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三層帶式穿流干燥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619625閱讀:50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三層帶式穿流干燥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三層帶式穿流干燥機屬干燥機。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生產的帶式穿流干燥機,多為一層或五層的風向布風器采用向上吹風或向下吹風,讓熱風穿過網帶,而物料均勻的鋪在網帶上,網帶在傳動機構的帶動下,在烘箱內緩慢移動,經過一定時間烘干后,達到將物料烘干的目的。主要缺點是1、單層帶式占地面積大,工程土建造價高;2、五層帶式,布風器難合理,風力吹不透,干燥效率不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占地面積小,傳熱效果好,干燥效率高,物料停留時間可任意調節,能確保低水分產品的干燥機。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干燥機的構成是,在烘箱內裝有上、中、下三層由調速電機(或減速電機)通過皮帶連于傳動機構的皮帶輪,而傳動機構左右兩個網帶輪通過網帶連成網帶層,熱風機通過送風管與置于中層網帶層內的布風器相連,排濕風管兩端分別連于分布在烘箱上蓋上的排濕口和排濕風機;循環風機通過一個循環風管與置于下層網帶層內的布風器相連;另一循環風管兩端分別連于分布在烘箱上蓋上的回風口和循環風機。
本三層帶式穿流干燥機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主要優點1、采用上、中、下三層結構,大大減小了占地面積;2、采用上、中兩層送風,再回到下層(底層)循環,極大地提高了傳熱效果,提高了干燥效率;3、物料停留時間采用無級調速傳動,可任意調節,確保產品的低水分要求(含水率0.5%)。


圖1是三層帶式穿流干燥機組成平面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左視平面示意圖。
圖1中的標號及符號名稱1、排濕風機,2、排濕風管,3、回風口,4、排濕口,5、網帶,6、中層布風器,7、底層布風器,8、送風管,9、熱風機,10、循環風管,11、循環風機,12、循環風管,13、調速電機,14、傳動機構,A、加料機,B、出料斗。箭頭方向表示熱風的流向路徑和循環風的流向路徑。
圖2中的標號及名稱與圖1中的標號及名稱一致。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上述附圖來敘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由圖1與圖2可知,本三層帶式穿流干燥機的組成是在烘箱內裝有上、中、下三層由調速電機(減速電機)13通過皮帶連于傳動機構14的皮帶輪,而傳動機構中的左、右兩個網帶輪通過網帶5連成的網帶層;共三層;熱風機9通過送風管8與置于中層(第二層)網帶層內的中層布風器6相連;排濕風管2兩端分別連于分布在烘箱上蓋上的排濕口4和排濕風機1;循環風機11通過循環風管10與置于下層(第三層)網帶層內的底層布風器7相連;循環風管12兩端分別連于分布在烘箱上蓋上的回風口3和循環風機11。其工作原理和過程是物料通過加料機A均勻的鋪在第一層網帶5上,網帶在傳動機構14的傳動下,緩慢的在烘箱內移動,物料由上層(第一層)網帶尾端掉落到中層(第二層)網帶頭端,再由中層(第二層)網帶尾端掉落到下層(底層、第三層)網帶頭端,最后從第三層(底層)網帶的尾端經出料斗B排出。在運動過程中,由熱風機9通過送風管8向第二層(中層)內的中層布風器6輸入熱風,熱風經中層布風器6均勻地吹向第二層及第一層(上層)網帶;在第一層上部,一部分濕空氣經排濕口4通過排濕風管2由排濕風機1排出機外;一部分空氣由回風口3進入循環風管10,通過循環風機11再經循環風管12送入底層布風器7,并通過底層布風器7使風向上吹,穿透第三層、第二層、第一層,再經回風口3通過循環風管10形成一個穩定的循環回路,極大地強化了熱空氣與濕物料的傳熱,從而大大地提高了干燥效率,物料中水分可達0.5%以下。以上為一個循環單元。一般為4米左右一段,烘箱長度可采用多個循環單元組合。
權利要求1.一種三層帶式穿流干燥機,其特征在于在烘箱內裝有上、中、下三層由調速電機(13)通過皮帶連于傳動機構(14)的皮帶輪,而傳動機構中的左右兩個網帶輪通過網帶(5)連成網帶層;熱風機(9)通過送風管(8)與置于中層網帶層內的中層布風器(6)相連;排濕風管(2)兩端分別連于分布在烘箱上蓋上的排濕口(4)和排濕風機(1);循環風機(11)通過循環風管(10)與置于下層網帶層內的底層布風器(7)相連;循環風管(12)兩端分別連于分布在烘箱上蓋上的回風口(3)和循環風機(11)。
專利摘要一種三層帶式穿流干燥機,其特征在于在烘箱內裝有上、中、下三層由調速電機(13)、傳動機構(14)、網帶(5)所組成的網帶層;熱風機(9)通過送風管(8)與中層布風器(6)相連;排濕風管(2)兩端分別連于排濕口(4)和排濕風機(1);循環風機(11)通過循環風管(10)與底層布風器(7)相連;循環風管(12)兩端連于回風口(3)和循環風機(11)。本干燥機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占地面積小,傳熱效果好,干燥效率高。
文檔編號F26B17/00GK2572317SQ0225774
公開日2003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02年10月14日 優先權日2002年10月14日
發明者朱正平 申請人:朱正平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