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回收裝置中煙氣鈉法脫硫單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到化工裝置,具體指一種硫回收裝置中煙氣鈉法脫硫單元。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硫磺回收裝置技術路線為克勞斯制硫、尾氣處理和煙氣焚燒,該工藝路線硫回收率可達到99.95%以上,煙氣中二氧化硫排放濃度通常在300?800mg/nm3。
[0003]隨著環保要求越來越苛刻,國內新環保標準要求硫磺回收裝置排放煙氣中二氧化硫排放濃度要小于100mg/nm3,傳統的技術路線已無法滿足該嚴苛的環保要求,必須采用新的技術,使裝置盡可能多的回收硫磺,同時確保排放煙氣中二氧化硫濃度滿足環保要求。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一種能使排放煙氣中硫含量控制在小于50mg/m3以下的硫回收裝置中煙氣鈉法脫硫單元,以符合新環保要求,保護環境。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該硫回收裝置中煙氣鈉法脫硫單元,包括連接硫磺回收裝置中焚燒單元煙氣出口的煙氣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煙氣管道的出口連接激冷塔的塔頂入口,所述激冷塔內上部設有第一噴淋裝置;
[0006]所述激冷塔的塔底出口連接綜合塔的漿液入口 ;
[0007]所述綜合塔分為三段,自下而上分別為漿液區、填料區和除沫區;所述填料區和除沫區之間設有向所述填料區內的填料噴淋的第二噴淋裝置;所述漿液入口位于所述填料區和漿液區之間;所述漿液區的底部設有鼓氣裝置;所述綜合塔的底部出口連接酸液管道,所述酸液管道分為三路,其中第一路連接所述第一噴淋裝置,第二路連接所述第二噴淋裝置,第三路連接污水處理裝置;所述綜合塔的頂部出口連接煙囪;
[0008]所述綜合塔的下部還連接有與所述漿液區相連通的堿液管道。
[0009]較好的,為了保證脫硫效果,所述煙氣管道可以連接第一換熱器的熱媒通道,所述第一換熱器的冷媒通道連接第二換熱器的熱媒通道,所述第二換熱器的冷媒通道入口連接鼓風機,所述第二換熱器的冷媒通道出口連接所述煙囪。該結構能對煙氣在進入激冷塔前進行降溫,以保證激冷塔的脫硫效果;同時加熱后的空氣進入煙囪能夠加熱待排放尾氣,形成無色氣體。
[0010]上述各方案中的除沫區結構可以有多種,例如可以選用常規的除沫器,較好的,所述除沫區內可以間隔設有多個除沫填料段和多個第三噴淋裝置,各所述第三噴淋裝置分別對向各除沫填料段,并且各所述第三噴淋裝置連接外界水源。采用填料的除沫效果更好,且能截留煙氣中夾帶的固體小顆粒,并且通過噴淋,淋洗出填料中截留的物質即可使除沫填料再生。
[0011]考慮到異常工況,可以在所述煙氣管道上還連接有旁支管道,所述旁支管道上設有控制閥,所述旁支管道連接所述煙囪。異常工況時可以將焚燒后的煙氣從旁支管道直接導入煙囪。
[0012]為了節約用水,所述外界水源可以為來自硫磺裝置的新鮮水和來自酸性水汽提裝置的凈化水。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煙氣鈉法脫硫單元先將尾氣中硫化物焚燒成二氧化硫后再用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硫是強酸,因此脫除率高;并且能夠有效脫除尾氣中COS、CSjP RSH,排放尾氣中硫含量低于50mg/m3,遠低于新環保要求;并且設備投資低,占地空間小,阻力降小,節能降耗效果顯著。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6]如圖1所示,該硫回收裝置中煙氣鈉法脫硫單元包括:
[0017]煙氣管道1,連接硫磺回收裝置中焚燒單元的煙氣出口,用于將焚燒后的含二氧化硫的尾氣送至激冷塔2。本實施例在煙氣管道I上還連接有旁支管道11,旁支管道11上設有控制閥12,旁支管道11連接煙囪6。
[0018]第一換熱器71和第二換熱器72,煙氣管道I通過第一換熱器71的熱媒通道連接激冷塔2的塔頂入口,第一換熱器71的冷媒通道的兩個端口分別連接第二換熱器72的熱媒通道的兩個端口,第二換熱器的冷媒通道入口連接鼓風機9,所述第二換熱器的冷媒通道出口連接煙囪6。
[0019]即環境空氣進入第二換熱器冷卻第二換熱器中的熱媒,作為第一換熱器的冷媒冷卻第二換熱器內的煙氣,冷卻后的煙氣進入激冷塔2內,被加熱后的空氣進入煙囪6內加熱排放的尾氣,尾氣被加熱后變成無色氣體放空。
[0020]激冷塔2,為文丘里洗滌塔,激冷塔內上部設有第一噴淋裝置21 ;第一噴淋裝置可以根據需要選用現有技術中的任意一種;激冷塔的塔底出口連接綜合塔3的漿液入口 31。
[0021]綜合塔3,分為三段,自下而上分別為漿液區32、填料區33和除沫區34。
[0022]漿液區的底部設有鼓氣裝置35,鼓氣裝置35連接硫磺裝置的非凈化風管道4,也可以連接外界空氣;漿液入口 31位于所述填料區33和漿液區32之間。鼓氣裝置35可以根據需要選用現有技術中的任意一種,本實施例采用氣體分布器。綜合塔的下部還連接有與漿液區32相連通的來自硫磺回收裝置的堿液管道8。堿液管道中的堿液為氫氧化鈉溶液。
[0023]填料區33內填充有填料,填料為常規填料;填料區33和除沫區34之間設有第二噴淋裝置331。
[0024]除沫區34內間隔設有多個除沫填料段341和多個第三噴淋裝置342,本實施例為兩級除沫,壓降低,除霧效果好。除沫填料段的數量可以根據需要設置;各第三噴淋裝置342分別對向各除沫填料段341,各第三噴淋裝置342連接外界水源,本實施例中的外界水源為來自硫磺裝置的新鮮水和來自酸性水汽提裝置的凈化水。
[0025]綜合塔3的底部出口連接酸液管道36,酸液管道36上設有循環栗37,酸液管道分為三路,其中第一路361連接第一噴淋裝置21,第二路362連接第二噴淋裝置331,第三路363連接污水處理裝置5。綜合塔的頂部出口連接煙囪6。
[0026]該硫回收裝置中的煙氣鈉法脫硫單元的工作原理描述如下:
[0027]來自硫磺回收裝置的焚燒后的煙氣,首先進入第一換熱器換熱降溫后,從頂部進入激冷塔,與從激冷塔上部第一噴淋裝置噴出的循環液一起通過文丘里格柵進行降溫、脫硫。煙氣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成份被循環液吸收,同時將煙氣溫度進一步降低,在激冷塔下部形成漿液。
[0028]來自堿液管道的氫氧化鈉溶液注入綜合塔底部,維持塔內漿液區的PH值在7左右。
[0029]漿液與煙氣經激冷塔底部進入綜合塔,在綜合塔的漿液區完成氣液兩相分離。漿液在漿液區與非凈化風中的空氣反應,將Na2SO3氧化為Na2SO4,由循環栗抽出,分為三路。其中第一路經由第一噴淋裝置進入激冷塔循環使用;第二路經由第二噴淋裝置進入綜合塔循環使用;第三路被送至污水處理裝置進行再處理。
[0030]漿液區分離出的氣相進入填料區,與來自第二噴淋裝置的循環液在填料區內逆向接觸,繼續脫硫。脫硫后的煙氣進入除沫區,除去攜帶的小液滴和泡沫從綜合塔的塔頂排出,進入煙囪。被第二加熱器加熱后的熱空氣同時進入煙囪,將待排放尾氣加熱,形成無色氣體從煙囪放空。
[0031]經測試,排出的尾氣中硫含量小于50mg/m3。
[0032]第三噴淋裝置可周期性工作,將除沫填料內截留的泡沫及小顆粒淋洗出來,以保證除沫區的除沫功能。
【主權項】
1.硫回收裝置中煙氣鈉法脫硫單元,包括連接硫磺回收裝置中焚燒單元煙氣出口的煙氣管道(I),其特征在于所述煙氣管道(I)的出口連接激冷塔(2)的塔頂入口,所述激冷塔內上部設有第一噴淋裝置(21); 所述激冷塔的塔底出口連接綜合塔(3)的漿液入口(31); 所述綜合塔(3)分為三段,自下而上分別為漿液區(32)、填料區(33)和除沫區(34);所述填料區(33)和除沫區(34)之間設有向所述填料區內的填料噴淋的第二噴淋裝置(331);所述漿液入口(31)位于所述填料區(33)和漿液區(32)之間;所述漿液區的底部設有鼓氣裝置(35);所述綜合塔3的底部出口連接酸液管道(36),所述酸液管道(36)分為三路,其中第一路(361)連接所述第一噴淋裝置(21),第二路(362)連接所述第二噴淋裝置(331),第三路(363)連接污水處理裝置(5);所述綜合塔的頂部出口連接煙囪(6); 所述綜合塔的下部還連接有與所述漿液區(32)相連通的堿液管道(8)。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硫回收裝置中的煙氣鈉法脫硫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煙氣管道(I)連接第一換熱器(71)的熱媒通道,所述第一換熱器(71)的冷媒通道連接第二換熱器(72)的熱媒通道,所述第二換熱器的冷媒通道入口連接鼓風機(9),所述第二換熱器的冷媒通道出口連接所述煙囪(6)。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硫回收裝置中的煙氣鈉法脫硫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沫區(34)內間隔設有多個除沫填料段(341)和多個第三噴淋裝置(342),各所述第三噴淋裝置(342)分別對向各除沫填料段(341),并且各所述第三噴淋裝置(342)連接外界水源。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硫回收裝置中的煙氣鈉法脫硫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煙氣管道(I)上還連接有旁支管道(11),所述旁支管道(11)上設有控制閥(12),所述旁支管道(11)連接所述煙囪(6)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硫回收裝置中煙氣鈉法脫硫單元,包括煙氣管道,其特征在于煙氣管道的出口連接激冷塔的塔頂入口,激冷塔內上部設有第一噴淋裝置;激冷塔的塔底出口連接綜合塔的漿液入口;綜合塔分為三段,自下而上分別為漿液區、填料區和除沫區;填料區和除沫區之間設有向填料區內的填料噴淋的第二噴淋裝置;漿液入口位于填料區和漿液區之間;漿液區的底部設有鼓氣裝置;綜合塔的底部出口連接酸液管道,酸液管道分為三路,其中第一路連接第一噴淋裝置,第二路連接第二噴淋裝置,第三路連接污水處理裝置;綜合塔的頂部出口連接煙囪;綜合塔的下部還連接有與漿液區相連通的堿液管道。該脫硫單元能夠使排放尾氣中硫含量低于50mg/m3,以符合新環保要求。
【IPC分類】B01D53/48, B01D53/50, B01D53/78
【公開號】CN204933231
【申請號】CN201520651492
【發明人】宗曉東, 朱元彪, 楊相益, 馮衛權, 勵國輝, 陳奎, 王鋆, 錢志海
【申請人】鎮海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6日
【申請日】2015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