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余熱利用的干混砂漿砂料的前烘干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余熱利用的干混砂漿砂料的前烘干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建筑工程上,制取砂漿很多均在施工現場按比例配制,該種方式費工、費時、勞動強度大且污染環境。目前,采用預先配制干混砂漿的方法,在施工現場需要制取砂漿時,通過罐車將預先備制好的干混砂漿送往工地,干混砂漿置入儲料罐內然后加入水攪拌,即可獲得需要的成品砂漿。現有的干混砂漿一般通過直接將各種原料混合攪拌制得,由于原料的大小不均勻,且未進行碎料、篩取,從而原料的各種原料的成分比例亦與標準差別較大,造成了干混砂漿的品質不高。
[0003]另外,用于干混砂漿制備的砂料,來料及儲存時,會自帶水分或潮濕,如直接投入生產,會嚴重影響干混砂漿的制備過程,使得干混砂漿的產品性能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導致產品無法得到,從而在混合前需要對砂料進行烘干。現有的方式主要是在水平烘干滾筒內對砂料進行集中的攪拌和烘干,熱源來自于煤爐等。然而,將烘干過程集中在烘干滾筒內進行,效率較低。并且,由于砂子的堆積,為滿足除濕要求,攪拌和烘干的能耗都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余熱利用的干混砂漿砂料的前烘干系統。
[0005]—種余熱利用的干混砂漿砂料的前烘干系統,包括第一傳送帶、第二傳送帶、烘干滾筒和熱爐,所述第一傳送帶包括第一水平段和第一上升段,所述第一上升段被包裹在第一密封罩內,所述第二傳送帶包括第二上升段和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二傳送帶被包裹在第二密封罩內,所述第二上升段的下端低于所述第一上升段的上端,所述第二上升段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一上升段的上端,所述第一密封罩、所述第二密封罩和所述烘干滾筒依次連通,所述熱爐設置有第一供氣口、第二供氣口和第一回風口,所述第一供氣口與所述烘干滾筒連通,所述第二供氣口分別連通所述第一密封罩的上部的上端面和所述第二密封罩的上部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回風口連通所述第一密封罩的下部的上端面。
[0006]優選的,所述第一傳送帶的皮帶為金屬帶,在所述第一傳送帶的皮帶上豎向的開設有長腰滲水圓孔。
[0007]進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密封罩的下部設置有滲水口。
[0008]優選的,所述第二傳送帶的皮帶為金屬帶,在所述第二傳送帶的皮帶上橫向的設置有擋條。
[0009]進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密封罩和所述第一回風口之間還設置有風機。
[0010]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余熱利用的干混砂漿砂料的前烘干系統,通過對熱爐所產生的大量的熱能加以利用,可對砂料進行充分的烘干。烘干過程平穩均勻,烘干充分,進而縮短了烘干滾筒中的處理時間,整體上可提高生產效率。同時,由于砂料前期均勻充分的烘干,在后期制備過程中充分保持各類添加劑的物化性能,從而可以得到性能優異的干混砂漿材料,其抗收縮性能強、抗龜裂、粘結力強、性能穩定。
【附圖說明】
[0011]圖I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余熱利用的干混砂漿砂料的前烘干系統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余熱利用的干混砂漿砂料的前烘干系統的第一傳送帶的皮帶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3]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余熱利用的干混砂漿砂料的前烘干系統的第二傳送帶的皮帶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4]附圖1、2、3中,各標號所代表的結構列表如下:
[0015]I、第一傳送帶,101、第一水平段,102、第一上升段,103、第一密封罩,104、長腰滲水圓孔,105、滲水口,2、第二傳送帶,201、第二上升段,202、第二水平段,203、第二密封罩,204、擋條,3、烘干滾筒,4、熱爐,401、第一供氣口,402、第二供氣口,403、第一回風口,5、風機。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施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17]在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如圖I所示,一種余熱利用的干混砂漿砂料的前烘干系統,包括第一傳送帶I、第二傳送帶2、烘干滾筒3和熱爐4。
[0018]第一傳送帶I包括第一水平段101和第一上升段102,第一傳送帶I的皮帶為金屬帶,如圖2所示,在第一傳送帶I的皮帶上豎向的開設有長腰滲水圓孔104。第一上升段102被包裹在第一密封罩103內,在第一密封罩103的下部設置有滲水口 105。第一水平段101和第一上升段102設置有轉向輪。
[0019]第二傳送帶2包括第二上升段201和第二水平段202,第二傳送帶2的皮帶為金屬帶,如圖3所示,在第二傳送帶2的皮帶上橫向的設置有擋條204。第二傳送帶2被包裹在第二密封罩203內,第二上升段201的下端低于第一上升段102的上端,第二上升段201的上端高于第一上升段102的上端。第二上升段201和第二水平段202設置有轉向輪。
[0020]第一密封罩103可設置小的來料口,并可在來料口處設置擋風板防止外部空氣的大量吸入和密封罩內熱空氣的流失。第一密封罩103、第二密封罩203和烘干滾筒3依次連通。
[0021]熱爐4設置有第一供氣口 401、第二供氣口 402和第一回風口 403。第一供氣口 401與烘干滾筒3連通,第二供氣口 402分別連通第一密封罩103的上部的上端面和第二密封罩203的上部的上端面,第一回風口 403連通第一密封罩103的下部的上端面。在第一密封罩103和第一回風口 403之間還設置有風機5。
[0022]在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中,熱爐產生大量的熱量,一方面供烘干滾筒內使用,一方面過多的熱量又可同時在傳送砂料階段供烘干使用。帶水或濕潤的砂料在進入密封罩后,隨著金屬皮帶輪上升,由于金屬皮帶輪良好的導熱性,可以快速充分的被升溫烘干。烘干后的氣體仍然具有高溫,攜帶熱量回收入熱爐,達到了余熱利用的作用。同時,將烘干過程進行了分散,降低了烘干滾筒的能耗,并從整體上提升了除水除濕效果,從而即可以得到高品質的干混砂漿,又可以實現節能減排。
[002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余熱利用的干混砂漿砂料的前烘干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傳送帶(I)、第二傳送帶(2)、烘干滾筒(3)和熱爐(4),所述第一傳送帶(I)包括第一水平段(101)和第一上升段(102),所述第一上升段(102)被包裹在第一密封罩(103)內,所述第二傳送帶(2)包括第二上升段(201)和第二水平段(202),所述第二傳送帶(2)被包裹在第二密封罩(203)內,所述第二上升段(201)的下端低于所述第一上升段(102)的上端,所述第二上升段(201)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一上升段(102)的上端,所述第一密封罩(103)、所述第二密封罩(203)和所述烘干滾筒(3)依次連通,所述熱爐(4)設置有第一供氣口(401)、第二供氣口(402)和第一回風口(403),所述第一供氣口(401)與所述烘干滾筒(3)連通,所述第二供氣口(402)分別連通所述第一密封罩(103)的上部的上端面和所述第二密封罩(203)的上部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回風口(403)連通所述第一密封罩(103)的下部的上端面。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余熱利用的干混砂漿砂料的前烘干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送帶(I)的皮帶為金屬帶,在所述第一傳送帶(I)的皮帶上沿輸送方向開設有長腰滲水圓孔(104)。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余熱利用的干混砂漿砂料的前烘干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密封罩(103)的下部設置有滲水口(105)。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余熱利用的干混砂漿砂料的前烘干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傳送帶(2)的皮帶為金屬帶,在所述第二傳送帶(2)的皮帶上設置有垂直輸送方向的擋條(204)ο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余熱利用的干混砂漿砂料的前烘干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密封罩(103)和所述第一回風口(403)之間還設置有風機(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余熱利用的干混砂漿砂料的前烘干系統,其包括第一傳送帶、第二傳送帶、烘干滾筒和熱爐,第一上升段被包裹在第一密封罩內,第二傳送帶被包裹在第二密封罩內,熱爐設置有第一供氣口、第二供氣口和第一回風口,第一供氣口與烘干滾筒連通,第二供氣口分別連通第一密封罩的上部的上端面和第二密封罩的上部的上端面,第一回風口連通第一密封罩的下部的上端面。該系統通過對熱爐所產生的大量的熱能加以利用,可對砂料進行充分的烘干,在后期制備過程中充分保持各類添加劑的物化性能,從而可以得到性能優異的干混砂漿材料,其抗收縮性能強、抗龜裂、粘結力強、性能穩定。
【IPC分類】F26B11/04, F26B25/02, F26B1/00, F26B21/00
【公開號】CN205156546
【申請號】CN201520977991
【發明人】王長偉
【申請人】湖北恒福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13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