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吸附式干燥機前端制冷及再生氣體回收加熱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吸附式干燥機前端制冷及再生氣體回收加熱系統,包括下氣道、回收氣道和冷媒循環模組,相對設置于下氣道上的進氣腔和排氣腔,設于下氣道上的筒體,與筒體相連通的上氣道,相對設置于上氣道上的出氣腔和再生腔,設于出氣腔與再生腔之間用于加熱的再生氣氣道,設于出氣腔上的出氣道;回收氣道上依次設有收集除濕組件、進氣道和回收制冷組件,再生氣氣道上設有再生加熱部件;冷媒循環模組同時分別對收集除濕組件、回收制冷組件和再生加熱部件進行除濕、制冷和加熱,下氣道通過進氣單向閥組與進氣腔或排氣腔相通,上氣道通過出氣單向閥組與再生腔或出氣腔相通。具有待壓縮氣可制冷干燥質量好和再生氣可回收耗氣小噪音小的優點。
【專利說明】
一種吸附式干燥機前端制冷及再生氣體回收加熱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壓縮空氣干燥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吸附式干燥機前端制冷及再生氣體回收加熱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壓縮空氣是一種廣泛運用于現代工業中的安全、可靠地動力源。據統計大約90%的制造企業在其運行的各個領域使用了壓縮空氣。然而與能源氣體、水和電力不同的是,壓縮空氣是使用現場制取,由于空壓系統都是利用大氣作為氣源,但因為空氣中含有大量塵埃、水蒸氣以及未燃燒充分地碳氫化合物和細菌,并且空壓機自身的潤滑系統也會產生磨損粒子和油等污染物,這種油呈酸性,起不到潤滑作用的劣質油,壓縮空氣分配系統的管路銹蝕也會對空氣造成污染。
[0003]所以根據生產工藝對壓縮空氣的品質要求,需要針對壓縮空氣中水蒸氣進行干燥,以保證生產的穩定和產品質量的優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各種不同原理的干燥設備應運而生。近代干燥機開始使用的是間歇操作的固定床式干燥機。19世紀中葉,洞道式干燥機的使用,標志著干燥機由間歇操作向連續操作方向的發展。回轉圓筒干燥機則較好地實現了顆粒物料的攪動,干燥能力和強度得以提高。一些行業則分別發展了適應本行業要求的連續操作干燥機,如紡織、造紙行業的滾筒干燥機。吸附式干燥機大多是通過〃壓力變化〃(變壓吸附原理)來達到干燥效果。由于空氣容納水汽的能力與壓力成反比,其干燥后的一部分空氣(稱為再生氣)減壓膨脹至大氣壓,這種壓力變化使膨脹空氣變得更干燥,然后讓它流過未接通氣流的需再生的干燥劑層(即已吸收足夠水汽的干燥塔),干燥的再生氣吸出干燥劑里的水份,將其帶出干燥器來達到脫濕的目的。
[0004]現有的干燥劑具有工作在高溫時吸附干燥效果好,工作在低溫時再生脫濕效果好的特點,現有的干燥機利用這一特性在再生過程中為了提高再生的效率,會采用設置加熱棒加熱的方法進行加熱以升高溫度,然而現有技術中吸附干燥過程中卻還是采用常溫進行吸附,未對待干燥的壓縮氣進行降溫,導致干燥機吸附干燥的效果不好。
[0005]此外,無論是微熱再生吸附式干燥機還是無熱再生吸附式干燥機因其再生方式需利用成品氣對再生塔的吸附劑進行吹掃再生,并直接往室外排放至空氣中,因此具有耗氣量大,有效供氣量小等缺點,且在排放的過程中易造成較大的噪聲,需要消音器來減小排放的聲音。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吸附式干燥機前端制冷及再生氣體回收加熱系統,以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待壓縮氣未制冷干燥質量不好和再生氣未回收耗氣大噪音大的技術問題。
[0007]為此,本發明提出一種吸附式干燥機前端制冷及再生氣體回收加熱系統,包括下氣道,相對設置于所述下氣道上的進氣腔和排氣腔,用于回收再生氣的回收氣道,用于除濕、制冷和加熱的冷媒循環模組,設于所述下氣道上用于吸附或再生的筒體,和所述筒體相連通的上氣道,相對設置于所述上氣道上的出氣腔和再生腔,設于所述出氣腔與所述再生腔之間用于加熱的再生氣氣道,設于所述出氣腔上的出氣道;
[0008]所述回收氣道上依次設有收集除濕組件、進氣道和回收制冷組件,所述再生氣氣道上設有再生加熱部件;
[0009]所述冷媒循環模組成一體式同時對所述收集除濕組件進行除濕,對所述回收制冷組件進行制冷,和對所述再生加熱部件進行加熱;
[0010]所述下氣道通過進氣單向閥組與所述進氣腔或所述排氣腔相通,所述上氣道通過出氣單向閥組與所述再生腔或所述出氣腔相通。
[0011]優選地,本發明還可以具有如下技術特征:
[0012]所述冷媒循環模組包括冷媒主管、冷媒旁管、壓縮機、第一節流閥、第二節流閥、截止閥、除濕器、制冷器和加熱器,所述冷媒主管上依次設有所述壓縮機、所述制冷器、所述第一節流閥和所述加熱器,所述冷媒旁管上依次設有所述截止閥、所述除濕器和所述第二節流閥,所述冷媒旁管旁設于所述冷媒主管上。
[0013]所述收集除濕組件包括用于將未形成連續氣流的再生氣集中收集以穩定流經所述除濕器中的氣體流量的流量控制閥、除濕單向閥和儲氣罐,和用于容置所述除濕器的除濕腔體,以及設于所述除濕腔體底部的第一閥控出水口。
[0014]所述回收制冷組件包括用于容置所述制冷器的制冷腔體和設于所述制冷腔體底部的第二閥控出水口。
[0015]所述再生加熱部件為用于容置所述加熱器的加熱腔體。
[0016]所述進氣道設于所述除濕腔體和所述制冷腔體之間的所述回收氣道上。
[0017]所述出氣單向閥組為由彈性件控制的單向閥,包括設于所述出氣腔上的閥桿,和一體成型的具有雙閥蓋的閥芯,所述閥芯通過所述彈性件套設于所述閥桿上。
[0018]所述所述出氣腔上開設有用于設置所述閥桿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為盲孔。
[0019]所述出氣單向閥組和所述進氣單向閥組均為由所述氣缸驅動的單向閥,包括氣缸,與所述氣缸相連的桿件和設于所述桿件上的閥蓋。
[0020]設有至少兩個所述上氣道、所述下氣道和所述筒體,所述至少兩個上氣道均分別與所述再生腔或所述出氣腔相連通。
[0021]本發明與現有技術對比的有益效果包括:本發明對吸附式干燥機的再生后的再生氣通過回收氣道和收集除濕組件進行回收,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由于不能回收再生氣而導致吸附干燥過程中再生耗氣量大的問題;
[0022]此外,通過回收制冷組件對輸入進氣腔之前的回收再生氣和壓縮氣進行制冷,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由于吸附干燥過程中氣體的溫度較高而導致吸附干燥的效果不好的問題,吸附干燥后的成品氣質量高;
[0023]最后本發明通過對再生氣進行回收免于將再生氣排放至室外空氣中,進而減去了消音器,減小了再生過程中的噪音;
[0024]依次設置在回收氣道上的收集除濕組件、進氣道和回收制冷組件,可以保證再生氣的收集以及除濕后再與壓縮氣匯合進行制冷,以達到良好的除濕效果;
[0025]所述冷媒循環模組成一體式同時對所述收集除濕組件進行除濕,對所述回收制冷組件進行制冷,和對所述再生加熱部件進行加熱,以充分利用冷媒循環模組的制冷、除濕和加熱的特點。
[0026]上氣道上相對設置有出氣腔和再生腔,適用于多筒體、多氣道的功率較大的吸附式壓縮機。
[0027]優選方案中,所述冷媒循環模組通過同一壓縮機來對除濕器、制冷器和加熱器進行冷媒循環,冷媒通過制冷器(相當于現有空調的蒸發器)蒸發制冷,然后經由冷媒主管至加熱器(相當于現有空調的冷凝器)凝結放熱,同時再通過旁設的冷媒旁管上的除濕器進行除濕,充分利用了冷媒循環模組的制冷、加熱和除濕的特點。
[0028]所述收集除濕組件包括用于將未形成連續氣流的再生氣集中收集以穩定流經所述除濕器中的氣體流量的流量控制閥、除濕單向閥和儲氣罐,通過流量控制閥、除濕單向閥和儲氣罐以讓流經除濕器的氣體流量穩定,同時降低流經除濕器的速度,以達到良好的除濕效果。
[0029]所述除濕器、加熱器和制冷器分別對應設于除濕腔體、加熱腔體和制冷腔體中,其中除濕腔體中氣體的流向為由下往上,以方便除濕過程中水汽的凝結和收集,利于所述制冷腔體氣體的流向為由上往下,以順應干燥機的結構配置。
[0030]出氣單向閥組為由彈性件控制的單向閥,可根據工作時筒體內的實際工作氣壓驅動自動驅動開合,控制方便,同時由氣缸控制的出氣單向閥組和進氣單向閥組控制更為準確可靠。
【附圖說明】
[0031 ]圖1是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一和二的系統結構原理圖;
[0032]圖2是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一的出氣單向閥組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3是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二的出氣單向閥組的結構示意圖。
[0034]1-下氣道,2-排氣腔,3-進氣單向閥組,4-除濕單向閥,5-進氣腔,6_回收氣道,7_儲氣罐,8-截止閥,9-冷媒旁管,I O-筒體,11-第二閥控出水口,12-制冷腔體,13-制冷器,14-進氣道,15-壓縮機,16-第一節流閥,17-冷媒主管,18-再生腔,19-再生氣氣道,20-加熱腔體,21-出氣道,22-出氣腔,23-出氣單向閥組,24-上氣道,25-加熱器,26-第二節流閥,27-除濕器,28-除濕腔體,29-第一閥控出水口,30-流量控制閥,31-閥芯,32-彈性件,33-閥桿,34-盲孔,35-氣缸,36-閥蓋,37-桿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35]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并對照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該強調的是,下述說明僅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為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及其應用。
[0036]參照以下附圖,將描述非限制性和非排他性的實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部件,除非另外特別說明。
[0037]實施例一:
[0038]本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吸附式干燥機前端制冷及再生氣體回收加熱系統,用于對所述干燥機再生后的再生氣進行回收,和對吸附干燥后的一部分用于再生的成品氣進行加熱,以及對輸入的壓縮氣和回收的再生氣進行制冷,包括下氣道1,相對設置于所述下氣道I上的進氣腔5和排氣腔2,用于回收再生氣的回收氣道6,用于除濕、制冷和加熱的冷媒循環模組,設于所述下氣道I上用于吸附或再生的筒體10,和所述筒體10相連通的上氣道24,相對設置于所述上氣道24上的出氣腔22和再生腔18,設于所述出氣腔22與所述再生腔18之間用于加熱的再生氣氣道19,設于所述出氣腔22上的出氣道21;
[0039]所述回收氣道6上依次設有收集除濕組件、進氣道14和回收制冷組件,所述再生氣氣道19上設有再生加熱部件;
[0040]所述冷媒循環模組成一體式同時對所述收集除濕組件進行除濕,對所述回收制冷組件進行制冷,和對所述再生加熱部件進行加熱;
[0041]所述下氣道I通過進氣單向閥組3與所述進氣腔5或所述排氣腔2相通,所述上氣道24通過出氣單向閥組23與所述再生腔18和所述出氣腔22相通。
[0042]其中,利用設置在回收氣道6上的收集除濕組件對再生氣進行收集和除濕,然后再與經由進氣道14輸入的壓縮氣進行匯合,最后在進入進氣腔5前端的回收制冷組件進行制冷,同屬于一個冷媒循環模組作用的再生加熱部件通過冷媒的冷凝放熱以對其一部分用于再生的成品氣進行加熱,充分利用冷媒循環模組的制冷加熱特點加以配置,以做到節約能源的特點,前端制冷符合吸附干燥的干燥劑工作特點,使得吸附干燥后的成品氣質量更高。
[0043]本實施例中,更為具體的,所述冷媒循環模組包括冷媒主管17、冷媒旁管9、壓縮機15、第一節流閥16、第二節流閥26、截止閥8、除濕器27、制冷器13和加熱器25,所述冷媒主管17上依次設有所述壓縮機15、所述制冷器13、所述第一節流閥16和所述加熱器25,所述冷媒旁管9上依次設有所述截止閥8、所述除濕器27和所述第二節流閥26,所述冷媒旁管9旁設于所述冷媒主管17上。
[0044]所述冷媒循環模組通過同一壓縮機15來對除濕器27、制冷器13和加熱器25進行冷媒循環,冷媒通過制冷器13(相當于現有空調的蒸發器)蒸發制冷,然后經由冷媒主管17至加熱器25(相當于現有空調的冷凝器)凝結放熱,同時再通過旁設的冷媒旁管9上的除濕器27進行除濕,充分利用了冷媒循環模組的制冷、加熱和除濕的特點。
[0045]本實施例中,所述收集除濕組件包括用于將未形成連續氣流的再生氣集中收集以穩定流經所述除濕器27中的氣體流量的流量控制閥30、除濕單向閥4和儲氣罐7,和用于容置所述除濕器27的除濕腔體28,以及設于所述除濕腔體28底部的第一閥控出水口29。
[0046]由于現有的吸附式干燥機的再生過程為一個間斷的氣體吹掃過程,未形成穩定的氣流,采用流量控制閥30、除濕單向閥4和儲氣罐7已將再生氣收集至儲氣罐7中,通過流量控制閥30控制再生氣流經除濕器27的流量和流速,這樣可保證流經除濕器27的氣體流量穩定,同時也可以進一步降低流經除濕器27的速度,讓再生氣充分與除濕器27接觸,使水汽充分凝露,以達到良好的除濕效果。
[0047]本實施例中,所述回收制冷組件包括用于容置所述制冷器13的制冷腔體12和設于所述制冷腔體12底部的第二閥控出水口 11,所述再生加熱部件為用于容置所述加熱器25的加熱腔體20,所述進氣道14設于所述除濕腔體28和所述制冷腔體12之間的所述回收氣道6上。
[0048]本實施例中,所述出氣單向閥組23為由彈性件32控制的單向閥,包括設于所述出氣腔22上的閥桿33,和一體成型的具有雙閥蓋的閥芯31,所述閥芯31通過所述彈性件32套設于所述閥桿33上,由彈性件32控制的單向閥結構簡單,控制方便,可根據工作時筒體內的實際工作氣壓驅動自動驅動開合。
[0049]所述再生腔18或所述出氣腔22上開設有用于設置所述閥桿33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為盲孔34。
[0050]設有4個所述上氣道24、4個所述下氣道I和4個所述筒體10,所述4個上氣道24均分別與所述再生腔18和所述出氣腔22相連通。
[0051 ]本實施例中,主要的工作過程為:
[0052]收集除濕;收集所述再生氣,利用除濕器27對所述再生氣進行除濕,得到除濕后的干燥再生氣;
[0053]回收制冷;將所述干燥再生氣和所述壓縮氣混合回收,利用制冷器13對所述壓縮氣和所述干燥再生氣進行制冷,經進氣腔5送入筒體10內吸附干燥,得到吸附干燥后的所述成品氣;
[0054]再生加熱;將所述成品氣經出氣腔22送出,利用加熱器25對用于再生的所述成品氣進行加熱,送至筒體10中用于再生。
[°°55]本實施例的特點包括:
[0056]第一:再生氣的除濕和加熱,以及再生氣和壓縮氣在前端的制冷均通過一個冷媒循環模組實現,這一做法充分利用了冷媒循環模組冷媒制冷、加熱和除濕的特點。
[0057]第二:除濕與制冷分離,除濕器27通過冷媒旁管9旁設于所述冷媒主管17上,先對再生氣進行除濕,后與壓縮氣混合制冷,以達到良好的除濕效果。
[0058]第三:回收再生氣的過程中,為達到良好的除濕效果,先通過流量控制閥30、除濕單向閥4和儲氣罐7進行收集,以保證流經除濕器27的氣體流量穩定,同時也可以進一步降低流經除濕器27的速度,讓再生氣充分與除濕器27接觸,使水汽充分凝露,以達到良好的除濕效果。
[0059]第四:整個系統在工作的過程中未排放氣體,免去了消音器,充分降低了由于排放氣體而帶來的噪音,具有耗氣量小,噪音小的優點。
[0060]第五:增加再生腔18以適用于具有多氣道、多筒體10的功率比較大的吸附式干燥機。
[0061]實施例二:
[0062]本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吸附式干燥機前端制冷及再生氣體回收加熱系統,用于對所述干燥機再生后的再生氣進行回收,和對吸附干燥后的一部分用于再生的成品氣進行加熱,以及對輸入的壓縮氣和回收的再生氣進行制冷,包括下氣道1,相對設置于所述下氣道I上的進氣腔5和排氣腔2,用于回收再生氣的回收氣道6,用于除濕、制冷和加熱的冷媒循環模組,設于所述下氣道I上用于吸附或再生的筒體10,和所述筒體10相連通的上氣道24,相對設置于所述上氣道24上的出氣腔22和再生腔18,設于所述出氣腔22與所述再生腔18之間用于加熱的再生氣氣道19,設于所述出氣腔22上的出氣道21;
[0063]所述回收氣道6上依次設有收集除濕組件、進氣道14和回收制冷組件,所述再生氣氣道19上設有再生加熱部件;
[0064]所述冷媒循環模組成一體式同時對所述收集除濕組件進行除濕,對所述回收制冷組件進行制冷,和對所述再生加熱部件進行加熱;
[0065]所述下氣道I通過進氣單向閥組3與所述進氣腔5或所述排氣腔2相通,所述上氣道24通過出氣單向閥組23與所述再生腔18和所述出氣腔22相通。
[0066]其中,利用設置在回收氣道6上的收集除濕組件對再生氣進行收集和除濕,然后再與經由進氣道14輸入的壓縮氣進行匯合,最后在進入進氣腔5前端的回收制冷組件進行制冷,同屬于一個冷媒循環模組作用的再生加熱部件通過冷媒的冷凝放熱以對其一部分用于再生的成品氣進行加熱,充分利用冷媒循環模組的制冷加熱特點加以配置,以做到節約能源的特點,前端制冷符合吸附干燥的干燥劑工作特點,使得吸附干燥后的成品氣質量更高。
[0067]本實施例中,更為具體的,所述冷媒循環模組包括冷媒主管17、冷媒旁管9、壓縮機
15、第一節流閥16、第二節流閥26、截止閥8、除濕器27、制冷器13和加熱器25,所述冷媒主管17上依次設有所述壓縮機15、所述制冷器13、所述第一節流閥16和所述加熱器25,所述冷媒旁管9上依次設有所述截止閥8、所述除濕器27和所述第二節流閥26,所述冷媒旁管9旁設于所述冷媒主管17上。
[0068]所述冷媒循環模組通過同一壓縮機15來對除濕器27、制冷器13和加熱器25進行冷媒循環,冷媒通過制冷器13(相當于現有空調的蒸發器)蒸發制冷,然后經由冷媒主管17至加熱器25(相當于現有空調的冷凝器)凝結放熱,同時再通過旁設的冷媒旁管9上的除濕器27進行除濕,充分利用了冷媒循環模組的制冷、加熱和除濕的特點。
[0069]本實施例中,所述收集除濕組件包括用于將未形成連續氣流的再生氣集中收集以穩定流經所述除濕器27中的氣體流量的流量控制閥30、除濕單向閥4和儲氣罐7,和用于容置所述除濕器27的除濕腔體28,以及設于所述除濕腔體28底部的第一閥控出水口29。
[0070]由于現有的吸附式干燥機的再生過程為一個間斷的氣體吹掃過程,未形成穩定的氣流,采用流量控制閥30、除濕單向閥4和儲氣罐7已將再生氣收集至儲氣罐7中,通過流量控制閥30控制再生氣流經除濕器27的流量和流速,這樣可保證流經除濕器27的氣體流量穩定,同時也可以進一步降低流經除濕器27的速度,讓再生氣充分與除濕器27接觸,使水汽充分凝露,以達到良好的除濕效果。
[0071]本實施例中,所述回收制冷組件包括用于容置所述制冷器13的制冷腔體12和設于所述制冷腔體12底部的第二閥控出水口 11,所述再生加熱部件為用于容置所述加熱器25的加熱腔體20,所述進氣道14設于所述除濕腔體28和所述制冷腔體12之間的所述回收氣道6上。
[0072]本實施例中,所述出氣單向閥組23和所述進氣單向閥3組均為由所述氣缸35驅動的單向閥,包括氣缸35,與所述氣缸35相連的桿件37和設于所述桿件37上的閥蓋36。采用氣缸35直接驅動單向閥,可以做到控制精準。
[0073]本實施例中,設有4個所述上氣道24、4個所述下氣道I和4個所述筒體10,所述4個上氣道24均分別與所述再生腔18和所述出氣腔22相連通。
[0074]本實施例中,主要的工作過程為:
[0075]收集除濕;收集所述再生氣,利用除濕器27對所述再生氣進行除濕,得到除濕后的干燥再生氣;
[0076]回收制冷;將所述干燥再生氣和所述壓縮氣混合回收,利用制冷器13對所述壓縮氣和所述干燥再生氣進行制冷,經進氣腔5送入筒體10內吸附干燥,得到吸附干燥后的所述成品氣;
[0077]再生加熱;將所述成品氣經出氣腔22送出,利用加熱器25對用于再生的所述成品氣進行加熱,送至筒體10中用于再生。
[0078]本實施例的特點包括:
[0079]第一:再生氣的除濕和加熱,以及再生氣和壓縮氣在前端的制冷均通過一個冷媒循環模組實現,這一做法充分利用了冷媒循環模組冷媒制冷、加熱和除濕的特點。
[0080]第二:除濕與制冷分離,除濕器27通過冷媒旁管9旁設于所述冷媒主管17上,先對再生氣進行除濕,后與壓縮氣混合制冷,以達到良好的除濕效果。
[0081]第三:回收再生氣的過程中,為達到良好的除濕效果,先通過流量控制閥30、除濕單向閥4和儲氣罐7進行收集,以保證流經除濕器27的氣體流量穩定,同時也可以進一步降低流經除濕器27的速度,讓再生氣充分與除濕器27接觸,使水汽充分凝露,以達到良好的除濕效果。
[0082]第四:整個系統在工作的過程中未排放氣體,免去了消音器,充分降低了由于排放氣體而帶來的噪音,具有耗氣量小,噪音小的優點。
[0083]第五:增加再生腔18以適用于具有多氣道、多筒體10的功率比較大的吸附式干燥機。
[0084]本領域技術人員將認識到,對以上描述做出眾多變通是可能的,所以實施例僅是用來描述一個或多個特定實施方式。
[0085]盡管已經描述和敘述了被看作本發明的示范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會明白,可以對其作出各種改變和替換,而不會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另外,可以做出許多修改以將特定情況適配到本發明的教義,而不會脫離在此描述的本發明中心概念。所以,本發明不受限于在此披露的特定實施例,但本發明可能還包括屬于本發明范圍的所有實施例及其等同物。
【主權項】
1.一種吸附式干燥機前端制冷及再生氣體回收加熱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氣道,相對設置于所述下氣道上的進氣腔和排氣腔,用于回收再生氣的回收氣道,用于除濕、制冷和加熱的冷媒循環模組,設于所述下氣道上用于吸附或再生的筒體,和所述筒體相連通的上氣道,相對設置于所述上氣道上的出氣腔和再生腔,設于所述出氣腔與所述再生腔之間用于加熱的再生氣氣道,設于所述出氣腔上的出氣道; 所述回收氣道上依次設有收集除濕組件、進氣道和回收制冷組件,所述再生氣氣道上設有再生加熱部件; 所述冷媒循環模組成一體式同時對所述收集除濕組件進行除濕,對所述回收制冷組件進行制冷,和對所述再生加熱部件進行加熱; 所述下氣道通過進氣單向閥組與所述進氣腔或所述排氣腔相通,所述上氣道通過出氣單向閥組與所述再生腔或所述出氣腔相通。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式干燥機前端制冷及再生氣體回收加熱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環模組包括冷媒主管、冷媒旁管、壓縮機、第一節流閥、第二節流閥、截止閥、除濕器、制冷器和加熱器,所述冷媒主管上依次設有所述壓縮機、所述制冷器、所述第一節流閥和所述加熱器,所述冷媒旁管上依次設有所述截止閥、所述除濕器和所述第二節流閥,所述冷媒旁管旁設于所述冷媒主管上。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式干燥機前端制冷及再生氣體回收加熱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除濕組件包括用于將未形成連續氣流的再生氣集中收集以穩定流經所述除濕器中的氣體流量的流量控制閥、除濕單向閥和儲氣罐,和用于容置所述除濕器的除濕腔體,以及設于所述除濕腔體底部的第一閥控出水口。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式干燥機前端制冷及再生氣體回收加熱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制冷組件包括用于容置所述制冷器的制冷腔體和設于所述制冷腔體底部的第二閥控出水口。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式干燥機前端制冷及再生氣體回收加熱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加熱部件為用于容置所述加熱器的加熱腔體。6.如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吸附式干燥機前端制冷及再生氣體回收加熱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道設于所述除濕腔體和所述制冷腔體之間的所述回收氣道上。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式干燥機前端制冷及再生氣體回收加熱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氣單向閥組為由彈性件控制的單向閥,包括設于所述出氣腔上的閥桿,和一體成型的具有雙閥蓋的閥芯,所述閥芯通過所述彈性件套設于所述閥桿上。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吸附式干燥機前端制冷及再生氣體回收加熱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出氣腔上開設有用于設置所述閥桿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為盲孔。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式干燥機前端制冷及再生氣體回收加熱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氣單向閥組和所述進氣單向閥組均為由所述氣缸驅動的單向閥,包括氣缸,與所述氣缸相連的桿件和設于所述桿件上的閥蓋。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式干燥機前端制冷及再生氣體回收加熱系統,其特征在于:設有至少兩個所述上氣道、所述下氣道和所述筒體,所述至少兩個上氣道均分別與所述再生腔或所述出氣腔相連通。
【文檔編號】B01D53/047GK105879593SQ201610224301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1日
【發明人】董志斌
【申請人】珠海市臻的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