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全自動控制分質供水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家用反滲透純水機。尤其涉及一種可以有效節約 用水的全自動控制分質供水機。
背景技術:
由于自然環境生態的污染日益嚴重,人們的飲用水已遭到各種病菌、 重金屬及化合物等危害人體健康的毒素污染,因此便開發出許多飲用水 過濾凈化處理設備,以提供人們安全衛生的飲用水,逆滲透純水機就是 其中一種運用最為普遍的水質凈化處理設備。
目前傳統的逆滲透(R.O.-Reverse Osmosis)純水機的飲用水制備流 程如下其在自來水的入水口處設有一個低壓開關,并由入水口將水導 入前置沉淀過濾器,再以入水電磁閥控制加壓泵啟動,將水依次送經前 置活性炭過濾器,前置精密過濾器及逆滲透膜管,有效地將水中的雜質、 有機物、重金屬及化學物質等危害人體健康的毒素濾除,并以l: 3的比 率,將通過薄水處理專用膜把飲用水送入飲用水管,并把未通過膜的水 送入濃水排放水管。
飲用水管連設有一個高壓開關,且送入飲用水管的凈水可以經三通管 暫存于無菌壓力罐,當人們要取用飲水時,存儲于無菌壓力儲水捅的飲 水,提供人們安全衛生的高質量飲用水,送入廢水管的廢水,直接排放 或經過一個廢水桶后,由廢水排放口排放,并能運用于洗衣、澆花及洗 車等用途。
由于傳統的逆滲透純水機將約75%的水送入廢水管由廢水排放口排 放,造成水的大量浪費。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有效節約水資源的全自動控制分質供水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全自動控制分質供水機,包括自來水入水口2,其通過管路、進
水球閥1連接PPF過濾器3, PPF過濾器3連接有兩條管路,其中一條管 路與不間斷供水裝置22連接并連通到凈化水出水管21,凈化水出水管 21與凈化水排放出口 20相連,另一條管路通過一個低壓開關4順序連接 至活性炭過濾器5、精密過濾器6,再通過進水電磁閥7,高壓泵8連接 至膜水處理系統12,膜水處理系統12連接有兩條排出管路,其中未通過 薄膜的凈化水(初濾水)經逆止閥14、沖洗組合閥13及第二高壓開關9 與凈化水出水管21、凈化水出口20連接;通過薄膜的純水經單向閥10、 第一高壓開關17、后置活性炭過濾器18連通至純水排放出口 19。
作為進一步改進在凈化水出水管21與凈化水龍頭20之間還可以旁 路連接一個凈化水壓力儲水桶。所述的膜水處理系統12包括外殼和薄膜, 其中薄膜優選R.O.逆滲透膜、鈉濾膜、超濾膜中的一個。在膜水處理系 統12和后置活性炭過濾器18之間旁路連接有一個純凈水壓力儲水桶16, 其上設有球閥15并通過一個第一高壓開關17來控制。在膜水處理系統 12之前還可以連接有一個電磁閥。所述純水排放出口為一個水龍頭,所 述凈化水排放出口也為一個水龍頭。在機器進水管路和機器排放水路之 間并聯一個電磁閥。所述凈化水排放出口 20前還可設置一個單向閥。所 述純水排放出口 19前還可設置一個單向閥。所述的不間斷供水裝置22 包括一個電磁閥,其通過壓力傳感器、繼電器開關控制通斷工作。
本實用新型將傳統純水機的PPF過濾器前移,并在PPF過濾器后、低 壓開關前增加一個凈化水排放管路與凈化水排放出口相連,并增加了一 個凈化水壓力儲水桶,從而將傳統純水機的濃水(廢水)排放改為凈化 水排放,所排放的凈化水可用于澆花、洗車、廚房用具清洗等用途,有效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全自動控制分質供水機的結構圖2為本實用新型全自動控制分質供水機制備純水的工藝流程圖3為本實用新型全自動控制分質供水機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其中所有相同 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部件。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全自動控制分質供水機的結構圖, 一種全自動控
制分質供水機,包括自來水入水口2,其通過管路、進水球閥1連接PPF 過濾器3, PPF過濾器3連接有兩條管路,其中一條管路與不間斷供水裝 置22連接并連通到凈化水出水管21,凈化水出水管21與凈化水排放出 口 20相連,另一條管路通過一個低壓開關4順序連接至活性炭過濾器5、 精密過濾器6,再通過進水電磁閥7,高壓泵8連接至膜水處理系統12, 膜水處理系統12連接有兩條排出管路,其中未通過薄膜的凈化水(初濾 水)經逆止閥14、沖洗組合闊13及第二高壓開關9與凈化水出水管21、 凈化水出口 20連接;通過薄膜的純水經單向閥10、第一高壓開關17、 后置活性炭過濾器18連通至純水排放出口 19。。
作為進一步改進在凈化水出水管21與凈化水龍頭20之間還可以旁 路連接一個凈化水壓力儲水桶。所述的膜水處理系統12包括外殼和薄膜, 其中薄膜優選R.O.逆滲透膜、鈉濾膜、超濾膜中的一個。在膜水處理系 統12和后置活性炭過濾器18之間旁路連接有一個純凈水壓力儲水桶16, 其上設有球閥15并通過一個第一高壓開關17來控制。在膜水處理系統 12之前還可以連接有一個電磁閥。所述純水排放出口為一個水龍頭,所 述凈化水排放出口也為一個水龍頭。在機器進水管路和機器排放水路之
約水資源的全自動控制分質供水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全自動控制分質供水機,包括自來水入水口2,其通過管路、進
水球閥1連接PPF過濾器3, PPF過濾器3連接有兩條管路,其中一條管 路與不間斷供水裝置22連接并連通到凈化水出水管21,凈化水出水管 21與凈化水排放出口 20相連,另一條管路通過一個低壓開關4順序連接 至活性炭過濾器5、精密過濾器6,再通過進水電磁閥7,高壓泵8連接 至膜水處理系統12,膜水處理系統12連接有兩條排出管路,其中未通過 薄膜的凈化水(初濾水)經逆止閥14、沖洗組合閥13及第二高壓開關9 與凈化水出水管21、凈化水出口20連接;通過薄膜的純水經單向閥10、 第一高壓開關17、后置活性炭過濾器18連通至純水排放出口 19。
作為進一步改進在凈化水出水管21與凈化水龍頭20之間還可以旁 路連接一個凈化水壓力儲水桶。所述的膜水處理系統12包括外殼和薄膜, 其中薄膜優選R.O.逆滲透膜、鈉濾膜、超濾膜中的一個。在膜水處理系 統12和后置活性炭過濾器18之間旁路連接有一個純凈水壓力儲水桶16, 其上設有球閥15并通過一個第一高壓開關17來控制。在膜水處理系統 12之前還可以連接有一個電磁閥。所述純水排放出口為一個水龍頭,所 述凈化水排放出口也為一個水龍頭。在機器進水管路和機器排放水路之 間并聯一個電磁閥。所述凈化水排放出口 20前還可設置一個單向閥。所 述純水排放出口 19前還可設置一個單向閥。所述的不間斷供水裝置22 包括一個電磁閥,其通過壓力傳感器、繼電器開關控制通斷工作。
本實用新型將傳統純水機的PPF過濾器前移,并在PPF過濾器后、低 壓開關前增加一個凈化水排放管路與凈化水排放出口相連,并增加了一 個凈化水壓力儲水桶,從而將傳統純水機的濃水(廢水)排放改為凈化 水排放,所排放的凈化水可用于澆花、洗車、廚房用具清洗等用途,有
權利要求1、一種全自動控制分質供水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來水入水口,其通過管路、進水球閥連接PPF過濾器,PPF過濾器連接有兩條管路,其中一條管路與不間斷供水裝置連接并連通到凈化水出水管,凈化水出水管與凈化水排放出口相連,另一條管路通過一個低壓開關順序連接至活性炭過濾器、精密過濾器,再通過進水電磁閥,高壓泵連接至膜水處理系統,膜水處理系統連接有兩條排出管路,其中未通過薄膜的凈化水經逆止閥、沖洗組合閥及第二高壓開關與凈化水出水管、凈化水出口連接;通過薄膜的純水經單向閥、第一高壓開關、后置活性炭過濾器連通至純水排放出口。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控制分質供水機,其特征在于,在凈 化水出水管與凈化水龍頭之間還可以旁路連接一個凈化水壓力儲水桶。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控制分質供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膜水處理系統包括外殼和薄膜,其中薄膜優選R. 0.逆滲透膜、鈉濾膜、 超濾膜中的一個。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控制分質供水機,其特征在于在膜水 處理系統和后置活性炭過濾器之間旁路連接有一個純凈水壓力儲水桶, 其上設有球閥并通過一個第一高壓開關來控制。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控制分質供水機,其特征在于在膜水 處理系統之前還可以連接有一個電磁闊。
6、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動控制分質供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純 水排放出口為一個水龍頭,所述凈化水排放出口也為一個水龍頭。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動控制分質供水機,其特征在于在機器 進水管路和機器排放水路之間并聯一個電磁閥。
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動控制分質供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凈 化水排放出口前還可設置一個單向閥。
放出口前還可設置一個單向閥。
9、如權利要求2的全自動控制分質供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 間斷供水裝置包括一個電磁閥,其通過壓力傳感器、繼電器開關控制通 斷工作。
專利摘要一種全自動控制分質供水機,包括自來水入水口,其通過管路、進水球閥連接PPF過濾器,PPF過濾器連接有兩條管路,其中一條管路與不間斷供水裝置連接并連通到凈化水出水管,凈化水出水管與凈化水排放出口相連,另一條管路通過一個低壓開關順序連接至活性炭過濾器、精密過濾器,再通過進水電磁閥,高壓泵連接至膜水處理系統,膜水處理系統連接有兩條排出管路,其中未通過薄膜的凈化水經逆止閥、沖洗組合閥及第二高壓開關與凈化水出水管、凈化水出口連接;通過薄膜的純水經單向閥、第一高壓開關、后置活性炭過濾器連通至純水排放出口。從而將傳統純水機的濃水(廢水)排放改為凈化水排放,所排放的凈化水可用于澆花、洗車、廚房用具清洗等用途,有效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
文檔編號C02F9/02GK201003192SQ20072000061
公開日2008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07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07年1月10日
發明者卓同欣 申請人:卓同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