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冷式振動冷渣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輸送、冷卻粉狀或塊狀灼熱物料的水冷式振動輸送機,它特別適用于輸送流化床鍋爐排出的高溫熱渣。
現有的水冷式螺旋絞籠冷渣器,雖能用于粉狀或塊狀高溫物料,如用于流化床鍋爐高溫爐渣的輸送、冷卻,但該冷渣器的充滿度低,換熱效果差,外觀和螺旋葉片等受熱部件易磨損變形,設備易卡死,使用壽命短,維修不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換熱速度快,抗堵性好、使用壽命長、經濟、安全的水冷式振動冷渣機。
本實用新型包括底架15、分別與底架15上、下部相接的導向板彈簧13、主彈簧14、減振彈簧11和經推力板彈簧3與底架15一端連接的電機座1和振動電機2,導向板彈簧13上連接有輸送槽,該輸送槽由外殼9和內膽9′組成,呈夾套結構;外殼9上部一端設有夾套進水口4和冷卻水進水口5,另一端設有出水口7,內膽9′內設有冷卻水管8,輸送槽上部離電機座1的近端設有進渣口16,另一端底部設有出渣口10。
本實用新型的冷卻水管8外部設有襯套18。冷卻水管8的一端有45°彎曲段8′。輸送槽上部可設二個觀察孔6。冷卻水管8的分布為多根平行,多層錯落式設置。外殼9頂部的蓋板17為弧形,外殼9與內膽9′間設有鉚釘17′。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1、工作時高溫粉狀或塊狀物料,受振動電機產生的激振力作用,使其在輸送槽內呈跳躍式向前運動,故對受熱部件及內膽的磨損小,且換熱管外部設有襯套,整機使用壽命長。2、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內膽、外殼組成的夾套式和特殊排列的管式換熱器雙重冷卻系統,不但熱交換速度塊,換熱效率高,又便余熱回收利用,節約能源。3、由于冷卻水管的一端設有變曲段,外殼蓋板為弧形結構,可防止水管和外殼受熱膨脹造成管子脫焊,外殼焊縫開裂,冷卻水滲漏。4、由于輸送槽上部設有二個觀察孔,通過觀察孔方便監控整機工作狀況,及時清理體積過大的渣料。5、因輸送槽為閉式結構,可防止粉塵污染、改善進工作環境。
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
圖1去除側板后的B向視圖。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
底架15經推力板彈簧3與振動電機2的電機座1連接,減振彈簧11均布在底架15和電機座1的下部,減振彈簧11底部為彈簧座12′導向板彈簧13的下部與底架15連接,上部與外殼9連接。主彈簧14均布在底架15的上部,其上端與導向板彈簧13連接。工作時兩臺振動電機2同時反向旋轉,所產生的激振力經推力板彈簧3傳遞至底架15£-再經導向板彈簧13和主彈簧14傳遞至輸送槽。高溫粉狀或塊狀渣料經進渣口16落入內膽9′中,在內膽9′中呈跳躍式前進,并冷卻渣料。輸送槽由外殼9和內膽′組成,呈夾套式結構,夾套進水口4位于外殼9上部一端,出水口7位于另一端。內膽9′內的冷卻水管8外壁套裝有襯套18,并經連板19與內膽9′壁部固定,冷卻水管為多根平行,多層錯落式設置,以便于渣料下落和加快換熱速度。如
圖1所示冷卻水管一端有45°彎曲段8′,另一端呈°垂直向上與出水口7連通,以避免冷卻水管受熱伸長造成管子脫焊滲漏。外殼9頂部的蓋板17呈弧形。外殼9和內膽9′的上下間可用φ20mm的A3鋼鉚釘17′加固焊接。兩側可用φ32×4mm無縫鋼管牢固焊接,以便輸送槽能承受振動電機2工作時產生的激振力,避免夾套受振壞。外殼9上部的觀察孔6可設二個或多個以便及時清理大塊煤渣,防止堵塞。
權利要求1.水冷式振動冷渣機,包括底架(15)、分別與底架(15)上、下部相接的導向板彈簧(13)、主彈簧(14)、減振彈簧(11)和經推力板彈簧(3)與底架(15)一端連接的電機座(1)振動電機(2),其特征為導向板彈簧(13)上連接有輸送槽,所說的輸送槽由外殼(9)和內膽(9′)組成,呈夾套結構,外殼(9)上部一端設有夾套進水口(4)和冷卻水進水口(5),另一端設有出水口(7),內膽(9′)內有冷卻水管(8),輸送槽上部離電機座(1)的近端設有進渣口(16),另一端底部設有出渣口(10)。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振動冷渣機,其特征為冷卻水管(8)外部設有襯套(18)。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振動冷渣機,其特征為冷卻水管(8)的一端有45°彎曲段(8′)。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振動冷渣機,其特征為輸送槽上設有二個觀察孔(6)。
5.按權利要求1、2所述的水冷式振動冷渣機,其特征為冷卻水管(8)為多根平行,多層錯落式設置。
6.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振動冷渣機,其特征為外殼(9)頂部的蓋板(17)為弧形結構,外殼(9)與內膽(9′)間設有鉚釘(1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水冷式振動冷渣機,它由底架、導向彈簧板、主彈簧、減振彈簧、振動電機等組成,其主要特征為導向彈簧板上設有由外殼和內膽組成的輸送槽,內膽內設有特殊排列的水冷卻管,水冷卻管的一端為彎曲段,外殼蓋板為弧形結構,并設有觀察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換熱效果好,使用壽命長、操作方便、可減少環境污染和便于余熱利用。
文檔編號F23C10/24GK2401781SQ9923062
公開日2000年10月18日 申請日期1999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1999年12月30日
發明者尤鳳興 申請人:尤鳳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