電機側葉片的內徑187mm,電機相反側葉片的內徑194mm) 進行運轉而測定的結果。此外,圖8的縱軸為靜壓壓力系數和靜壓鼓 風機效率,橫軸為流量系數。進而,為了進行效果比較,相對于現有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圖 8的"現有1"),對作為實施方式3的構成要素的H2=1.4F、電機相 反側渦管擴展角為9。、電機側渦管擴展角為6。的現有的雙吸入型離 心鼓風機(圖8中以"現有2"作為標記)也進行了運轉測定。其中, 雙方的葉輪為,葉片外徑220mm,電機側葉片的長度77mm,電機 相反側葉片的長度117mm,葉片的空氣出口端部的出口角178° , 葉片的空氣入口端部的入口角115° ,以極數為4、外徑為120mm的 電機進行運轉。在上述結構中,在流量系數為0 0.34的整個范圍內靜壓壓力系 數上升,此外,靜壓鼓風機效率也上升。這是如上所述地使通過壓力損失較大側的葉片的風量比通過壓力損失較小側的葉片的風量小時、 根據各自的風量形成適當的渦管擴展角的結果。另外,在現有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圖8的"現有1")中,以及具有實施方式3的結構要素的現有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圖8 的"現有2")中,都可以獲得改善效果,然而在流量系數為0.24以 上的范圍內效果減弱,由此也能夠確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的效果較 好。(實施方式4)圖9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4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主視結構圖。 如圖9所示,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72在風扇殼體17的渦旋狀的渦管 15上配置有電機側渦管板53,該電機側渦管板53以與葉輪13的主板 22為邊界的大致相同平面對渦管15進行分割。并且,雙吸入型離心鼓 風機72由電機相反側渦管46和擴展角比電機相反側渦管46的擴展角 小的電機側渦管板47構成。進而,噴出口 14由電機相反側噴出口 48 和比電機相反側噴出口 48小的電機側噴出口 49構成。在上述結構中,當電機側流體的相對速度wl與電機相反側流體的 相對速度w2為wl<w2的關系時,由于電機側渦管47的擴展角比電 機相反側渦管46的擴展角小,因此能夠與wl比w2小相對應而形成適 當的擴展角。并且,通過螺釘固定、點焊、鉚接固定等固定方式將電 機側渦管板53配置于風扇殼體17上,能夠以上述簡單的構造根據各 自的風量形成適當的渦管擴展角。其結果是,無需擴大葉輪13就能夠 確保必要的風量,從而能夠提供緊湊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72。(實施方式5)圖10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5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主視結構 圖。如圖10所示,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73的風扇殼體17上具有電機 相反側渦管46和擴展角比電機相反側渦管46的擴展角小的電機側渦管47。并且,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73使電機相反側渦管46和電機側 渦管47在朝向葉輪13的主板22擴展的方向上相對于驅動軸12傾斜。在上述結構中,存在以下傾向葉輪13的葉片25的寬度越寬, wl和w2越朝向主板22擴大。并且,與通過葉片25的風量在驅動軸 12的方向上逐漸變化相對應,能夠形成適當的渦管擴展角,無需擴大 葉輪13就確保必要的風量,從而能夠提供緊湊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 73。(實施方式6)圖11是組裝有本發明的實施方式6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單元 的俯視結構圖。如圖11所示,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74使電機相反側葉片的長度 44的L2的尺寸形成得比電機側葉片的長度42的Ll的尺寸長。此外, 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74形成有由Ll和電機側葉片的內徑26相乘而 算出的電機側葉片的內周面積43、以及由L2和電機相反側葉片的內徑 27相乘而算出的電機相反側葉片的內周面積45,并具有葉片外徑52 為F的葉輪13。并且,在機體84內,將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74配置 成電機相反側風道寬度54比電機側風道寬度55寬。在上述結構中,通過使電機相反側風道寬度54比電機側風道寬度 55寬,使原本相對于電機側風道28A壓力損失較小的電機相反側風道 28B的壓力損失進一步減小。此外,在到達風扇吸入口 29的空氣中, 由于電機11中的空氣碰撞,風道的壓力損失增大相應的量,因而電機 側葉片的內徑26的風量比電機相反側葉片的內徑27的風量的分配量 相應地減少。并且,在將各風量除以各葉片的內周面積而近似地求得的流體的 相對速度中,使電機相反側葉片的長度44的尺寸比電機側葉片的長度42的尺寸長。由此,能夠使壓力損失較大側的葉片中的電機側流體的
相對速度32與壓力損失較小側的葉片中的電機相反側流體的相對速度 33大致均等。其結果是,能夠使葉片25中的總體壓力上升在驅動軸 12的方向即電機側和電機相反側均勻化,無需擴大葉輪13就能夠確保 必要的風量,從而能夠提供緊湊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74。
另外,由于將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74靠近機體84的位于電機11 一側的表面進行配置,因此將電機11從機體84外卸下時,作業距離 變近,維護性變好。
此外,根據以往的經驗值,優選葉片的長度為葉片的外徑F的0.3 0.8倍。將該值應用到本發明中,則當L1=0.3F且L2=0.8F時,Ll與 L2之比最小,L1/L2=0.3F/0.8F=0.38倍。
此外,假設電機11中因空氣碰撞產生的損失導致風量降低20%, 則可以與葉片寬度比成比例地計算出風量比,因此當L1-0.8FX0.8F(風 量降低20%的量)且L2=0.8F時,Ll與L2之比最大,L1/L2=(0.8FX 0.8)/0.8F-0.8倍。因此優選的是,將各葉片的長度設定為到風扇吸入 口 29的吸入風道壓力損失較大側的葉片的長度Ll為壓力損失較小側 的葉片的長度L2的38 80%。其結果是,能夠使主板22兩側的葉片 25中的流體的相對速度接近,并且能夠使葉片25在驅動軸12的方向 上的尺寸適當地減小,能夠提供緊湊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74。
進而,將上述的經驗值應用到本發明中,則當L2-0.8F時,葉片 長度與F之比最大。此外,假設電機11中因空氣碰撞產生的損失導致 風量降低20%,則可以與葉片寬度比成比例地計算出風量比,因此當 L1=0.3FX0.8 (風量降低20%的量)=0.24F時,葉片長度與F之比最 小。因此,優選的是,將各葉片的長度設定為葉片外形F的20 800/0。 其結果是,能夠使主板22兩側的葉片25中的流體的相對速度接近, 并且能夠使葉片25在驅動軸12的方向上的尺寸相對于葉片的外徑52適當地減小,從而能夠提供緊湊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74。 (實施方式7)
圖12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7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側視結構圖。
如圖12所示,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75具有葉片25,葉片25被 設定為具有電機側出口角30、電機相反側出口角31、電機側入口角56 和電機相反側入口角57。其中,電機側入口角56和電機相反側入口角 57為葉片25的空氣入口端部的入口角。
在上述結構中,根據現有的經驗值, 一般為電機側出口角30和 電機相反側出口角31為160 175° ,必要靜壓越高,其值越大;電機 側入口角56和電機相反側入口角57為95 110° ,必要靜壓越高,其 值越大。如果在到風扇吸入口 29的壓力損失較大的情況下使用本發明 的實施方式7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75,則具有如下效果葉片的總 體壓力上升較大、能夠形成高靜壓的特性,并且能夠在確保必要的風 量的同時實現緊湊化。
此外,已知在要求的必要靜壓較高的情況下,可以使電機側出 口角30和電機相反側出口角31、電機側入口角56和電機相反側入口 角57再增大約5。的角度。
在上述的圖8中,確認葉輪能夠在葉片的空氣出口端部的出口角 為178° 、葉片的空氣入口端部的入口角為115°的情況下形成高靜壓 的特性。因此,優選的是,通過使葉片的空氣出口端部的出口角為160 178° ,使葉片的空氣入口端部的入口角為95 115° ,能夠使葉片25 的總體壓力上升較大,能夠形成高靜壓的特性,并能夠在確保必要的 風量的同時提供緊湊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75的葉輪93。工業實用性
除了換氣鼓風設備、空氣調節器、除濕器、加濕器、空氣凈化器 等以輸送空氣為目的的設備以外,還能夠應用于如下設備的鼓風用途: 能夠通過自機體噴出口進行鼓風而對設備進行冷卻,通過減小壓力損 失來確保風量,以提高冷卻效果,能夠緊湊地設置。
權利要求
1. 一種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其包括風扇殼體,其由噴出口、渦旋狀的渦管、兩側面的殼體側板以及在所述殼體側板上設有殼體吸入口的節流孔構成;葉輪,其設有與所述風扇殼體的內部的驅動軸連接的圓盤狀的主板和所述主板的兩側的環狀的風扇側板,在所述主板和所述風扇側板之間配置有多個葉片;以及風扇吸入口,其將所述葉片的內徑部分作為吸入口,所述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的特征在于,到所述風扇吸入口的吸入風道的壓力損失較大側的所述葉片的內徑比壓力損失較小側的所述葉片的內徑小。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其特征在于, 到所述風扇吸入口的吸入風道的壓力損失較大側的所述葉片的內周面積比壓力損失較小側的所述葉片的內周面積小。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其特征在于, 到所述風扇吸入口的吸入風道的壓力損失較大側的所述風扇殼體的渦 管的擴展角比壓力損失較小側的所述渦管的擴展角小。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葉輪的所述主板的兩側的各所述葉片的長度中,到所述風扇吸 入口的吸入風道的壓力損失較大側的所述葉片的長度比壓力損失較小 側的所述葉片的長度短。
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其特征在于,以與所述葉輪的所述主板相同的平面對所述渦管進行分割。
6.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渦管相對于所述葉輪的所述驅動軸傾斜。
7.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其特征在于,如 下設定各所述葉片的長度到所述風扇吸入口的吸入風道的壓力損失較大側的所述葉片的長度為壓力損失較小側的所述葉片的長度的38 80%。
8.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其特征在于,將 各所述葉片的長度設定為所述葉片的外徑的20 80%。
9.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其特征在于,將 所述葉片的空氣出口端部的出口角設定為160° 178° 。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其特征在于, 將所述葉片的空氣入口端部的入口角設定為95° 115° 。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雙吸入型離心鼓風機,其具有葉輪,其在與風扇殼體內部的驅動軸連接的主板和風扇側板之間配置有多個葉片;以及風扇吸入口,其將該葉片所形成的葉片內徑部分作為吸入口,通過使吸入風道到風扇吸入口的壓力損失較大側的葉片內徑比壓力損失較小側的葉片內徑小,能夠使葉片的總體壓力上升在驅動軸方向上均勻化,在確保必要的風量的同時能夠實現緊湊化。
文檔編號F04D29/30GK101506530SQ20078003113
公開日2009年8月12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23日 優先權日2006年8月24日
發明者新崎幸司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