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乙烯胺的除藻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聚乙烯胺的除藻方法,將0.2-1mg/l聚乙烯胺單獨或與10-20mg/l黏土聯合投加含藻水體,輕微攪拌靜置后即可使得藻細胞沉降分離。該方法所需的投加量極小,除藻效率高,對水質污染小,安全可靠,絮聚后的藻細胞沉入水底,維持水面的清潔美觀,適用于湖泊、水庫、公園景觀水面的除藻。
【專利說明】基于聚乙烯胺的除藻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水環境保護領域,具體涉及基于聚乙烯胺的除藻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近年來,有害藻類在天然水體中的暴發日益嚴重,已經成為全球矚目的環境災害。 過量繁殖的水華藻類嚴重惡化了水質,影響了水體的生態、漁業、景觀等功能,甚至威脅到 飲用水的安全。間歇性、突發性水華爆發時,使用天然無毒廉價的黏土凝聚除藻,將藻華污 染原位清除,可能是最有希望治理這一環境污染的方法(Anderson, Nature)。
[0003] 關于黏土對藻細胞的凝聚作用,國內外已有大量報道,高嶺土、蒙脫土、滑石、海泡 石、石英砂、伊利土、凹凸棒石、沸石、硅藻土等多種黏土對多種赤潮藻都有凝聚作用。但天 然黏土在水體中多帶負電,而藻細胞在水體中也帶負電,其同藻細胞的作用多受遠程范德 華力和氫鍵力的影響,作用力較弱,因此單純采用黏土凝聚藻細胞需要較高的投加量(100 mg/1乃至500 mg/1以上),同時產生較多的游泥量。
[0004] 因此,大量的文獻通過引入正電膠粒的方法對黏土進行電性改性,利用改性后帶 正電的黏土顆粒同帶負電的藻細胞之間的靜電引力可以顯著降低黏土的使用量。如通過殼 聚糖、季銨鹽等改性劑的包覆改性,可使黏土投加量降至10-20 mg/ι也可取得良好絮凝效 果。目前使用較為成功的改性劑為殼聚糖,其分子鏈上帶上了大量的氨基正電荷,使粘土表 面的電性由原來的負電轉變成正電,極易同帶負電荷的藻細胞凝聚沉淀,同時作為一種陽 離子型混凝劑,能通過粘結架橋作用對藻細胞進行網捕聚沉。
[0005] 眾所周知,聚乙烯胺結構是
【權利要求】
1. 基于聚乙烯胺的除藻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一是:按0. 5-1 mg/1的投加量將聚乙烯 胺加入含藻水體,輕微攪拌5 min后,靜置沉降藻細胞。
2. 基于聚乙烯胺的除藻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二是:將膨潤土、凹凸棒石粘土、高嶺土 或海泡石粉碎過100目篩,并加水配制為質量濃度1-5%的土漿,攪拌10 min以充分分散; 然后將聚乙烯胺溶解后按黏土質量的5-10%加入上述土楽中,快速攪拌1 min混合均勻;將 混合土漿按10 -20 mg/1的投加量加入含藻水體,輕微攪拌5 min后,靜置沉降藻細胞。
3. 基于聚乙烯胺的除藻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三是:將膨潤土、凹凸棒石粘土、高嶺土 或海泡石粉碎過100目篩,并加水配制為質量濃度1-5%的土漿,攪拌10 min以充分分散; 土楽按10 -20 mg/1的投加量加入含藻水體,快速攪拌1 min混合均勻;然后按0. 2-0. 5 mg/ 1的投加量加入聚乙烯胺,輕微攪拌5 min后,靜置沉降藻細胞。
【文檔編號】C02F1/56GK104058488SQ201410269025
【公開日】2014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7日
【發明者】吳劍, 馬喜君, 謝興勇, 陳靜, 金葉玲 申請人:淮陰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