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氣處理單元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排氣處理單元,其包括排氣處理裝置(31)、托架(33)及連接管(34)。托架(33)上搭載有排氣處理裝置(31)。連接管(34)與排氣處理裝置(31)連接。連接管(34)向排氣處理裝置(31)導入排氣。連接管(34)包括支撐部(381)與管部(382)。支撐部(381)支撐托架(33)。管部(382)與支撐部(381)構成一體。
【專利說明】排氣處理單元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排氣處理單元。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從環境保護的觀點出發,發動機上連接排氣處理能力高的排氣處理裝置。排氣處理裝置是凈化來自發動機的排氣的裝置。例如,排氣處理裝置是減少氮氧化物(NOx)的裝置、減少一氧化碳(CO)的裝置,或者減少顆粒物的裝置等。
[0003]排氣處理裝置經由連接管與發動機連接。例如,在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發動機裝置中,排氣處理裝置配置在發動機上。排氣處理裝置通過托架支撐在發動機上。排氣處理裝置經由連接管與發動機連接。
[0004]現有技術文獻
[0005]專利文獻
[0006]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 - 71176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7]發明要解決的技術課題
[0008]在連接管的路徑較復雜的情況下,為了配置連接管,需要較大的空間。在這種情況下,存在為了避免連接管與其他設備的干涉而其他設備的配置受限的問題。或者,存在用于配置其他設備的空間狹小的問題。因此,優選連接管的路徑簡單。
[0009]另一方面,由于排氣處理裝置的重量較大,因此優選利用托架牢固地支撐。由于托架是支撐排氣處理裝置的部件,故配置在排氣處理裝置的周圍。另外,由于連接管與排氣處理裝置連接,故連接管也配置在排氣處理裝置的周圍。因此,存在為了避免連接管干涉托架而連接管的路徑變得復雜的問題。
[0010]本發明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牢固地支撐排氣處理裝置,并且使連接管的路徑簡化的排氣處理單元。
[0011 ] 用于解決技術課題的技術方案
[0012]本公開第一方面的排氣處理單元包括排氣處理裝置、托架及連接管。托架上搭載有排氣處理裝置。連接管與排氣處理裝置連接。連接管將排氣導入排氣處理裝置。連接管包括支撐部和管部。支撐部支撐托架。管部與支撐部構成一體。
[0013]在該排氣處理單元中,能夠使用支撐部牢固地支撐排氣處理裝置。另外,連接管包括支撐部。即,連接管兼用作支撐排氣處理裝置的部件。因此,能夠使連接管的路徑簡化。而且,由于管部與支撐部構成一體,因此能夠減少部件個數。
[0014]管部也可以設置為貫穿支撐部。在這種情況下,能夠使連接管的路徑更加簡化。另夕卜,能夠使管部與支撐部緊湊配置。
[0015]支撐部也可以包括從管部向上方延伸的上支撐部。在這種情況下,能夠使用上支撐部與管部支撐排氣處理裝置。
[0016]支撐部也可以包括從管部向下方延伸的下支撐部。在這種情況下,能夠使用下支撐部與管部支撐排氣處理裝置。
[0017]支撐部與管部也可以位于托架的下方。在這種情況下,能夠使用支撐部與管部從下方支撐托架。
[0018]連接管也可以包括第一端部與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與排氣處理裝置連接。第二端部是與第一端部相反的一側的端部。第一端部與第二端部也可以位于同一個垂直平面內。在這種情況下,能夠縮短連接管的路徑長度。
[0019]托架也可以是矩形。支撐部也可以支撐托架的角部。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將連接管通過托架的角部的下方配置,并且使連接管的路徑簡化。
[0020]連接管也可以還包括波紋管部。波紋管部配置在管部與排氣處理裝置之間。波紋管部能夠伸縮。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容易調整管部與支撐部對應于排氣處理裝置的位置。從而容易將連接管連接到排氣處理裝置。
[0021]本公開第二方面的排氣處理單元包括托架、支撐部件及連接管。托架上搭載有排氣處理裝置。支撐部件支撐托架。連接管與排氣處理裝置連接。連接管將排氣導入排氣處理裝置。支撐部件包括支撐部與管部。支撐部支撐托架。管部與支撐部構成一體。管部與連接管連接。
[0022]在該排氣處理單元中,能夠使用支撐部牢固地支撐排氣處理裝置。另外,支撐部件包括管部。即,支撐部件兼用作導入排氣的部件。因此,能夠使連接管的路徑簡化。而且,管部與支撐部構成一體,因此能夠減少部件個數。
[0023]管部也可以設置為貫穿支撐部。在這種情況下,能夠使連接管的路徑更加簡化。另夕卜,能夠使管部與支撐部緊湊配置。
[0024]支撐部也可以包括從管部向上方延伸的上支撐部。在這種情況下,能夠使用上支撐部及管部支撐排氣處理裝置。
[0025]支撐部也可以包括從管部向下方延伸的下支撐部。在這種情況下,能夠使用下支撐部及管部支撐排氣處理裝置。
[0026]支撐部與管部也可以位于托架的下方。在這種情況下,能夠使用支撐部與管部從下方支撐托架。
[0027]連接管也可以包括第一端部。第一端部與排氣處理裝置連接。管部也可以包括第二端部,第二端部位于管部與連接管連接的連接部相反的一側。第一端部與第二端部也可以位于同一個垂直平面內。在這種情況下,能夠縮短連接管的路徑長度。
[0028]托架也可以是矩形。支撐部也可以支撐托架的角部。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將連接管通過托架的角部的下方配置,并且使連接管的路徑簡化。
[0029]連接管也可以包括波紋管部。波紋管部配置在管部與排氣處理裝置之間。波紋管部能夠伸縮。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容易調整管部與支撐部對應于排氣處理裝置的位置。因此,容易將連接管連接到排氣處理裝置。
[0030]本公開第三方面的工程作業車輛具有上述排氣處理單元。
[0031]發明效果
[0032]利用本公開的排氣處理單元,能夠牢固地支撐排氣處理裝置,并且使連接管的路
徑簡化。【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3]圖1是實施方式的工程作業車輛的左視圖。
[0034]圖2是表示工程作業車輛的發動機室內結構的俯視圖。
[0035]圖3是表示發動機室內結構的左視圖。
[0036]圖4是表示拆卸側板后的狀態下的發動機室的左視圖。
[0037]圖5是表示發動機及發動機周圍裝置的右視圖。
[0038]圖6是表示發動機及發動機周圍裝置的后視圖。
[0039]圖7是圖5的局部放大圖。
[0040]圖8是工程作業車輛的排氣處理單元的立體圖。
[0041]圖9是工程作業車輛的排氣處理單元的立體圖。
[0042]圖10是第一連接管部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3]以下,參照【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實施方式的工程作業車輛。圖1是本實施方式的工程作業車輛I的左視圖。工程作業車輛I是推土機。工程作業車輛I包括作業裝置2、行駛裝置3及車輛主體4。行駛裝置3是使車輛行駛的裝置,其包括履帶3a。通過驅動履帶3a,工程作業車輛I行駛。
[0044]車輛主體4包括駕駛室7與發動機室8。駕駛室7與發動機室8鄰接配置。發動機室8配置在駕駛室7的前方。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前后左右是指駕駛室7內的操作人員看到的前后左右各方向。在附圖中,前后方向用X軸表示、左右方向用Y軸表示,上下方向用Z軸表不。
[0045]作業裝置2設置在發動機室8的前方。作業裝置2包括推土鏟5和液壓缸6。推土鏟5設置為能夠在上下方向上移動。液壓缸6改變推土鏟5的姿勢。
[0046]圖2是表示發動機室8內結構的俯視圖。圖3是表示發動機室8內結構的左視圖。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于理解,在圖2及圖3中適當省略發動機室8內的部分結構。
[0047]如圖2所示,發動機室8具有第一側面11與第二側面12。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側面11是發動機室8的左側面。第二側面12是發動機室8的右側面。第一側面11包括第一平面部111與第一斜面部112。在俯視車輛時,第一平面部111沿著前后方向延伸配置。第一斜面部112配置在第一平面部111的后方。
[0048]第二側面12包括第二平面部121與第二斜面部122。在俯視車輛時,第二平面部121沿著前后方向延伸配置。第二斜面部122配置在第二平面部121的后方。在俯視車輛時,第一斜面部112與第二斜面部122朝向后方以縮小第一斜面部112與第二斜面部122的間隔的方式傾斜配置。
[0049]如圖3所示,發動機室8具有上表面13。發動機室8的上表面13向前下方傾斜。后述排氣管8a從發動機室8的上表面13向上方突出。另外,后述頭部〃卜''部)8b從發動機室8的上表面13向上方突出。
[0050]如圖2及圖3所示,工程作業車輛I包括發動機單元10、冷卻單元14及空氣濾清器16。發動機單元10、冷卻單元14及空氣濾清器16配置在發動機室8內。
[0051]發動機單元10包括發動機15與排氣處理單元17。發動機15例如是柴油發動機。如圖2所示,發動機15具有曲軸150。曲軸150沿著車輛前后方向延伸。發動機15是所謂的縱置發動機。即,發動機的長度方向沿著車輛前后方向配置,發動機的寬度方向沿著車輛寬度方向配置。
[0052]在發動機15的后方配置有飛輪殼18。在飛輪殼18的后方配置有液壓泵(未圖不)。液壓泵經由飛輪殼18與發動機15的輸出軸連結。液壓泵排出用于驅動液壓缸6的液壓油。
[0053]冷卻單元14配置在發動機15的前方。冷卻單元14包括散熱器21與冷卻裝置22。散熱器21冷卻發動機15的冷卻液。本實施方式的冷卻裝置22是油冷卻器。冷卻裝置22冷卻液壓油。散熱器21配置在發動機15的前方。如圖3所示,散熱器21的頂部比發動機15的上表面151位置靠近上方。冷卻裝置22配置在散熱器21的后方。冷卻裝置22的頂部比散熱器21的頂部位置靠近下方。
[0054]在車輛前后方向上,空氣濾清器16配置在散熱器21與排氣處理單元17之間。空氣濾清器16的一部分比發動機15的前端部152位置靠近前方。具體地說,空氣濾清器16的前端部比發動機15位置靠近前方。空氣濾清器16的后端部位于發動機15的正上方。空氣濾清器16的一部分位于冷卻裝置22的正上方。具體地說,空氣濾清器16的前端部位于冷卻裝置22的正上方。
[0055]空氣濾清器16具有圓筒狀的形狀。如圖2所示,空氣濾清器16配置為其長度方向與車輛前后方向交差,即空氣濾清器16的中心軸線Axl相對車輛前后方向傾斜。另外,空氣濾清器16的中心軸線Axl相對車寬方向傾斜。例如,空氣濾清器16的中心軸線Axl相對車寬方向傾斜的角度小于45度。
[0056]空氣濾清器16具有第一側部161與第二側部162。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側部161是空氣濾清器16的左側部。第二側部162是空氣濾清器16的右側部。空氣濾清器16的中心軸線Axl傾斜成從第一側部161越靠近第二側部162越靠近前方。
[0057]空氣濾清器16固定在發動機室8內。即,空氣濾清器16支撐在發動機室8上。具體地說,空氣濾清器16使用托架23以懸掛在發動機室8的上表面13的狀態固定在發動機室8內。
[0058]空氣濾清器16具有空氣進入口 163與空氣排出口 164。空氣進入口 163設置在空氣濾清器16的頂部。空氣進入口 163與頭部8b連接。空氣排出口 164設置在空氣濾清器16的第二側部162。
[0059]如圖1所示,發動機室8具有側板113。圖4是表示拆卸側板113后的狀態下的發動機室8的左視圖。如圖4所示,發動機室8具有開口 114。側板113與開口 114設置在上述第一平面部111。開口 114位于空氣濾清器16的側方。側板113設置為能夠開閉開口114。如圖2所示,上述第一側部161是在空氣濾清器16中靠近側板113—側的側面。另夕卜,第二側部162是在空氣濾清器16中遠離側板113 —側的側面。側視車輛時,第一側部161配置為與側板113重疊。因此,如圖4所示,側視車輛時,在側板113打開的狀態下,從開口 114能夠看到第一側部161。另外,如圖2所示,空氣濾清器16以其中心軸線Axl的延長線通過開口 114的方式配置。
[0060]圖5是表示發動機15及發動機15周圍裝置的右視圖。圖6是表示發動機15及發動機15周圍裝置的后視圖。如圖5所示,發動機15具有排氣口 25與進氣口 26。排氣口25與進氣口 26設置在發動機15的側部。在本實施方式中,排氣口 25與進氣口 26設置在發動機15的右側部。排氣口 25比進氣口 26位置靠近后方。進氣口 26經由管道27與空氣濾清器16的空氣排出口 164連接。
[0061]排氣處理單元17是凈化來自發動機15的排氣的裝置。如圖2及圖6所示,排氣處理單元17配置在發動機15的上方。排氣處理單元17包括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與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
[0062]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是處理來自發動機15的排氣的裝置。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是使用過濾器收集排氣中含有的顆粒物的柴油顆粒過濾裝置。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使用附設于過濾器的加熱器焚燒收集到的顆粒物。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具有大致圓筒狀的外形。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以其長度方向沿著車輛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即,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的中心軸線Ax2沿著車輛前后方向配置。
[0063]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是處理來自發動機15的排氣的裝置。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是使用加水分解尿素水而得到的氨還原氮氧化物NOx的選擇性催化還原裝置。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具有大致圓筒狀的外形。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以其長度方向沿著車輛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即,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的中心軸線Ax3沿著車輛前后方向配置。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配置在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的側方。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配置在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的左方。
[0064]如圖5所示,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的前端部與發動機15的前端部152并排配置。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的后端部比發動機15的后端部153位置靠近前方。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的后端部位于第一斜面部112與第二斜面部122之間。
[0065]如圖2所示,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的前端部比發動機15的前端部152位置靠近后方。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的前端部比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的前端部位置靠近后方。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的后端部比發動機15的后端部153位置靠近前方。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的后端部比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的后端部位置靠近后方。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的后端部位于第一斜面部112與第二斜面部122之間。
[0066]如圖3、圖5及圖6所示,排氣處理單元17包括托架33。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與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配置在托架33上。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與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使用U形螺栓等固定機構固定在托架33上。由此,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及托架33構成一體。托架33通過后述的支撐部件安裝在發動機15上。因此,排氣處理單元17支撐在發動機15上。
[0067]發動機單元10包括第一連接管34。第一連接管34連結發動機15的排氣口 25與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第一連接管34與發動機15的排氣口 25連接。如圖5所示,第一連接管34具有第一端部341與第二端部342。第一端部341與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連接。第二端部342是與第一端部341相反的一側的端部。第二端部342與排氣口 25連接。如圖6所示,第一端部341與第二端部342位于沿著車輛前后方向延伸的同一個垂直平面內。第一連接管34位于該同一個垂直平面內。
[0068]第一連接管34的后端部比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的后端部位置靠近后方。如圖3所示,第一連接管34的后方配置有駕駛室7。側視車輛時,在第一連接管34與駕駛室7之間配置有壁部19。S卩,壁部19配置在駕駛室7與發動機15之間。壁部19是發動機室8的后表面。第一連接管34靠近發動機室8的壁部19配置。具體地說,發動機室8的壁部19與第一連接管34之間的距離比第一連接管34的直徑小。
[0069]如圖5所示,第一連接管34包括能夠伸縮的波紋管部37。波紋管部37具有沿上下方向的直線形狀。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波紋管部37不僅包括波紋管狀的部分,還包括與波紋管狀的部分成為一體的連接用端部。波紋管部37的下端部373比排氣口25的上端部位置靠近下方。波紋管部37的上端部374比托架33的上表面位置靠近上方。波紋管部37的上端部374比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的下端部位置靠近上方。如圖7所示,波紋管部37的長度L比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的下端部與排氣口 25的上端部之間在上下方向上的距離D長。如圖3所示,波紋管部37以沿著壁部19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
[0070]如圖5所示,波紋管部37包括第一的波紋管371與第二的波紋管372。第二的波紋管372與第一的波紋管371是分體結構。第二的波紋管372配置在第一的波紋管371的下方。第二的波紋管372與第一波紋管371連接。
[0071 ] 第一連接管34包括第一連接管部38。第一連接管部38連結排氣口 25與波紋管部37的下端部373。第一連接管部38具有從排氣口 25向比排氣口 25靠近下方的位置彎曲的形狀。另外,第一連接管部38具有從比排氣口 25靠近下方的位置向上方彎曲的形狀。
[0072]第一連接管34包括第二連接管部39。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具有筒部313和端面311。端面311堵塞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的軸線方向的筒部313的端部。端面311是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的后表面。第二連接管部39連結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的端面311與波紋管部37的上端部374。第二連接管部39與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的端面311直接連接。第二連接管部39具有從端面311向下方彎曲的形狀。
[0073]發動機單元10包括第二連接管35。第二連接管35連接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和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如圖2及圖6所示,第二連接管35位于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與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之間的空間的上方。
[0074]具體地說,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具有第一連接口 312。第一連接口 312向上方且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側突出。第一連接口 312設置在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的周面的前部。第二連接管35與第一連接口 312連接。
[0075]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具有第二連接口 321。第二連接口 321設置在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的周面的后部。第二連接口 321比第一連接口 312位置靠近后方。第二連接口321向上方且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側突出。第二連接管35與第二連接口 321連接。
[0076]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具有第三連接口 322。第三連接口 322設置在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的周面的前部。第三連接口 322比第二連接口 321位置靠近前方。第三連接口 322位于第一連接口 312的側方。第三連接口 322向上方且遠離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的方向突出。
[0077]如圖3所示,發動機單元10包括第三連接管36。第三連接管36與第三連接口 322連接。第三連接管36的上部從發動機室8的上表面13向上方突出。第三連接管36上連接有上述排氣管8a。
[0078]發動機15、第一連接管34、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第二連接管35、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及第三連接管36依次串聯連接。因此,來自發動機15的排氣通過第一連接管34輸送到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在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中,主要從排氣中減少顆粒物。然后,排氣通過第二連接管35向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輸送。在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中主要減少N0X。最后,凈化后的排氣通過第三連接管36及排氣管8a向外部排出。
[0079]圖8及圖9是排氣處理單元17的立體圖。具體地說,圖8是從右斜前方觀察排氣處理單元17的圖。圖9是從左斜前方觀察排氣處理單元17的圖。
[0080]上述排氣處理單元17包括托架33。如圖8所示,托架33包括板部41、第一安裝部42及第二安裝部43。板部41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狀。第一安裝部42與第二安裝部43配置在板部41上。第一安裝部42的上表面具有配合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底部的彎曲凹陷的形狀。第二安裝部43的上表面具有配合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底部的彎曲凹陷的形狀。第一安裝部42與第二安裝部43沿著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的長度方向并排配置。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搭載并安裝在第一安裝部42與第二安裝部43上。
[0081]如圖9所示,托架33包括第三安裝部44與第四安裝部45。第三安裝部44與第四安裝部45配置在板部41上。第三安裝部44的上表面具有配合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底部的彎曲凹陷的形狀。第四安裝部45的上表面具有配合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底部的彎曲凹陷的形狀。第三安裝部44與第四安裝部45沿著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的長度方向并排配置。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搭載并安裝在第三安裝部44與第四安裝部45上。
[0082]如圖8及圖9所示,排氣處理單元17包括多個支撐部件38,51,52。多個支撐部件38,51,52支撐托架33。多個支撐部件38,51,52中的支撐部件38包括第一連接管部38。即,第一連接管部38兼用作支撐排氣處理單元17的托架33的第一支撐部件。如圖8所示,第一連接管部38配置在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的下方。托架33包括第一固定部331。第一連接管部38固定在第一固定部331上。
[0083]圖10是第一連接管部38的右視圖。如圖10所示,第一連接管部38是一體地形成的一個部件。需要說明的是,第一連接管部38也可以是多個部件組合而成的部件。第一連接管部38包括支撐部381與管部382。支撐部381位于托架33的下方。支撐部381包括上支撐部383與下支撐部384。上支撐部383從管部382向上方延伸。下支撐部384從管部382向下方延伸。如圖8所示,支撐部381支撐托架33。支撐部381支撐托架33的角部。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331設置在托架33的右后角部。因此,支撐部381支撐托架33的右后角部。
[0084]管部382與支撐部381構成一體。管部382以貫穿支撐部381的方式設置。管部382配置在托架33的下方。管部382以沿著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在排氣的路徑中,上述波紋管部37配置在管部382與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之間。
[0085]管部382包括第一管部385與第二管部386。第一管部385位于上支撐部383與下支撐部384之間。第一管部385與上述排氣口 25連接。第二管部386與第一管部385連接。第二管部386具有從第一管部385向比排氣口 25靠近下方的位置彎曲的形狀。另夕卜,第二管部386具有從比排氣口 25靠近下方的位置向上方彎曲的形狀。第二管部386與上述波紋管部37的下端部373連接。
[0086]如圖8所示,多個支撐部件38,51,52包括第二支撐部件51。第二支撐部件51配置在比第一連接管部38靠近前方的位置。第二支撐部件51配置在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的下方。托架33包括第二固定部332。第二支撐部件51固定在第二固定部332上。第二固定部332比第一固定部331位置靠近前方。第二支撐部件51支撐托架33的角部。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固定部332設置在托架33的右前角部。因此,第二支撐部件51支撐托架33的右前角部。如圖6所示,第二支撐部件51比第一連接管部38位置靠近外側。如圖5所示,進氣口 26配置在第二支撐部件51的內側。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支撐部件51比第一連接管部38位置靠近右方。進氣口 26配置在第二支撐部件51的左方。
[0087]如圖6及圖8所不,第一連接管部38通過第一固定托架53固定在發動機15上。第二支撐部件51通過第二固定托架54固定在發動機15上。
[0088]如圖9所示,多個支撐部件38,51,52中的第三支撐部件52配置在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的下方。托架33包括第三固定部333。第三支撐部件52固定在第三固定部333上。第三支撐部件52支撐托架33的角部。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三固定部333設置在托架33的左后角部。因此,第三支撐部件52支撐托架33的左后角部。
[0089]托架33包括第四固定部334。第四固定部334比第三固定部333位置靠近前方。在本實施方式中,第四固定部334設置在托架33的左前角部。如圖6所示,第三支撐部件52通過第三固定托架55固定在發動機15上。如圖3所示,第四固定部334通過第四固定托架56固定在發動機15上。
[0090]本實施方式的工程作業車輛I及排氣處理單元17具有以下特征。
[0091]該排氣處理單元17能夠使用支撐部381牢固地支撐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另外,第一連接管34包括支撐部381。具體地說,第一連接管部38包括支撐部381。S卩,第一連接管部38兼用作支撐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的部件。反言之,第一支撐部件包括管部382。即,第一支撐部件兼用作導入排氣的部件。因此,能夠使第一連接管34的路徑簡化。而且,由于管部382與支撐部381構成一體,因此能夠減少部件個數。
[0092]管部382以貫穿支撐部381的方式設置。因此,能夠使第一連接管34的路徑更加簡化。另外,能夠使管部382與支撐部381緊湊地配置。
[0093]支撐部381包括從管部382向上方延伸的上支撐部383。因此,能夠使用上支撐部383及管部382支撐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
[0094]支撐部381包括從管部382向下方延伸的下支撐部384。因此,能夠使用下支撐部384及管部382支撐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
[0095]支撐部381與管部382位于托架33的下方。在這種情況下,能夠使用支撐部381與管部382從下方支撐托架33。
[0096]第一連接管34的第一端部341與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連接。第一連接管34的第二端部342是與第一端部341相反的一側的端部。第一端部341與第二端部342位于同一個垂直平面內。因此,能夠縮短第一連接管34的路徑長度。
[0097]托架33是矩形。支撐部381支撐托架33的角部。在這種情況下,能夠以通過托架33的角部的下方的方式配置第一連接管34,并且使第一連接管34的路徑簡化。
[0098]第一連接管34還包括波紋管部37。波紋管部37配置在管部382與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之間。波紋管部37能夠伸縮。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容易調整管部382與支撐部381對應于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的位置。因此,容易將第一連接管34連接到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
[0099]以上,關于本發明一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發明要旨的范圍內可以進行各種變更。
[0100]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作為工程作業車輛例舉了推土機。但是,本發明不限于推土機,也可以適用于輪式裝載機、液壓挖掘機等其他工程作業車輛。
[0101]排氣處理單元17的結構不限于上述結構。例如,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也可以是柴油顆粒過濾裝置以外的處理裝置。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也可以是選擇性催化還原裝置以外的處理裝置。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及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也可以配置在與上述位置不同的位置。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不限于圓筒狀等,也可以是橢圓筒狀或者長方體狀等其他形狀。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不限于圓筒狀等,也可以是橢圓筒狀或者長方體狀等其他的形狀。也可以將第一至第三連接管34,35,36配置在與上述位置不同的位置。
[0102]發動機室8內的布局也可以與上述布局左右相反。例如,也可以將第一排氣處理裝置31配置在左側,將第二排氣處理裝置32配置在右側。也可以將空氣濾清器16的第一側部161配置在右側,將第二側部162配置在左側。
[0103]在第一連接管部38中,也可以省略上支撐部383或者下支撐部384。支撐部381不限于配置在托架33的正下方,也可以配置在從托架33的正下方位置向前后左右任意方向遠離的位置。支撐部381也可以支撐托架33的角部以外的部分。也可以省略波紋管部37。
[0104]工業實用性
[0105]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能夠牢固地支撐排氣處理裝置并且使連接管的路徑簡化排氣處理單元。
【權利要求】
1.一種排氣處理單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氣處理裝置; 托架,搭載所述排氣處理裝置; 連接管,與所述排氣處理裝置連接,向所述排氣處理裝置導入排氣; 所述連接管包括: 支撐部,支撐所述托架; 管部,與所述支撐部構成一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氣處理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部以貫穿所述支撐部的方式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氣處理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撐部包括從所述管部向上方延伸的上支撐部。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排氣處理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撐部包括從所述管部向下方延伸的下支撐部。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排氣處理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撐部與所述管部位于所述托架的下方。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排氣處理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連接管包括與所述排氣處理裝置連接的第一端部及與所述第一端部相反一側的第二端部, 所述第一端部與所述第二端部位于同一個垂直平面內。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排氣處理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為矩形, 所述支撐部支撐所述托架的角部。
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排氣處理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連接管還包括配置在所述管部與所述排氣處理裝置之間的能夠伸縮的波紋管部。
9.一種排氣處理單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氣處理裝置; 托架,搭載所述排氣處理裝置; 支撐部件,支撐所述托架; 連接管,與所述排氣處理裝置連接,向所述排氣處理裝置導入排氣; 所述支撐部件包括: 支撐部,支撐所述托架; 管部,與所述支撐部構成一體,與所述連接管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排氣處理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部以貫穿所述支撐部的方式設置。
11.根據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排氣處理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撐部包括從所述管部向上方延伸的上支撐部。
12.根據權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排氣處理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撐部包括從所述管部向下方延伸的下支撐部。
13.根據權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排氣處理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撐部與所述管部位于所述托架的下方。
14.根據權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排氣處理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連接管包括與所述排氣處理裝置連接的第一端部; 所述管部包括第二端部,該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管部與所述連接管連接的連接部相反一側; 所述第一端部與所述第二端部位于同一個垂直平面內。
15.根據權利要求9至14中任一項所述的排氣處理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為矩形, 所述支撐部支撐所述托架的角部。
16.根據權利要求9至15中任一項所述的排氣處理單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連接管包括配置在所述管部與所述排氣處理裝置之間的能夠伸縮的波紋管部。
17.—種工程作業車輛,其特征在于, 具有如權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項所述的排氣處理單元。
【文檔編號】E02F9/00GK104302884SQ201380001179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9日
【發明者】尾崎平, 中上博司, 山光弘法, 並松寬仁, 太田弘, 松原賢治 申請人:株式會社小松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