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先錨后灌型錨桿錨頭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用于錨桿支護系統中的先錨后灌型錨桿錨頭的抗拉固定裝置。
現有的先錨后灌型錨桿,在實際使用中,錨頭不僅要錨桿位于錨孔正中,并且為了滿足有壓注漿和克服錨桿自重,裝上錨頭的錨桿送入錨孔指定位置后,錨頭還得保證能承受一定的抗拔力而不會從錨孔中退出。這類錨頭通常其外表面為帶有一定數量的倒刺,錨頭進入錨孔后,因倒刺受錨孔擠壓而變形并產生阻力。這類傳統結構的錨頭,在錨頭被送入錨孔時阻力與反方向所能承受的抗拔力基本接近,使錨頭在錨桿需要較高抗拔力時,只有相應增加錨頭倒刺變形阻力。但裝有錨頭的錨桿是靠手工人力推入錨孔,這樣,就給施工帶來不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能夠提供一種使裝上錨頭的錨桿可以非常省力送入錨孔,但抗拔力卻較高的先錨后灌型錨桿錨頭的抗拉固定裝置。
本裝置主要由錨桿4、錨頭7、倒刺5、擋塊6和止漿塞3等組成。其特征在于錨頭7與錨桿4一端通過螺紋連接;倒刺5、擋塊6和錨頭7可構成一體;擋塊6位于倒刺5的相應一側。
由于在錨頭倒刺一側增設了擋塊,使錨頭在錨孔內在承受外拉力時,因擋塊阻止了倒刺的變形,與錨頭推入錨孔時的倒刺變形不受擋塊影響時阻力相比,其承受的抗拔力成倍增加。這樣就可以在將裝上錨頭的錨桿非常省力送入錨孔指定位置條件下,就獲得所需較高抗拔力,給施工帶來方便。
附圖
一為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將錨頭7與錨桿4一端連接后,將其送入錨孔,錨頭7上的倒刺5將受壓變形,由于倒刺5此時的變形方向與相應擋塊6的位置相反,倒刺5的變形不受擋塊6的作用,僅需要克服倒刺5自身變形即可將錨桿4錨頭7送入錨孔內。將錨桿4和錨頭7安放在指定位置后,在錨桿4另一端可根據設計要求裝上止漿塞3、墊板2和螺母1封堵錨孔外端,然后向錨孔灌漿,因受灌漿壓力影響,錨桿4和錨頭7將承受外拉力,這樣,倒刺5的受力變形方向正好與送入時相反,而擋塊6這時將阻止倒刺5的變形,使錨頭7的抗拔力大大提高。在同樣的抗拔力下,帶有擋塊6的錨頭7,倒刺5的強度可以大大降低,使錨桿4可以非常省力送入,給施工帶來方便。
以下結合附圖一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再作具體說明。
倒刺5、擋塊6與錨頭7同為整體,并采用工程塑料制造,擋塊6緊靠倒刺5相應一側,使倒刺5只能向錨頭7送入錨孔時的反方向自由變形。將錨頭7與錨桿4一端連接并送入錨孔后,因擋塊6的直徑略小于錨孔直徑,而倒刺5的直徑雖大于錨孔直徑,但倒刺5相對較長,受錨孔擠壓后很容易變形,錨桿4可以方便地安放在指定位置。反過來,如果某種原因將錨桿4外拉,因擋塊6阻止倒刺5變形,與錨頭7錨桿4送入時所需推力相比,其抗拔力成倍增加。
權利要求1.一種先錨后灌型錨桿錨頭裝置主要由錨桿(4)、錨頭(7)、倒刺(5)、擋塊(6)和止漿塞(3)等組成,其特征在于錨頭(7)與錨桿(4)一端通過螺紋連接,倒刺(5)、擋塊(6)和錨頭(7)可構成一體,擋塊(6)位于倒刺(5)的相應一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錨桿支護系統中的先錨后灌型錨桿錨頭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抗拉固定裝置。與傳統的結構相比,由于在錨頭的倒刺一側增設了擋塊,使錨頭在錨孔內承受外拉力時,因擋塊阻止了倒刺的變形,與錨頭被推入錨孔時的倒刺變形不受擋塊影響時的阻力相比,其承受的抗拔力成倍增加,這樣,就可以在將裝上錨頭的錨桿用人力非常省力送入錨孔條件下,就獲得所需的較高抗拔力,給施工帶來方便。
文檔編號E21D21/00GK2350526SQ9821356
公開日1999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1998年3月21日 優先權日1998年3月21日
發明者汪德洪 申請人:汪德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