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抽油桿防脫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用于抽油機井防止抽油桿在工作過程中受交變載荷作用產生自動脫扣的防脫裝置。
抽油桿在工作過程中自動脫扣是目前抽油機井上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為了防止抽油桿脫扣,玉門、大慶等油田都試制不同型式的防脫裝置,其基本結構均是采用平面軸承,它的主要不足之處是強度差,井下工作壽命短,可靠性差,現場使用平面軸承損壞較多,不能滿足使用要求。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改進的防脫裝置,防脫性能好,克服以往的防脫裝置采用平面軸承結構所產生的強度差,壽命短的結構缺陷。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的,采用兩排鋼球聯接機構,采用此結構后當驢頭帶著抽油桿柱作上、下運動時,在上沖程和下沖程抽油桿柱受交變載荷作用時產生的扭轉,依靠防脫裝置殼體與芯軸之間的兩排鋼球滾動來抵消抽油桿柱在上、下運動中、在各種外力作用下產生的扭轉,從而起到防脫作用。為了采用兩排鋼球聯接機構,必須在殼體和芯軸上各車有兩道與鋼球半徑相同的圓弧環形槽,使其裝配后構成兩道縱截面為圓形的環形腔,要使鋼球能放入兩道環形腔內,必須在殼體的外部開一個長方形的槽口,使其鋼球從這個長方形槽口分別放進兩道環形腔內,每道環形腔放入16個鋼球,鋼球放完后,用螺釘或銷釘將蓋板固定在長方形槽口內,使其蓋板蓋住長方形槽口內的鋼球,這樣鋼球轉動時不會滾出來。
為了提高防脫裝置的使用壽命,避免井下混合液對防脫裝置轉動體的腐蝕,采用“O”型橡膠密封圈,將轉動體與井下混合液隔離。
本實用新型附圖的圖面說明如下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剖面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芯軸的局部剖面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殼體的局部剖面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蓋板的剖面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環形腔放入鋼球剖面圖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描述從
圖1可看出已是裝配好了的防脫裝置整體圖,首先將芯軸(5)上的密封凹槽(10)裝上“O”型橡膠密封圈(7),然后在芯軸(5)的兩道環形槽(9)涂滿黃油,放入殼體(1)有兩道環形槽的一端,使殼體(1)的兩道環形槽(11)與芯軸(5)的兩道環形槽(9)吻合形成兩道縱截面為圓形的環形腔(6)放置鋼球,每道環形腔放置16個,兩道環形腔共放置32個鋼球,然后將蓋板(4)蓋住長方形槽口,蓋板兩端用螺釘或銷釘固緊在槽口處,按以上實施就可以使殼體與芯軸轉動靈活無阻。
從圖2可看出在芯軸(5)的外部車有兩道與鋼球半徑相同的圓弧環形槽(9),因為本實用新型鋼球選用的直徑是為6mm的,所以本實用新型在實施時選用半徑R為3mm的圓弧環形槽,并在芯軸上車有一圈密封凹槽(10)是放“O”型橡膠密封圈用的,其密封凹槽的尺寸是根據選用的“O”型橡膠密封圈的尺寸而定。
從圖3可看出在殼體(1)內壁車有兩道與鋼球半徑相同的圓弧環形槽(11),與芯軸的圓弧環形槽半徑一樣R為3mm,在殼體(1)的外部開一個長方形的槽口(12)以便從此槽口往兩道環形腔放置鋼球。
圖4是槽口的蓋板(4),蓋板上邊車有兩道R為3mm的圓弧環形槽(8),這樣蓋在槽口上可以卡住鋼球,同時在蓋板(4)的兩端打上螺孔(13),以便用螺釘或銷釘將蓋板固定在槽口內。
從圖5可看出殼體(1)與芯軸(5)構成的環形腔,每道環形腔里排列16個鋼球,本實用新型選用直徑為6mm的鋼球。
另外本實用新型的防脫裝置的殼體(1)、芯軸(5)、蓋板(4)均采用優質35CvMo材料,在環形槽部位進行局部淬火,硬度都要達到RC50以上使其硬度接近鋼球的硬度,按以上實施該防脫裝置就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具有如下優點1.由于采用兩排鋼球聯接機構,使其該防脫裝置聯接強度高,承載能力是以往平面軸承結構的2.5倍,防脫性能好,結構簡單,安裝方便。
2.另外由于采用“O”型橡膠密封圈后防止井下混合液對轉動體的腐蝕,增長了防脫裝置的使用壽命。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防止抽油桿脫扣的防脫裝置是由殼體(1),芯軸(5)組成,其特征是采用兩排鋼球聯接機構,殼體(1)和芯軸(5)各車有兩道與鋼球半徑相同的圓弧環形槽(11)、(9)使其裝配后構成兩道縱截面為圓形的環形腔(6),每道環形腔排列16個鋼球,要使鋼球放入環形腔,必須在殼體的外部開一個長方形的槽口(12),用螺釘或銷釘將蓋板(4)固定在長方形槽口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脫裝置其特征是采用“O”形橡膠、密封圈,將防脫器內部轉動部分與井液隔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用于防止抽油桿在井下工作過程中受交變載荷作用產生自動脫扣的防脫裝置,它去消了過去的平面軸承結構,采用兩排鋼球聯接機構,將該裝置的殼體和芯軸各車有兩道圓弧環形槽,使其裝配后形成兩道環形腔,在環形腔放滿鋼球,采用這種聯接機構后,使其聯接強度高,防脫性能好,增長了該裝置的使用壽命,該裝置的結構十分簡單。
文檔編號E21B17/00GK2033047SQ8820744
公開日1989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1988年6月2日 優先權日1988年6月2日
發明者夏詩奎, 金啟昌 申請人:華北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藝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