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堵噴霧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創造屬于氣霧降塵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自清堵噴霧器。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降塵技術主要有水霧和氣霧降塵兩種,而氣霧噴霧器為雙流體噴霧器,需要氣壓和水壓的作用,水在較高壓強氣體的沖擊下產生水與空氣的混合物,從而形成霧狀顆粒對粉塵進行沉降,氣霧噴霧器的霧化效果要好于水霧噴霧器的霧化效果,但氣霧噴霧器的水與氣體混合部位的水噴口的口徑很小,非常容易堵塞霧化口,即便使用質量較好的水源情況下在長時間使用噴霧器后也需要對噴霧器進行清洗。氣霧噴霧器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在遇到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關閉噴霧器,將噴霧器拆卸開,對內部進行清洗后才能恢復噴霧器的霧化效果,在一些使用噴霧器數量較大的場所對噴霧器的清理將會耗費較大的人力物力,并且影響企業的生產效率。
【發明內容】
[0003]有鑒于此,本發明創造旨在提出一種自清堵噴霧器,以解決現有氣霧噴霧器容易堵塞以及對用水要求較高的問題,進而減少清理成本。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創造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0005]自清堵噴霧器,其包括頂針、外殼體以及置于外殼體內腔的內芯;
[0006]在所述外殼體的頂部開有外殼進水口,其底部開有霧化口,所述內芯的頂部開有與外殼進水口連通的內芯過流孔,在該內芯過流孔的底部開有內芯匯流通道,所述內芯匯流通道的底部通過內芯底部開設的內芯出水口與霧化口連通;
[0007]所述頂針包括頂針帽和頂針桿,所述頂針帽通過彈簧抵接于內芯過流孔內,該頂針帽上開有頂針進水孔,所述頂針進水孔的一端與外殼進水口連通,其另一端與所述內芯過流孔連通,所述頂針桿為階梯型桿體,其階梯面的面積小于頂針帽的頂面面積,該頂針桿的小直徑桿體部分插于內芯匯流通道內,頂針桿在所述內芯匯流通道內作往復運動且其一極限位置為頂針桿的底部置于所述內芯出水口內;
[0008]所述外殼體的內腔與內芯外壁之間形成一空氣旋流通道,所述外殼體側壁上開有一進氣口,該空氣旋流通道通過所述進氣口與外界連通,所述空氣旋流通道的底部與所述霧化口連通。
[0009]進一步的,所述內芯過流孔為階梯孔,在該內芯過流孔的大孔徑部分內設有與其配合的頂針帽,該頂針帽的底面直徑大于所述內芯過流孔的小孔徑部分的直徑。
[0010]進一步的,所述頂針帽的底面到所述內芯過流孔的階梯面的距離與頂針桿到一極限位置處的運行距離相等。
[0011]進一步的,所述頂針帽的頂面開有一聚流槽,在所述聚流槽的槽底開有頂針進水孔,該頂針進水孔為通孔,其底部與內芯過流孔的大孔徑部分連通,所述外殼進水口通過聚流槽與頂針進水孔連通。
[0012]進一步的,在所述聚流槽的槽底上繞其中心線環設有數個頂針進水孔。
[0013]進一步的,所述外殼進水口與聚流槽之間還設有一連通通道,所述連通通道的頂端與外殼進水口連通,其底端與聚流槽連通且該連通通道底端寬度小于聚流槽的槽寬。
[0014]進一步的,沿所述內芯出水口的中心向外散射并開有數個空氣旋流槽,所述空氣旋流通道通過所述空氣旋流槽與霧化口連通。
[0015]進一步的,所述空氣旋流槽的中心線與所述空氣旋流通道的中心線夾角為銳角。
[0016]進一步的,所述霧化口的寬度沿著外殼體內部到其外部的方向逐步增大。
[0017]進一步的,所述內芯匯流通道的寬度大于所述內芯出水口的寬度。
[0018]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創造所述的自清堵噴霧器具有以下優勢:
[0019](I)本發明創造所述的頂針與內芯的配合設計,且同時掌握所用彈簧的彈性形變力的大小,以此來實現通過控制通入的水壓的不同而自行清潔內芯出水口與霧化口的目的,而無需拆卸氣霧噴霧器,此設計雖結構簡單,但是即可解決停止氣霧噴霧器而清潔霧化口所帶來的時間損失和人力耗費的困擾。
[0020](2)本發明創造所述的空氣旋流槽是為了更好的使空氣在空氣旋流通道中高速旋轉并與內芯出水口流出的水結合形成氣霧,然后從霧化口噴射到外界。
【附圖說明】
[0021]構成本發明創造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創造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創造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創造,并不構成對本發明創造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22]圖1為本發明創造實施例所述的噴霧器整體結構剖視圖;
[0023]圖2為本發明創造實施例所述的頂針與內芯的結構配合示意圖;
[0024]圖3為本發明創造實施例所述的空氣旋流槽開設位置示意圖;
[0025]圖4為本發明創造實施例所述的噴霧器外部結構示意圖;
[0026]圖5為本發明創造實施例所述的頂針結構剖視圖;
[0027]圖6為本發明創造實施例所述的噴霧器在通氣和通水狀態下的工作示意圖;
[0028]圖7為本發明創造實施例所述的頂針在初始狀態下的位置示意圖;
[0029]圖8為本發明創造實施例所述的頂針在正常噴霧狀態下的位置示意圖;
[0030]圖9為本發明創造實施例所述的頂針在噴霧器清潔狀態下的位置示意圖。
[0031]附圖標記說明:
[0032]1-頂殼,11-外殼進水口,2-內芯壓緊蓋,21-連通通道,3-內芯O型圈,4-內芯,41-內芯過流孔,42-內芯匯流通道,43-內芯進水口,45-空氣旋流槽,5-頂針,51-頂針帽,511-頂針進水孔,52-頂針桿,6-彈簧,7-螺帽,71-霧化口,72-空氣旋流通道,8-螺帽O型圈,9-壓緊帽。
【具體實施方式】
[0033]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明創造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34]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創造。
[0035]如圖1-4所示,自清堵噴霧器,其包括頂針5、外殼體以及置于外殼體內腔的內芯4 ;
[0036]所述外殼體包括頂殼I和螺帽7 ;
[0037]在所述頂殼的頂部開有外殼進水口 11,螺帽7的底部開有霧化口 71,所述霧化口71的寬度沿著螺帽7內部到其外部的方向逐步增大,所述內芯4的頂部開有與外殼進水口11連通的內芯過流孔41,所述內芯過流孔41為階梯孔,在該內芯過流孔41的底部開有內芯匯流通道42,所述內芯匯流通道42的底部通過內芯4底部開設的內芯出水口 43與霧化口 71連通且所述內芯匯流通道42的寬度大于所述內芯出水口 43的寬度;
[0038]所述頂針5包括頂針帽51和頂針桿52,所述頂針帽51通過彈簧6抵接于內芯過流孔41的大孔徑部分內,同時該頂針帽51的底面直徑大于所述內芯過流孔41的小孔徑部分的直徑,所述頂針帽51的頂面開有一聚流槽,在所述聚流槽的槽底上繞其中心線環設有數個頂針進水孔511,該頂針進水孔511為通孔,其底部與內芯過流孔41的大孔徑部分連通,所述外殼進水口 11通過聚流槽與頂針進水孔511連通,所述頂針桿52為階梯型桿體,其階梯面的面積小于頂針帽51的頂面面積,該頂針桿52的小直徑桿體部分插于內芯匯流通道42內,頂針桿52在所述內芯匯流通道42內作往復運動且其一極限位置為頂針桿52的底部置于所述內芯出水口 43內;
[0039]上述設計的聚流槽是為了保證在外殼進水口 11流入的水流在聚流槽內得到一個匯聚,然后在流到頂針進水孔511中,這樣可以不用考慮頂針進水孔511的開設位置;
[0040]所述頂針帽51的底面到所述內芯過流孔41的階梯面的距離與頂針桿52到一極限位置處的運行距離相等,繼而當彈簧6被壓縮,頂針桿52插入內芯出水口 43后,頂針帽51則抵接在內芯過流孔41的階梯面上,此階梯面作為一個限位面;
[0041]在外殼進水口 11的底部連接一內芯壓緊蓋2,所述內芯壓緊蓋2與頂殼I連接處還墊有內芯O型圈3,此內芯壓緊蓋2的底端外壁通過螺紋與內芯4連接固定,在該內芯壓緊蓋2上還開有一貫穿的連通通道21,所述連通通道21的頂端與外殼進水口 11連通,其底端與聚流槽連通且該連通通道21底端寬度小于聚流槽的槽寬;
[0042]所述頂殼I的內腔與內芯4外壁之間形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