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建筑物地基加固構造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建筑物地基加固構造,建筑物(1)為多層混凝土框架結構,基礎為PHC管樁,離開建筑物一段距離外為河道,其河堤與建筑物(1)之間設有一條混凝土道路(3),該混凝土道路(3)與河堤間設有鐵路線;在建筑物(1)與混凝土道路(3)之間設置隔水帷幕(4),隔水帷幕(4)的構造是在地面下設置水泥土攪拌樁(2)。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重型載貨汽車從道路上通過時,建筑物不會產生晃動;不必對現有建筑物基礎大開挖后進行加固處理;不需要對道路路基重新施工,避免對正常交通運輸的影響;施工場地小,不影響建筑物內的正常生產和工作;消隱了地基的安全隱患。
【專利說明】一種建筑物地基加固構造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建筑工程的【技術領域】,涉及建筑地基的技術,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物地基加固構造。
【背景技術】
[0002]現有一棟已建成辦公樓,辦公樓為混凝土框架結構,多層建筑,長55.4米,寬17.1m,高24m,共六層,基礎為PHC管樁。其南面約30米處為河堤,在河堤與辦公樓之間有一條寬18m的混凝土道路,在混凝土道路與河堤間有雙股鐵路線。辦公樓及混凝土道路比鐵路早兩年建成。當鐵路建成后,每當有重型載貨汽車從辦公樓前道路上通過時,樓內辦公人員能感覺到辦公樓橫向晃動。原因分析:
[0003]1、場地條件較差,靠近河堤,地下水比較豐富,地下為軟弱土層;
[0004]2、混凝土道路路基為片石、碎石,不透水性較差;
[0005]3、鐵路路基為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地基,不透水性好。
[0006]當重載汽車在道路上行駛時,道路路基下部的地下水受壓向兩側流動,向鐵路一側流動的水流遇到鐵路路基的不透水層遇阻后反向流動,流向辦公樓方向。這樣便有兩股不同流速的地下水流沖擊辦公樓樁基周圍的土層,造成土層松軟,致使PHC管樁樁頂堪固度下降,在水流的沖擊下偏移,從而使上部結構發生擺動。
[0007]為消除這一安全隱患,決定對辦公樓采取加固措施。
【發明內容】
[0008]本發明提供一種建筑物地基加固構造,其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高建筑物地基的承載能力。
[0009]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0010]本發明的建筑物地基加固構造,所述建筑物為多層混凝土框架結構,基礎為PHC管樁,離開所述建筑物一段距離外為河道,其河堤與建筑物之間設有一條混凝土道路,該混凝土道路與所述河堤間設有鐵路線;在所述建筑物與混凝土道路之間設置隔水帷幕,所述的隔水帷幕的構造是在地面下設置水泥土攪拌樁。
[0011]所述隔水帷幕設在距離所述混凝土道路路邊2米范圍內,所述隔水帷幕的沿著混凝土道路方向的兩端超出所述建筑物I的邊緣3米外;
[0012]所述的水泥土攪拌樁設置成與混凝土道路平行的三排。
[0013]所述的水泥土攪拌樁的直徑為700mm,樁間距為500mm,排間距為500mm,各樁咬合200mmo
[0014]所述的水泥土攪拌樁采取干法施工。
[0015]所述的水泥土攪拌樁的長度不小于8m。
[0016]所述的水泥土攪拌樁的樁端進入持力層的長度不小于1.5m。
[0017]所述的水泥土攪拌樁的固化劑采用3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摻入量不小于水泥土攪拌樁總質量的18%。
[0018]在所述的隔水帷幕施工完成后,在建筑物的一層對應框架柱位置的PHC管樁樁頂采取壓力注漿,注漿采用強度等級32.5普通硅酸鹽水泥。
[0019]本發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重型載貨汽車從道路上通過時,建筑物不會產生晃動。其優點是:1、不必對現有建筑物基礎大開挖后進行加固處理;2、不需要對道路路基重新施工,避免對正常交通運輸的影響;3、施工場地小,不影響建筑物內的正常生產和工作;4、消隱了地基的安全隱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下面對本說明書各幅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
[0021]圖1為本發明的總體布置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本發明水泥土攪拌樁布置意圖。
[0023]圖中標記為:
[0024]1、建筑物,2、水泥土攪拌樁,3、混凝土道路,4、隔水帷幕,5、水泥樁咬合區域。【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以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發明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
[0026]本發明屬于土木工程中巖土專業領域,如圖1、圖2所示的本發明的結構,為一種建筑物地基加固構造,具體表現為固化軟弱土層、提高現有土層地基承載力、隔水抗滲技術。
[0027]所述建筑物I為多層混凝土框架結構,基礎為PHC管樁,離開所述建筑物一段距離外為河道,其河堤與建筑物I之間設有一條混凝土道路3,該混凝土道路3與所述河堤間設有雙股鐵路線;
[0028]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并克服其缺陷,實現提高建筑物地基的承載能力的發明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0029]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的建筑物地基加固構造,在所述建筑物I與混凝土道路3之間設置隔水帷幕4,所述的隔水帷幕4的構造是在地面下設置水泥土攪拌樁2。
[0030]經過上述方式處理后,重型載貨汽車從建筑物I的一側道路上通過時,建筑物I不再產生晃動。此種加固方式優點:1、不必對現有建筑物I基礎大開挖后進行加固處理;2、不用對道路路基重新施工,就不會阻礙正常交通運輸;3、施工場地小,不影響人員建筑物I內的人員的正常工作;4、避免類似的隱患再次發生。
[0031]所述隔水帷幕4設在距離所述混凝土道路3路邊2米范圍內,所述隔水帷幕4的沿著混凝土道路3方向的兩端超出所述建筑物I的邊緣3米外;
[0032]所述的水泥土攪拌樁2設置成與混凝土道路3平行的三排。
[0033]在建筑物I與混凝土道路3間做隔水帷幕4,隔水帷幕4超出辦公樓邊緣3米。即距離路邊2米范圍內施工水泥土攪拌樁2,樁直徑700mm,施工三排。
[0034]所述的水泥土攪拌樁2的樁間距500mm,排間距500mm,各樁咬合200mm。[0035]水泥土攪拌樁特點:
[0036]1、提高天然土層承載力;2、加固軟弱土層;3、邊坡維護墻,可兼作隔水帷幕。
[0037]所述的水泥土攪拌樁2采取干法施工。
[0038]所述的水泥土攪拌樁的長度不小于Sm。
[0039]所述的水泥土攪拌樁2的樁端進入持力層的長度不小于1.5m。
[0040]所述的水泥土攪拌樁2的固化劑采用3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摻入量不小于水泥土攪拌樁2總質量的18%。
[0041]因為此處地下水豐富,所以水泥土樁采取干法施工;并且樁端進入持力層不小于
1.5m。
[0042]水泥土樁施工順序應間隔進行,且應在施工24h初具強度后,在施工相鄰樁,保證擠密均勻和樁身的連續性。隔水帷幕施工完畢后,要對水泥土樁進行檢測,未成樁區域要進行補樁。
[0043]在所述的隔水帷幕4施工完成后,在建筑物I的一層對應框架柱位置的PHC管樁樁頂采取壓力注漿,注漿采用強度等級32.5普通硅酸鹽水泥。
[0044]待隔水帷幕施工好后,在辦公樓一層對應框架柱位置的PHC管樁樁頂采取壓力注漿(注漿用強度等級32.5普通硅酸鹽水泥),加固樁頂土層,增強土層密實度,從而加強土層對樁頂的堪固度,避免地下水對管樁樁頂土的侵蝕,造成土層松散、密實度下降。同時對一層地面下部出現空鼓的地方也進行壓力注漿,防止出現地面塌陷。
[0045]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發明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發明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發明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建筑物地基加固構造,所述建筑物(I)為多層混凝土框架結構,基礎為PHC管樁,離開所述建筑物一段距離外為河道,其河堤與建筑物(I)之間設有一條混凝土道路(3),該混凝土道路(3)與所述河堤間設有鐵路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筑物(I)與混凝土道路(3)之間設置隔水帷幕(4),所述的隔水帷幕(4)的構造是在地面下設置水泥土攪拌樁(2)。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地基加固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帷幕(4)設在距離所述混凝土道路(3 )路邊2米范圍內,所述隔水帷幕(4 )的沿著混凝土道路(3 )方向的兩端超出所述建筑的邊緣3米外。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地基加固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土攪拌樁(2)設置成與混凝土道路(3)平行的三排。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地基加固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土攪拌樁(2)的直徑為700mm,樁間距500mm,排間距500mm,各樁咬合200mm。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地基加固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土攪拌樁(2)米取干法施工。
6.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地基加固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土攪拌樁(2)的長度不小于8m。
7.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地基加固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土攪拌樁(2)的樁端進入持力層的長度不小于1.5m。
8.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地基加固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土攪拌樁(2)的固化劑采用3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摻入量不小于水泥土攪拌樁(2)總質量的18%。
9.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地基加固構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隔水帷幕(4)施工完成后,在建筑物(I)的一層對應框架柱位置的PHC管樁樁頂采取壓力注漿,注漿采用強度等級32.5普通硅酸鹽水泥。
【文檔編號】E02D3/10GK103615015SQ201310518901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6日
【發明者】麻云波, 李恒躍, 許國方, 王朝暉 申請人:蕪湖新興鑄管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