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污水處理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生活污水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污水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生活污水有大型的生活污水和中小型的生活污水,中小型生活污水包括城鎮、農村、工業園區、生活小區等生活污水。目前,生活污水常用的傳統處理工藝有接觸氧化法、SBR法、A/0法、氧化溝法等,還有更先進一點的工藝為MBR膜法、CASS工藝等。傳統工藝對生活污水處理效果不好,出水氮磷超標,出現污泥膨脹,污泥剩余量大,且工藝及技術復雜,占地面積較大,操作較為繁瑣,同時運行維護成本較高,不適用于中小型生活污水處理。污水中的脫氮除磷仍然是中小型生活污水處理高度關注的問題,同時占地面積小、操作簡單、運行維護成本低等都是中小型生活污水處理追求的目標。為此,一種工藝簡單、高效、智能控制運行、讓脫氮除磷后顧無憂的一體式工藝的處理技術對于處理中小型生活污水非常必要。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對生活污水處理效率高、運行維護成本低,操作簡單、一體式智能控制的污水處理系統。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污水處理系統,用于處理生活污水,包括:
[0005]厭氧載體池,設置有污水進水管,內部設置有陶瓷平臺載體并投放有水解酸化酶菌,用于將難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質轉化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質;
[0006]間歇曝氣池,與所述厭氧載體池連通,包括預反應區和主反應區,所述預反應區用于調節水流,所述主反應區用于曝氣,所述間歇曝氣池上端設置有用于將所述預反應區的水栗入所述主反應區的水栗,底端設置有多個鼓風曝氣裝置;
[0007]配水井,設置于所述厭氧載體池與所述間歇曝氣池之間并與所述厭氧載體池、間歇曝氣池連通,位于所述厭氧載體池的出水端,用于給所述間歇曝氣池配水;
[0008]清水池,與所述間歇曝氣池連通,用于盛放處理后得到的清水,內部設置有第一水質檢測儀,第一水質檢測儀用于在線檢測清水的水質;
[0009]中控室,包括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所述可編程邏輯控制器與所述水栗、鼓風曝氣裝置連接,用于控制所述水栗、鼓風曝氣裝置。
[0010]進一步地,所述陶瓷平臺載體為孔狀結構,孔狀表面積為10-20m2/g。
[0011]進一步地,所述厭氧載體池底部設置有多個與所述可編程邏輯控制器連接的混合攪拌機,用于對進入所述厭氧載體池內的污水進行攪拌。
[0012]進一步地,所述厭氧載體池內設置有污泥回流系統。
[0013]進一步地,所述污水進水管上設置有與所述可編程邏輯控制器連接的增壓栗和第二水質檢測儀,所述增壓栗用于將生活污水栗入所述間歇曝氣池內,所述第二水質檢測儀用于在線檢測栗入的生活污水的水質。
[0014]進一步地,還包括排泥栗,設置于所述間歇曝氣池的外面,與所述可編程邏輯控制器連接,并通過排泥管與所述間歇曝氣池連接,用于將所述間歇曝氣池內的污泥排出。
[0015]進一步地,所述間歇曝氣池內安裝有溶氧儀及超聲波液位計。
[0016]進一步地,所述間歇曝氣池內設置有潷水器。
[0017]進一步地,所述間歇曝氣池內設置有攪拌器。
[001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污水處理系統有益效果為:
[0019]I,由于在間歇曝氣池前設置有厭氧載體池,并在厭氧載體池內設置陶瓷平臺載體并投放有水解酸化酶菌,且陶瓷平臺載體為孔狀的,獨特的孔狀陶瓷平臺不但可以容納活性納米材料,還可以大面積容納有益菌群,有益菌群的微生物的群體將難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質轉化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質,為后續處理奠定良好基礎。間歇曝氣池的進水端增加了一個預反應區,在底部設置多個鼓風曝氣裝置,運行方式為連續進水,間歇排水,無明顯的反應階段和閑置階段,從而使得污水處理效率高,處理效果好。
[0020]2,在厭氧載體池內設置混合攪拌機及污泥回流系統,使得生物載體細菌與污水快速混合,種類繁多的微生物迅速分解降解水中污染物質,水解酸化污水的時間短,池內停留時間少,使得污泥水解率高,減少脫水機運行時間,大大節約了能量。同時土建費用較低,運行費用低,節約成本。
[0021]3,中控室設置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對相關器件進行控制,從而實現了智能化污水處理的智能化。
[0022]4,將厭氧載體池與間歇曝氣池設計成一體化設備,使得施工簡單、方便安裝,運行維護成本低。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污水處理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中,1-厭氧載體池,2-間歇曝氣池,3-第二水質檢測儀,4-陶瓷平臺載體,5-混合攪拌機,6-配水井,7-鼓風曝氣裝置,8-溶氧儀,9-潷水器,10-清水池,11-排泥栗,12-攪拌器,13-增壓栗,14-污水進水管,15-水解酸化酶菌,16-超聲波液位計,17-第一水質檢測儀,18-中控室,19-可編程邏輯控制器,20-預反應區,21-主反應區,22-水栗,23-排泥管,24-連接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對于這些實施方式的說明用于幫助理解本發明,但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發明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0026]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污水處理系統的結構示意圖,請參照圖1,本發明用于處理生活污水的污水處理系統包括厭氧載體池I以及與厭氧載體池I連通的間歇曝氣池2,以及設置于厭氧載體池I和間歇曝氣池2之間的配水井6,以及與間歇曝氣池2連通的清水池10,還包括中控室18,中控室18上設置有可編程邏輯控制器19,可編程邏輯控制器19用于對該污水處理系統進行總體控制。
[0027]厭氧載體池I的進水端設置有污水進水管14,污水進水管14上設置有增壓栗13和第二水質檢測儀3,增壓栗13和第二水質檢測儀3均與可編程邏輯控制器19連接。增壓栗13用于將生活污水栗入間歇曝氣池I內,第二水質檢測儀3為流量計、COD在線監測儀,(C0D-能被強氧化劑氧化的物質的量,以下相同)。第二水質檢測儀3用于在線檢測栗入的生活污水的水質,包括污水流量,能被強氧化劑氧化的物質的量等。厭氧載體池I內部設置有陶瓷平臺載體4并投放有水解酸化酶菌15,用于將難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質轉化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質。陶瓷平臺載體4為孔狀結構,孔狀表面積范圍為10-20m2/g,也就是陶瓷平臺載體4每克重量的表面積范圍為10-20m2,如此之大面積,為微生物提供廣闊的生活環境。
[0028]厭氧載體池I底部設置有多個與可編程邏輯控制器19連接的混合攪拌機5和污泥回流系統,混合攪拌機5使得生物載體細菌與原生活污水快速混合,種類繁多的微生物迅速分解降解水中污染物質。由于厭氧載體池I中特有的兼氧-厭氧和高底物濃度環境,在工藝上有助于提高脫氮和除磷效果。
[0029]間歇曝氣池2為雙排或雙排以上并聯運行,包括預反應區20和主反應區21,預反應區20可起調節水流的作用,主反應區21是曝氣、沉淀的主體。間歇曝氣池2上端設置有用于將預反應區20的水栗入主反應區21的水栗22,水栗22與可編程邏輯控制器19連接,間歇曝氣池2底端設置有多個與可編程邏輯控制器19連接的鼓風曝氣裝置7。間歇曝氣池內安裝有溶氧儀8及超聲波液位計16,還安裝有潷水器9,底部安裝有攪拌器12。間歇曝氣池2是連續進水工藝,不但在反應階段進水,在沉淀和潷水階段也進水。
[0030]配水井6設置于厭氧載體池I與間歇曝氣池2之間并與厭氧載體池1、間歇曝氣池2連通,位于厭氧載體池I的出水端,用于給間歇曝氣池配水。配水井6作為間歇曝氣池2的配水池及選擇池,污水與回流污泥在此快速混合。
[0031]清水池10與間歇曝氣池2連通,用于盛放處理后得到的清水,內部設置有第一水質檢測儀17,第一水質檢測儀17為流量計、COD在線監測儀,用于在線檢測清水流量及水中污染物含量,通過第一水質檢測儀17的檢測來判斷處理得到的清水是否合標準。
[0032]在間歇曝氣池2的外面靠近間歇曝氣池2底部處設置有排泥栗11,排泥栗11與可編程邏輯控制器19連接,并通過排泥管23與間歇曝氣池2連接,用于將間歇曝氣池2內的污泥排出。
[0033]工藝原理:厭氧載體池I內置孔狀的陶瓷平臺載體4,同時在厭氧載體池I內投加水解酸化酶菌15,水解酸化酶菌15在陶瓷平臺載體4上繁殖生長,污水中污染物通過陶瓷平臺載體4表面后而被吸附降解,將難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質轉化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從而改善污水的可生化性,為后續處理奠定良好基礎。同時,厭氧載體池I上的配水井6又作為間隔曝氣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