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三面進風型的逆流式機械通風冷卻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逆流式機械通風冷卻塔,尤其涉及一種三面進風型的逆流式機械通風冷卻塔。
【背景技術】
[0002]逆流式機械通風冷卻塔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冶金以及電力等領域,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一類冷卻塔,它具有熱交換效率高、占地小等優點。對于冷卻水總量不大于10000t/h的情況,通常采用機械通風冷卻塔進行冷卻。
[0003]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的發展,工業生產領域對冷卻塔的冷卻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大型逆流式機械通風冷卻塔已在工程中開始應用,成為新的發展方向。目前,冷卻塔冷卻能力的提高主要通過增大淋水面積、提高填料換熱效率以及增大風機風量等方式來實現,但對于冷卻水量大、熱負荷高、氣象條件惡劣的極端條件下,冷卻塔的冷卻能力仍無法滿足要求。為此,需要從冷卻塔塔型方面進行設計研究,提高冷卻塔內空氣與水的界接觸面,提高配風配水的均勻性,增加冷卻塔的冷卻能力。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改善進風條件、能夠提高冷卻塔內空氣與水的接觸面、提高配風配水的均勻性、提高冷卻能力的逆流式機械通風冷卻塔。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三面進風型的逆流式機械通風冷卻塔,包括塔體和設置在所述塔體上的進風口,所述進風口內設置有Y型擋風墻,所述Y型擋風墻被配置為將所述進風口分隔為三個進風口,使所述逆流式機械通風冷卻塔能夠三面進風。
[0006]優選地,所述進風口設置在所述塔體的底部。
[0007]進一步優選地,所述Y型擋風墻的底部與所述進風口的下緣相平,所述Y型擋風墻的頂部高于所述進風口的下緣,從而使所述Y型擋風墻的頂部的高度高于所述進風口的下緣的高度,此處的高度指的是離地面的距離。
[0008]進一步優選地,所述Y型擋風墻包括第一擋風墻、第二擋風墻和第三擋風墻,所述第一擋風墻、所述第二擋風墻和所述第三擋風墻組成Y字形。
[0009]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塔體包括第一塔體和第二塔體,所述第一塔體和所述第二塔體相接觸。
[0010]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第一擋風墻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垂直并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一塔體與所述第二塔體接觸處所在的接觸面。
[0011]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接觸面的底端的中垂線上,所述中垂線位于所述接觸面內。
[0012]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第二擋風墻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與所述第二端連接;所述第四端位于所述第一塔體上且遠離所述第一塔體與所述第二塔體接觸處所在的接觸面,或者所述第四端位于所述第二塔體上且遠離所述第一塔體與所述第二塔體接觸處所在的接觸面。
[0013]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第三擋風墻具有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五端與所述第二端連接;所述第六端位于所述第一塔體上且遠離所述第一塔體與所述第二塔體接觸處所在的接觸面,或者所述第六端位于所述第二塔體上且遠離所述第一塔體與所述第二塔體接觸處所在的接觸面。
[0014]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第三擋風墻的第六端遠離所述第二擋風墻的第四端。
[001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三面進風型的逆流式機械通風冷卻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I)本實用新型在進風口內設置Y型的擋風墻,通過擋風墻將進風口分割成三面進風的形式,從而改善了進風條件,減小整塔阻力,提高冷卻能力。
[0017](2)本實用新型將進風口設置在塔體的底部,可在確保達到冷卻效果的前提下,節約水栗揚程及運行費用。
[0018](3)本實用新型的Y型擋風墻中的第一擋風墻垂直固定于第一塔體與第二塔體的接觸處所在的接觸面垂直并固定連接,第二擋風墻的端部和第三擋風墻的端部分別位于第一塔體或第二塔體上的不同位置且均遠離第一塔體和第二塔體的接觸處所在的接觸面,因而可在滿足結構承載力要求的前提下,優化氣流流場,提高填料斷面風速分布均勻性。
[0019]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的三面進風型的逆流式機械通風冷卻塔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是圖1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三面進風型的逆流式機械通風冷卻塔,包括塔體和設置在塔體上的進風口 3,進風口 3設置在塔體的底部,進風口 3內設置有Y型擋風墻,Y型擋風墻被配置為將進風口 3分隔為三個進風口,使本實施例的逆流式機械通風冷卻塔能夠三面進風。本實施例中,塔體包括第一塔體I和第二塔體2,第一塔體I和第二塔體2相接觸。
[0023]如圖1所示,Y型擋風墻包括第一擋風墻5、第二擋風墻6和第三擋風墻7,第一擋風墻5、第二擋風墻6和第三擋風墻7組成Y字形。Y型擋風墻的底部與進風口 3的下緣相平,Y型擋風墻的頂部高于進風口 3的下緣,從而使Y型擋風墻的頂部的高度高于進風口 3的下緣的高度,此處的高度指的是離地面的距離。
[0024]本實施例中,第一塔體I的進風口和第二塔體2的進風口中均設置有Y型擋風墻。在其它實施例中,也可以僅第一塔體I的進風口中設置Y型擋風墻,或者進第二塔體2的進風口中設置Y型擋風墻。
[0025]其中,第一擋風墻5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垂直并固定連接于第一塔體I與第二塔體2接觸處所在的接觸面4,同時第一端位于接觸面4的底端的中垂線上,該中垂線在接觸面4內。
[0026]第二擋風墻6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與第二端連接。第四端位于第一塔體I上且遠離第一塔體I與第二塔體2接觸處所在的接觸面4,或者第四端位于第二塔體2上且遠離第一塔體I與第二塔體2接觸處所在的接觸面4。
[0027]第三擋風墻7具有第五端和第六端,第五端與第二端連接。第六端位于第一塔體I上且遠離第一塔體I與第二塔體2接觸處所在的接觸面4,或者第六端位于第二塔體2上且遠離第一塔體I與第二塔體2接觸處所在的接觸面4,同時第三擋風墻7的第六端遠離第二擋風墻6的第四端。
[0028]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三面進風型的逆流式機械通風冷卻塔,包括塔體和設置在所述塔體上的進風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口內設置有Y型擋風墻,所述Y型擋風墻被配置為將所述進風口分隔為三個進風口,使所述逆流式機械通風冷卻塔能夠三面進風。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面進風型的逆流式機械通風冷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口設置在所述塔體的底部。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三面進風型的逆流式機械通風冷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擋風墻的底部與所述進風口的下緣相平,所述Y型擋風墻的頂部高于所述進風口的下緣,從而使所述Y型擋風墻的頂部的高度高于所述進風口的下緣的高度。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三面進風型的逆流式機械通風冷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擋風墻包括第一擋風墻、第二擋風墻和第三擋風墻,所述第一擋風墻、所述第二擋風墻和所述第三擋風墻組成Y字形。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三面進風型的逆流式機械通風冷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體包括第一塔體和第二塔體,所述第一塔體和所述第二塔體相接觸。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三面進風型的逆流式機械通風冷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擋風墻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垂直并固定連接于所述第一塔體與所述第二塔體接觸處所在的接觸面。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三面進風型的逆流式機械通風冷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接觸面的底端的中垂線上,所述中垂線位于所述接觸面內。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三面進風型的逆流式機械通風冷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擋風墻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與所述第二端連接;所述第四端位于所述第一塔體上且遠離所述第一塔體與所述第二塔體接觸處所在的接觸面,或者所述第四端位于所述第二塔體上且遠離所述第一塔體與所述第二塔體接觸處所在的接觸面。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三面進風型的逆流式機械通風冷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擋風墻具有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五端與所述第二端連接;所述第六端位于所述第一塔體上且遠離所述第一塔體與所述第二塔體接觸處所在的接觸面,或者所述第六端位于所述第二塔體上且遠離所述第一塔體與所述第二塔體接觸處所在的接觸面。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三面進風型的逆流式機械通風冷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擋風墻的第六端遠離所述第二擋風墻的第四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三面進風型的逆流式機械通風冷卻塔,包括塔體和設置在所述塔體上的進風口,進風口內設置有Y型擋風墻,Y型擋風墻被配置為將所述進風口分隔為三個進風口,使所述逆流式機械通風冷卻塔能夠三面進風。本實用新型的三面進風型的逆流式機械通風冷卻塔能夠改善進風條件、能夠提高冷卻塔內空氣與水的接觸面、提高配風配水的均勻性、提高冷卻能力。
【IPC分類】F28F25/12, F28C1/02
【公開號】CN204806918
【申請號】CN201520531101
【發明人】吳雙, 於臻緋, 邱曉東, 周兵, 趙順安, 宋小軍
【申請人】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
【公開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請日】2015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