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水供應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熱水供應裝置。熱水供應裝置包括:1次換熱器,其具有第1傳熱管;2次換熱器,其具有與第1傳熱管相連接且配置于比第1傳熱管的位置高的位置的第2傳熱管;以及與第1傳熱管的出熱水側端部相連接的出熱水路徑。出熱水路徑具有偏置流路部,該偏置流路部包括從出熱水路徑中的靠近第1傳熱管的出熱水側端部的部分向上或斜向上立起而成的立起部,且該偏置流路部被偏置于比出熱水側端部的位置高的位置。根據這樣的結構,在使熱水供應動作暫時停止了時,第1傳熱管內的高溫的熱水流入到偏置流路部。因此,能夠抑制在之后再次開始熱水供應動作時因預定的自然對流而使溫度比所期望的目標熱水供應溫度低的熱水或水被供應的不良情況。
【專利說明】
熱水供應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燃氣式熱水供應裝置等熱水供應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作為熱水供應裝置的具體例,存在圖1lA所示那樣的潛熱回收型的熱水供應裝置。
[0003]該圖1lA所示的熱水供應裝置WH是通過利用I次換熱器HEl以及2次換熱器HE2從由燃燒器5產生的燃燒氣體回收顯熱以及潛熱來進行水加熱的裝置。供給到進水口 20的水通過進水路徑2而在2次換熱器HE2的第2傳熱管T2中流動而被加熱,之后,通過中間流路3而在I次換熱器HEl的第I傳熱管Tl中流動而被進一步加熱,之后,通過出熱水路徑4而到達熱水出口40。出熱水路徑4和進水路徑2借助旁通流路21連接,通過對從進水路徑2通過旁通流路21而流入到出熱水路徑4的水的流量進行變更,能夠將出熱水溫度控制在所期望的目標熱水供應溫度。
[0004]在這樣的熱水供應裝置WH中,在停止熱水供應動作之后,經過一段時間使熱水供應動作再次開始時,有時產生熱水供應溫度(自熱水出口 40出熱水的出熱水溫度)暫時低于目標熱水供應溫度的不良情況。該不良情況的原因在于,在使熱水供應動作停止了時產生圖1lB的箭頭NI?N5所示那樣的熱水和水的自然對流。這樣的自然對流通過如下原理產生。首先,在使熱水供應動作停止了時,第I傳熱管Tl內的熱水的溫度比第2傳熱管T2內的熱水的溫度高,且第I傳熱管Tl內的熱水的比重比第2傳熱管T2內的熱水的比重小,因此第I傳熱管Tl內的熱水通過中間流路3而向第2傳熱管T2側上升。于是,第2傳熱管T2內的熱水向進水路徑2側流出。若存在這樣的熱水向進水路徑2內的流出的情況,則旁通流路21內的未加熱且溫度低的水流入到出熱水路徑4。若在這樣的狀況下熱水供應動作再次開始,則從旁通流路21流入到出熱水路徑4的所述未加熱且溫度低的水到達熱水出口 40,向預定的熱水供應目的地輸送。其結果,有可能將與目標熱水供應溫度相比溫度非常低的水向預定的熱水供應目的地輸送。
[0005]期望恰當地防止所述那樣的不良情況。對此,以往存在如下手段:如圖1lC所示,在將第I傳熱管TI以及第2傳熱管T2連接起來的中間流路3設有存水彎流路99 (參照專利文獻
1、2)。采用這樣的手段,在熱水供應動作停止時,第I傳熱管Tl內的熱水向第2傳熱管T2側上升的情況被存水彎流路99抑制。因此,能夠抑制所述的“熱水和水的自然對流”的現象。
[0006]然而,有時僅通過在中間流路3設有存水彎流路99難以充分地防止熱水從第I傳熱管Tl側向第2傳熱管T2側上升的現象。本
【申請人】之前提出了如專利文獻3所記載那樣使用在上下高度方向上以單層設置的俯視蛇行形狀的傳熱管作為第I傳熱管,但在這樣的情況下,更加難以防止所述的自然對流的現象。其原因在于,如圖1lA?IlC所示,在第I傳熱管Tl設置成上下兩層的管體列的情況下,上層列的熱水溫度比下層列的熱水溫度低,因此,圖1lB所示的自然對流被稍微削弱,但是在將第I傳熱管Tl設為所述的在上下方向上以單層設置的俯視蛇行形狀的傳熱管的情況下,不會成為那樣的狀況。
[0007]現有技術文獻
[0008]專利文獻
[0009]專利文獻I:日本國特開2005 — 207687號公報
[0010]專利文獻2:日本國特開2007 — 32935號公報
[0011]專利文獻3:日本國特開2013 — 11409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12]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001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恰當地防止或抑制所述不良情況的熱水供應裝置。
[0014]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0015]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本發明中采用如下技術手段。
[0016]由本發明提供的熱水供應裝置包括:1次換熱器,其具有用于從加熱用氣體進行熱回收的第I傳熱管;2次換熱器,其具有用于從利用該I次換熱器結束了熱回收之后的加熱用氣體進一步進行熱回收的第2傳熱管,且該第2傳熱管與所述第I傳熱管相連接并配置于比所述第I傳熱管的位置高的位置;以及旁通流路,其將與所述第2傳熱管的進水側端部相連接的進水路徑和與所述第I傳熱管的出熱水側端部相連接的出熱水路徑連接起來,所述出熱水路徑具有偏置流路部,該偏置流路部包括從所述出熱水路徑中的靠近所述第I傳熱管的出熱水側端部的部分向上或斜向上立起而成的立起部,且該偏置流路部被偏置于比所述出熱水側端部高的位置。
[0017]優選的是,所述I次換熱器具有殼體,向該殼體的內部供給所述加熱用氣體,且在該殼體的內部收納有所述第I傳熱管,所述偏置流路部還具有與所述立起部相連并沿著所述殼體的前后寬度方向或橫向寬度方向延伸的水平部。
[0018]優選的是,所述水平部以及所述立起部被設為不與所述殼體接觸的狀態。
[0019]優選的是,所述殼體具有周壁部以及上部凸緣部,該周壁部呈上表面部以及下表面部開口的框狀,該上部凸緣部設于該周壁部的上部,且用于直接或間接地安裝所述2次換熱器,所述第I傳熱管是被支承于所述周壁部的多個直狀管體部借助位于所述周壁部的外部的多個連結用管體部連結而成的結構,在所述多個連結用管體部和所述上部凸緣部相互之間設有空間,所述水平部以進入到所述空間、或面對所述空間的方式設置。
[0020]優選的是,所述殼體具有周壁部以及上部凸緣部,該周壁部呈上表面部以及下表面部開口的框狀,該上部凸緣部設于該周壁部的上部,且用于直接或間接地安裝所述2次換熱器,所述第I傳熱管是被支承于所述周壁部的多個直狀管體部借助位于所述周壁部的外部的多個連結用管體部連結而成的結構,所述水平部配置于比所述上部凸緣部靠下方的位置,且配置于沿著水平方向比所述多個連結用管體部更大程度地遠離所述周壁部的外表面的位置。
[0021]優選的是,所述I次換熱器具有殼體,向該殼體的內部供給所述加熱用氣體,且在該殼體的內部收納有所述第I傳熱管,且該殼體具有用于形成上表面部以及下表面部開口的框狀的周壁部的多個側壁部,所述偏置流路部被設為以非接觸狀態卷繞在所述多個側壁部中的、兩個以上的側壁部的周圍。
[0022]優選的是,所述I次換熱器具有殼體,向該殼體的內部供給所述加熱用氣體,且在該殼體的內部收納有所述第I傳熱管,且該殼體具有用于形成上表面部以及下表面部開口的框狀的周壁部的多個側壁部,在所述偏置流路部的端部以及所述進水側端部設有用于連接其他配管部的一對配管連接口,且所述一對配管連接口在所述殼體的前后寬度方向或橫向寬度方向上配置于所述殼體的同一側。
[0023]優選的是,本發明的熱水供應裝置還具有設于所述進水路徑中的靠近所述第2傳熱管的區域的第I存水彎流路。
[0024]所述第I存水彎流路的最下部處于比所述第I傳熱管的出熱水側端部低的高度。
[0025]優選的是,本發明的熱水供應裝置還具有設于將所述第I傳熱管以及所述第2傳熱管連接起來的中間流路的第2存水彎流路。
[0026]優選的是,所述第I傳熱管形成為多個直狀管體部沿著與它們的軸長方向交叉的方向隔開間隔地排列且借助多個連結用管體部連成一連串(日文:一連)而成的蛇行形狀,所述I次換熱器具有殼體,向該殼體的內部供給所述加熱用氣體,且在該殼體內,所述蛇行形狀的傳熱管在上下高度方向上以單層設置。
[0027]本發明的其他特征以及優點根據參照附圖而如下進行的發明的實施方式的說明變得更清楚。
【附圖說明】
[0028]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熱水供應裝置的一例子的概略正面剖視圖。
[0029]圖2是圖1的II —II剖視圖。
[0030]圖3是圖1的III 一 III剖視圖。
[0031]圖4是圖1所示的熱水供應裝置的I次換熱器的俯視剖視圖。
[0032]圖5是圖4所示的I次換熱器的主視圖。
[0033]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熱水供應裝置的另一例子的概略正面剖視圖。
[0034]圖7是圖6的VII — VII剖視圖。
[0035]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熱水供應裝置的另一例子的主要部分概略正面剖視圖。
[0036]圖9是表不本發明的另一例子的俯視剖視圖。
[0037]圖1OA是圖9的主視圖,圖1OB是圖9的左側視圖。
[0038]圖1IA?IIC是示意性表示現有技術的例子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9]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的實施方式具體地進行說明。
[0040]在以后的說明中,為了容易理解,對于與圖1lA?IlC所示的現有技術相同或類似的要素使用與所述現有技術相同的附圖標記。
[0041 ]圖1?圖5表不應用了本發明的熱水供應裝置的一例子。
[0042]在圖1中,本實施方式的熱水供應裝置WHl的基本結構本身與例如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熱水供應裝置的基本結構是同樣的,包括燃燒器5、I次換熱器HEl、2次換熱器HE2以及包圍這些構件整體的外裝殼體9。
[0043]熱水供應裝置WHl能夠單獨執行通常熱水供應和制暖熱水供應(或洗澡熱水供應)這兩個系統的熱水供應動作,I次換熱器HEl以及2次換熱器HE2均是I箱2水路方式。I次換熱器HEl是在I個殼體6內收納有后述的第I傳熱管Tl以及第3傳熱管T3的結構。2次換熱器HE2是在I個殼體7內收納有后述的多個第2傳熱管Τ2以及多個第4傳熱管Τ4的結構。
[0044]在外裝殼體9的底部或側部設有可與外部供水管8a、8c連接的進水口20、90a以及可與外部出熱水管8b、8d連接的熱水出口 40、91 a。在通常熱水供應側,供給到進水口 20的水通過進水路徑2而向2次換熱器HE2的集管75b供給,從而在第2傳熱管T2內流通。之后,該熱水通過2次換熱器HE2的集管75a以及中間流路3而向I次換熱器HEl輸送,并在第I傳熱管Tl內流通。通過了第I傳熱管Tl的熱水之后通過出熱水路徑4而到達熱水出口 40。其中,進水路徑2和出熱水路徑4借助旁通流路21以及混合閥Vl連接。混合閥Vl能夠使從進水路徑2流入到旁通流路21的未加熱的水和出熱水路徑4內的熱水以所期望的比率混合。通過該熱水和水的混合,能夠將到達熱水出口40的熱水的溫度控制在目標熱水供應溫度。到達了熱水出口 40的熱水可向例如廚房、盥洗室等供給。
[0045]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使熱水供應再次開始時的熱水供應溫度穩定的手段,采用了在出熱水路徑4設置偏置流路部41、并且在進水路徑2以及中間流路3設置第I存水彎流路22以及第2存水彎流路32的手段,關于這些方面隨后論述。
[0046]在制暖熱水供應側(或洗澡熱水供應側),供給到進水口90a的水通過進水路徑90而向2次換熱器HE2的集管75d供給,從而在第4傳熱管T4內流通,之后通過集管75c以及中間流路92而向I次換熱器HE I的第3傳熱管T3輸送。之后,通過出熱水路徑91而到達熱水出口91a。與通常熱水供應側同樣地,出熱水路徑91以及進水路徑90也借助旁通流路93以及混合閥V2連接。到達了熱水出口 91a的熱水之后向未圖示的制暖器(或浴缸)輸送。與通常熱水供應的情況不同,在制暖用(或洗澡用)的熱水供應中,容許在熱水供應開始初期熱水供應溫度稍稍不穩定、產生些許的溫度變化。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制暖熱水供應側(第3以及第4傳熱管T3、T4側),未設置與設于通常熱水供應側(第I傳熱管Tl以及第2傳熱管T2側)的偏置流路部41、第I存水彎流路22以及第2存水彎流路32相當的部件。不過,當然也可以是,與本實施方式不同,在制暖熱水供應側也設置所述的部件。
[0047]燃燒器5例如是氣體燃燒器,利用從風扇51向燃燒器殼體50內向上地輸送來的燃燒用空氣使燃料氣體燃燒。其中,該燃燒器5具有能夠獨立地控制燃燒驅動的第I燃燒區域Al以及第2燃燒區域Α2。第I燃燒區域Al和第2燃燒區域Α2這兩者的上方區域被分隔構件52分隔開,在第I燃燒區域Al中產生的燃燒氣體獨立地朝向第I傳熱管Tl行進,在第2燃燒區域Α2中產生的燃燒氣體獨立地朝向第3傳熱管Τ3行進。
[0048]I次換熱器HEl用于從所述燃燒氣體回收顯熱,第I傳熱管Tl以及第3傳熱管Τ3呈隔著分隔構件68的橫向并列狀配置并收納于被載設于燃燒器殼體50上的殼體6內。殼體6具有上表面部以及下表面部開口的矩形框狀的周壁部66以及設于該周壁部66的上部的上部凸緣部67。上部凸緣部67是用于組裝2次換熱器ΗΕ2的部分。從周壁部66的下方向周壁部66的內側供給所述燃燒氣體。
[0049]第I傳熱管Tl是具有多個翅片10的銅制的翅片管,第3傳熱管Τ3是具有多個翅片13的銅制的翅片管。如圖4以及圖5所示,第I傳熱管Tl是沿著殼體6的橫向寬度方向排列的多個直狀管體部11借助大致U字狀的連結用管體部12連成一連串而成的俯視蛇行形狀,在上下高度方向上以單層設置。第3傳熱管Τ3與第I傳熱管Tl同樣地是多個直狀管體部14借助連結用管體部15連成一連串而成的結構,但多個直狀管體部14在上下高度方向上以例如雙層設置。
[0050]在圖1中,2次換熱器HE2用于從通過了I次換熱器HEl的燃燒氣體回收潛熱,多個第2傳熱管T2以及多個第4傳熱管T4呈隔著分隔板74的橫向并列狀配置并收納于被載設于I次換熱器HEl上的殼體7內。與專利文獻3的2次換熱器的傳熱管同樣地,多個第2傳熱管T2以及多個第4傳熱管T4形成為例如尺寸不同的螺旋狀管體,且是它們呈大致同心的疊繞狀排列而成的結構。如圖2所示,向上地通過了第I傳熱管Tl的位置的燃燒氣體從殼體7的底壁部70a的供氣口 71a流入到殼體7內,作用于多個第2傳熱管T2,之后到達前壁部70b的排氣口72。另外,如圖3所示,向上地通過了第3傳熱管T3的位置的燃燒氣體從殼體7的底壁部70a的供氣口 71b流入到殼體7內,作用于多個第4傳熱管T4,之后到達排氣口 72。
[0051]在圖1以及圖4中,第I傳熱管Tl中的位于靠近殼體6的寬度方向一端的位置的直狀管體部11’的一端部是進水側端部11a。在該進水側端部Ila連接有具有配管連接口 16a的大致U字狀的輔助管16,該配管連接口 16a用于使進水側端部Ila與2次換熱器HE2的集管75a之間的配管連接容易。從集管75a到進水側端部Ila為止的一連串的熱水流路是所述的中間流路3。另一方面,第I傳熱管Tl中的靠近殼體6的中央的直狀管體部11”的一端部是出熱水側端部I Ib。該出熱水側端部I Ib連接有具有配管連接口 42a (在圖1中省略)的輔助管42。從出熱水側端部I Ib到熱水出口 40為止的一連串的熱水流路是所述的出熱水路徑4。
[0052]如圖1以及圖5所不,偏置流路部41是出熱水路徑4的一部分,利用輔助管42構成。更具體而言,偏置流路部41具有:從出熱水側端部Ilb和輔助管42之間的連接部J或該連接部J的附近部分開始斜向上(或向上)立起而成的立起部41a以及與該立起部41a的上端部相連且大致水平地延伸的水平部41b。該偏置流路部41被偏置于比出熱水側端部Ilb高的位置,優選的是,不與殼體6接觸。
[0053]第I傳熱管Tl處于與第3傳熱管T3的下層的直狀管體部14大致相同的高度,如圖2所示,在第I傳熱管Tl的各連結用管體部12和殼體6的上部凸緣部67之間形成有上下寬度La為偏置流路部41的外徑尺寸以上的空間SI。偏置流路部41的水平部41b以進入到該空間S1、或面對該空間SI的方式配置于多個連結用管體部12的上方。這樣,通過在本來沒有用途的空間SI中配置偏置流路部41,能夠在不伴隨I次換熱器HEl的大型化的前提下設置偏置流路部41。
[0054]在圖1中,在進水路徑2中的、2次換熱器HE2的集管75b的附近部分設有第I存水彎流路22。該第I存水彎流路22是與通常的U字狀存水彎同樣的形狀,是具有從兩側的流路部分向下延伸、且下部彼此相連的一對下降流路22a的結構。優選的是,該第I存水彎流路22的最下部的高度Hb被設為比出熱水側端部I Ib的高度Ha低的高度。
[0055]在中間流路3設有第2存水彎流路32。該第2存水彎流路32是與所述的第I存水彎流路22同樣的形狀,具有從兩側的流路部分向下延伸、且下部彼此相連的一對下降流路32a。優選的是,該第2存水彎流路32的最下部的高度He被設為低于出熱水側端部Ilb的高度Ha。另外,該第2存水彎流路32設于中間流路3中的靠近出熱水側端部I Ib的位置。
[0056]接著,說明所述的熱水供應裝置WHl的作用。
[0057]首先,如下這樣進行通常熱水供應動作:如已述那樣,從進水口20流入到進水路徑2的水流經第2傳熱管T2、中間流路3、第I傳熱管TI以及出熱水路徑4,同時在燃燒器5的第I燃燒區域Al中產生的燃燒氣體依次作用于第I傳熱管Tl以及第2傳熱管T2。在這樣的通常熱水供應動作暫時停止了的情況下,與第2傳熱管T2內的熱水溫度相比,第I傳熱管Tl內的熱水溫度變高,比重變小。于是,第I傳熱管Tl內的熱水從出熱水側端部I Ib積極地流入到偏置流路部41。尤其是,第I傳熱管TI內的熱水溫度分布是出熱水側的溫度比進水側的溫度高,因此,能夠增多從出熱水側端部I Ib向偏置流路部41流動的熱水的量。另外,偏置流路部41是水平部41b與立起部41a相連而成的結構,因此,也能夠增大偏置流路部41的容積,使在立起部41a中上升來的熱水順利且大量地向水平部41b流入。其結果,能夠使大量的熱水從出熱水側端部I Ib積極地流入到偏置流路部41。
[0058]如上所述,當使第I傳熱管Tl的熱水流入到偏置流路部41時,能夠相應地減少從第I傳熱管Tl經由中間流路3向第2傳熱管T2流動的熱水的量。其結果,圖1lB中所示那樣的熱水和水的自然對流被抑制,存在于旁通流路21的未加熱且溫度低的水流入到出熱水路徑4的現象被抑制。因而,在通常熱水供應再次開始時,與目標熱水供應溫度相比溫度非常低的水從熱水出口 40流出的現象被恰當地抑制,可獲得熱水供應溫度穩定的效果。
[0059]在進水路徑2設有第I存水彎流路22,因此,在所述的通常熱水供應動作停止時,即使第I傳熱管Tl內的熱水欲經由中間流路3向第2傳熱管T2側流動,此情況也由于第I存水彎流路22的存在而被抑制。而且,設于中間流路3的第2存水彎流路32也發揮對所述那樣的熱水的流動進行抑制的功能。因而,能夠更徹底地防止圖1lB中所示那樣的自然對流的產生,能夠使再次開始通常熱水供應動作時的熱水供應溫度更加穩定。
[0060]偏置流路部41不與殼體6接觸,因此,偏置流路部41也不會由于來自殼體6的傳導熱而被過度加熱。若偏置流路部41被過度加熱,則在其內部容易產生水垢(水堿),但能夠也消除這樣的擔心。
[0061 ]圖6?圖1OA以及圖1OB表示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在這些圖中,對于與所述實施方式相同或類似的要素標注與所述實施方式相同的附圖標記,省略重復說明。
[0062]在圖6所示的熱水供應裝置WH2中,第3傳熱管T3的多個直狀管體部14在上下高度方向上以單層設置,可謀求I次換熱器HEl的殼體6整體的上下高度的小尺寸化。如圖7所示,偏置流路部41的水平部41b配置于比殼體6的上部凸緣部67靠下方的位置,且配置于沿著水平方向比多個連結用管體部12更大程度地遠離殼體6的外表面的位置(圖7中靠左的位置)。當然,水平部41b處于比第I傳熱管Tl的出熱水側端部Ilb高的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水平部41b和出熱水側端部Ilb在上下高度方向上局部重疊,在本發明中,也可以是這樣的位置關系。總之,只要是偏置流路部41的至少一部分的中心處于比出熱水側端部Ilb的中心高的位置就沒有問題。
[0063 ]在圖8所示的熱水供應裝置WH3中,偏置流路部41的水平部41b與用于進行來自進水路徑2的水流入的旁通流路21連接。另外,也設有混合閥Vl。
[0064]根據本實施方式,可獲得如下作用:若在通常熱水供應動作停止時第I傳熱管Tl內的熱水積極地向偏置流路部41流動,則進水路徑2的未加熱的水難以通過旁通流路21流向偏置流路部41。因而,能夠更徹底地防止圖1IB中所示的熱水和水的自然對流。
[0065]與所述實施方式的I次換熱器HEl不同,圖9、圖1OA以及圖1OB所示的I次換熱器HEl,構成為:不具有第3傳熱管T3,作為傳熱管僅具有通常熱水供應用的第I傳熱管Tl ο因而,使用該I次換熱器HE1’構成的熱水供應裝置設為通常熱水供應用,燃燒器、2次換熱器設為與該I次換熱器HE1’相對應。殼體6A的周壁部66由第I?第4側壁部66a?66d形成。
[0066]I次換熱器HE1’中的偏置流路部41具有在俯視時彎曲或彎折而成的彎部41c。該彎部41c構成了立起部41a。由此,偏置流路部41位于殼體6A的第I側壁部66a的一部分以及第2側壁部66b各自的側方,且被設為以不與它們接觸的狀態卷繞在它們的周圍的狀態。偏置流路部41的終端的配管連接口 42a以及進水側端部Ila的配管連接口 16a在殼體6A的前后寬度方向或橫向寬度方向上配置于殼體6A的同一側。
[0067]根據本實施方式,能夠適當地促進使偏置流路部41的全長變長、使其容積變大的情況。因而,在以使大量的熱水積極地流向偏置流路部41的方式構成這一點上,更加優選。偏置流路部41不與殼體6A的第I側壁部66a、第2側壁部66b接觸,由此,偏置流路部41也不會由于來自殼體6A的傳導熱而被過度加熱。如已述那樣,若偏置流路部41被過度加熱,則在其內部容易產生水垢,但能夠也消除這樣的擔心。其中,偏置流路部41相對于殼體6A適度接近,因此,也可獲得利用來自殼體6A的熱量而高效地進行熱水加熱的效果。一對配管連接口42a、16a配置于殼體6A的同一側,因此,將分別構成這些出熱水路徑4以及中間流路3的配管構件連接時的作業性較佳。
[0068]本發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實施方式的內容。本發明的熱水供應裝置的各部分的具體結構能夠在本發明的意圖的范圍內自由進行各種設計變更。
[0069]本發明中的偏置流路部只要是至少在出熱水路徑形成有從出熱水路徑和第I傳熱管的出熱水側端部之間的連接部或該連接部的附近部分向上或斜向上立起而成的立起部、從而使出熱水路徑的一部分偏置于比所述出熱水側端部高的位置的結構即可。出熱水路徑和第I傳熱管的出熱水側端部之間的連接部本來是指構成出熱水路徑的配管構件和第I傳熱管的出熱水側端部通過焊接或軟釬焊等手段物理地連接而成的部分,但并不限于此。在例如構成第I傳熱管的管從殼體的內部向外部以較長的尺寸引出、且該引出來的部分實質上起到作為出熱水路徑的作用的情況下,所述管中的、實質上作為出熱水路徑的部分和作為傳熱管的部分之間的分界區域是在本發明中所謂的出熱水路徑和第I傳熱管的出熱水側端部之間的連接部。偏置流路部不限于具有水平部的結構,也能夠設為例如具有舒緩的向上傾斜的傾斜部的結構、或者在水平部或傾斜部之后還具有向下傾斜的傾斜部的結構。
[0070]I次換熱器并不限于多個直狀管體部沿著上下高度方向以單層設置的情況,也能夠設為例如多個直狀管體部以多層設置的結構。總之,2次換熱器只要能夠從通過了 I次換熱器之后的加熱用氣體進一步進行熱回收就沒有關系。因而,替代螺旋式的傳熱管,還能夠使用蛇行形狀、或者直管狀等其他形狀的傳熱管。加熱用氣體除了替代氣體燃燒器而使用油燃燒器而產生之外,例如還能夠將從熱電聯供系統的發電部排出的高溫的廢氣用作加熱用氣體。
【主權項】
1.一種熱水供應裝置,其中, 該熱水供應裝置包括: I次換熱器,其具有用于從加熱用氣體進行熱回收的第I傳熱管; 2次換熱器,其具有用于從利用該I次換熱器結束了熱回收之后的加熱用氣體進一步進行熱回收的第2傳熱管,且該第2傳熱管與所述第I傳熱管相連接并配置于比所述第I傳熱管的位置高的位置;以及 旁通流路,其將與所述第2傳熱管的進水側端部相連接的進水路徑和與所述第I傳熱管的出熱水側端部相連接的出熱水路徑連接起來, 所述出熱水路徑具有偏置流路部,該偏置流路部包括從所述出熱水路徑中的靠近所述第I傳熱管的出熱水側端部的部分向上或斜向上立起而成的立起部,且該偏置流路部被偏置于比所述出熱水側端部的位置高的位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水供應裝置,其中, 所述I次換熱器具有殼體,向該殼體的內部供給所述加熱用氣體,且在該殼體的內部收納有所述第I傳熱管, 所述偏置流路部還具有與所述立起部相連并沿著所述殼體的前后寬度方向或橫向寬度方向延伸的水平部。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水供應裝置,其中, 所述水平部以及所述立起部被設為不與所述殼體接觸的狀態。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水供應裝置,其中, 所述殼體具有周壁部以及上部凸緣部,該周壁部呈上表面部以及下表面部開口的框狀,該上部凸緣部設于該周壁部的上部,且用于直接或間接地安裝所述2次換熱器, 所述第I傳熱管是被支承于所述周壁部的多個直狀管體部借助位于所述周壁部的外部的多個連結用管體部連結而成的結構, 在所述多個連結用管體部和所述上部凸緣部相互之間設有空間, 所述水平部以進入到所述空間、或面對所述空間的方式設置。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水供應裝置,其中, 所述殼體具有周壁部以及上部凸緣部,該周壁部呈上表面部以及下表面部開口的框狀,該上部凸緣部設于該周壁部的上部,且用于直接或間接地安裝所述2次換熱器, 所述第I傳熱管是被支承于所述周壁部的多個直狀管體部借助位于所述周壁部的外部的多個連結用管體部連結而成的結構, 所述水平部配置于比所述上部凸緣部靠下方的位置,且配置于沿著水平方向比所述多個連結用管體部更大程度地遠離所述周壁部的外表面的位置。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水供應裝置,其中, 所述I次換熱器具有殼體,向該殼體的內部供給所述加熱用氣體,且在該殼體的內部收納有所述第I傳熱管,且該殼體具有用于形成上表面部以及下表面部開口的框狀的周壁部的多個側壁部, 所述偏置流路部被設為以非接觸狀態卷繞在所述多個側壁部中的、兩個以上的側壁部的周圍。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水供應裝置,其中, 所述I次換熱器具有殼體,向該殼體的內部供給所述加熱用氣體,且在該殼體的內部收納有所述第I傳熱管,且該殼體具有用于形成上表面部以及下表面部開口的框狀的周壁部的多個側壁部, 在所述偏置流路部的端部以及所述進水側端部設有用于連接其他配管部的一對配管連接口,且所述一對配管連接口在所述殼體的前后寬度方向或橫向寬度方向上配置于所述殼體的同一側。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水供應裝置,其中, 該熱水供應裝置還具有設于所述進水路徑中的靠近所述第2傳熱管的區域的第I存水彎流路。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水供應裝置,其中, 該熱水供應裝置還具有設于用于將所述第I傳熱管以及所述第2傳熱管連接起來的中間流路的第2存水彎流路。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水供應裝置,其中, 所述第I傳熱管形成為多個直狀管體部沿著與它們的軸長方向交叉的方向隔開間隔地排列且借助多個連結用管體部連成一連串而成的蛇行形狀, 所述I次換熱器具有殼體,向該殼體的內部供給所述加熱用氣體,且在該殼體內,所述蛇行形狀的傳熱管在上下高度方向上以單層設置。
【文檔編號】F24H8/00GK106066094SQ201610172905
【公開日】2016年11月2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4日 公開號201610172905.6, CN 106066094 A, CN 106066094A, CN 201610172905, CN-A-106066094, CN106066094 A, CN106066094A, CN201610172905, CN201610172905.6
【發明人】西村和裕, 廣津誠
【申請人】株式會社能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