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組合油環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241989閱讀:180來源:國知局
組合油環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的組合油環,能夠防止側軌環與間隔外脹環之間的粘合;組合油環(10)具有上下一對的側軌環(11、12)和配置于該一對側軌環(11、12)之間的間隔外脹環(13),間隔外脹環(13)具有上片(14)和下片(15)、連接片(16)以及耳部(17、18),上片(14)和下片(15)以在軸向和圓周方向上遠離的方式沿圓周方向交替地配置有多個,連接片(16)將相鄰的上片(14)和下片(15)連接,耳部(17、18)豎立形成于上片(14)和下片(15)的內周側端部且用于按壓側軌環(11、12),在耳部(17、18)上形成有貫通孔(19),其中,在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和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一部分上,形成有朝向軸向突出的側軌環支撐部(14a、15a)。
【專利說明】組合油環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三件式的組合油環。
【背景技術】
[0002]當使用具有上下一對的側軌環(side rail)和配置于該一對側軌環之間的間隔外脹環(spacer expander)的三件式組合油環時,存在未燃燒碳或由潤滑油燃燒生成物產生的碳等廢渣堆積在間隔外脹環與側軌環之間的傾向。當該傾向持續時,則存在由于堆積物而導致側軌環與間隔外脹環發生粘合,由此側軌環無法再迎合汽缸內徑的形狀,從而無法發揮作為油環的規定性能這一情況。
[0003]對此,在專利文獻I中,在擴脹器(expander)的具有大致平坦面的突出部(山部)和凹陷部(谷部)的中央部分形成有足以使廢渣通過的大小的孔。
[0004]另外,在專利文獻2中,對于組合油環,在間隔外脹環的上片的處于側軌環側的面上和下片的處于側軌環側的面上形成槽,且使上述槽與形成在用于按壓側軌環的耳部上的貫通孔連通。另外,通過使槽沿著半徑方向延伸且在外周側開口,能夠使油從開口部流入并使油從外周側向內周側流動,因此,容易將含有廢渣的油從耳部的貫通孔排出,從而使堆積物難以積存。
[0005]【現有技術文 獻】
[0006]【專利文獻】
[0007]專利文獻1:日本公報、實公平2-31559號
[0008]專利文獻2:日本公報、特開號

【發明內容】

[0009]但是,在專利文獻I中,存在由于在擴脹器的具有大致平坦面的突出部和凹陷部的中央部分形成了孔而導致擴脹器的剛性不足這一情況。
[0010]另外,專利文獻2中雖進一步提出了防止組合油環的側軌環與間隔外脹環粘合的技術,但是期望進一步提高含有廢渣的油的排出性能。
[0011]本發明的目的是防止組合油環的側軌環與間隔外脹環的粘合。
[0012]本發明的組合油環,其具有上下一對的側軌環和配置于該一對側軌環之間的間隔外脹環,上述間隔外脹環具有上片和下片、連接片、以及耳部,上述上片和下片以在軸向和圓周方向上遠離的方式沿圓周方向交替地配置有多個,上述連接片將相鄰的上片和下片連接,上述耳部豎立形成于上述上片和下片的內周側端部且用于按壓側軌環,在上述耳部上形成有貫通孔,本發明的組合油環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間隔外脹環的上片和下片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一部分上,形成有朝向軸向突出的側軌環支撐部。
[0013]優選上述間隔外脹環的側軌環支撐部形成于上述上片和下片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端部上、或是包括該端部在內的一部分上。
[0014]優選上述間隔外脹環的側軌環支撐部形成于上述上片和下片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中間部位置。
[0015]優選上述間隔外脹環的上片和下片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側軌環支撐部以外的部分具有從內周側連續的同一面。
[0016]優選上述間隔外脹環的上片和下片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側軌環支撐部以外的部分,在軸向上朝向與上述側軌環支撐部相反的一側突出。
[0017]該情況下,優選上述間隔外脹環的上片和下片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側軌環支撐部以外的部分,在內周側具有半徑方向貫通孔。
[0018]優選上述間隔外脹環的上片和下片與上述側軌環之間的空隙,在從上述側軌環支撐部的內周側至上述耳部的根部為止的范圍內朝向半徑方向內側呈連續地或不連續地擴大。
[0019]優選在上述間隔外脹環的上片和下片中至少在上片的處于側軌環側的面上形成有槽,且上述槽與上述耳部的貫通孔連通。
[0020]該情況下,優選上述槽沿著半徑方向延伸且在外周側開口。
[0021]上述間隔外脹環的側軌環支撐部從半徑方向觀察時形成為例如梯形、半橢圓形或矩形。
[0022]上述間隔外脹環的側軌環支撐部的側軌環支撐面可以是平坦面,但并不限于此,也優選例如沿著半徑方向形成為錐面或圓弧面,且利用該錐面或圓弧面的外周側端部來支撐側軌環。
[0023]優選上述間隔外脹環的側軌環支撐部通過塑性加工形成。
[0024](發明效果)
[0025]根據本發明,由于將側軌環支撐部形成于間隔外脹環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一部分上,因此,能夠在間隔外脹環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側軌環支撐部以外的部分處,在間隔外脹環與側軌環之間形成空間。
[0026]其結果是,能夠使油從這些空間流入并使油從外周側向內周側流動,從而容易將含有廢渣的油從間隔外脹環的耳部的貫通孔排出,因此,能夠防止因堆積物而導致側軌環與間隔外脹環之間發生粘合。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圖1中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是表示安裝有組合油環的活塞被插入汽缸中的狀態的縱剖視圖。
[0028]圖2是表示間隔外脹環的一部分的立體圖。
[0029]圖3中示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是表示安裝有組合油環的活塞被插入汽缸中的狀態的縱剖視圖。
[0030]圖4是表示間隔外脹環的一部分的立體圖。
[0031]圖5中示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是表示安裝有組合油環的活塞被插入汽缸中的狀態的縱剖視圖。
[0032]圖6是表不間隔外脹環的一部分的立體圖。
[0033]圖7是表示本發明的另一間隔外脹環的一部分的立體圖。
[0034]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另一間隔外脹環的一部分的立體圖。[0035]圖9是表示本發明的另一間隔外脹環的一部分的立體圖。
[0036]圖10中不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是表不安裝有組合油環的活塞被插入汽缸中的狀態的縱剖視圖。
[0037]圖11是表示間隔外脹環的一部分的立體圖。
[0038]圖12中不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是表不安裝有組合油環的活塞被插入汽缸中的狀態的縱剖視圖。
[0039]圖13是表示間隔外脹環的一部分的立體圖。
[0040]圖14中不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是表不安裝有組合油環的活塞被插入汽缸中的狀態的縱剖視圖。
[0041]圖15是表不間隔外脹環的一部分的立體圖。
[0042]圖16中不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是表不安裝有組合油環的活塞被插入汽缸中的狀態的縱剖視圖。
[0043]圖17是表不間隔外脹環的一部分的立體圖。
[0044]圖18是表示本發明的另一間隔外脹環的一部分的立體圖。
[0045]圖19是表示本發明的另一間隔外脹環的一部分的立體圖。
[0046]圖20是從半徑方向觀察側軌環支撐部的圖。
[0047]圖21是從半徑方向觀察側軌環`支撐部的圖。
[0048]圖22是表示組合油環的一部分的縱剖視圖。
[0049]圖23是表示組合油環的一部分的縱剖視圖。
[0050]圖24是用于說明側軌環支撐部的尺寸關系的圖。
[0051]圖25是用于說明側軌環支撐部的尺寸關系的圖。
[0052]圖26是表示間隔外脹環的耳部的根部位置與側軌環之間的軸向距離C、以及間隔外脹環的外周側端部的軸向寬度d的圖。
[0053](符號說明)
[0054]1...汽缸2...活塞
[0055]3...活塞的外周面4...油環槽
[0056]10.--組合油環11、12.--側軌環
[0057]13.--間隔外脹環14.--上片
[0058]15...下片14a、15a...側軌環支撐部
[0059]14b、15b...側軌環支撐部以外的部分 14c、15c...傾斜片部
[0060]14d、15d..?階梯狀片部16.--連接片
[0061]17、18..?耳部19.--貫通孔
[0062]20...貫通孔21.? ?槽
[0063]22...開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64]以下,根據圖1~圖2對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65]在圖1中,組合油環10被安裝在油環槽4中,該油環槽4形成在汽缸I內的活塞2的外周面3上。組合油環10為三件式的鋼制組合油環,其由上下一對的側軌環(siderail) 11、12和配置在側軌環11、12之間的間隔外脹環(spacer expander) 13構成。
[0066]側軌環11、12呈環狀,且是具有接合縫的片狀軌道。
[0067]間隔外脹環13(參照圖1和圖2),由在軸向上形成波浪形的多個周期元件在圓周方向上相連接而構成。在間隔外脹環13中,將水平的上片14和下片15以在軸向和圓周方向上遠離的方式沿圓周方向交替地配置多個,并且,利用連接片16連接相鄰的上片14和下片15。在上片14和下片15的內周側端部上,呈拱形地豎立形成有用于按壓側軌環11、12的耳部17、18,并且在耳部17、18的根部上分別形成有貫通孔19。
[0068]上片14和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一端部朝向軸向外側突出而形成側軌環11、12的支撐部14a、15a。S卩,上片14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一端部朝向上側突出而形成側軌環11的支撐部14a,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一端部朝向下側突出而形成側軌環12的支撐部15a。上片14和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側軌環支撐部以外的部分14b、15b,具有從內周側連續的水平面。
[0069]因此,關于上片14和下片15,其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一端部朝向軸向突出而構成形成側軌環支撐部14a、15a的突出面,而其他的部分(側軌環支撐部以外的部分)14b、15b構成從內周側連續的水平面。
[0070]間隔外脹環13以兩接合縫端部對接而收縮的狀態被安裝在活塞2的油環槽4內,從而產生向半徑方向外部的擴張力,并且,通過利用上下片14、15的側軌環支撐部14a、15a將上下的側軌環11、12以在上下方向(軸向)上分離的方式加以保持,并使上下的耳部17、18分別按壓上下的側軌環11、12的內周面,從而使各側軌環11、12的外周面緊貼汽缸I的內壁。如此,上下的側軌環11、12的外周面被抵接在汽缸I的內壁,由此刮取汽缸I內壁上的油。
[0071]該實施方式的組合油環10如上所述,通過將間隔外脹環13的側軌環支撐部14a、15a形成于上片14和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一端部上,由此能夠在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側軌環支撐部以外的部分14b、15b處,分別在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與上側的側軌環11之間、以及間隔外脹環13的下片15與下側的側軌環12之間分別形成空間。其結果是,能夠使油從這些空間流入并使油從外周側向內周側流動,從而容易將含有廢渣的油從間隔外脹環13的耳部17、18的各貫通孔19排出,因此,能夠防止因堆積物而導致側軌環11、12與間隔外脹環13之間發生粘合。
[0072]圖3?圖4中示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的組合油環10與上述實施方式的組合油環相比,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和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側軌環支撐部以外的部分14b、15b的構成在下述方面不同,其他構成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
[0073]在該實施方式中也構成為: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和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一端部朝向軸向外側突出而形成側軌環11、12的支撐部14a、15a。即,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一端部朝向上側突出而形成側軌環11的支撐部14a,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一端部朝向下側突出而形成側軌環12的支撐部15a。
[0074]但是,在該實施方式中,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和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側軌環支撐部以外的部分14b、15b,如下述那樣構成。S卩,上片14和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側軌環支撐部以外的部分14b、15b,在軸向上朝向與側軌環支撐部14a、15a相反的一側突出,并在內周側分別形成有半徑方向貫通孔20。S卩,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側軌環支撐部以外的部分14b,朝向下側突出而形成為相對于內周側的水平面部低一層,且在內周側形成半徑方向貫通孔20,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側軌環支撐部以外的部分15b,朝向上側突出而形成為相對于內周側的水平面部高一層,且在內周側形成有半徑方向貫通孔。
[0075]該實施方式的組合油環10如上所述,通過將間隔外脹環13的側軌環支撐部14a、15a形成于上片14和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一端部上,由此能夠在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側軌環支撐部以外的部分14b、15b處,分別在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與上側的側軌環11之間、以及間隔外脹環13的下片15與下側的側軌環12之間分別形成空間。其結果是,能夠使油從這些空間流入并使油從外周側向內周側流動,從而容易將含有廢渣的油從間隔外脹環13的耳部17、18的各貫通孔19排出,因此,能夠防止因堆積物而導致側軌環11、12與間隔外脹環13之間發生粘合。
[0076]進而,在該實施方式中,側軌環支撐部以外的部分14b、15b在軸向上朝向與側軌環支撐部14a、15a相反的一側突出,且在內周側分別形成有半徑方向貫通孔20,因此,油從側軌環支撐部以外的部分14b、15b通過后從半徑方向貫通孔20向內周側排出,因而廢渣難以積存在間隔外脹環13與側軌環11、12之間。
[0077]圖5?圖6中示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的組合油環10與根據圖1?圖2所說明的上述最初實施方式的組合油環相比,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和下片15中的比側軌環支撐部14a、15a更靠內周側部分的構成在下述方面不同,其他的構成與上述最初的實施方式相同。
[0078]在該實施方式中也構成為: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和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一端部朝向軸向外側突出而形成側軌環11、12的支撐部14a、15a。即,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一端部朝向上側突出而形成側軌環11的支撐部14a,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一端部朝向下側突出而形成側軌環12的支撐部15a。
[0079]但是,在該實施方式中,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和下片15中的比側軌環支撐部14a、15a更靠內周側的部分,如下述那樣構成。即,在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的處于側軌環11側的面上和下片15的處于側軌環12側的面上,在比側軌環支撐部更靠內周側的部分上形成有沿著半徑方向呈直線狀延伸的槽21。這些槽21是通過塑性加工將上片14和下片15的規定部分以其截面呈圓弧形的方式進行變形而形成的。關于上片14和下片15的槽21,其內周側端部分別與耳部17、18的根部的各貫通孔19連通,而外周側端部以朝向外側空間開口的方式與外側空間連通。圖中的22為開口。槽21的截面形狀圖示為圓弧形,但并不限于此形狀,也可以使用其他形狀、例如倒梯形或V字形等。
[0080]該實施方式的組合油環10如上所述,通過將間隔外脹環13的側軌環支撐部14a、15a形成于上片14和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一端部上,由此,能夠在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側軌環支撐部以外的部分14b、15b處,分別在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與上側的側軌環11之間、以及間隔外脹環13的下片15與下側的側軌環12之間分別形成空間。其結果是,能夠使油從這些空間流入并使油從外周側向內周側流動,從而容易將含有廢渣的油從間隔外脹環13的耳部17、18的各貫通孔19排出,因此,能夠防止因堆積物而導致側軌環11、12與間隔外脹環13之間發生粘合。
[0081]進而,在該實施方式中,通過在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和下片15上形成槽21,能夠將設置于耳部17、18的根部且面對側軌環11、12與間隔外脹環13之間的空間部的貫通孔19的大小形成為相比未形成槽的平坦情況大出與槽21的部分相應的程度,因此,容易將間隔外脹環13的上下片14、15與側軌環11、12之間的堆積物從間隔外脹環13的耳部17、18的貫通孔19排出,從而能夠防止因堆積物而導致側軌環11、12與間隔外脹環13之間發生粘合。
[0082]另外,上述槽21沿半徑方向延伸且在外周側未被堵塞而是以朝向外側空間開口的方式與外側空間連通,由此能夠使油從開口 22流入并使油從外周側向內周側流動,因此,堆積物難以積存滯留且容易將堆積物從耳部17、18的貫通孔19排出,從而能夠進一步防止因堆積物而導致側軌環11、12與間隔外脹環13之間發生粘合。
[0083]該實施方式所示的槽21的結構也能夠適用于根據圖3?圖4所說明的上述實施方式的組合油環中。
[0084]另外,在以上的實施方式中,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和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一端部上所形成的側軌環支撐部14a、15a,是在外周側端部的圓周方向上相互形成于相反側的端部上,但是當然也可以形成于同一側。這樣形成時,可增加間隔外脹環13的剛性。
[0085]將上述例子表不于圖7?圖9中。
[0086]圖1對應于圖1?圖2所示的最初的實施方式。在該圖1中,將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和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側軌環支撐部14a、15a形成于圓周方向的同一側端部上,其他的構成與圖1?圖2所示的最初的實施方式相同。根據該實施方式,能夠獲得與圖1?圖2所示的實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能夠提高間隔外脹環13的剛性。
[0087]圖8對應于圖3?圖4所示的實施方式。在該圖8中,將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和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側軌環支撐部14a、15a形成于圓周方向的同一側端部上,其他的構成與圖3?圖4所示的實施方式相同。根據該實施方式,能夠獲得與圖3?圖4所示的實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能夠提高間隔外脹環13的剛性。
[0088]圖9對應于圖5?圖6所示的實施方式。在該圖9中,將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和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側軌環支撐部14a、15a形成于圓周方向的同一側端部上,其他的構成與圖5?圖6所示的實施方式相同。根據該實施方式,能夠獲得與圖5?圖6所示的實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能夠提高間隔外脹環13的剛性。
[0089]圖10?圖11中示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的組合油環10與根據圖1?圖2所說明的上述最初實施方式的組合油環相比,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和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側軌環支撐部14a、15a的構成在下述方面不同,其他的構成與上述最初的實施方式相同。
[0090]在該實施方式中,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和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中央部分朝向軸向外側突出而形成側軌環11、12的支撐部14a、15a。S卩,上片14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中央部分朝向上側突出而形成側軌環11的支撐部14a,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中央部分朝向下側突出而形成側軌環12的支撐部15a。上片14和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側軌環支撐部以外的部分14b、15b,即側軌環支撐部14a、15a的兩側部分14b、15b,具有從內周側連續的水平面。
[0091]因此,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和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中央部分朝向軸向突出而構成形成側軌環支撐部14a、15a的突出面,而其他的部分(側軌環支撐部以外的部分)14b、15b構成從內周側連續的水平面。
[0092]該實施方式的組合油環10如上所述,通過將間隔外脹環13的側軌環支撐部14a、15a形成于上片14和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上,由此,能夠在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側軌環支撐部14a、15a的兩側部分14b、15b處,分別在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與上側的側軌環11之間、以及間隔外脹環13的下片15與下側的側軌環12之間分別形成空間。其結果是,能夠使油從這些空間流入并使油從外周側向內周側流動,從而容易將含有廢渣的油從間隔外脹環13的耳部17、18的各貫通孔19排出,因此,能夠防止因堆積物而導致側軌環11、12與間隔外脹環13之間發生粘合。
[0093]圖12?圖13中示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的組合油環10與根據圖10?圖11所說明的上述實施方式的組合油環相比,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和下片15中的比側軌環支撐部14a、15a更靠內周側部分的構成在下述方面不同,其他的構成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
[0094]在該實施方式中也構成為: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和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中央部分朝向軸向外側突出而形成側軌環11、12的支撐部14a、15a。即,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中央部分朝向上側突出而形成側軌環11的支撐部14a,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中央部分朝向下側突出而形成側軌環12的支撐部15a。
[0095]但是,在該實施方式中,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和下片15中的比側軌環支撐部14a、15a更靠內周側的部分,如下述那樣構成。即,在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的處于側軌環11側的面上和下片15的處于側軌環12側的面上,在比側軌環支撐部更靠內周側的部分上形成有沿著半徑方向呈直線狀延伸的槽21。這些槽21是通過塑性加工將上片14和下片15的規定部分以其截面呈圓弧形的方式進行變形而形成的。關于上片14和下片15的槽21,其內周側端部分別與耳部17、18的根部的各貫通孔19連通,而外周側端部以朝向外側空間開口的方式與外側空間連通。圖中的22為開口。槽21的截面形狀圖示為圓弧形,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其他形狀、例如倒梯形或V字形等。
[0096]該實施方式的組合油環10如上所述,通過將間隔外脹環13的側軌環支撐部14a、15a形成于上片14和下片15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上,由此,能夠在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側軌環支撐部14a、15a的兩側部分14b、15b處,分別在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與上側的側軌環11之間、以及間隔外脹環13的下片15與下側的側軌環12之間分別形成空間。其結果是,能夠使油從這些空間流入并使油從外周側向內周側流動,從而容易將含有廢渣的油從間隔外脹環13的耳部17、18的各貫通孔19排出,因此,能夠防止因堆積物而導致側軌環11、12與間隔外脹環13之間發生粘合。
[0097]進而,在該實施方式中,通過在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和下片15上形成槽21,能夠將設置于耳部17、18的根部且面對側軌環11、12與間隔外脹環13之間的空間部的貫通孔19的大小形成為相比未形成槽的平坦情況大出與槽21的部分相應的程度,因此,容易將間隔外脹環13的上下片14、15與側軌環11、12之間的堆積物從間隔外脹環13的耳部17、18的貫通孔19排出,從而能夠防止因堆積物而導致側軌環11、12與間隔外脹環13之間發生粘合。
[0098]另外,上述槽21沿半徑方向延伸且在外周側未被堵塞而是以朝向外側空間開口的方式與外側空間連通,由此能夠使油從開口 22流入并使油從外周側向內周側流動,因此,堆積物難以積存滯留且容易將堆積物從耳部17、18的貫通孔19排出,從而能夠進一步防止因堆積物而導致側軌環11、12與間隔外脹環13之間發生粘合。
[0099]圖14?圖15中示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的組合油環10與圖7所示的上述實施方式的組合油環相比,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和下片15中的比側軌環支撐部14a、15a更靠內周側部分的構成在下述方面不同(另外,耳部17、18的構成也稍有不同。),其他構成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
[0100]該實施方式中,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與側軌環11之間的空隙以及下片15與偵_環12之間的空隙,在從側軌環支撐部14a、15a的內周側至耳部的根部為止的范圍內朝向半徑方向內側連續地擴大。
[0101]即,在該實施方式中,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具有傾斜片部14c,該傾斜片部14c在從側軌環支撐部14a的內周側至耳部17的根部為止的范圍內朝向半徑方向內側遠離側軌環11。同樣地,間隔外脹環13的下片15具有傾斜片部15c,該傾斜片部15c在從側軌環支撐部15a的內周側至耳部18的根部為止的范圍內朝向半徑方向內側遠離側軌環12。
[0102]另外,耳部17、18的處于側軌環11、12側的面,由垂直豎立的下端面和從該下端面朝向上方延伸且向內側傾斜的傾斜面形成。
[0103]該實施方式的組合油環10在具有圖7所示實施方式中所取得的作用效果的基礎上還具有下述作用效果。即,由于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與側軌環11之間的空隙、以及下片15與側軌環12之間的空隙,在從側軌環支撐部14a、15a的內周側至耳部的根部為止的范圍內朝向半徑方向內側連續地擴大,因此,能夠抑制因堆積物而導致側軌環11、12與間隔外脹環13之間發生粘合。另外,由于上片14具有朝向半徑方向內側遠離側軌環11的傾斜片部14c,因此,容易使含有廢渣的油流過上片14的傾斜面并從耳部17的貫通孔19排出,從而能夠抑制因堆積物而導致側軌環11與間隔外脹環13之間發生粘合。
[0104]圖16?圖17中示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的組合油環10與圖7所示的上述實施方式的組合油環相比,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和下片15中的比側軌環支撐部14a、15a更靠內周側部分的構成在下述方面不同(另外,耳部17、18的構成也稍有不同。),其他構成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
[0105]該實施方式中,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與側軌環11之間的空隙、以及下片15與偵_環12之間的空隙,在從側軌環支撐部14a、15a的內周側至耳部的根部為止的范圍內朝向半徑方向內側呈不連續地擴大。
[0106]在該實施方式中,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具有階梯狀片部14d,該階梯狀片部14d在從側軌環支撐部14a的內周側至耳部17的根部為止的范圍內朝向半徑方向內側遠離側軌環11。同樣地,間隔外脹環13的下片15具有階梯狀片部15d,該階梯狀片部15d在從側軌環支撐部15a的內周側至耳部18的根部為止的范圍內朝向半徑方向內側遠離側軌環12。[0107]另外,耳部17、18的處于側軌環11、12側的面,由垂直豎立的下端面和從該下端面朝向上方延伸且向內側傾斜的傾斜面形成。
[0108]該實施方式的組合油環10在具有圖7所示實施方式中所取得的作用效果的基礎上還具有下述作用效果。即,由于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與側軌環11之間的空隙、以及下片15與側軌環12之間的空隙,在從側軌環支撐部14a、15a的內周側至耳部的根部為止的范圍內朝向半徑方向內側呈不連續地擴大,因此,能夠抑制因堆積物而導致側軌環11、12與間隔外脹環13之間發生粘合。另外,由于上片14具有朝向半徑方向內側遠離側軌環11的階梯狀片部14d,因此,容易使含有廢渣的油流過上片14的階梯狀片部14d并從耳部17的貫通孔19排出,從而能夠抑制因堆積物而導致側軌環11與間隔外脹環13之間發生粘

口 o
[0109]圖18中示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的組合油環10與圖14、15所示的上述實施方式的組合油環相比,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和下片15中的比側軌環支撐部14a、15a更靠內周側部分的構成在下述方面不同,其他的構成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
[0110]在該實施方式中,在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的處于側軌環11側的面上和下片15的處于側軌環12側的面上,在從傾斜片部14c、15c的內周側至耳部的根部為止的范圍內形成的傾斜片部14c、15c上分別形成有沿半徑方向呈直線狀延伸的槽21。這些槽21是通過塑性加工將上片14和下片15的傾斜片部14c、15c的規定部分以其截面呈圓弧形的方式進行變形而形成的。關于上片14和下片15的槽21,其內周側端部分別與耳部17、18的根部的各貫通孔19連通,而外周側端部以朝向外側空間開口的方式與外側空間連通。圖中的22為開口。槽21的截面形狀圖示為圓弧形,但并不限定于此形狀,也可以使用其他形狀、例如倒梯形或V字形等。
[0111]該實施方式的組合油環10在具有圖14?圖15所示的上述實施方式中所取得的作用效果的基礎上還具有下述作用效果。即,通過在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和下片15上形成槽21,能夠將設置于耳部17、18的根部且面對側軌環11、12與間隔外脹環13之間的空間部的貫通孔19的大小形成為相比未形成槽的平坦情況大出與槽21的部分相應的程度,因此,容易將間隔外脹環13的上下片14、15與側軌環11、12之間的堆積物從間隔外脹環13的耳部17、18的貫通孔19排出,從而能夠抑制因堆積物而導致側軌環11、12與間隔外脹環13之間發生粘合。
[0112]另外,上述槽21沿半徑方向延伸且在外周側未被堵塞而是以朝向外側空間開口的方式與外側空間連通,從而能夠使油從開口 22流入并使油從外周側向內周側流動,因此,堆積物難以積存滯留且容易將堆積物從耳部17、18的貫通孔19排出,從而能夠進一步抑制因堆積物而導致側軌環11、12與間隔外脹環13之間發生粘合。
[0113]圖19中示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的組合油環10與圖16?圖17所示的上述實施方式的組合油環相比,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和下片15中的比側軌環支撐部14a、15a更靠內周側部分的構成在下述方面不同,其他的構成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
[0114]在該實施方式中,在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的處于側軌環11側的面上和下片15的處于側軌環12側的面上,在從側軌環支撐部14a、15a的內周側至耳部的根部為止的范圍內形成的階梯狀片部14d、15d上分別形成有沿半徑方向呈直線狀延伸的槽21。這些槽21是通過塑性加工將上片14和下片15的階梯狀片部14d、15d的規定部分以其截面呈圓弧形的方式進行變形而形成的。上片14和下片15中的第一層階梯狀片部14d、15d上的槽21的內周側端部開口,而其外周側端部以朝向外側空間開口的方式與外側空間連通,上片14和下片15中的第二層階梯狀片部14d、15d上的槽21的內周側端部分別與耳部17、18的根部的各貫通孔19連通,而其外周側端部以朝向外側空間開口的方式與外側空間連通。圖中的22為各開口。槽21的截面形狀圖示為圓弧形,但并不限于此形狀,也可以使用其他形狀、例如倒梯形或V字形等。
[0115]該實施方式的組合油環10在具有圖16~圖17所示實施方式中所取得的作用效果的基礎上還具有下述作用效果。即,通過在間隔外脹環13的上片14和下片15上形成槽21,能夠將設置于耳部17、18的根部且面對側軌環11、12與間隔外脹環13之間的空間部的貫通孔19的大小形成為相比未形成槽的平坦情況大出與槽21的部分相應的程度,因此,容易將間隔外脹環13的上下片14、15與側軌環11、12之間的堆積物從間隔外脹環13的耳部
17、18的貫通孔19排出,從而能夠抑制因堆積物而導致側軌環11、12與間隔外脹環13之間發生粘合。
[0116]另外,上述槽21沿半徑方向延伸且在外周側未被堵塞而是以朝向外側空間開口的方式與外側空間連通,從而能夠使油從開口 22流入并使油從外周側向內周側流動,因此,堆積物難以積存滯留且容易將堆積物從耳部17、18的貫通孔19排出,從而能夠進一步抑制因堆積物而導致側軌環11、12與間隔外脹環13之間發生粘合。
[0117]另外,在以上的實施方式中,側軌環支撐部14a、15a的形狀從半徑方向觀察時呈梯形(例如參照圖20),但并不限于此形狀,也可以形成為其他形狀、例如半橢圓形(例如參照圖21)或矩形等。
[0118]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將側軌環支撐部14a、15a的側軌環支撐面形成為平坦面,但并不限于此。例如,當沿著半徑方向形成為錐面(例如參照圖22)或圓弧面(例如參照圖23)且構成為利用該錐面或圓弧面的外周側端部支撐側軌環11、12時,能夠使引擎運轉時的動作穩定化。
[0119]另外,如圖24所示,當將上片14的側軌環支撐部14a的圓周方向寬度設為X、上片14的圓周方向寬度設為Y時,優選滿足0<X/Y≤0.7。對于下片15也是同樣的。
[0120]另外,如圖25所示,當將上片14的側軌環支撐部14a的軸向突出高度設為a、間隔外脹環13的耳部17、18側的軸向寬度設為b時,優選滿足0.02 < a/b ≤ 0.2。對于下片15也是同樣的。
[0121]另外,如圖26所示,當將間隔外脹環13的耳部17、18的根部位置與側軌環11、12之間的軸向距離設為C、間隔外脹環13的外周側端部的軸向寬度設為d時,優選滿足c≥0.1mm 且 c/d = 0.04 ~0.3。
[0122]當c/d小于0.04時,含有廢渣的油不易從耳部的貫通孔排出。當c/d大于0.3時,間隔外脹環的耳部的貫通孔周圍的壁厚將變薄。
[0123]另外,以上所說明的間隔外脹環13通過塑性加工形成。
【權利要求】
1.一種組合油環,其具有上下一對的側軌環和配置于一對所述側軌環之間的間隔外脹環,所述間隔外脹環具有上片和下片、連接片、以及耳部,所述上片和下片以在軸向和圓周方向上遠離的方式沿著圓周方向交替地配置有多個,所述連接片將相鄰的所述上片和下片連接,所述耳部豎立形成于所述上片和下片的內周側端部且用于按壓所述側軌環,在所述耳部上形成有貫通孔, 所述組合油環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間隔外脹環的所述上片和下片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一部分上,形成有朝向軸向突出的側軌環支撐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油環,其特征在于, 所述間隔外脹環的所述側軌環支撐部形成于所述上片和下片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端部上、或是包括所述端部在內的一部分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油環,其特征在于, 所述間隔外脹環的所述側軌環支撐部形成于所述上片和下片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中間部位置。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組合油環,其特征在于, 所述間隔外脹環的所述上片和下片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所述側軌環支撐部以外的部分,具有從內周側連續的同一面。
5.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組合油環,其特征在于, 所述間隔外脹環的所述上片和下片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所述側軌環支撐部以外的部分,在軸向上朝向與所述側軌環支撐部相反的一側突出。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組合油環,其特征在于, 所述間隔外脹環的所述上片和下片的外周側端部中的圓周方向上的所述側軌環支撐部以外的部分,在內周側具有半徑方向貫通孔。
7.如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組合油環,其特征在于, 所述間隔外脹環的所述上片和下片與所述側軌環之間的空隙,在從所述側軌環支撐部的內周側至所述耳部的根部為止的范圍內朝向半徑方向內側呈連續地或不連續地擴大。
8.如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組合油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間隔外脹環的所述上片和下片中至少在所述上片的處于所述側軌環側的面上形成有槽,且所述槽與所述耳部的貫通孔連通。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組合油環,其特征在于,所述槽沿著半徑方向延伸且在外周側開口。
10.如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組合油環,其特征在于, 所述間隔外脹環的所述側軌環支撐部從半徑方向觀察時呈梯形、半橢圓形或矩形。
11.如權利要求1?10中任一項所述的組合油環,其特征在于, 所述間隔外脹環的所述側軌環支撐部的側軌環支撐面沿著半徑方向形成為平坦面、錐面或圓弧面。
12.如權利要求1?11中任一項所述的組合油環,其特征在于,所述間隔外脹環的所述側軌環支撐部通過塑性加工而形成。
【文檔編號】F02F5/00GK103814241SQ201280041172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1日
【發明者】鲇澤紀昭, 中澤敦, 浜昌秀, 澀谷壽幸 申請人:帝伯愛爾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