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制冷設備及其空調室外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空調室外機,包括殼體以及均設置在殼體內的換熱器和元器件主板,其中,元器件主板具有散熱器,并且該散熱器位于換熱器的入口處。由于換熱器的入口處與外界的空氣溫度接近,因此,可增大散熱器與外界的換熱溫差,從而可提高對元器件主板散熱的效率。本申請的核心在于增大散熱器與周邊環境的溫度差,以提高散熱的效率,因此,只要能夠保證散熱器的位置靠近外界環境即可,而換熱器的入口處與外界環境的溫度接近,因此,將散熱器設置在換熱器的入口處。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具有上述空調室外機的制冷設備。
【專利說明】
一種制冷設備及其空調室外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空氣調節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制冷設備及其空調室外機。【背景技術】
[0002]變頻室外機的最主要部件是具有控制主板的電器盒部件,而影響控制主板的質量的主要因素就是元器件的溫升情況,在一些惡劣環境下,主板器件溫升一直是影響控制主板質量的關鍵因素。
[0003]如圖1所示,目前解決元器件溫升的主要思路是,將發熱量大的元器件主板01布局在風機腔上端,同時該元器件主板01表面貼緊散熱器02,通過對流的形式將器件表面熱量帶走,達到降低該元器件主板01表面溫度的目的,從而解決元器件溫升的問題。
[0004]上述方案中影響器件散熱的關鍵在于元器件主板01表面溫度與散熱器02表面的實際空氣側的溫度差,要想提高散熱效率,需要提升兩者的溫度差。
[0005]但是,現有的換熱器03為L型結構,散熱器02位于換熱器03內側的出口側,散熱器 02與外界換熱需要經過換熱器03,具體的,散熱器02吸收的熱量需要經過與外界換熱后的換熱器03進行換熱,而換熱器03與外界換熱后,要比外界環境高10-20°,影響了對元器件散熱的率。
[0006]因此,如何提高對元器件換熱率,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目前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空調室外機,提高對元器件換熱率。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具有上述空調室外機的制冷設備。
[0008]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9]—種空調室外機,包括殼體以及均設置在所述殼體內部的換熱器和具有散熱器的元器件主板,其中,所述散熱器位于所述換熱器的入口處。
[0010]優選地,上述的空調室外機中,所述換熱器為U型換熱器,所述換熱器的第一側板與所述殼體的側板相鄰,第二側板遠離所述殼體的側板,所述入口位于所述第二側板的外側。
[0011]優選地,上述的空調室外機中,所述第一側板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二側板的長度。
[0012]優選地,上述的空調室外機中,所述元器件主板相對于所述第二側板傾斜布置。
[0013]優選地,上述的空調室外機中,所述元器件主板具有所述散熱器的頂角與所述第二側板接觸。
[0014]優選地,上述的空調室外機中,所述第二側板與所述元器件主板的安裝架之間具有縫隙,所述散熱器位于所述縫隙內。
[0015]—種制冷設備,包括空調室外機,其中,所述空調室外機為如上述任一項所述的空調室外機。
[0016]經由上述的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空調室外機,包括殼體以及均設置在殼體內的換熱器和元器件主板,其中,元器件主板具有散熱器,并且該散熱器位于換熱器的入口處。由于換熱器的入口處與外界的空氣溫度接近,因此,可增大散熱器與外界的換熱溫差,從而可提高對元器件主板散熱的效率。本申請的核心在于增大散熱器與周邊環境的溫度差,以提高散熱的效率,因此,只要能夠保證散熱器的位置靠近外界環境即可,而換熱器的入口處與外界環境的溫度接近,因此,將散熱器設置在換熱器的入口處。【附圖說明】
[001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8]圖1為現有技術提供的空調室外機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空調室外機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20]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種空調室外機,提高對元器件換熱率。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種具有上述空調室外機的制冷設備。
[0021]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2]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空調室外機,包括殼體以及均設置在殼體內的換熱器3和元器件主板1,其中,元器件主板1具有散熱器2,并且該散熱器2位于換熱器3的入口處。由于換熱器3的入口處與外界的空氣溫度接近,因此,可增大散熱器2與外界的換熱溫差,從而可提高對元器件主板散熱的效率。本申請的核心在于增大散熱器2與周邊環境的溫度差,以提高散熱的效率,因此,只要能夠保證散熱器2的位置靠近外界環境即可,而換熱器 3的入口處與外界環境的溫度接近,因此,將散熱器2設置在換熱器3的入口處。
[0023]由于現有的換熱器3的俯視圖是L型結構,換熱器3的外圍為室外機的殼體,換熱器 3的入口靠近殼體的一側,而換熱器3的出口則在遠離殼體的一側,由于換熱器3與殼體之間的距離較小,使得元器件主板1的安裝空間較小。鑒于上述問題,本申請中優選的將換熱器3 設置為U型換熱器,即具有兩個相對布置的側板和連接兩個側板的平板。其中,第一側板與殼體的側板相連,而第二側板則遠離殼體的側板,即第二側板可為在原有L型換熱器的基礎上增加的結構,并將入口設置在第二側板的外側,即遠離第一側板的一側。將換熱器3設置為U型結構,并將入口設置在第二側板上,可增大散熱器2安裝的空間,以方便散熱器2靠近換熱器3的入口安裝。[〇〇24]具體的實施例中,將第一側板的長度設置為大于第二側板的長度。由于第一側板靠近殼體的側板,并且在第一側板處無需安裝其他部件,因此,第一側板的長度可與殼體的側板內部的長度相等。而第二側板相當于是在原有L型換熱器上增加的側板,在使用L型換熱器時空調室內機的其他各個部件安裝位置已經確定,為了避免對其他部件的影響,可將第二側板的長度設置為較短,只要能夠保證散熱器2位于第二側板的入口處即可。在實際中也可將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的長度設置為相等。此外,對于換熱器3的形狀只要是具有在元器件主板1安裝架處具有側板,并將入口設置在該側板上即可,而對于第二側板與U型換熱器的平板部分的連接是弧形還是直角均不做具體限定。
[0025]進一步的實施例中,元器件主板1為長方體結構,散熱器2位于元器件主板1的底面,本申請中將元器件主板1相對于第二側板傾斜布置。通過傾斜布置,可使僅具有散熱器2 的部分與換熱器3接觸。對于元器件主板1的布置方式可根據不同的需要進行限定,且均在保護范圍內。
[0026]—具體實施例中將元器件主板1具有散熱器2的頂角與第二側板接觸,通過將元器件主板1的頂角與第二側板接觸,使得整個元器件主板1相對于換熱器3的第二側板傾斜,以減小在散熱器2接觸換熱器3時,元器件主板1占用的入口處的空間的大小。對于元器件主板 1的傾斜角度可根據不同的需要進行設定,只要保證散熱器2盡可能的與換熱器3的入口接近即可。
[0027]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申請中公開的空調室外機的第二側板與元器件主板 1的安裝架之間具有間隙,并且上述的散熱器2位于該縫隙內。上述設置方式可使散熱器2與換熱器3的入口直接接觸,以進一步增大散熱器2處的溫差,提高散熱效率。
[0028]此外,本申請還公開了一種制冷設備,包括空調室外機,由于該空調室外機為上述實施例中公開的空調室外機,因此具有該空調室外機的制冷設備也具有上述所有技術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0029]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0030]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空調室外機,包括殼體以及均設置在所述殼體內部的換熱器(3)和具有散熱器 (2)的元器件主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器(2)位于所述換熱器(3)的入口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器(3)為U型換熱器,所述 換熱器(3)的第一側板與所述殼體的側板相鄰,第二側板遠離所述殼體的側板,所述入口位 于所述第二側板的外側。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側板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二 側板的長度。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元器件主板(1)相對于所述第 二側板傾斜布置。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調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元器件主板(1)具有所述散熱 器(2)的頂角與所述第二側板接觸。6.根據權利要求2-5任一項所述的空調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側板與所述元器 件主板(1)的安裝架之間具有縫隙,所述散熱器(2)位于所述縫隙內。7.—種制冷設備,包括空調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調室外機為如權利要求1-6任 一項所述的空調室外機。
【文檔編號】F24F1/16GK205669852SQ201620547073
【公開日】2016年11月2日
【申請日】2016年6月7日
【發明人】高智強, 高旭, 陳志偉, 熊軍, 劉漢, 夏增強, 程詩, 劉江馳, 李曉陽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