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非均相芬頓反應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設備,具體涉及一種非均相芬頓反應器。
【背景技術】
[0002]芬頓反應是一種無機化學反應,過程是,過氧化氫(H2O2)與二價鐵離子Fe的混合溶液將很多已知的有機化合物如羧酸、醇、酯類氧化為無機態。反應具有去除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的高能力,在印染廢水、含油廢水、含酚廢水、焦化廢水、含硝基苯廢水、二苯胺廢水等廢水處理中體現了很廣泛的應用。
[0003]按照芬頓反應的條件,水的pH值需要在酸性4以下,而且需要有鐵離子作為催化劑,現有的利用芬頓反應進行污水處理的設備在進行污水處理時通常具有如下數個階段:進水階段、加藥階段、反應階段、中和絮凝階段,沉淀階段。進水階段:采用栗或者重力自流,向反應槽中加入污水;加藥階段:向污水中加入強酸,調節污水pH到所需值I?4,然后加入硫酸亞鐵和過氧化氫;反應階段:芬頓試劑包括酸、硫酸亞鐵、過氧化氫在反應槽中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此階段一般反應時間為30?120min;中和絮凝階段:向污水中加入堿,回調pH到弱堿性,PH值為6?9,并依照需求加入助凝劑如PAM;沉淀階段:加完藥劑后,污水中形成的絮體礬花,在此階段沉淀,完成固液分離。
[0004]因為芬頓反應的反應階段和沉淀階段所需時間較長,所以反應存在周期性,現有的利用芬頓反應進行污水處理的設備需要根據反應周期每個周期進水一次,等反應階段完成后才能重新進水,所以反應沒有連續性,從而不能實現連續進行污水處理,污水處理效率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非均相芬頓反應器,可以實現無間斷連續芬頓反應,提高污水處理效率,使得污水處理效果更好。
[0006]其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非均相芬頓反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順序連接的布水槽、芬頓反應槽、凝絮反應槽、沉淀槽,所述布水槽設置有進水管,所述芬頓反應槽至少設置有兩個,所述布水槽和每個所述芬頓反應槽之間設置有閥板,污水能夠通過每個所述閥板從所述布水槽進入每個所述芬頓反應槽,所述芬頓反應槽上分別設置有污水出口,所述污水出口處設置出水閥后連接有中間管,所述芬頓反應槽分別通過所述中間管連接所述凝絮反應槽,污水能夠通過所述中間管從每個所述芬頓反應槽進入所述凝絮反應槽,所述凝絮反應槽與所述沉淀槽之間通過隔板分隔,所述隔板的中下部設置有流出口,污水能夠通過所述流出口從所述凝絮反應槽進入所述沉淀槽,所述沉淀槽上設置有出水堰并對應設置有排水管,所述沉淀槽下端設置有排泥斗,所述排泥斗下端連接有排泥管。
[0007]進一步的,所述芬頓反應槽內設置有催化懸浮填料。
[0008]進一步的,所述芬頓反應槽的下部設置有曝氣管,所述曝氣管連接有氣源。
[0009]進一步的,所述芬頓反應槽下端設置成排污斗,所述排泥斗的下端連接有放空管。
[0010]進一步的,所述沉淀槽內設置有斜板或斜管,用于幫助沉降。
[0011]進一步的,所述排泥斗對應所述芬頓反應槽的個數設置有相同個數的所述排泥斗。
[0012]采用本實用新型的非均相芬頓反應器后,通過設置多個芬頓反應槽使得布水槽中的污水可以逐個進入芬頓反應槽進行反應,當其中一個芬頓反應槽中的污水液位到達一個高度,可以關閉當前芬頓反應槽的閥板進行芬頓反應,同時開啟另一個芬頓反應槽的閥板,使得污水進入另一個芬頓反應槽中,依次直到所有芬頓反應槽中都注入污水進行芬頓反應,首先注入污水的一個芬頓反應槽率先完成反應后可以通過中間管進入凝絮反應槽進行凝絮反應,可以實現無間斷連續芬頓反應,提高污水處理效率,芬頓反應槽和沉淀槽分開設計,可以在不影響芬頓反應槽處理能力的情況下,保證更充裕的沉淀時間,得到更好的沉淀效果,使得污水處理效果更好。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非均相芬頓反應器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非均相芬頓反應器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如圖1至圖2所示,一種非均相芬頓反應器,包括順序連接的布水槽1、芬頓反應槽、凝絮反應槽3、沉淀槽4,布水槽I設置有進水管5,芬頓反應槽在本實施例中設置有三個:芬頓反應槽2A、芬頓反應槽2B、芬頓反應槽2C,布水槽I和芬頓反應槽2A、芬頓反應槽2B、芬頓反應槽2C之間分別對應設置有閥板6A、閥板6B、閥板6C,污水能夠分別通過閥板6A、閥板6B、閥板6C從布水槽I對應進入芬頓反應槽2A、芬頓反應槽2B、芬頓反應槽2C,每個芬頓反應槽上分別設置有污水出口,污水出口處分別設置出水閥7A、出水閥7B、出水閥7C后連接有中間管8,芬頓反應槽2A、芬頓反應槽2B、芬頓反應槽2C分別通過中間管8連接凝絮反應槽3,污水能夠通過中間管從每個芬頓反應槽進入凝絮反應槽3,凝絮反應槽3與沉淀槽4之間通過隔板9分隔,隔板9的中下部設置有流出口,污水能夠通過流出口從凝絮反應槽3進入沉淀槽4,沉淀槽4上設置有出水堰10并對應設置有排水管11,沉淀槽3下端設置有排泥斗12,排泥斗12下端連接有排泥管13,排泥斗13對應芬頓反應槽的個數設置有3個,沉淀槽4內設置有斜板或斜管,用于幫助沉降。
[0016]芬頓反應槽2A、芬頓反應槽2B、芬頓反應槽2C內設置有催化懸浮填料14,芬頓反應槽2A、芬頓反應槽2B、芬頓反應槽2C的下部設置有曝氣管15,曝氣管15連接有氣源,芬頓反應槽2A、芬頓反應槽2B、芬頓反應槽2C下端設置成排污斗16,排泥斗16的下端連接有放空管17。
[0017]本實施方式的非均相芬頓反應器的工作過程如下:1、污水從進水管5進入布水槽I,開啟閥板6A,污水注入芬頓反應槽2A,當芬頓反應槽2A中污水到達一定液位,關閉閥板6A,完成注水;2、向芬頓反應槽2A中投加酸,調節PH到酸性預期值,然后投加雙氧水,芬頓反應槽2A中設置有催化懸浮填料14可以進行催化實現芬頓反應,曝氣管15工作可以均勻芬頓反應槽2A中的污水,促進芬頓反應,同時可以保持催化懸浮填料14懸浮在芬頓反應槽2A中;
3、當閥板6A關閉時候,閥板6B開啟,再向芬頓反應槽2B中注水,當污水水位注到一定高度時候,關閉閥板6B,同時芬頓反應槽2B中重復上述和芬頓反應槽2A中一樣的操作進行芬頓反應;4、當閥板6B關閉時候,閥板6C開啟,再向芬頓反應槽2C中注水,當污水水位注到一定高度時候,關閉閥板6C,同時芬頓反應槽2C中重復上述和芬頓反應槽2A中一樣的操作進行芬頓反應;5、當芬頓反應槽2A中率先完成芬頓反應,利用重力自流或者栗,通過中間管8從出水閥7A中將芬頓反應槽2A完成芬頓反應的污水注入凝絮反應槽3,在凝絮反應槽3投加堿,中和污水到弱堿性,而且投加助凝劑,完成污水的絮凝助凝反應過程,最后凝絮反應槽3的污水通過流出口進入沉淀槽4沉淀,清液通過出水堰10排出,污泥在排泥斗12收集,定期通過排泥管13排出;6、依次等待芬頓反應槽2B、芬頓反應槽2C中的芬頓反應完成后將污水注入凝絮反應槽3進行凝絮,待芬頓反應槽2A中污水流盡后可以重復往芬頓反應槽2A中注入污水進行反應。
[0018]本實用新型的非均相芬頓反應器采用催化懸浮填料14,催化懸浮填料14具有芬頓催化活性,無需投加硫酸亞鐵,避免每個反應周期都需要向其中加入硫酸亞鐵,造成大量的氫氧化鐵或者氫氧化亞鐵沉淀,污泥量大,而且藥劑成本大,所以運行的藥劑費用節省,而且不會產生大量的沉淀污泥,同時減少污泥濃縮設備的處理負荷,節能環保。芬頓反應槽中設置曝氣管可以均勻芬頓反應槽中的污水,還可以保持催化懸浮填料懸浮在芬頓反應中。
【主權項】
1.一種非均相芬頓反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順序連接的布水槽、芬頓反應槽、凝絮反應槽、沉淀槽,所述布水槽設置有進水管,所述芬頓反應槽至少設置有兩個,所述布水槽和每個所述芬頓反應槽之間設置有閥板,污水能夠通過每個所述閥板從所述布水槽進入每個所述芬頓反應槽,所述芬頓反應槽上分別設置有污水出口,所述污水出口處設置出水閥后連接有中間管,所述芬頓反應槽分別通過所述中間管連接所述凝絮反應槽,污水能夠通過所述中間管從每個所述芬頓反應槽進入所述凝絮反應槽,所述凝絮反應槽與所述沉淀槽之間通過隔板分隔,所述隔板的中下部設置有流出口,污水能夠通過所述流出口從所述凝絮反應槽進入所述沉淀槽,所述沉淀槽上設置有出水堰并對應設置有排水管,所述沉淀槽下端設置有排泥斗,所述排泥斗下端連接有排泥管。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非均相芬頓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芬頓反應槽內設置有催化懸浮填料。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非均相芬頓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芬頓反應槽的下部設置有曝氣管,所述曝氣管連接有氣源。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非均相芬頓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芬頓反應槽下端設置成排污斗,所述排泥斗的下端連接有放空管。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非均相芬頓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槽內設置有斜板或斜管,用于幫助沉降。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非均相芬頓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斗對應所述芬頓反應槽的個數設置有相同個數的所述排泥斗。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非均相芬頓反應器,可以實現無間斷連續芬頓反應,提高污水處理效率,使得污水處理效果更好,包括順序連接的布水槽、芬頓反應槽、凝絮反應槽、沉淀槽,布水槽設置有進水管,芬頓反應槽至少設置有兩個,布水槽和每個芬頓反應槽之間設置有閥板,芬頓反應槽上分別設置有污水出口,污水出口處設置出水閥后連接有中間管,芬頓反應槽分別通過中間管連接凝絮反應槽,凝絮反應槽與沉淀槽之間通過隔板分隔,隔板的中下部設置有流出口,沉淀槽上設置有出水堰并對應設置有排水管,沉淀槽下端設置有排泥斗,排泥斗下端連接有排泥管。
【IPC分類】C02F9/04, C02F1/72
【公開號】CN205258186
【申請號】CN201520968324
【發明人】孫連軍, 孫濤, 黃俊波, 王曄路
【申請人】無錫工源機械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25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