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套筒式溶氣釋放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套筒式溶氣釋放器,它特別實用于給水排水氣浮法凈水裝置。
70年代同濟大學設計的TS型溶氣釋放器,雖然比傳統的溶氣釋放器在釋放技術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在廣泛的生產實踐中,暴露出該種釋放器的弱點,即不具備防止堵塞和清洗堵塞物的能力。
針對上述問題,1986年同濟大學又設計了一種溶氣釋放器的實用新型——均分布振動溶氣釋放器,并獲得了中國專利局授予的實用新型專利權(專利號CN86206538U),從該專利的文獻中可以看出1.從壓力溶氣水的輸入到釋放輸出過程,依然是與傳統的釋放形式一致,為折反式直角型。即溶氣水是沿著固定盤與振動盤之間的狹縫,按半徑方向在平面上的360°方位輻射釋放,與壓力溶氣水的輸入方向呈垂直狀態。
2.該實用新型的防止堵塞與清洗裝置是參照美國1982US——4338.192號專利文件而形成的設計思路,利用一個振動盤相對一個固定盤之間的平面間隙的調整,改變釋放溶氣水通過時的過流斷面和溶氣水的流速,達到清除在正常釋放溶氣水時,由于狹縫間隙小造成固體雜物堵塞的目的。其振動盤相對固定盤的移動導向定位,則是利用兩盤平面內三個相隔120°的銷軸栓。振動盤相對于固定盤的運動動力來自于釋放器下部的氣動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改進的溶氣釋放器,它能夠利用套筒式結構組合成釋放溶氣狹縫取代現有的TS型和均分布振動溶氣釋放器。既可做到滿足釋放溶氣水的要求,又能達到防止和徹底清洗堵塞物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裝置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釋放部件有進水短管1、活動閥體4、擴大管2;二是清洗堵塞物部件有缸體18、活塞19、導向軸16。兩部分通過擴大管2和缸體18的一次加工成形;活塞19安裝在缸體18內;活動閥體4套裝在擴大管2的端頭上;導向軸16貫穿于擴大管2和缸體18的軸心,一端和活動閥體4緊固,另一端和活塞19緊固;使裝置的兩部分形成了一個整體。
進水短管1在擴大管2釋放段,兩軸相互垂直承插焊接連通。活動閥體4的軸向內圓周面根部有一環形放大槽7、內圓周面開口的一端形成一斜圓周面8(其錐角α=3~10°)、在環形放大槽7與斜圓周面8之間是一段同軸圓周面9,其半徑r值小于環形放大槽7半徑R值。沿擴大管2釋放段軸向外圓周面與活動閥體4軸向三段半徑變化的內圓周面,從外向里依次形成鍥形圓周狹縫10、環形等截面圓周狹縫11、放大環形圓周狹縫12,擴大管2軸向外側端部的梯形槽3與活動閥體4根部的徑向環形平面13形成一個凹形環狀狹縫14。活動閥體4內設有一與中心孔同軸的錐形臺5,該錐形臺5與擴大管2的軸向內圓周面形成一鍥形環狀導流槽15,根據上述各部件的形狀和相互組合,形成了一組軸向流折反式釋放溶氣水流的通道。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裝配結構形式簡單緊湊,清洗釋放溶氣水狹縫的堵塞物時,是利用瞬間狹縫組成順序的消失,達到了徹底清除堵塞物的目的。
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的實施例及其附圖給出。
附
圖1是本實用新型套筒式溶氣釋放器的結構剖面示意圖。
附圖2是附
圖1中A向側視圖。
以下結合附
圖1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套筒式溶氣釋放器的一種實施過程。
當壓力溶氣水通過進水短管1進入擴大管2后,經過擴大管2的內圓周面與活動閥體4內的錐形臺5所形成的鍥形環狀導流槽15,進入活動閥體4內的徑向環狀平面13與擴大管2軸向端部梯形槽4所形成的凹形環狀狹縫14形成湍流,再經過擴大管2端軸向外圓周面與活動閥體4的軸向根部內圓周面所形成的放大環形圓周狹縫12,造成溶氣水的劇烈渦流紊動條件,使原溶解在水中的空氣經過兩次減壓趨于全部釋出,為壓力溶氣水充分均勻有效的釋放奠定了基本的前提。然后溶氣水經過活動閥體4的軸向內圓周面與擴大管2端軸向外圓周面所形成的環形等截面圓周狹縫11,在此由于過水流的斷面又一次的突然收縮,加快了氣液兩相混合流體紊動程度,使得溶氣水的流動液膜減薄,其表面更新的速率值可達到極點。被減壓釋出的空氣分子在隨液流均勻同步紊流擴散的同時開始凝聚,再經過活動閥體4軸向圓周斜面8與擴大管2端軸向外圓周面所形成的鍥形圓周狹縫10,使已經形成的超微氣泡逐級并大,繼續以紊流擴散的形式釋放出氣浮凈水所需要的乳白色釋氣水,達到加壓溶氣水的最終有效的完全釋放。
本實用新型在應用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改變調隙墊片17的厚度,來改變由活動閥體4根部徑向環形平面13與擴大管2軸向端部梯形槽3所形成的凹形環狀狹縫14的間隙,以適應一定范圍內的溶氣水工作壓力變化;或者通過調整間隙保證了最佳釋放溶氣水的效果和提高釋放溶氣水的數量和質量。
套筒式溶氣釋放器清洗堵塞物的過程是,當擴大管2軸向外圓周面與活動閥體2軸向內圓周面組成的鍥形圓周狹縫10、環形等截面圓周狹縫11、放大環形圓周狹縫12,由于固體物質造成堵塞時,則依靠與擴大管2連成整體的缸體18內的活塞19,從缸體18軸向尾端的壓力進氣孔51輸入具有一定壓力的空氣,推動缸體18內的活塞19,帶動導向軸16向擴大管2端與活動閥體4連接裝配的方向同步移動,此時缸體18內的活塞19移動方向前面空間的氣體由排氣孔52排出,造成活動閥體4與擴大管2的軸向外圓周面脫離,使得在正常釋放壓力溶氣水條件下的狹縫結構消失,原狹縫結構內的堵塞物隨水流走,達到能有效徹底清除堵塞物的目的。
當完成清除堵塞物的目的之后,則依靠壓力氣體進氣孔51和排氣孔52進排氣方向的轉換,造成缸體18內的活塞19帶動導向軸16連接的活動閥體4沿上述運動的反方向,即向缸體18尾端作反向同步移動,使活動閥體4復位恢復原工作狀態,整個清洗堵塞物的過程可以在瞬間完成。
權利要求1.套筒式溶氣釋放器,是由進水短管(1)、擴大管(2)、活動閥體(4)、導向軸(16)、缸體(18)、活塞(19)主要部件組成,其特征在于擴大管(2)和缸體(18)成為一整體,與活動閥體(4)、導向軸(16)、活塞(19)同軸裝配;進水短管(1)在擴大管(2)釋放段兩軸相互垂直承插焊接連通;活動閥體(4)的軸向內圓周面根部有一環形放大槽(17);內圓周面開口的一端形成一斜圓周面(8);在環形放大槽(7)與斜圓周面(8)之間是一段同軸圓周面(9),其半徑r值小于環形放大槽(7)半徑R值;沿擴大管(2)釋放段軸向外圓周面,與活動閥體(4)軸向三段半徑變化的內圓周面,從外向里依次形成鍥形圓周狹縫(10)、環形等截面圓周狹縫(11)、放大環形圓周狹縫(12);擴大管(2)軸向外側端部的梯形槽(3)與活動閥體(4)根部的徑向環形平面(13)形成一個凹形環狀狹縫(14);活動閥體(4)內設有一與中心孔同軸的錐形臺(5),該錐形臺(5)與擴大管(2)的軸向內圓周面形成一鍥形環狀導流槽(15);根據上述部件的形狀和相互組合,形成了一組軸向流折反式釋放溶氣水流的通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溶氣釋放器,其特征在于活動閥體(4)上的錐形臺(5)端部的徑向有一環形凹槽(6),與導向軸(16)的軸向連接時設有一調隙墊片(17)。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溶氣釋放器,其特征在于在擴大管(2)與缸體(18)連成整體的中間隔離部位,鑲一軸套(20),密封件(21)、(22)嵌在軸套(20)內環形槽(23、24)之中,活塞(19)徑向外圓周面與缸體(18)徑向內圓周面配合處有一對密封件(25)嵌在兩個環形槽(26)之中,在活塞(19)軸向中心孔與導向軸(16)裝配端依靠密封件(27、28)密封,再利用止動緊固件(29、30)緊固,缸體(18)尾端蓋(31)徑向外圓周面上的環形槽(32)內裝有密封件(33)與缸體(18)徑向內圓周面密封配合,該尾端蓋(31)側依靠孔用檔圈(34)定位,三條螺栓(35)通過外端蓋(36)上同一半徑120°均分布的三個孔(37)與尾端蓋(31)緊固。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溶氣釋放器,其特征在于活動閥體(4)軸向中心孔內的環狀矩形槽(38)與導向軸(16)連接裝配時依靠密封件(39)密封,活動閥體(4)軸向中心孔與導向軸(16)軸向連接后,在活動閥體(4)的外端面依靠緊固件(40、41、42)緊固。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溶氣釋放器,其特征在于導向軸(16)連接活動閥體(4)的軸向端部有一環形凹槽(43),環形凹槽(43)的前端有一段螺紋(44),螺紋(44)的前端有一段方軸(45),導向軸(16)與活塞(19)連接的軸向端部有三個環形槽(46、47、48)及一段螺紋(49),在有緊固螺紋(49)軸段上同時銑有一個槽(5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溶氣釋放器,其特征在于缸體(18)的尾部端蓋(31、36)和在擴大管(2)與缸體(18)連成整體的隔離部位設有兩個同樣規格尺寸的氣孔(51、5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套筒式溶氣釋放器。利用擴大管軸向端部的梯形槽及外圓周面,與活動閥體中心軸向上設置的一錐形臺至端部環形凹槽,和在軸向段設有的三段半徑變化的內圓周面,組成了一組楔形環狀導流槽;凹形環狀狹縫;環形等截面圓周狹縫及楔形圓周狹縫。當狹縫結構造成堵塞時,通過與擴大管段連成整體的缸體內活塞,帶動導向軸和活動閥體產生同步位移,狹縫組成順序的瞬間消失,即可達到瞬間清洗堵塞物的目的。
文檔編號C02F1/20GK2151141SQ93201259
公開日1993年12月29日 申請日期1993年2月2日 優先權日1993年2月2日
發明者井凱 申請人:井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