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輪機尾氣冷凝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回收或用其他方法處理從蒸汽機排出的蒸汽,特別是一種汽輪機尾汽回收裝置。
眾所周知,目前汽輪機的尾汽處理是將剩余蒸汽噴入冷凝器由高負荷水泵提升冷卻水進入冷凝器冷卻,冷卻裝置采用倒置的連通原理,冷卻器在其冷卻方式進行的駝峰頂端,上述尾汽回收裝置的缺點是高負荷水泵能量消耗大,尾汽能量利用率低(尾汽中的熱量約占總能量的35%-40%),整機工作效率低等缺點;公告號2038153U中公開的循環冷卻裝置由循環水泵、冷凝器,冷卻水補充閥,冷卻水上升管,水下封閉散熱冷卻器、余熱水下降管組成;其優點是能使循冷卻水循環使用,而其結構上的不足點是尾汽中的剩余能量仍然得不到充分利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輪機尾汽回收裝置,該裝置利用蒸汽相變過程中壓力減小的原理,造成輪機室與汽罐的壓力差以吸動汽輪機片的轉動來達到充分利用尾汽中蘊含的熱量,克服現有技術不足之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是汽輪機尾汽冷凝裝置,包括汽罐1、冷凝管2、壓水機3等構件;其特征在于汽罐1與輪機室4的排汽管5相連通,汽罐1內設置有效數量的冷凝管2,冷凝管2兩端分別開口于汽罐1的頂部,底部,汽罐1底部一側連通壓水機3。
本實用新型的從屬技術特征還有冷凝管2為直管或蛇形盤管。
排汽管5中設置氣流控制閥6。
汽罐1體內壓強為0.08-0.1個大氣壓。
本實用新型的附圖有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描述。
本實施例適用于各種采用蒸汽輪機為動力的水面船只或艦只,汽輪機側壁上開設的排汽管6另一端口開口于圓柱形汽罐的側壁,汽罐1內均布有縱向排列的直管式冷凝管2,冷凝管兩端部的進水口7與出水口8與船只或艦只的首部及尾部相連通,排汽管中設置排汽控制閥6,壓水機3采用小型單相電機或汽輪機的動力來驅動,壓水機的出水端口與向汽輪機室供汽的鍋爐相連通。汽罐內的壓強為0.08-0.1個大氣壓。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將汽罐內的空氣抽掉,使內部壓強減為0.08-0.1個大氣壓,鍋爐內排出的蒸汽推動汽輪機葉輪,使輪機葉片旋轉,尾汽通過排汽管進入汽罐,當船只或艦只運動時,管道內冷水自然流動將汽罐1內的水蒸汽冷凝成水后經壓水機3將水抽出并壓向鍋爐內,使汽罐1體內壓力始終保持在0.08-0.1大氣壓,利用輪機室與汽罐內的壓差以吸動汽輪機的葉片轉動作功。
本實用新型所取得的技術進步是冷凝水裝置結構簡單,能夠利用尾汽由汽相→液相的相變。產成的壓差以吸動葉輪的葉片作功以提高汽輪機的工作效率。
權利要求1.汽輪機尾汽冷凝裝置,包括汽罐1、冷凝管2、壓水機3等構件;其特征在于汽罐1與輪機室4的排汽管5相連通,汽罐1內設置有效數量的冷凝管2,冷凝管2兩端分別開口于汽罐1的頂部,底部,汽罐1底部一側連通壓水機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輪機尾汽冷凝裝置,其特征在于冷凝管2為直管或蛇形盤管。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輪機尾汽冷凝裝置,其特征在于排汽管5中設置氣流控制閥6。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輪機尾汽冷凝裝置,其特征在于汽罐1體內壓強為0.08-0.1個大氣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回收或利用其他方法處理從蒸汽機排出的蒸汽,特別是指汽輪機尾氣回收裝置。本實用新型采用在輪機室一側連通有汽罐,在汽罐內設置有冷凝管,并且在汽罐底部設置壓水機,汽罐內部壓強為0.08—0.1個大氣壓,并解決了尾氣中的能量損失大的技術問題,具有冷凝水裝置結構簡單,能夠利用尾氣相變造成的壓差以吸動葉輪作功,以提高汽輪機工作效率等優點。
文檔編號F01K17/00GK2186300SQ9420167
公開日1994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1994年1月19日 優先權日1994年1月19日
發明者李中年 申請人:李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