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鋼弦式測力錨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量測錨桿受力狀態及軸向力的大小與分布,以便為確定合理的錨桿設計參數提供依據的鋼弦式測力錨桿,其可廣泛應用于鐵路、公路、水利、電力、市政、航運等部門的隧道、地下廠房、護坡、基坑、基礎等巖土工程的加固。
二背景技術:
目前,錨桿的軸向力測定,按其量測原理可分為電測式和機械式兩類,其中電測式又可分為電阻應變式和鋼弦式。電阻應變式和機械式是通過量測錨桿不同深度處的應變,然后按有關計算方法轉求應力。而鋼弦式則是通過測定不同深度處傳感器受力后的鋼弦振動頻率變化,轉求應力。工程上所使用的鋼弦式測力錨桿,是將若干個鋼筋應力計和鋼筋在工地串聯焊接而成。使用時,將其埋設在巖(土)體鉆孔中,用頻率儀測出鋼筋應力計在巖(土)體中的頻率變化,再按標定曲線,將頻率轉換成應力。這種測力錨桿結構簡單,制作方便,受溫度、濕度變化的影響很小,零點穩定,適宜于現場長期觀測,因此在巖土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但其存在以下不足之處1、在工地現場加工測力錨桿,由于條件所限,很難保證鋼筋應力計和鋼筋同心,這樣就會產生附加彎短,從而影響量測結果的可靠性;2、每個鋼筋應力計(即每個測點)帶一根測量線(屏蔽線),測點越多,測量線就越多。而每根測量線都要纏繞在錨桿上從鉆孔引出,于是在鉆孔出口端就會有多條測量線纏繞在錨桿上。這樣勢必要加大鉆孔孔徑,一方面增大了對巖體別的擾動,另一方面也影響了砂漿與錨桿的握裹力。
三、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鋼弦式測力錨桿,其測量精度高,結構簡單可靠,安裝使用方便。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鋼弦式測力錨桿,其特殊之處在于包括鋼弦式鋼筋應力計,多個鋼弦式鋼筋應力計串聯連接,鋼弦式鋼筋應力計之間為可拆式連接,鋼弦式鋼筋應力計上設有出線孔,測量線分別由出線孔引出,引出后沿錨桿依次合并為一根測量線,引出的測量線共用一根零線。
上述鋼弦式鋼筋應力計之間可以是螺紋連接。
上述合并后的一根測量線內設有多根芯線和一根共用零線,測量線末端與分線器插頭相連,分線器上標有每根芯線對應的鋼弦式鋼筋應力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效果如下1、本實用新型全部改為在工廠加工,確保了質量,提高了精度,解決了多個鋼筋應力計之間的同心問題,避免了工地二次加工的麻煩;2、本實用新型每根錨桿只有一根測量線,為埋設錨桿的鉆孔孔徑大為減小,減少了對鉆孔周圍巖(土)體的擾動,同時也提高了砂漿與錨桿的握裹力;3、本實用新型錨桿加工時分為若干段,運到現場后,只需螺帽連接即可使用,便利了運輸和組裝接長。
四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局部放大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2,本實用新型是由若干個鋼弦式鋼筋應力計、測量線、分線器插頭和分線器組成,其均在工廠加工而成。使用時在現場進行組裝接長即可。本實用新型由若干個鋼弦式鋼筋應力計1串聯組合而成,每個鋼弦式鋼筋應力計1是一個單元,各單元之間螺紋連接。每個鋼弦式鋼筋應力計1有一個出線孔2,測量線3由出線孔引出,并沿著錨桿引向鉆孔外。為了減小測量線的干擾,上一個鋼筋應力計的測量線在經過相臨的下一個鋼筋應力計時,將二者的測量線合并為一條,其零線共用。繼續向鉆孔外引出測量線,遇到鋼筋應力計時用同樣方法處理,即將引出的多個測量線合并為一條,依次類推。因此,一根鋼弦式測力錨桿,無論有幾個測點,都只有一條測量線從鉆孔中引出,其中有多根芯線和一根共用零線,每根芯線對應一個鋼筋應力計。測量線末端與分線器插頭4相連,分線器上標有每根芯線對應的鋼筋應力計。實際使用時,將插頭4插入分線器,再與頻率儀相連,即可測出每個測點的鋼筋應力計中的鋼弦的頻率變化,從而得知其應力。
權利要求1.一種鋼弦式測力錨桿,其特征在于包括鋼弦式鋼筋應力計(1),多個鋼弦式鋼筋應力計(1)串聯連接,鋼弦式鋼筋應力計(1)之間為可拆式連接,鋼弦式鋼筋應力計(1)上設有出線孔(2),測量線(3)分別由出線孔(2)引出,引出后沿錨桿依次合并為一根測量線,引出的測量線(3)共用一根零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弦式測力錨桿,其特征在于所述鋼弦式鋼筋應力計(1)之間為螺紋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鋼弦式測力錨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后的一根測量線內設有多根芯線和一根共用零線,測量線末端與分線器插頭(4)相連,分線器上標有每根芯線對應的鋼弦式鋼筋應力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弦式測力錨桿,其測量精度高,結構簡單可靠,安裝使用方便。本實用新型包括鋼弦式鋼筋應力計,多個鋼弦式鋼筋應力計串聯連接,鋼弦式鋼筋應力計之間為可拆式連接,鋼弦式鋼筋應力計上設有出線孔,測量線分別由出線孔引出,引出后沿錨桿依次合并為一根測量線,引出的測量線共用一根零線。
文檔編號E21D21/00GK2572372SQ02262279
公開日2003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02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02年9月30日
發明者陳建勛 申請人:陳建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