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快裝排氣扇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排除有害氣體,特別是排除廚房油煙用的快裝排氣扇。
為了排除生產、試驗和烹調時產生的各種有害氣體,廣泛地使用著排氣扇。這對改善工作環境和廚房衛生條件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目前生產、銷售和使用的這些排氣扇,其扇頭支架與氣流通道之間固定地連為一體,而排氣扇整機與固定物框架之間也用不易脫卸的方式進行連接,這對粘有油污的氣流通道、扇頭以及機座等零部件的擦拭與清洗帶來不便。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國專利ZL96234601.2提出了將扇頭支架設計成可轉動的結構。這給排氣扇的擦拭與清洗帶來一定的方便。但是由于排氣扇的扇頭仍然置于氣流通道中,或者整個排氣扇固定于固定物框架上不易取下,所以擦拭與清洗仍然不夠方便,而且部分結構也較復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改進的快裝排氣扇,它對粘有油污的排氣扇表面能十分方便地進行擦拭與清洗;擦拭和清洗后又能方便、快捷地裝配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該氣流通道上設置有易脫卸的卡、扣構件連接。借助于這類易脫卸的卡、扣構件連接,或者是可方便地將扇頭支架連帶整個扇頭直接從氣流通道中拿出,或者是可方便地將快裝排氣扇從固定物框架上取下,從而對粘有油污的排氣扇表面能十分方便地進行擦拭與清洗;由于是易脫卸的卡、扣構件連接,同樣,在擦拭、清洗后也能方便、快捷地完成其裝配。這種連接可以是全部使用易脫卸的卡、扣構件,也可以是部分易脫卸的卡、扣構件與一般螺紋等緊固件的組合,以實現其易裝、易卸的要求。
在該氣流通道的橫截面的內壁上設置有內凹卡口或外凸卡子的卡、扣構件,在扇頭支架的支承腳上相應地設置有與前者構成易脫卸卡、扣構件連接的外凸卡子或內凹卡口的卡、扣構件。裝、卸時通過卡、扣構件的彈性變形、或通過旋轉角度使其位置、尺寸發生改變,將扇頭支架支承腳上的外凸卡子嵌入氣流通道相應橫截面內壁上對應的內凹卡口中,或者將氣流通道內壁上的外凸卡子嵌入扇頭支架支承腳上對應的內凹卡口中,從而構成易脫卸的卡、扣構件連接。
還可在氣流通道橫截面內壁的本體上直接形成內凹卡口或外凸卡子,在扇頭支架的支承腳本體上直接形成與前者構成易脫卸卡、扣構件連接的外凸卡子或內凹卡口。裝、卸時借助于氣流通道橫截面的彈性變形、或者扇頭支架支承腳本體的彈性變形或相對位置改變,實現這類易脫卸的卡、扣連接。這種結構極為簡單,工藝性好,制造和使用都十分簡單、方便。
上述氣流通道用易脫卸的卡、扣構件直接與固定物框架連接。通過這類易脫卸的卡、扣構件連接,可方便地將快裝排氣扇整機從固定物框架上取下,以便分別對扇頭、氣流通道及整個快裝排氣扇的表面進行擦拭與清洗。
氣流通道也可以通過與其用易脫卸卡、扣構件連接的面板,再與固定物框架連接。這種連接可以為一般螺紋等緊固件的連接,也可為易脫卸的卡、扣構件連接。也就是說,氣流通道與面板之間、面板與固定物框架之間都用易脫卸的卡、扣構件連接。這樣,不僅可將快裝排氣扇整機方便地從固定物框架上取下,還可以只從面板中僅取下氣流通道和扇頭,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局部擦拭。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快裝排氣扇,因為能將整個扇頭方便地直接從氣流通道中拿出,或者將氣流通道從面板中取出,或者能快捷地將整機從固定物框架上取下,或者兼而有之,所以擦拭與清洗都十分方便;改進后的快裝排氣扇,其結構特別簡單,零件的結構工藝性和裝配工藝性更好,成本低廉;由于裝、卸都十分方便、快捷,因此,實用性更強。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快裝排氣扇的縱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快裝排氣扇另一個實施例的縱截面結構示意圖,其氣流通道是通過面板與固定物框架連接。
圖3是氣流通道與扇頭支架之間連接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4是用于橫向(或徑向)易脫卸連接的卡、扣構件結構舉例示意圖。
圖5是快裝排氣扇氣流通道與面板間用的易脫卸卡、扣構件橫截面示意圖。
圖6是用于縱向(或軸向)易脫卸連接的卡、扣構件結構舉例示意圖。
如
圖1所示,快裝排氣扇包括氣流通道(1)與扇頭(3),扇頭(3)通過扇頭支架(2)用易脫卸的卡、扣構件(5)安裝在氣流通道(1)中,該氣流通道(1)借助于易脫卸的卡、扣構件(6)安裝在固定物框架(7)上。油煙沿箭頭(4)所示方向經氣流通道(1)排至室外。
圖1中有兩處采用了易脫卸卡、扣構件(5、6)的連接,當然也可為其中的一處。
圖2中表示扇頭支架(2)通過卡、扣構件(5)與氣流通道(1)實現易脫卸的連接,氣流通道(1)經易脫卸的卡、扣構件(8)與面板(9)連接,面板(9)再經易脫卸的卡、扣構件(6)與固定物框架(7)連接。當然這三處也可僅在其中一處或兩處用易脫卸的卡、扣連接。
圖3中表示出氣流通道(1)與扇頭支架(2)之間用易脫卸的卡、扣構件(5)的連接示意圖。
從
圖1至3中可知,借助于這類易脫卸的卡、扣構件(5、6或8),就可方便地將扇頭支架(2)連帶整個扇頭(3)直接從氣流通道(1)中拿出,或將氣流通道(1)從面板(9)中取出,或將快裝排氣扇整機從固定物框架(7)上方便地取下,或者兼而有之,從而進行清洗,以及清洗后的裝配。
圖4表示氣流通道(1)與扇頭支架(2)之間用的易脫卸卡、扣構件(5)結構的舉例。
圖4.a中,在氣流通道(1)橫截面內壁上設置有內凹卡口,此處的內凹卡口為孔槽(19);在扇頭支架(2)的支承腳上相應地設有外凸卡子,此處的外凸卡子為彈性碰珠(10)。當然還可為其他卡、扣結構。通過彈性碰珠(10)等的彈性變形或其相對位置、尺寸的改變實現其易脫卸的卡、扣連接。
圖4.b中是在氣流通道(1)橫截面的內壁本體上直接形成內凹卡口,此處內凹卡口為孔槽(26);在扇頭支架(2)的支承腳本體上直接形成外凸卡子,此處外凸卡子為凸塊(11)。
圖4.c中是在氣流通道(1)橫截面內壁的本體上直接形成外凸卡子,此處外凸卡子為凸塊(12),在扇頭支架(2)的支承腳本體上直接形成內凹卡口,此處內凹卡口為孔槽(13)。
圖4.b、c中,裝卸時通過氣流通道(1)橫截面和扇頭支架(2)的彈性變形或其相對位置、尺寸的改變實現其易脫卸的卡、扣連接。這種結構簡單適用。
圖4.d中氣流通道(1)橫截面內壁上的內凹卡口為環形槽(15),在扇頭支架(2)支承腳上直接形成的外凸卡子為凸塊(14)。裝卸時,同樣通過氣流通道(1)橫截面和扇頭支架(2)的彈性變形或其相對的位移實現卡、扣連接。
圖5表示在氣流通道(1)橫截面外壁上設置有內凹卡口,此處的內凹卡口為孔槽(17),在面板(9)上對應的部位設置有外凸卡子,此處的外凸卡子為凸塊(16),通過氣流通道(1)橫截面及卡、扣構件的彈性變形,或者如同壓力鍋與其蓋那樣相對地旋轉一個角度,以實現卡、扣的連接。
除了圖4、5中所示結構以外,這類常用于橫向(或徑向)易脫卸的卡、扣構件還有很多,這里僅舉幾例進行說明。
圖6表示氣流通道(1)或面板(9)與固定物框架(7)用易脫卸的卡、扣構件連接的結構舉例。
圖6.a中安裝在固定物框架(7)上的彈性卡爪(18)的最大直徑稍大于氣流通道(1)或面板(9)上孔(20)的直徑,通過彈性卡爪(18)的彈性變形實現卡、扣連接。脫卸時夾住彈性卡爪(18)即可解扣。
圖6.b中安裝在固定物框架(7)上釘頭(21)的最大直徑小于氣流通道(1)或面板(9)上的大孔(22)直徑而大于其長孔(23)的寬度,通過它們相對的位移實現卡、扣連接。為了緊固,還可在卡住之后將釘頭旋緊,裝卸時同樣方便、快捷。
圖6.c中安裝在固定物框架(7)上的擋塊(24)卡住氣流通道(1)或面板(9);圖6.d中安裝在固定物框架(7)上的卡鉤(25)掛住氣流通道(1)或面板(9)。這類卡、扣連接的構件還有很多,如凸輪、楔塊、燕尾槽、插銷、門栓和快卸螺栓等等。
當然,這類易脫卸的卡、扣構件不限于上述的幾種結構,氣流通道(1)的卡、扣構件連接也可為一處或多處,這里僅舉幾個實施例進行說明。
權利要求1.一種排除有害氣體,特別是排除廚房油煙用的快裝排氣扇,包括氣流通道(1)和扇頭(3),此扇頭(3)通過扇頭支架(2)安裝在該氣流通道(1)中,氣流通道(1)安裝于固定物框架(7)上,其特征是該氣流通道(1)上設置有易脫卸的卡、扣構件(5、6或8)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裝排氣扇,其特征是在該氣流通道(1)的橫截面內壁上設置有內凹卡口(19)、(15)、(26)或外凸卡子(12)的卡、扣構件(5),在上述扇頭支架(2)的支承腳上相應地設置有與前者構成易脫卸卡、扣構件連接的外凸卡子(10)、(11)、(14)或內凹卡口(13)的卡、扣構件(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裝排氣扇,其特征是在該氣流通道(1)橫截面內壁的本體上直接形成內凹卡口(26)、(15)或外凸卡子(12),在上述扇頭支架(2)的支承腳本體上直接形成與前者構成易脫卸卡、扣構件連接的外凸卡子(11)、(14)或內凹卡口(13)。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項所述的快裝排氣扇,其特征是該氣流通道(1)用易脫卸的卡、扣構件(6)直接與固定物框架(7)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項所述的快裝排氣扇,其特征是該氣流通道(1)通過與其用易脫卸卡、扣構件(8)連接的面板(9),再與固定物框架(7)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排除油煙用的快裝排氣扇,由氣流通道和安裝在氣流通道中的扇頭組成,氣流通道設置有易脫卸的卡、扣構件。氣流通道與扇頭支架之間、或者氣流通道與固定物框架之間為卡、扣連接。擦拭時可方便地將扇頭支架連帶整個扇頭直接從氣流通道中拿出,或將整機從固定物框架上方便地取下,清洗極為方便;該排氣扇結構特別簡單,零件結構工藝性和裝配工藝性好,成本低廉;由于裝、卸都十分方便、快捷,因此實用性更強。
文檔編號F24F7/06GK2392114SQ99245090
公開日2000年8月16日 申請日期1999年10月14日 優先權日1999年10月14日
發明者任振東 申請人:任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