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雙倉太陽能熱水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層雙倉太陽能熱水器,屬太陽能集熱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中請號為201120203453.6的雙倉太陽能熱水器,它由一個加熱倉、一個保溫倉、隔熱層、一塊透光板組成,設置有將加熱倉中的熱量交換到保溫倉中的裝置,雖然它具有很多優點,但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其說明書中實施例3所采用溫控水泵強制循環技術,既消耗電能,又提高了成本,還需后期維護,而其說明書中實施例4所采熱二極管技術,不能形成熱水從加熱倉中到保溫倉的自然循環,所以熱量轉移效率低。二是要制作安裝與安裝場地相適配的大型雙倉太陽能熱水器,其保溫倉、加熱倉、透光板的制作運輸安裝都會非常困難。例如要在附圖1所示的座北朝南樓頂上設計安裝一臺迎光面的面積為4mX20m的雙倉太陽能熱水器,其中保溫倉、加熱倉、透光板的尺寸大體為4mX 20m,根據現有日常的制造設備,它們的生產制作及運輸安裝就會非常困難,如果透光板為玻璃,要生產尺寸大體為4mX 20m的玻璃可以說是不可能的。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加熱倉中的熱水能自然循環到保溫倉中的且便于制作、運輸、安裝的多層雙倉太陽能熱水器。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層雙倉太陽能熱水器,它包括多層保溫倉、多層加熱倉、隔熱層、透光板組成,所述多層保溫倉位于所述隔熱層的包圍之中,所述多層加熱倉位于所述隔熱層及所述透光板的合圍之中,所述多層保溫倉為2個以上的保溫倉沿上下依次的排列;所述多層加熱倉為2個以上的加熱倉沿上下依次的排列。所述多層保溫倉中的每個保溫倉與處于其下位的所述多層加熱倉中對應的加熱倉之間均設置有熱水管及冷水管將它們連接。所述熱水管的上端口位于所述保溫倉之中,所述熱水管的下端口位于所述加熱倉內的頂部;所述冷水管的上端口位于所述保溫倉內的底部,所述冷水管的下端口位于所述加熱倉內的底部。所述保溫倉的容積均為所述加熱倉容積的5倍以上。所述多層加熱倉中加熱倉的排列及所述多層保溫倉中保溫倉的排列為相接排列或相間排列。所述透光板為I塊透光板或2塊以上的上下依次排列的組合透光板。所述組合透光板中透光板的排列為相接排列或相間排列。所述多層加熱倉的受光面上涂有黑色的吸熱材料。
[0005]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一是實現了加熱倉中的熱水向保溫倉中的自然循環,既節能,又降低了成本,同時避免了后期維護,還提高了熱量轉移的效率。二是將大型雙倉太陽能熱水器中保溫倉、加熱倉、透光板化整為零,便于它們的生產制作與運輸安裝。
[000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實現了熱水的自然循環,節能,成本低,無后期維護,熱量轉移快,保溫效果好,生產制作和運輸安裝方便。可廣泛應用于各種太陽能集熱工程,市場前景不可估量。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安裝在座北朝南樓頂上的一臺迎光面為20mX4m的雙倉太陽能熱水器的設計示意圖;
[0008]圖2是一種多層雙倉太陽能熱水器的外觀示意圖;
[0009]圖3是顯示圖2所示太陽能熱水器中內部結構的側面示意圖;
[0010]圖4是從4種角度顯示的圖3中最上一層保溫倉與最上一層加熱倉之間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5是一種大型多層雙倉太陽能熱水器的外觀示意圖;
[0012]圖6是顯示圖5所示太陽能熱水器中多層保溫倉及多層加熱倉間結構的示意圖;
[0013]圖7是從2種角度顯示的一種太陽能熱水器模塊的外形示意圖;
[0014]圖8是圖7所示模塊內部結構的側面示意圖;
[0015]圖9是從4種角度顯示圖7所示模塊內部構件之間連接的立體示意圖;
[0016]圖10是用圖7所示模塊組合的一種大型多層雙倉太陽能熱水器的外觀示意圖;
[0017]圖11是圖10所示熱水器其內部結構的側面示意圖;
[0018]圖12是用圖7所示模塊組合的另一種多層雙倉太陽能熱水器的外觀示意圖;
[0019]圖13是圖12所示太陽能熱水器的內部結構側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首先說明,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相接”指相互接觸,所述的“相間”指相互間隔,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排列其具體實施安裝、所有管道的連接、外殼的制作與安裝、隔熱層的發泡填充以及安裝在多層雙倉太陽能熱水器中的水路管道、排氣孔、電輔助加熱器等均為現有技術,以下不再作特別的論述。
[0021]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內容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22]實施例1:圖2是一種多層雙倉太陽能熱水器的外觀示意圖,圖中所示的透光板是I塊鋼化玻璃板,其面積為ImX 1.2m,其厚度為5_。受玻璃板生產制作及運輸安裝的制約,這種太陽能熱水器不可能做得很大,所以它一般只用于一個家庭。
[0023]圖3是這種太陽能熱水器中內部結構的側面示意圖,多層保溫倉I為用不銹鋼制作的3個尺寸相同的保溫倉沿上下依次的相接排列,多層加熱倉2為用不銹鋼制作的3個尺寸相同的加熱倉沿上下依次的相接排列,隔熱層3為聚氨酯發泡,多層保溫倉I位于隔熱層3的整體包圍之中,多層加熱倉2位于隔熱層3及鋼化玻璃板4的整體合圍之中,且多層加熱倉2的受光面與鋼化玻璃板4之間有一定的間隔。多層保溫倉I中的每個保溫倉與處于其下位的多層加熱倉2中對應的加熱倉之間均設置有熱水管及冷水管將它們連接。
[0024]為了具體講清圖3中保溫倉、加熱倉、熱水管、冷水管間的位置和連接以及容積大小關系等問題,下面以圖3中最上一層保溫倉、最上一層加熱倉及連接它們的熱水管、冷水管為例,并結合圖4作進一步說明,圖4是從4種角度顯示的圖3中最上一層保溫倉與最上一層加熱倉之間的結構示意圖,圖4中保溫倉5與處于其下面位置的所對應的加熱倉6之間用熱水管7及冷水管8連接,熱水管7的上端口從保溫倉5的前下側面進入保溫倉5,并運用浮動式注水取水裝置的現有技術使它位于保溫倉5中的液面附近,熱水管7的下端口從加熱倉6的后上側面進入加熱倉6,并位于加熱倉6內的頂部,冷水管8的上端口從保溫倉5的前下側面進入保溫倉5,并位于保溫倉5內的底部,冷水管8的下端從加熱倉6的后下側面進入加熱倉6,并位于加熱倉6內的底部。保溫倉5的容積是加熱倉6容積的5倍以上。加熱倉6的受光面上涂有黑色的吸熱材料。圖4所示裝置的工作原理是:運用太陽能熱水器上水自控裝置的現有技術,將水注入圖4所示裝置中,當陽光照射在加熱倉6的受光面上,可將其中的水加熱,根據熱水向上及冷水向下的客觀規律,加熱倉6中的熱水將通過熱水管7進入保溫倉5,保溫倉5中的冷水將通過冷水管8進入加熱倉6的底部,從而實現了加熱倉6中的熱水自然循環到保溫倉5中。當無陽光照射時,加熱倉6中的熱量則通過受光面以輻射形式散熱,還是根據熱水向上及冷水向下的客觀規律,被隔熱層包圍的保溫倉5中的大量熱水因位于高位而得到很好的保溫。另外,為了加快加熱倉6中的熱水向保溫倉5中的自然循環,還可在加熱倉6與保溫倉5之間安裝更多同熱水管7及冷水管8 一樣的熱水管及冷水管。
[0025]關于圖3中其它保溫倉、加熱倉、熱水管、冷水管間的位置和連接以及容積大小關系等均與上述保溫倉5、加熱倉6、熱水管7、冷水管8的相同,在此不作論述。
[0026]實施例2:圖5是一種大型多層雙倉太陽能熱水器的外觀示意圖,圖中所示的透光板為18塊同樣尺寸的中空玻璃板排列的組合透光板,其排列方式為:先用3塊同樣尺寸的中空玻璃板沿上下依次相接排列共進行6次,再將這6次的排列進行相接的并列。
[0027]圖6是顯示圖5所示太陽能熱水器中多層保溫倉及多層加熱倉間結構的示意圖,其中的多層保溫倉的排列方式與上述組合透光板的排列方式相同,其中的多層加熱倉的排列方式也與上述組合透光極的排列方式相同,多層保溫倉中的每個保溫倉與處于其下位的多層加熱倉中對應的加熱倉之間均設置有熱水管及冷水管將它們連接,其位置關系、連接方式、容積大小關系、工作原理等均與圖4所示的裝置相同。
[0028]圖6中多層保溫倉的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