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多層成型品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4485172閱讀:434來源:國(guo)知局
專利名稱:多層成型品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車門裝飾材料、車輛內裝飾材料、房屋內裝飾材料和家具外裝飾材料等的多層成形品,尤其涉及具有柔感外表面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這種多層成形品中有車門裝飾材料,其結構是以按給定形狀形成的木質類或樹脂類材料為基材,隔以發泡層,然后再覆蓋表皮層。
為了制造這種車門裝飾材料,例如

圖15所示,首先在多孔性木質類基材表面,噴涂粘接劑,將干燥后的木質基材1放在真空成形模具5之上。然后在預先用柔軟的合成樹脂制成薄片狀的表皮層2b的內表面上粘接柔軟的片狀發泡材料層2a,得到表皮材2。利用固定框3固定表皮材2的四周,利用遠紅外線加熱器對表皮材進行加熱,使其軟化后,向下移動與基材1和真空成形模具5的上側外周部分接觸。在真空成形模具5上設置的吸引管路6加上來自真空源7的負壓。通過從吸引管路6引出的許多細管6a以及多孔性基材1,使表皮材2被吸引至與基材1的表面全面粘接。將粘接了表皮材2的基材1從真空成形模具5卸下后,留有一定寬度,然后切除表皮材2的外周多余部分。留下的表皮材2的外周邊部分卷入基材1的外緣內側后與之粘接。至此,完成了車門裝飾材料的制作。
在以往這種制造方法中,由于使用了粘接劑,導致操作環境惡化,而且操作工序復雜。為解決這些問題而提出的改進方法是將由發泡層疊合制成的表皮材放入模具內,注入作為基材的熔融樹脂,然后壓縮成形。這種方法可以改善操作環境,操作工序也有所簡化,但成形時由于熱和壓力的作用而損傷表層材,使表層材出現皺紋、凹凸和麻點等外觀問題。
另外,上述兩種方法都要求預先制好表皮材,這種表皮材是由分別成形的片狀發泡層和表皮層粘接而成,因而必須有成形裝置和粘接裝置。成形后要切除表層材的多余部分,表皮材的外周部要卷入基材外緣的內側后再與之粘接。這樣將增加一系列制造裝置和制造工序的數量,增大制造成本。可以說這類問題的改進,仍不充分。另外,表層材的周圍不僅要固定,還要能夠完全覆蓋基材,因此需要相當的面積,從而增多了修剪切除的邊角料,成本上不利。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上述問題,提供外觀及彈性均佳的多層成形品的低成本制造方法。
本發明涉及由柔軟的薄表層材、柔軟的發泡中間層以及基材組成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形成表層材的表皮熔融樹脂層、形成中間層的中間熔融樹脂層以及形成基材的基材熔融樹脂層通過擠壓機模頭擠壓成片狀后,按照基材熔融樹脂層接觸下方模具的狀態供料后,進行壓縮成形。
本發明最好是,表皮熔融樹脂層由熱塑性彈性體組成,中間熔融樹脂層由含有發泡劑的、乙烯與至少是自由基聚合性酸酐共聚而成的乙烯類共聚物組成,基材熔融樹脂層由烯烴類樹脂組成;表皮熔融樹脂層的熱塑性彈性體為烯烴類熱塑性彈性體和/或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在溫度230℃、負荷2.16kg時它的熔體流動指數為0.1-200 g/10分,肖氏硬度A在50~96范圍內。
本發明可以將表皮熔融樹脂層、中間熔融樹脂層以及基材熔融樹脂層在擠壓機模頭內部疊合后擠壓成多層片狀。也可以將基材熔融樹脂層通過擠壓機模頭擠壓成形,將表皮熔融樹脂層和中間熔融樹脂層在擠壓機模頭內部疊合,擠壓成多層片狀后,再疊放在基材熔融樹脂層上進行供料。或者,將中間熔融樹脂層和基材熔融樹脂層在擠壓機模頭內部疊合,擠壓成多層片狀,通過擠壓機模頭將表皮熔融樹脂層擠壓成形后,疊放在中間熔融樹脂層和基材樹脂層之上進行供料。
本發明中,中間熔融樹脂層指的是從在擠壓機內的熔融到壓縮成形后的固化這一過程中發泡形成的材料。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作為同樣的多層成形品制造方法,本發明還具有下面的特征將預先成形的基材放置在可加熱的下方模具內,形成表層材的表皮熔融樹脂層以及形成中間層的中間熔融樹脂層從擠壓機模頭擠壓成多層片狀,使中間熔融樹脂層與基材保持接觸的狀態下疊放后,閉合已加熱的上方模具,使中間熔融樹脂層發泡,然后使兩個模具冷卻。這里的基材以木質類材料為好。
另外,本發明也可由熔融樹脂供料工序、合模工序、發泡工序和冷卻工序組成。在熔融樹脂供料工序中,將分別形成基材、中間層以及表層材的基材熔融樹脂層、未發泡的中間熔融樹脂層以及表皮熔融樹脂層疊合為一體形成的富有塑性的多層片狀熔融樹脂疊層體,以基本全部覆蓋下方模具的上側的表面的形式進行供料。在下方模具的上表面是與基材下表面對應的形狀第一成形面。在合模工序中,上方模具向下移動。在上方模具的下表面是與表層材表面對應的形狀第二成形面。當第二成形面與第一成形面之間的距離為大于熔融樹脂疊層體厚度的給定間隙值時即停止下移上方模具。在發泡工序中,至少通過上方模具側加熱未發泡的中間熔融樹脂層,使其在表皮熔融樹脂層的表面與第二成形面接觸為止的期間內發泡。在冷卻工序中,使各熔融樹脂層進行冷卻。
上述本發明中,最好在熔融樹脂供料工序與合模工序之間,再加一個真空密合工序,以使熔融樹脂疊層體在真空壓的作用下與下方模具的上側密合接觸。
另外,上述本發明,在合模過程中,最好切除處于第一成形面外側的熔融樹脂疊層體的多余部分。這一多余部分的切除工作可以由沿第一成形面的外周在下方模具形成的第一臺階部,和沿第二成形面的外周在上方模具形成的第二臺階部通過合模過程中的互相嵌合的剪切作用來完成。
另外,在發泡工序中,中間熔融樹脂層的加熱最好通過設置在上方模具第二成形面的面加熱器來完成。或者,除了通過上方模具第二成形面的面加熱器進行加熱外,還可通過設置在下方模具第一成形面的面加熱器來進行加熱。
另外,在熔融樹脂供料工序中,熔融樹脂疊層體的供料是由基材熔融樹脂層、未發泡的中間熔融樹脂層以及表皮熔融樹脂層同時從供料模頭的狹縫狀擠出口被擠壓出來,與此同時,供料模頭還應在下方模具的上方,沿與擠出口成直角的基本水平方向移動來完成。
另外,作為同樣的多層成形品制造方法,本發明的特征是可以由基材置放工序、熔融樹脂供料工序、合模工序、發泡工序和冷卻工序組成。在基材置放工序中,將預先成形的基材置放到下方模具的第一成形面上。在熔融樹脂供料工序中,將由分別形成中間層以及表層材的中間熔融樹脂層以及表皮熔融樹脂層疊合為一體得到的富有塑性的多層片狀熔融樹脂疊層體,以基本全部覆蓋到下方模具以及基材的上側的形式進行供料。在合模工序中,將其下表面形成有與表層材表面相對應的形狀第二成形面的上方模具向下方模具下降,當第一成形面和第二成形面之間的間隙大于基材與熔融樹脂疊層體的厚度之和的給定間隙值時,則停止下移上方模具。在發泡工序中,通過從上方模具對未發泡的中間熔融樹脂層進行加熱,使未發泡的中間熔融樹脂層發泡至表皮熔融樹脂層的表面與第二成形面接觸為止。在冷卻工序中,使各熔融樹脂層進行冷卻。
上述本發明中的預先成形的基材,最好是具有通氣性的多孔性材料,這種多孔性材料最好是木質類材料。
另外,上述本發明中,在熔融樹脂供料工序和合模工序之間,最好設立一個真空密合工序,使熔融樹脂疊層體在真空壓的作用下與基材以及下方模具的上側密合接觸。
另外,上述本發明,在合模工序的過程中,最好切除處于第一成形面外側的熔融樹脂疊層體的多余部分。這一多余部分的切除工作,可以由沿第一成形面的外周在下方模具形成的第1臺階部,和沿第二成形面的外周在上方模具形成的第二臺階部通過合模過程中的互相嵌合的剪切作用來完成。
另外,在發泡工序中,最好利用設置在上方模具第二成形面的面加熱器對中間熔融樹脂層進行加熱。
另外,在熔融樹脂供料工序中,熔融樹脂疊層體供料是由未發泡的中間熔融樹脂層以及表皮熔融樹脂層同時從供料模頭的狹縫狀擠出口被擠壓出來,與此同時,供料模頭還應在下方模具的上方,沿與擠出口成直角的水平方向進行移動。
下面進行附圖的簡要說明圖1為表示本發明的多層成形品制造方法的第一實施方案中,各熔融樹脂層向下方模具的上面供料時的狀態剖面圖。
圖2為表示本發明的多層成形品制造方法的第二實施方案中,各熔融樹脂層向下方模具的上面供料時的狀態剖面圖。
圖3為表示第一以及第二實施方案中,各熔融樹脂層在壓縮成形冷卻后的狀態剖面圖。
圖4為利用本發明制造的車門裝飾材料的平面圖。
圖5為利用本發明制造的車門裝飾材料的剖面圖。
圖6為表示本發明提供的多層成形品制造方法的第三實施方案中,各熔融樹脂層向下方模具的上面供料時的狀態以及上方模具閉合過程時的狀態剖面圖。
圖7為表示第三實施方案中,各熔融樹脂層在壓縮成形冷卻后的狀態剖面圖。
圖8為表示本發明的多層成形品制造方法的第四實施方案中,熔融樹脂供料工序過程的狀態剖面圖。
圖9為表示第四實施方案中,合模工序結束時的狀態剖面圖。
圖10為表示第四實施方案中,發泡工序結束時的狀態剖面圖。
圖11為表示第四實施方案中,面加熱器的結構部分放大剖面圖。
圖12為表示本發明的多層成形品制造方法的第五實施方案中,熔融樹脂供料工序過程的狀態剖面圖。
圖13為表示第五實施方案中,合模工序結束時的狀態剖面圖。
圖14為表示第五實施方案中,發泡工序結束時的狀態剖面圖。
圖15為一個利用已有技術制造多層成形品的例子的示意圖。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發明應用于車門裝飾材料的實施方案。如圖4及圖5所示,利用本發明制造的車門裝飾材料10是由具有剛性的基材11和覆蓋基材外表面的薄的柔軟的表層材13、以及在11、13之間并與二者結合在一起的柔軟發泡中間層12組成。為了清楚地顯示局部,圖5將車門裝飾材料的各部分厚度按比例進行放大。
圖1以及圖3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案。圖2以及圖3表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案。圖6以及圖7表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案。圖8-圖11表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案。圖12-圖14表示本發明的第五實施方案。首先說明各實施方案中通用的表層材13、中間層12、還有第一、第二以及第四實施方案和第三以及第五實施方案中通用的基材11,然后說明各實施方案中適用于車門裝飾材料10的成形方法、所得到的多層成形品及其作用等。
(A)表層材本發明的表層材13為各實施方案中通用的、熱塑性彈性體中的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和/或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其中,烯烴類熱塑性彈性體(TPO)或苯乙烯類部分含有30重量%以下的加氫丁苯共聚彈性體能夠滿足作為表層材應具有的性能和外觀要求,而且它與內層材的熔融粘接性能也很好,所以是很合適的表層材。作為烯烴類熱塑性彈性體的例子,有在特開平1-197544、特開平2-170845、特開平3-64341、特開平3-273041、特開平4-25539、特開平4-114046、特開平4-180945、特開平4-258639、特開平4-261434中所表示的烯烴類樹脂和烯烴類彈性體成分中添加交聯劑后混煉而成的交聯類型,有在特開平5-202244中所表示的烯烴類樹脂中只加入烯烴類彈性體進行混煉而成的單純混合類型,有特開昭57-61012所表示的通過多段聚合工藝在反應器內將烯烴類樹脂與烯烴類彈性體混合所得的反應器生產類型,還有特愿平7-205854中所表示的烯烴類彈性體和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的混合物。另外,根據需要,本發明自然還可以在熱塑性彈性體中加入一般所用的穩定劑、阻燃劑、加工助劑、潤滑劑、抗靜電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著色劑、顏料等的添加劑以及各種填充劑。
按照JIS-K7210標準測定,表層材的熱塑性彈性體在溫度230℃、負荷2.16kg時的熔體流動指數(以下簡稱MFR)為0.1-200g/10分鐘,以1-150g/10分鐘更為合適。如不到0.1g/10分鐘,表層材的流動性變差,難控制厚度,還會產生流動痕跡所造成的外觀不良的問題。如超過200g/10分鐘,就不能從擠壓機模頭將熔融狀態的表層材13與中間層12擠壓成多層片狀,加熱時會出現兩層之間的混合等成形問題,另外表層材的耐熱性、耐損傷性等必須具備的物性也會變差。
另外,熱塑性彈性體的肖氏硬度A為50-96。這里的肖氏硬度A是按照ASTM-D2240進行測定的值。肖氏硬度A低于50時,表層過于柔軟,有發粘感,耐損傷性能降低。高于96時,表層過于堅固,柔感變差,與模具的密合性不好,造成花紋刻印性能不良和光澤斑點等外觀缺陷。
(B)中間層本發明的中間層12為各實施方案通用,由含有在特開平7-41591、特開平7-90103、特開平7-138398中所示發泡劑的、乙烯和至少是自由基聚合性酸酐共聚的乙烯類共聚物組成。這里的乙烯類共聚物(a)采用由乙烯與至少是自由基酸酐進行自由基聚合得到的乙烯類共聚物。另外,也可采用聚乙烯與自由基聚合性酸酐進行接枝聚合所得到的接枝共聚物。
自由基聚合性酸酐可以是馬來酸酐、衣康酸酐、檸康酸酐、恩狄克(endic)酸酐、十二碳烯基琥珀酸酐、1-丁烯-3,4-二羧酸酐、與碳原子數量最多為18的末端進行雙鍵結合的二烯烴基琥珀酸酐等碳原子數為4~50的不飽和羧基酸酐。
另外,本發明所用的乙烯類共聚物(a)除采用乙烯與自由基聚合性酸酐外,還可加入與乙烯可共聚的其他單體共聚形成的多元共聚物。
這些其他單體可以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甲基)丙烯酸苯甲酯、富馬酸二甲酯、馬來酸二甲酯等不飽和羧酸烷基酯類;醋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的乙烯基酯類;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丙基乙烯基醚、丁基乙烯基醚等乙烯類不飽和醚化合物;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降冰片烯、丁二烯等乙烯類不飽和烴化合物等,還有(甲基)丙烯腈、丙烯醛、丁烯醛、三甲氧基乙烯基硅烷、(甲基)丙烯酸(三甲氧基硅基)丙基酯、氯乙烯、偏二氯乙烯等。這些單體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將兩種以上混合使用。
乙烯類共聚物(a)中使用的自由基酸酐的共聚比例為0.1-40重量%,0.5-30重量%更好,1-5重量%最好。乙烯類共聚物(a)的MFR(按JIS K7210標準的表1、條件4進行測量)為0.01-700g/10分鐘,0.05-500g/10分鐘更好,0.1-300g/10分鐘最好。
本發明的發泡劑具有比乙烯類共聚物熔解溫度更高的分解溫度,其分解溫度為100~250℃溫度范圍,其分解溫度高于120℃更好,高于130℃最好。
作為發泡劑的具體例,可以是二亞硝基五亞甲基四胺、偶氮二異丁腈、偶氮二甲酰胺、對-甲苯磺酰肼、4,4′-氧雙苯磺酰肼、肼等的化合物或者是上述物體的混合物。
這些發泡體中還可以并用助發泡劑,以增進發泡效果。助發泡劑可以用氧化鋅、硫酸鉛、尿素、硬脂酸鋅、水楊酸、鄰苯二甲酸、硼酸、尿素樹脂等。
另外,對于乙烯類共聚物100重量份,發泡劑的配量為0.1-40重量份,1.0-35重量份更好,2.0-30重量份最好。發泡劑的組成比若不滿0.1重量份,則發泡體倍率不足;另一方面,若超過40重量份,則彈性下降,不能滿足要求。
進而,特別是為了增強耐熱性,中間層12中可以從下列1)-3)的成分中至少選擇一種加入乙烯類共聚物1)乙烯類共聚物(b);2)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能與源于乙烯類共聚物(a)中的自由基聚合性酸酐的單元進行反應的官能基的反應性化合物;3)有機過氧化物。
通過加入這些成分,不用電子束輻照裝置等特別裝置就可以在中間層引入交聯結構,提高其耐熱性。1)乙烯類共聚物(b)是乙烯與從來自含羥基的聚合性化合物、含羧基的聚合性化合物、含氨基的聚合性化合物、含環氧基的聚合性化合物以及含異氰酸酯基的聚合性化合物(以下簡稱為聚合性化合物)組成的群體中選出的至少一種聚合性化合物進行共聚而得到的,其中源于乙烯類共聚物(b)中的聚合性化合物的單元的含有量為0.1-40重量%,0.2-35重量%更好,0.5-30重量%最好。
聚合性化合物中的含羥基的聚合性化合物有碳原子數為3-25的(甲基)丙烯酸羥烷基酯、碳原子數為3-25的羥烷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其中有(甲基)丙烯酸2-羥乙基酯、丙烯酸2-(2-羥乙氧基)乙酯、丙烯酸2-羥基環己基酯、丙烯酸(1-羥基環己基)甲酯、2-(2-羥基-1,1-二甲基乙氧基)-1,1-二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2-羥基-3-哌啶基丙酯、丙烯酸2-羥基-2-苯乙酯、丙烯酸2-羥基-3苯氧基丙酯、丙烯酸2-羥基丁酯、丙烯酸2-羥基丙酯、丙烯酸3-羥基丙酯、N-(2-羥乙基)丙烯酰胺、N-(2-丙基)丙烯酰胺、N-(1,1-二甲基-2-羥乙基)丙烯酰胺、N-(1,1-二甲基-3-羥丁基)丙烯酰胺、N-〔1,1-雙(羥甲基)乙基〕丙烯酰胺、N,N-雙(2-羥乙基)丙烯酰胺、N-(2-羥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1,1-二甲基-2-羥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2,2-二甲基-2-羥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1-乙基-2-羥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1,1-雙(羥甲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2-羥基-1,1-雙(羥甲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1,1-二甲基-3-羥丁基)甲基丙烯酰胺、N-(2-羥乙基)-N-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等。
聚合性化合物中的含羧基的聚合性化合物有碳原子數至多為25個的不飽和一元羧酸和馬來酸、衣康酸、四氫化鄰苯二甲酸、檸康酸等碳原子數為4~50的不飽和二元羧酸等。具體有丙烯酸、丁烯酸、2-乙基丙烯酸、3-3-二甲基丙烯酸、3-丙基丙烯酸、3-異丙基丙烯酸、2-異丙基丙烯酸、三甲基丙烯酸、3-丁基丙烯酸、2-丁基丙烯酸、2-甲基-2-己烯酸、3-甲基-3-丙基丙烯酸、2,3-二乙基丙烯酸、4-甲基-2-己酸、3,3-二乙基丙烯酸、3-甲基-3-異丙基丙烯酸、2-甲基-3-異丙基丙烯酸、2-乙基-3-丙基丙烯酸、4-乙基-2-己烯酸、2-甲基-3,3-二乙基丙烯酸。
聚合性化合物中的含氨基聚合性化合物有碳原子數為3~25的自由基聚合性不飽和胺、碳原子數為3~25的(烷基)氨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碳原子數為3~25的(烷基)氨烷基(甲基)丙烯酰胺。例如乙烯基苯甲胺、乙烯基環己胺、N,N-二甲基乙烯胺、N-N-二乙基乙烯胺、N,N-二苯基乙烯胺、1,1-雙(二甲氨基)乙烯、1,1-雙(二乙氨基)乙烯等。
聚合性化合物中的含環氧基聚合性化合物有 (式中,R1表示具有乙烯類不飽和鍵、碳原子數為2-18的烴基,R2表示碳原子數為1-12的直鏈狀或支鏈亞烴基,X表示-O-或-NH-,Y表示-CH2-或 式中,R3表示氫或甲基。)具體有(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縮水甘油(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烷基酯、衣康酸縮水甘油酯類、烯丙基縮水甘油醚、2-甲基烯丙基縮水甘油醚、苯乙烯基縮水甘油醚、(4-縮水甘油氧基-3,5-二甲苯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
含異氰酸酯的聚合性化合物有丁烯二異氰酸酯、1-3-丁二烯-1,4-二異氰酸酯、2-丁烯-1,4-二異氰酸酯、異丁烯酰基異氰酸酯。
本發明使用的乙烯類共聚物(b)除可采用乙烯與聚合性化合物以外,還可采用加入與乙烯類可共聚的其他的單體共聚形成的多元共聚物。
這些其他單體可以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芐酯、富馬酸二甲酯、馬來酸二甲酯等不飽和羧酸烷基酯類、醋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的乙烯基酯類、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丙基乙烯基醚、丁基乙烯基醚等乙烯類不飽和醚化合物、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降冰片烯、丁二烯等乙烯類不飽和烴化合物等,還有(甲基)丙烯腈、丙烯醛、丁烯醛、三甲氧基乙烯基硅烷、(甲基)丙烯酸(三甲氧基硅基)丙酯、氯乙烯、偏氯乙烯等。這些單體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將兩種以上混合使用。
本發明的乙烯類共聚物(b)的MFR(按JIS K7210標準的表1、條件4進行測量)為0.01-700g/10分鐘,0.05-500g/10分鐘更好,0.1-300g/10分鐘最好。
對于乙烯類聚合物(a)100重量份,1)成分的配合量為0.1~80重量份,3-60重量份更好,10-40重量份最好。
本發明的2)分子中具有二個以上能與源于乙烯類共聚物(a)中的自由基聚合性酸酐的單元進行反應的官能基的反應性化合物指的是分子內至少有、二個以上的羥基、氨基、環氧基、異氰酸基中一種的反應性化合物。
具有羥基的反應性化合物有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等乙二醇類、1,4-丁二醇、1-6-己二醇、1-8-辛二醇、1,10-癸二醇、三羥甲基乙烷、三羥甲基丙烷、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等醇化合物、阿糖醇、山梨醇、山梨糖醇酐、木糖、阿戊糖、乙二醇、半乳糖、山梨糖、果糖、6-0-2-D-吡喃葡萄糖基-D-呋喃果糖、麥牙丙糖、maleditose等糖類,具有復數個羥基的聚烯烴類低聚物。
另外,具有羥基的多官能化合物還有在多元醇化合物中加成氧化乙烯或氧化丙烯的結構的聚氧化烯烴化合物。
具體的聚氧化烯烴化合物有1,3-二羥基丙烷、2-2-二甲基-1,3-二羥基丙烷、三羥甲基乙烷、1,1,1-三羥甲基丙烷、1,1,1-三羥甲基己烷、1,1,1-三羥甲基十二烷、2-環己基-2-羥甲基-1,3-二羥基丙烷、2-(p-甲基苯基)-2-羥甲基-1,3-二羥基丙烷、季戊四醇、甘油、二甘油、六甘油、八甘油、十甘油等與氧化乙烯或氧化丙烯發生加成反應的產物。
另外,還可以使用由有機羧酸化合物和聚甘油脫水縮合得到的、分子內具有二個以上的羥基的聚甘油酯。這樣的具體的聚甘油酯有甘油單硬脂酸酯、甘油單油酸酯、甘油單月桂酸酯、甘油單辛酸酯、甘油單己酸酯、單苯乙基甘油酯、甘油單丙酸酯、二甘油單硬脂酸酯、二甘油二硬脂酸酯、二甘油單油酸酯、二甘油單己酸酯、二甘油二辛酸酯、四甘油單硬酸酯、四甘油三硬酸酯、四甘油四硬酸酯、四甘油三己酸酯、四甘油單苯乙基酯、六甘油單硬脂酸酯、六甘油二硬脂酸酯、六甘油五硬脂酸酯、六甘油三油酸酯、六甘油單月桂酸酯、六甘油五月桂酸酯、十甘油五油酸酯、十甘油二月桂酸酯、十五甘油二硬脂酸酯、十五甘油二月桂酸酯、十五甘油二硬脂酸酯、十五甘油十油酸酯、十八甘油四硬脂酸酯等。
作為其他的多元醇化合物,還可以使用山梨糖醇酐或者分子內含有二個以上的羥基的山梨糖醇酐衍生物與有機羧酸化合物脫水縮合得到的山梨糖醇酐烷基酯。
山梨糖醇酐烷基酯有山梨糖醇酐單硬脂酸酯、山梨糖醇酐單油酸酯、山梨糖醇酐單月桂酸酯、山梨糖醇酐單辛酸酯、山梨糖醇酐單己酸酯、山梨糖醇酐單苯己基酯、山梨糖醇酐單丙酸酯、山梨糖醇酐三硬酸酯、山梨糖醇酐四硬酸酯等。其中,最好使用一個分子內羥基個數為3~7的物質。
分子內具有復數個氨基的多官能化合物有乙二胺、甲基乙二胺、乙基乙二胺、(2-溴乙基)乙二胺、乙烯基芐基胺、N-甲基-N′-乙基乙二胺、N-丁基乙二胺、N-十二烷基乙二胺、丙二胺、二氨基丁烷、1,2-二甲基-1,3-丙胺、己二胺、2-甲基-1,5-戊二胺、二氨基庚烷、二氨基辛烷、2,5-二甲基-2,5-己二胺、二氨基壬烷、癸二胺、二氨基十二烷、二乙撐三胺、N-(氨乙基)-1,3-甲基丙二胺、3,3′-二氨基-N-甲基丙二胺、3,3′-亞氨基丙二胺、四乙撐五胺、1,4-二氨基環己烷、聚乙烯亞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1,4-二氨基環己烷等。
或者還可使用同時具有氨基和羥基的多官能化合物。例如乙醇胺、2-羥基乙肼、3-氨基-1-丙醇、DL-2-氨基-1-丙醇、DL-1-氨基-2-丙醇、4-氨基-1-丁醇、2-氨基-1-丁醇、2-氨基-1-戊醇、DL-2-氨基-1-戊醇、6-氨基-1-己醇、2-(2-氨乙氧基)乙醇等。
分子內具有復數個環氧基的多官能化合物有山梨醇聚縮水甘油醚、聚甘油聚縮水甘油醚、季戊四醇聚縮水甘油醚、對苯二酚二縮水甘油醚、二縮水甘油雙酚A以及其加氫物、鄰苯二甲酸二縮水甘油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縮水甘油醚、丁二醇二縮水甘油醚、己三醇三縮水甘油醚、丁二醇二縮水甘油醚、環氧化大豆油、環氧化亞麻仁油、環己烷二甲醇縮水甘油醚、環烴類環氧樹脂、雜環型環氧樹脂、溴化環氧樹脂、雙酚A-環氧氯丙烷樹脂、脂肪族環氧樹脂、溴化線型酚醛類環氧樹脂、聚縮水甘油胺類環氧樹脂、酯類環氧樹脂、鄰甲酚酚醛類環氧樹脂、線型酚醛類環氧樹脂等。
分子內具有復數個異氰酸酯基的反應性化合物有亞乙基二異氰酸酯、1-甲基亞乙基二異氰酸酯、四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五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2-甲基丁烷-1,4-二異氰酸酯、七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八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九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十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十一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十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十三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十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環丙烷-1,2-二異氰酸酯、環丙烷-1,2-雙(羰基異氰酸酯)、環己烷-1,2-二異氰酸酯、環己烷-1,3-二異氰酸酯、1,2-二甲基環己烷-1,3-二異氰酸酯、1,2-二甲基環己烷-ω,ω-二異氰酸酯、二環己基二甲基甲烷-4,4′-二異氰酸酯等脂肪族二異氰酸酯、m-二異氰酸苯酯、p-二異氰酸苯酯、二異氰酸甲苯酯、1,5-二異氰酸萘酯、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3,3′-二甲基-4,4′-二苯基二異氰酸酯、m-二甲苯二異氰酸酯、p-二甲苯二異氰酸酯、1-甲基-2,4-苯基二異氰酸酯、二乙基苯基二異氰酸酯、二異氰酸二丙基苯酯、異氟爾酮二異氰酸酯等的芳香族二異氰酸酯、4,4′,4″-三苯基甲烷三異氰酸酯等的三異氰酸酯。
作為分子內含有復數個異氰酸酯基的反應性化合物,還可使用在以一個分子中至少有二個被保護的異氰酸酯的嵌段異氰酸酯(以下簡稱為BI)。BI由多官能異氰酸酯與保護劑反應而成,通式如式(5)所示 (式中,PB為異氰酸酯的保護劑的殘基;R1為二價異氰酸酯的殘基、碳原子數為2-20的烴基;R2為氫原子或甲基;m為1-5的整數;n為1-30的整數)被保護的異氰酸酯基在與保護基對應的特定溫度下加熱而發生熱分解,從而脫離保護劑,再生出異氰酸酯基。
多官能異氰酸酯基的代表例有亞乙基二異氰酸酯、1-甲基亞乙基二異氰酸酯、四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五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2-甲基丁烷-1,4二異氰酸酯、七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八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九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十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十一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十二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十三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十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環丙烷-1,2-二異氰酸酯、環丙烷-1,2-雙(羰基異氰酸酯)、環己烷-1,2-二異氰酸酯、環己烷-1,3-二異氰酸酯、1,2-二甲基環己烷-1,3-二異氰酸酯、1,2-二甲基環己烷-3,3-二異氰酸酯、二環己二甲基甲烷-4,4′-二異氰酸酯、異氟爾酮二異氰酸酯等的脂肪族二異氰酸酯、m-亞苯基二異氰酸酯、p-亞苯基二異氰酸酯、亞甲苯基二異氰酸酯、1,5-二異氰酸萘酯、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3,3′-二甲基-4,4′-二苯基二異氰酸酯、m-二甲苯基二異氰酸酯、p-二甲苯基二異氰酸酯、1-甲基-2,4-苯基二異氰酸酯、二乙基苯基二異氰酸酯、二異丙苯基二異氰酸酯等的芳香族二異氰酸酯、4,4′,4″-三苯甲烷三異氰酸酯等的三異氰酸酯。其中,最好用異氟爾酮二異氰酸酯。另外,還可用過量的二異氰酸酯和分子量為62~2000的多元醇化合物的反應生成物。
上述多元醇化合物有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丙二醇、一縮二丙二醇、聚丙二醇、四亞甲基二醇、六亞甲基二醇、三羥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等。其中,最好使用乙二醇、二甘醇、丙二醇、四亞甲基丙二醇。
保護劑是具有與異氰酸酯進行反應的活性氫,其反應生成物在加熱時容易分解的化合物,可以使用酚的衍生物、內酰胺衍生物、具有活性亞甲基的化合物、酰胺衍生物、胺衍生物、咪唑衍生物、尿素衍生物、亞胺衍生物、肟衍生物等其中任意一種,其中,又以酚類、內酰胺類、酸酰胺類、活性亞甲基類、肟類為好,而內酰胺類更好。
酚系保護劑有苯酚、甲酚、二甲苯酚、乙基苯酚、壬基苯酚等一元酚。作為內酰胺保護劑,以使用β-丙內酰胺、γ-丁內酰胺、δ-戊內酰胺、ε-己內酰胺等為好。
另外,酰胺類保護劑有N-乙酰苯胺、乙酰胺、硬脂酰胺等一元羧酰胺。
活性亞甲基類保護劑有丙二酸二烷基酯、乙酰乙酸烷基酯(烷基以甲基或乙基為好)、乙酰丙酮。肟類保護劑有甲醛肟、乙醛肟、甲基乙基酮肟、環己酮肟等。
本發明中的BI,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二種以上并用。本發明中使用的BI離解溫度以高于120℃為好。
本發明的反應性化合物的融點以300℃以下為好。這些反應物也可以二種以上同時并用。
對于乙烯類共聚體(a)100重量份,反應性化合物的使用量為0.05-20重量份,0.1-18重量份更好、0.1-15重量份最好。
作為3)的有機過氧化物,最好是其在比乙烯類共聚物(a)的熔解溫度還高15℃的分解速率的半衰期30秒更長、同時在280℃溫度時的分解溫度為10分鐘以下。具體有過氧化氫類、烷基過氧化物類、過氧化酰類、過氧化酮類、烷基過酸酯類、過氧二碳酸氫鈉類、硅過氧化物類等。作為具體的例子,有叔丁基過氧化氫、過氧化二異丙苯、1,3-雙(叔丁基過氧)己烷、2,5-二甲基-2,5-二(過氧化苯甲酰基)己烷、2,5-二甲基-2,5-雙(過氧叔丁基)己烷、過氧化苯甲酰、甲基異丁基酮過氧化二碳酸酯、乙烯基三(過氧叔丁基)硅烷等。這些有機過氧化物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二種以上混合使用。
對于乙烯類共聚物(a)100重量份,有機過氧化物的配量比為0.01-3重量份,0.015-2.5重量份更好,0.02-2重量份最好。有機過氧化物的配量比小于0.01時,不能充分提高耐熱性。若超過3,則會引起染色以及發臭,應該避免。
本發明中,發泡后的中間層12的體積與發泡前的中間層12的體積相比,增加1.3倍以上,50倍以下。以1.5倍以上,30倍以下為好。如不到1.3倍,多層成形品的彈性感不夠;如超過50倍,則發泡時產生的氣泡將會連接在一起,造成多層成形品外觀不良,強度下降,不耐用。
(C)基材本發明第一、第二及第四實施方案的基材為烯烴類樹脂,其中丙烯類樹脂因其成形性能和制品物性良好,更加合適。丙烯類樹脂有丙烯單獨聚合體、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丙烯-乙烯無規共聚物、以及它們的混合物、還有含有上述丙烯類樹脂的其他樹脂、例如聚乙烯、乙烯-α-烯烴共聚物彈性體、苯乙烯一丁二烯共聚物彈性體以及與其衍生物等的混合物。
本發明的烯烴類樹脂可以只使用一種,也可以使用二種以上,可以與滑石、玻璃纖維、木粉等填充物混合使用。而且,根據需要,自然也可以添加一般使用的穩定劑、阻燃劑、加工助劑、潤滑劑、抗靜電劑、紫外線吸收劑、著色劑、顏料等的添加劑。而且為了減輕重量,也可使基材發泡。基材11的烯烴類樹脂的MFR并無特別限制,只要能進行通常的注射成形和壓縮成形,即可根據所要求的機械特性進行選擇。
按照JIS-K7210標準測定的基材11的烯烴類樹脂在溫度230℃、負荷為2。16kg時的MFR為1-60g/10分鐘,5-40g/10分鐘則更合適。若不到1g/10分鐘,基材的流動性不好,成形品的射程短,溶解時的樹脂的收縮小,不能得到制品形狀所需的片狀。若超過60g/10分鐘,機械性能、尤其是耐沖擊性能變差,在片狀供料時出觀重疊,從而在壓縮成形時,使表層材的熱塑性彈性體與中間層之間產生混合,造成稀疏圖案的外觀問題。
另外,本發明的第三以及第五實施方案中使用的基材11,是以木質成分為主成分、經過預先成形、且具有相當的剛性的材料,通常用于汽車內裝飾材和建筑用材的木質類基材。例如,有利用酚醛樹脂等熱固性樹脂作為粘接劑固化解纖紙漿、黃麻等纖維所得到的具有通氣性的多孔性板,還有有紙漿尖、木粉等浸入酚醛樹脂后加熱壓縮的成形物以及油毛氈和硬木板等,并沒有什么特別的限制,只要能夠滿足使用部位要求的性能即可。木質類基材既可是單層,也可是多層,也可采用由合成樹脂薄膜、紙箱紙或金屬箔等材料制成的瓦楞結構和樹脂材料的發泡結構作為中間層的多層結構物。
本發明中,通過使用多孔性木質類基材,可以得到重量輕、有強度、成本也較低的多層成形品。使用這種基材的優點是,可以與中間層12進行熱粘接,特別是該基材與中間層12的接觸面表面粗糙,這意味著在與中間層進行熱粘接時具有良好的粘接性。
(I)第一實施方案(ID)成形方法在圖1及圖3表示的第一實施方案中,車門裝飾材料10即多層成形品的成形過程為分別形成表層材13、中間層12以及基材11的表皮熔融樹脂層13m、中間熔融樹脂層12m以及基材熔融樹脂層11m由擠壓機模頭40擠壓成片狀,而后向加壓壓縮成形裝置的下方模具20的上面供料,接著由上方模具30進行疊層壓縮成形,冷卻后提升上方模具30,取出多層成形品。
此時使用的擠壓機應是擁有三個缸體,分別與表皮熔融樹脂層13m、中間熔融樹脂層12m以及基材熔融樹脂層11m相對應。考慮到發泡問題,要最小限度地減少熱滯后,所以應選擇可以任意控制缸體滯留時間的設備。擠壓機還應具備對樹脂進行計量后進行注射和擠壓的功能,例如直線螺旋漿類型的注射成形機用擠壓機和裝備有儲存器的擠壓機等。另外,還有可以通過選擇發泡劑來設定適當的條件的擠壓機。當對表皮熔融樹脂層13m、中間熔融樹脂層12m以及基材熔融樹脂層11m進行連續供料時,則不受此限制,也可采用通常的連續擠壓機。對擠壓機的設置形式沒有要求,但由于要從模頭40向指定位置供料,故應使設備設置盡可能緊湊。
具體的成形例如圖1所示。首先,形成表層材13、中間層12以及基材11的表皮熔融樹脂層13m、中間熔融樹脂層12m以及基材熔融樹脂層11m在熔融狀態下從擠壓機模頭40處擠壓形成多層片狀的熔融樹脂疊層體10m,按基材熔融樹脂層11m與下方模具20相接觸的狀態向下方模具20供料。接著,如圖3所示,上方模具30向下移動,關閉兩個模具20、30,使中間熔融樹脂層12m發泡,將各熔融樹脂層11m、12m、23m進行疊層壓縮成形。為了使中間層12進行發泡,最好將上下方模具20、30預先進行加熱,其溫度因所用的發泡劑的適用溫度和加熱時間不同而不同,最好是在80-250℃之間。如不到80℃,中間層12不能充分發泡;超過250℃,則不僅模具的升溫和冷卻需要時間,而且也得不到具有穩定發泡狀態的發泡材料。還可以根據所使用的表層材13、中間層12以及基材11的種類、厚度等在上下方模具之間設定溫度差。這樣,通過在模具閉合狀態下進行發泡,使表層材隨著發泡與上方模具密切接觸,從而在表層材13上進行花紋圖案等外觀刻印。作為一種有效的方法,從發泡程度和外觀刻印的平衡出發,可以上下調整模具,以微調加在成形品上的壓力,從而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形品。當實現了所需的發泡和外觀刻印后,即可冷卻該模具,或者用冷卻的模具替換加熱的模具,以使成形品冷卻,然后從模具中取出成形品。這只是具體的成形方法的一個例子,但并不只局限于這個例子。
(IE)多層成形品第1實施方案中的多層成形品由表層材13、中間層12以及基材11組成,表層材13是位于多層品的表面一側、覆蓋著中間層、作為外觀設計面的材料。中間層12是通過發泡形成彈性層的材料。基材11是處于與中間層12接觸的表層材13的相反一側、主要提供多層成形品的機械特性的材料。本實施方案的多層成形品中,表層材13的厚度為0.1~2.0mm。小于0.1mm時,中間層的隱蔽性不好,部分地方會露出中間層、或出現麻點花樣,影響外觀。反之,若超過2.0mm,就會影響中間層的彈性。發泡層的中間層12的厚度為0.5-15mm。小于0.5mm時,發泡時的發泡倍率不能增大,彈性不好。超過15mm時,成形品整體的厚度過大,不能實用,而且發泡時發泡層整體不能均勻加熱,導致發泡不均。基材11的厚度,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的機械特性進行選擇,對此沒有特別規定這樣得到的多層成形品中,從外觀設計面的表層側所測得的成形品的硬度為35-90。此時測試標準為JIS-S6050,硬度計的觸頭不是針狀,而是半球狀,因而不會穿破表層材,最適應于判定薄表面層的彈性。如硬度不夠35,則過于柔軟,彈性層強度不夠,觸感變差。反之,大于90時,喪失多層成形品的彈性感。
本實施方案的多層成形品的表層材13上可以加上各種花紋圖案,通過利用本發明的表層材13,可以與成形模具均勻接觸,得到花紋刻印清晰的外觀非常好的成形品。如果與其它成形法并用,可以在表面上加上裝飾、刻印圖案,也可以實現其它的膠片、紙片的內插成形,使得外觀設計性更為豐富。
(IF)作用第一實施方案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采用特定的表層材、發泡中間層和基材,在壓縮成形時實現疊層化,基本上不會產生邊角料。而且表層材具有適度的流動性和硬度。表層材能夠與模具表面均勻接觸,從而將模具的形狀原樣刻印下來,得到外觀良好的多層成形品。又由于具有發泡狀態可以任意控制的乙烯類共聚物的中間層,因而具有良好的彈性觸感。
在第一實施方案中,表皮熔融樹脂層13m、中間熔融樹脂層12m以及基材熔融樹脂層11m同時向下方模具20上面供料,具有穩定進行片狀供料的優點。
(II)第二實施方案(IID)成形方法在圖2以及圖3中表示的第二實施方案中,表皮熔融樹脂層13m以及中間熔融樹脂層12m在擠壓機模頭43內部進行疊合,擠壓成多層片狀的熔融樹脂層15m,基材熔融樹脂層11m從擠壓機模頭43擠壓成片狀后,疊放在熔融樹脂層疊層15之上,然后向下方模具20上面供料。這一點與三個熔融樹脂層全部在擠壓機模頭43內部疊合后向下方模頭20上面供料的第一實施方案不同。此時使用的擠壓機實質上與第一實施方案所述的擠壓機相同。對表皮熔融樹脂層13m以及中間熔融樹脂層12m進行擠壓的模頭與對基材熔融樹脂層11m進行擠壓的模頭可以是同一物,也可以分別設置。向這些模頭供應各熔融樹脂的擠壓機可以是同一臺,也可以分別設置。
具體的成形方法如圖2所示。首先,基材熔融樹脂層11m從擠壓機模頭43擠壓成片狀后向下方模具20上面供料,表皮熔融樹脂層13m以及中間熔融樹脂層12m在擠壓機模頭43內部疊合后,擠壓成多層片狀的熔融樹脂疊層體15m,然后疊放在基材熔融樹脂層11m之上進行供料。接著,如圖3所示,下移上方模具30,關閉兩個模具20、30。后面的操作與第一實施方案相同,在此省略說明。
第二實施方案的多層成形品的詳細情況與第一實施方案相同,在此省略說明。由于基材熔融樹脂層11m與中間熔融樹脂層12m疊合之前尚有一點時間,故可以控制中間熔融樹脂層12m發泡至適當的發泡倍率。除了這個優點外,第二實施方案的作用與第一實施方案相同,在此省略說明。
本發明還可以將中間熔融樹脂層以及基材熔融樹脂層在擠壓機模頭內部疊合后,擠壓成多層狀熔融樹脂多層體,按照基材熔融樹脂層與下方模具接觸的狀態向上方模具上面供料,表皮熔融樹脂層從擠壓機模頭擠壓成片狀后,疊放在中間熔融樹脂層的上面供料。在這種場合,上方模具30下移關閉后的詳細情況與上述相同,由此得到的多層成形品的詳細情況與上述也相同。在這種場合,使用同一個模頭時,中間熔融樹脂層12m和基材熔融樹脂層11m的熔融樹脂疊層體15m可以比表皮熔融樹脂層13m稍早一些或同時向下方模具20上面供料。另外,在熔融樹脂疊層體15m供料后,也可以利用別的單層模頭對表皮熔融樹脂層13m供料,因此具有容易控制表層材13外觀的優點。
第一實施方案和第二實施方案以及最后敘述的變形例中的共同特征是在表皮熔融樹脂層13m、中間熔融樹脂層12m以及基材熔融樹脂層11m的供料中,對于發泡的中間熔融樹脂層12m來說,表皮熔融樹脂層13m以及基材熔融樹脂層11m與其接觸或覆蓋時處于熔融狀態,即處于能夠供熱的狀態。除了中間熔融樹脂層12m自身帶有的熱量外,通過對其一側或兩側進行直接供熱,能夠按照要求控制發泡狀態,例如可以有選擇地提高靠近表皮熔融樹脂層13m附近的中間熔融樹脂層12m內的局部的發泡倍率。另外,根據需要利用外部熱源進行加熱也是有效的方法。再加上通過上下模具和紅外線加熱器并行加熱,能夠進一步縮短發泡時間,控制局部發泡狀態。
這些實施例所采用的壓縮成形機可以使用各種裝置,可以根據成形品的需要適當設定壓縮壓力。另外,模具的開閉控制可以根據所需要的多層成形品的厚度、發泡層的厚度、發泡倍率等進行選擇。
下面說明第一及第二實施方案的實施例和對比例。
實施例1表層材13使用的是苯乙烯含量為30重量%的加氫苯乙烯一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溫度230℃、負荷2.16kg時的MFR為160g/10分鐘、肖氏硬度A為82的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旭化成制造,TAFTECH1031);中間層12使用的是溫度190℃、負荷2.16kg時的MFR為10g/10分鐘、由馬來酸酐2.5重量%、丙烯酸甲酯18重量%得到的乙烯類馬來酸酐丙烯酸甲酯共聚體100重量份中、加入了重氮基甲酰胺類發泡劑(永和化成工業制造,EXCELLAR#25)5重量份混煉而得的混合物;基材11使用的是MFR為10g/10分鐘、在丙烯含量為50重量%的乙烯丙烯共聚物重量15%和丙烯為85重量%的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87重量%中、加入了13重量%滑石的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混合物。分別形成表層材13、中間層12以及基材11的表皮熔融樹脂層13m、中間熔融樹脂層12m以及基材熔融樹脂層11m在各個不同的擠壓機內熔融,通過擁有三層T模頭40的熱流成形機在110℃-210℃將三層在一起擠壓后,如圖1所示向下方模具20上面供料。刻有花紋圖案的上方模具30向沒有花紋圖案的下方模具20移動,關閉模具進行壓縮,冷卻后提升上方模具30,取出成形品。得到的成形品如圖4及圖5所示,表層材13的厚度為0.6mm,中間層12的厚度為3mm,中間層12的發泡倍率為4.3倍,基材11的厚度為2.5mm。上方模具的花紋圖案刻印鮮明,表皮熔融樹脂層13m、中間熔融樹脂層12m以及基材熔融樹脂層11m基本上不會出現邊角料,并能在短時間內成形完畢。成形品的表層側按JIS-S6050標準測得的硬度為49。本實施例的成形條件如下所示上方模具30的溫度60℃下方模具20的溫度40℃
加壓壓力25kg/cm2冷卻時間40秒實施例2表層材13使用的是由乙烯含量為6.4重量%、溫度230℃、負荷2.16kg時的MFR為30g/10分鐘的聚丙烯(昭和電工制造,MD772H)22重量%和溫度230℃、負荷2.16kg時的MFR為8.1g/10分鐘、肖氏硬度A為69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三井石油化學制造,P0180)78重量%在同方向雙軸擠壓機KTX-37(神戶制鋼株式會社制造)中熔融混煉而得到的、溫度230℃、負荷2.16kg時的MFR為10g/10分鐘、肖氏硬度A為69的熱塑性彈性體。在利用雙軸擠壓機熔融混煉制造組合物時,對于上述組合物100重量份,加入0.3重量份Ciba-Geigy公司制造的IRGANOXB-225和0.05重量份的硬脂酸鈣組成的穩定劑。對于下面的所有的組合物制造,均同樣采用上述穩定劑。表層材13使用這種熱塑性彈性體。中間層12使用的是在溫度190℃、負荷2.16kg時的MFR為8g/10分鐘,是在由2.5重量%的馬來酸酐、8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乙烯-馬來酸酐-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100重量份中,添加2重量份的重氮基甲酰胺以及1重量份的氧化鋅混煉而成的混合物。基材11使用的是MFR為30g/10分鐘、采用在由丙烯含量為50重量%的乙烯-丙烯共聚物13重量%與丙烯87重量%組成的丙烯-乙烯嵌段共聚體95重量%中,含有滑石5重量%的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混合物。形成表層材13、中間層12以及基材11的表皮熔融樹脂層13m、中間熔融樹脂層12m以及基材熔融樹脂層11m分別在不同的擠壓機內熔融、并通過擁有三層T模頭40的熱流成形機在110℃-210℃將三層一起擠壓后,如圖1所示向下方模具20上面供料。之后的成形過程與實施例1相同。表層材13的厚度為0.8mm,中間層12的厚度為3.7mm,中間層12的發泡倍率為4.7倍,基材11的厚度為3mm。成形品外觀良好。按照JIS-S6050測得的成形品的表層側硬度為58。
實施例3表層材13使用的是由乙烯含量為7重量%的、溫度230℃、負荷2.16kg時的MFR為2g/10分鐘的聚丙烯(昭和電工制造,FD231)20重量%、溫度230℃、負荷2.16kg時的MFR為0.008g/10分鐘、乙烯含量為67摩爾%的、利用X線測得的結晶度為7.0%的乙烯丙烯無規共聚體14重量%、苯乙烯含量為30重量%的加氫苯乙烯-異戊二烯嵌段共聚物的乙烯類彈性體(Kuraray公司制造,SEPTON4055)26重量%、油(PW380)40重量%在同方向雙軸擠壓機KTX-37(神戶制鋼株式會社制造)中熔融混煉而得的、溫度230℃、負荷2.16kg時的MFR為0.9g/10分、肖氏硬度A為68的熱塑性彈性體。中間層12使用的是由溫度190℃、負荷2.16kg時的MFR為10g/10分鐘的馬來酸酐3重量%、丙烯酸甲酯19重量%的乙烯-馬來酸酐-丙烯酸甲酯共聚物100重量份、重氮基甲酰胺5重量份、氧化鋅1.5重量份以及三羥甲基丙烷1.4重量份混煉而成的混合物。基材11使用的是在由MFR為7g/10分鐘、丙烯含量為50重量%的乙烯-丙烯共聚物22重量%和丙烯78重量%組成的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80重量%中含有滑石20重量%的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混合物。分別形成表層材13與中間層12的表皮熔融樹脂層13m以及中間熔融樹脂層12m在不同的擠壓機熔融后,利用擁有二層T模口40的熱流成形機在溫度110℃-210℃進行二層擠壓,如圖2所示,與另外熔融擠壓形成基材11的基材熔融樹脂層11m一起向下方模具20上面供料。然后,除了下方模具20的表面溫度為180℃之外,成形品的制造與實施例1相同。表層材13的厚度為1.0mm,中間層12的厚度為2.5mm,中間層12的發泡倍率為3.5倍,基材11的厚度為3mm。所得到的成形品外觀良好。按照JIS-S6050測得的成形品的表層側硬度為86。
實施例4表層材13使用的是由乙烯含量為6重量%的、溫度230℃、負荷2.16kg時的MFR為30g/10分鐘的無規聚丙烯22重量%、苯乙烯含量為20重量%的加氫苯乙烯-異戊二烯嵌段共聚物的苯乙烯類彈性體(Kuraray公司制造,SEPTON4055)33重量%、油(PW380)45重量%在同方向雙軸擠壓機KTX-37(神戶制鋼株式會社制造)中熔融混煉而得的、溫度230℃、負荷2.16kg時的MFR為10g/10分鐘、肖氏硬度A為70的熱塑性彈性體。中間層12使用的是由溫度190℃、負荷2.16kg時的MFR為7g/10分鐘、馬來酸酐為2.5重量%、丙烯酸丁酯為16重量%的乙烯-馬來酸酐-丙烯酸丁酯共聚物100重量份、重氮基甲酰胺7重量份以及乙烯與丙烯酸2-羥基乙基酯的共聚體4.2重量份混煉而成的混合物。基材11使用的是在由MFR為15g/10分鐘、丙烯含量為50重量%的乙烯-丙烯共聚體18重量%和丙烯82重量%組成的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85重量%中含有滑石15重量%的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混合物。形成表層材13的表皮熔融樹脂層13m與分別形成中間層12以及基材11的中間熔融樹脂層12m以及基材熔融樹脂層11m在不同的擠壓機熔融后,先利用擁有二層T模口40的熱流成形機在溫度110℃-210℃將中間熔融樹脂層12m和基材熔融樹脂層11m進行二層擠壓,然后按基材熔融樹脂層11m于下方模具20上面接觸的狀態供料。接著,由另外的熱流成形機將表皮熔融樹脂層13m在溫度230℃進行單層擠壓后,向中間熔融樹脂層12m上面供料。其后成形品的制造與實施例1相同。表層材13的厚度為0.7mm,中間層12的厚度為3.0mm,中間層12的發泡倍率為4.1倍,基材11的厚度為2.5mm。所得到的成形品外觀良好。按照JIS-S6050測得的成形品的表層側硬度為68。
對比例1表層材13使用的是含有溫度230℃、負荷2.16kg時的MFR為1.0g/10分鐘、熔點為160℃的聚丙烯40重量份、溫度230℃、負荷2.16kg時的MFR為0.008g/10分鐘、乙烯含量為67摩爾%、X線測得的結晶度為7.0%的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30重量%、門尼粘度為65、碘值為15的日本合成橡膠株式會社制造的EPDM(等級名為EP24)30重量%的組合物100重量份中,加入交聯劑(化藥nule社制造,kayahekisa AD)2.0重量份、助交聯劑TAIC(三烯丙基異氰脲酸酯)3.0重量份后,在同方向雙軸擠壓機(神戶制鋼株式會社制造,KTX-37)中熔融混煉而得的熱塑性彈性體(TPO)。除上述之外,其余成形品的制造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這種TPO的230℃的MFR為0.01g/10分鐘、肖氏硬度A為95。表層材13的厚度為2.0mm,中間層12的厚度為2.0mm,中間層12的發泡倍率為3.0倍,基材11的厚度為2.5mm。按照JIS-S6050測得的成形品的表層側硬度為97。
對比例2表層材13使用的是實施例1所用的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旭化成株式會社制造,TAFTECH1031)70重量%與操作油(出光興產制造,雙萘環操作油劑PW-150)30重量%的組合物在KTX-37中熔融混煉而得的、230℃的MFR為250g/10分鐘、肖氏硬度A為70的苯乙烯類彈性體。除上述之外,其余成形品的制造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表層材13在模頭40周圍附著,不能得到外觀良好的三層片狀物。
對比例3表層材13使用的是由溫度230℃、負荷2.16kg時的MFR為0.5g/10分鐘、乙烯含量為8.8摩爾%、熔點為130℃的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20重量%、門尼粘度為65、碘值為15的日本合成橡膠株式會社制造的EPDM(等級名為EP24)40重量%、操作油(出光興產制造,雙萘環操作油劑PW-150)30重量%的組成物在KTX-37中熔融混煉而得的、溫度230℃的MFR為20g/10分鐘、肖氏硬度A為45的TPO。除上述之外,其余成形品的制造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表層材13的厚度為0.7mm,中間層12的厚度為3.5mm,中間層12的發泡倍率為5.0倍,基材11的厚度為3.0mm。按照JIS-S6050測得的成形品的表層側硬度為44。
對比例4表層材13使用的是由溫度230℃、負荷2.16kg時的MFR為20g/10分鐘、熔點為160℃的聚丙烯60重量%、門尼粘度為24、丙烯含有量為26重量%的的日本合成橡膠株式會社制造的EPM(等級名為EP02P)40重量%的組合物在KTX-37中熔融混煉而得的、溫度230℃的MFR為14g/10分鐘、肖氏硬度A為99的TPO。除上述之外,其余成形品的制造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表層材13的厚度為0.7mm,中間層12的厚度為3.0mm,中間層12的發泡倍率為4.0倍,基材11的厚度為2.5mm。按照JIS-S6050測得的成形品的表層側硬度為91。
下面的表1及2表匯總了上述實施例1-4以及對比例1-4的情況。
表1
表2
(III)第三實施方案(IIID)成形方法在圖6及圖7表示的第三實施方案中,車門裝飾材料10即多層成形品的成形過程為由分別形成表層材13以及中間層12的表皮熔融樹脂層13m以及中間熔融樹脂層12m所組成的熔融樹脂疊層體15m經擠壓機模頭45擠壓成片狀后,按中間熔融樹脂層12m與預先置放在下方模具20上面的基材11相接觸的狀態進行供料。然后,利用上方模具30進行多層壓縮,冷卻后提升上方模具30,取出成形品。
此時使用的擠壓機,除具有與表皮熔融樹脂層13m以及中間熔融樹脂層12m對應的二個缸體外,與第一實施方案中所使用的擠壓機實質相同。另外,基材11為預先成形的木質類材料。
具體成形方法為首先在模具上放置木質類基材11。此時為了中間層12的發泡,最好對上下方模具20、30進行加熱,而且對基材11進行預加熱也很有效。接著,如圖6(A)所示,由表皮熔融樹脂層13m及中間熔融樹脂層12m組成的熔融樹脂疊層體15m由擠壓機模頭45擠壓成多層片狀后,按中間熔融樹脂層12m與基材11接觸的狀態疊放。當熔融樹脂疊層體15m與基材11疊放在一起后,如圖6(B)所示,下移上方模具30,關閉兩個模具20、30,使中間熔融樹脂層12m發泡,并使表皮熔融樹脂層13m和中間熔融樹脂層12m與基材11壓縮成為一體。各模具20、30的溫度條件與第1實施方案相同。由于發泡,上方模具30的花紋圖案刻印在表層材13上面、為得到良好的成形品所進行的加壓壓力調整以及成形品冷卻后從模具中取出等操作均與第一實施方案相同。
在第三實施方案中采用的壓縮成形機可以使用各種裝置,可以根據成形品來適當設定壓縮時的壓力,而且可以控制模具的關閉。
(IIIE)多層成形品第三實施方案中的多層成形品與第一實施方案相同,由表層材13、中間層12和基材11組成,各部分功能也相同。表層材13和中間層12的厚度范圍也與第一實施方案相同。預先成形的基材11的厚度根據用途需要的機械特性來選擇,沒有特別規定。
另外,在所得到的多層成形品的表層側所測定的硬度范圍、獲得清晰刻印花紋圖案的具有良好外觀的多層成形品、以及表面裝飾、圖案復制、內插成形等增強設計性的內容均與第一實施方案所述相同,詳細說明從略。而且其作用也與第一實施方案相同,詳細說明亦從略。
下面說明第三實施方案的實施例和對比例。
實施例5木質類的基材11使用在木質梢開纖后得到的木質纖維滲浸10重量%的酚醛樹脂、在熱壓的同時使其固化、成形的材料,設置在加熱至200℃的下方模具20上面。基材11的厚度為2.5mm。
表層材13使用的是與實施例1相同的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中間層12使用的是由溫度190℃、負荷2.16kg的MFR為10g/10分鐘、馬來酸酐為2.5重量%、丙烯酸甲酯為18重量%的乙烯-馬來酸酐-丙烯酸甲酯共聚物100重量份、重氮基甲酰胺類發泡劑(永和化成工業制造,EXCELLAR#25)5重量份混煉而成的混合物。通過擁有二層T模頭45的擠壓機,將形成表層材13的表皮熔融樹脂層13m和形成中間層12的中間熔融樹脂層12m在110-210℃擠壓在一起,如圖6(A)所示,按中間熔融樹脂層12m與基材11接觸的狀態供料。在此階段,中間熔融樹脂層12m僅處于剛剛開始發泡的階段。
接著,將加熱到130℃的上方模具30下降關閉后加熱60秒鐘,在使中間熔融樹脂層12m發泡的同時,在表皮熔融樹脂層13m上刻印上花紋,當各模具20、30冷卻到60℃后,提升上方模具30開模,取出成形品。
得到的成形品如圖4及圖5所示,表層材13的厚度為0.5mm,中間層12的厚度為2.8mm,中間層12的發泡倍率約為4.6倍,基材11的厚度為2.5mm。上方模具30的花紋圖案刻印鮮明,成形時表皮熔融層13m以及中間熔融樹脂層12m基本不產生邊角料。按JIS-S6050標準測得的成形品的表層側的硬度為48。
實施例6與實施例5相同的木質類基材11放置在加熱至180℃的下方模具20上面,基材11的厚度為3.0mm。
表層材13使用的是與實施例2相同的熱塑性彈性體。中間層12使用的是由溫度190℃、負荷2.16kg的MFR為8g/10分鐘、馬來酸酐為2.5重量%、丙烯酸甲酯為8重量%的乙烯-馬來酸酐-丙烯酸甲酯共聚物100重量份和重氮基甲酰胺2重量份以及氧化鋅1重量份混煉而成的混合物。與實施例5一樣進行擠壓,按中間熔融樹脂層12m與基材11上面接觸的狀態供料。
接著,將加熱到130℃的上方模具30下移關閉后加熱70秒鐘,在使中間熔融樹脂層12m發泡的同時,在表皮熔融樹脂層13m上刻印上花紋。當各模具20、30冷卻到60℃后,提升上方模具30,取出成形品。
表層材13的厚度為0.6mm,中間層12的厚度為3.3mm,中間層12的發泡倍率約為4.8倍,基材11的厚度為3.0mm。得到外觀良好的多層成形品。按JIS-S6050標準測得的成形品的表層側的硬度為58。
實施例7與實施例5相同的木質類基材11放置在加熱至190℃的下方模具20上面,基材11的厚度為3.0mm。
表層材13使用的是與實施例2相同的熱塑性彈性體。中間層12使用的是由溫度190℃、負荷2.16kg的MFR為10g/10分鐘、馬來酸酐為3重量%、丙烯酸甲酯為19重量%的乙烯-馬來酸酐-丙烯酸甲酯共聚物100重量份和重氮基甲酰胺5重量份以及氧化鋅1.5重量份以及三羥甲基丙烷1.4重量份混煉而成的混合物。與實施例5一樣進行擠壓,按中間熔融樹脂層12m與基材11上面接觸的狀態供料。
接著,將加熱到110-130℃的上方模具30下降關閉后加熱50秒鐘,在使中間熔融樹脂層12m發泡的同時,在表皮熔融樹脂層13m上刻印上花紋。當各模具20、30冷卻到70℃后,提升上方模具30開模,取出成形品。另外,上述50秒的最后20秒中,將上方模具提升1mm,增大間隙。
表層材13的厚度為0.8mm,中間層12的厚度為2.8mm,中間層12的發泡倍率約為3.6倍,基材11的厚度為3.0mm。得到外觀良好的多層成形品。按JIS-S6050標準測得的成形品的表層側的硬度為82。
實施例8與實施例5相同的木質類基材11放置在加熱至170℃的下方模具20上面,基材11的厚度為2.5mm。
表層材13使用的是在溫度230℃、負荷2.16kg時的MFR為1.0g/10分鐘、熔點為160℃的聚丙烯40重量份、溫度230℃、負荷2.16kg時的MFR為0.008g/10分鐘、乙烯含量為67摩爾%的、利用X線測得的結晶度為7.0%的乙烯丙烯無規共聚物40重量份、門尼粘度為65、碘值為15的日本合成橡膠株式會社制造的EPDM(等級名為EP24)20重量份、操作油(出光興產制造,雙萘環操作油劑PW-150)20重量份的組成物100重量份中、加入交聯劑(化藥nu1e社制造,kayahekisa AD)2.0重量份、助交聯劑TAIC(三烯丙基異氰脲酸酯)3.0重量份后在同方向雙軸擠壓機(神戶制鋼株式會社制造KTX-37)中熔融混煉而得的熱塑性彈性體。此物質在溫度230℃、負荷2.16kg時的MFR為0.4g/10分鐘、肖氏硬度A為84。中間層12使用的是由溫度190℃、負荷2.16kg時的MFR為7g/10分鐘、馬來酸酐2.5重量%、丙烯酸甲酯16重量%的乙烯-馬來酸酐-丙烯酸甲酯共聚物100重量份、重氮基甲酰胺重量7份以及乙烯與丙烯酸二羥基酯的共聚物4.2重量份混煉而成的混合物。與實施例5一樣進行擠壓,按中間熔融樹脂層12m與基材11上面接觸的狀態供料。
接著,將加熱到120-130℃的上方模具30下降關閉后加熱90秒鐘,在使中間熔融樹脂層12m發泡的同時,在表皮熔融樹脂層13m上刻印上花紋,當各模具20、30冷卻到70℃后,提升上方模具30開模,取出成形品。另外,上述90秒的最后20秒中,將上方模具提升1mm,增大間隙。
表層材13的厚度為0.7mm,中間層12的厚度為2.8mm,中間層12的發泡倍率約為4.0倍,基材11的厚度為2.5mm。得到外觀良好的多層成形品。按JIS-S6050標準測得的成形品的表層側的硬度為67。
實施例9除了在中間層12中加入了偶氮二異丁腈之外,成形品制造過程與實施例8相同。
表層材13的厚度為0.7mm,中間層12的厚度為2.9mm,中間層12的發泡倍率約為4.5倍,基材11的厚度為2.5mm。得到外觀良好的多層成形品。按JIS-S6050標準測得的成形品的表層側的硬度為60。
對比例5除了上下方模具20、30的溫度為40℃以外,成形品制造過程與實施例5相同。表層材13的厚度為0.5mm,中間層12的厚度為0.6mm,中間層12的發泡倍率約為1.1倍,基材11的厚度為2.5mm。按JIS-S6050標準測得的成形品的表層側的硬度為98。
對比例6除了使用與對比例1相同的熱塑性彈性體的表層材13以外,成形品制造過程與實施例5相同。表層材13的厚度為1.6mm,中間層12的厚度為2.5mm,中間層12的發泡倍率約為3.0倍,基材11的厚度為2.5mm。按JIS-S6050標準測得的成形品的表層側的硬度為95。
對比例7除了使用與對比例2相同的熱塑性彈性體的表層材13以外,成形品制造過程與實施例5相同。隨著表皮熔融樹脂層13m與中間熔融樹脂層12m發生混合,片狀材料發軟,沒有得到2層片材。
對比例8除了使用與對比例3相同的熱塑性彈性體的表層材13以外,成形品制造過程與實施例5相同。表層材13的厚度為0.6mm,中間層12的厚度為2.8mm,中間層12的發泡倍率約為4.5倍,基材11的厚度為2.5mm。按JIS-S6050標準測得的成形品的表層側的硬度為43。
對比例9除了使用與對比例4相同的熱塑性彈性體的表層材13以外,成形品制造過程與實施例5相同。表層材13的厚度為1.0mm,中間層12的厚度為2.7mm,中間層12的發泡倍率約為3.8倍,基材11的厚度為3.0mm。按JIS-S6050標準測得的成形品的表層側的硬度為96。
表3和表4匯總了實施例5-9和對比例5-9的情況。
表3
表4
(IV)第四實施方案圖8~圖11說明第四實施方案中使用的成形裝置。此成形裝置包括了安裝在下部的固定側模具支持部件(圖示省略)上的下方模具20和安裝在上部的可動側模具支持材料(圖示省略)上的上方模具30。下方模具20的上面形成了與一個車門裝飾材料即多層成形品的基材11的下面相對應的第一形成面20a,沿著第一形成面20a的外周形成一個朝外臺階部(第一臺階部)20b,其平面輪廓形狀與車門裝飾材料的輪廓一致。從設置在下方模具20上的吸引管路21分支出來許多細管21a(圖中只示出了一部分),其開口基本均勻分布在第一成形面20a的全部表面,吸引管路21與由真空泵、真空容器和開啟閥組成的真空源22相連。
上方模具30可以從上部接近或離開下方模具20。圖8表示兩模具處于分離狀態時的下方模具20,圖9及圖10表示兩模具處于最接近狀態。在上方模具30的下表面形成有與覆蓋基材11表面的表層材13的表面相對應的形狀第二形成面30a。沿著第二成形面30a的外周、在上方模具30上形成一個朝內臺階部(第二臺階部)30b,如圖9及圖10所示,兩模具20、30處于最接近狀態時,下方模具20的朝外臺階部20b和上方模具30的朝內臺階部30b可以相互嵌合,其間只有很小的間隙。
在下方模具20的第一成形面20a與朝外臺階部20b的表面設置有薄膜狀的面加熱器25,其兩側設置有用于通電加熱的電極26a、26b。同樣,在上方模具30的第二形成面30a與朝內臺階部30b的表面也設有面加熱器35,其兩側設置有電極36a、36b。各面加熱器25、35由絕緣層和電阻層組成。圖11表示面加熱器35。在第2成形面30a和朝內臺階部30b的表面形成有到達上方模具35兩側下部的薄膜狀陶瓷的絕緣層35a。氮化鈦等組成的薄膜狀電阻層35b(例如膜厚為5微米)基本上全部覆蓋絕緣層35a。電阻層35b在上方模具的兩側的露出部分設置有帶狀電極36a、36b。除面加熱部35的周邊部以外,在形成車門裝飾材料10的表層材13的部分的絕緣層35a的表面有花紋圖案(細微的凹凸圖案)37。與此對應,電阻層35b的表面也有花紋圖案。在下方模具20設置的面加熱器25除了有許多上述的與各細管21a對應的小孔以及沒有花紋圖案以外,與面加熱器35實質上結構相同。
如圖8所示,在該成形裝置中,上方模具30處于上部的分離狀態,模頭40向下方模具20的上方伸出去移動,在模頭部40上安有三根供料管41(圖7只示出了一根管),分別供應形成基材11、中間層12以及表層材13的半熔融狀態的合成樹脂材料。基材11、中間層12以及表層材13的材料與第一實施方案所述相同。
(IVD)成形方法第四實施方案中,制造開始時各模具20、30處于常溫(例如20℃),首先在熔融樹脂供料工序中,如圖8所示,上方模具30(圖中未示出)處于上部分離狀態,如上所述,從各供料管41向模頭40供應的半熔融狀態的各合成樹脂材料(溫度為110-210℃),組成互相疊合在一起的包括基材熔融樹脂層11m、未發泡的中間熔融樹脂層12m以及表皮熔融樹脂層13m的、具有規定范圍的塑性的多層片狀熔融樹脂疊層體10m,并通過模頭40的細長狹縫狀的擠壓口40a擠壓成形。當車門裝飾材料10的縱橫尺寸為600mm×900mm時,各熔融樹脂層11m、12m及13m的厚度分別為2.5mm、0.5mm及0.5mm。熔融樹脂疊層體10m的橫幅為800-850mm,比車門裝飾材料10的橫幅略小。在擠壓熔融樹脂疊層體10m時,通過模頭40沿與擠壓口40a成直角的水平方向進行移動,熔融樹脂疊層體10m按基材熔融樹脂層11m一側朝下的狀態供料,覆蓋下方模具20的上側近全部面積,即第一成形面20a及其外側的朝外臺階部20b的大部分。樹脂聚合體10m由于為半熔融狀態,富有塑性,所以如圖8所示,基本上沿第一成形面20a成形,其周圍幾乎均與朝外臺階部20b附近密合接觸。
在熔融樹脂供料工序之后的真空密合工序中,來自真空源22的負壓加在下方模具20中的吸引管路21,通過許多細管21a吸引熔融樹脂疊層體10m。如上所述,熔融樹脂疊層體10m的周圍部分與朝外臺階部20b基本密合接觸,熔融樹脂疊層體10m在此吸引作用下能與設有面加熱器25的下方模具20以及朝外臺階部20b的表面完全密合接觸。在此真空密合工序中,模頭40從下方模具20的上方完全退避到旁邊。
在真空密合工序之后的合模工序中,上方模具30向下方模具20移動。當第一成形面20a與第二成形面30a的間隔達到預定給定值的最接近位置時,停止下移上方模具30。在此最接近位置時,如圖8所示,第二成形面30a與表皮熔融樹脂層13m的表面之間留有間隙S,并使其平均值等于給定值(例如1.5毫米)。在合模工序中,上方模具30的朝內臺階部30b與下方模具20的朝外臺階部20b互相嵌合,并通過互相嵌合的兩臺階部20b、30b的剪切作用切除從朝外臺階部20b向外溢出的熔融樹脂疊層體10m的多余部分。如上所述,熔融樹脂疊層體10m的橫幅比車門裝飾材料10的橫幅略小,因此,在此狀態下,熔融樹脂疊層體10m的橫幅方向(與各圖紙面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前端部與朝內臺階部30b之間多少會產生一點空間。
在合模工序之后的發泡工序中,在電極26a、26b以及電極36a、36b加上電壓,使面加熱器25以及面加熱器35發熱。下方模具20的第一成形面20a以及上方模具30的第二成形面30a將被急劇加熱(例如兩成形面20a、30a被加熱到130℃),從而使中間熔融樹脂層12m中的發泡劑發生熱分解,產生氮氣等惰性氣體,開始發泡。由于發泡,中間熔融樹脂層12m的厚度和容積都會增加,第二成形面30a與表皮熔融樹脂層13m的表面之間的間隙S會減少,40-60秒后,如圖9所示,表皮熔融樹脂疊層13m的表面與第二成形面30a接觸,而且熔融樹脂疊層體10m的橫幅方向前端部與朝內臺階部30b之間的空間也會被各熔融樹脂層11m、12m、13m所填充。此時產生的中間熔融樹脂層12m的發泡壓(例如0.5kgf/cm2)和來自第二成形面30a的加熱,使得第二成形面30a的花紋圖案37刻印在表皮熔融樹脂層13m的表面。而且,熔融樹脂疊層體10m的橫幅方向前端部處出現的空間的容積與車門裝飾材料的容積相比非常小。因而,這一空間被填充時的熔融樹脂疊層體10m的變形率很小,所以熔融樹脂疊層體10m在此充填部分也保持三層狀態,不會讓中間樹脂層12m露出表面。
在發泡工序之后的冷卻工序中,停止對兩個面加熱器25、35的供電。由于向各模具20、30內部導熱,各成形面20a、30a的溫度急劇降低,因此各熔融樹脂層11m、12m、13m發生固化。當各成形面20a、30a的溫度降至40℃時,提升上方模具30,取出車門裝飾材料10。至此完成了車門裝飾材料10的一個成形周期,得到了由基材11、中間材12、表層材13一體化形成的車門裝飾材料10。接著,再次將模頭40移到下方模具20的上方,與上述相同,擠壓出熔融樹脂疊層體10m,開始下一個車門裝飾材料10的制造。
(IVE)多層成形品第四實施方案的多層成形品與所述第一及第二實施方案的多層成形品實質上相同,因此,詳細說明從略。
(IVF)作用上述第四實施方案中,基材11的硬度和厚度都大,因而具有相當的剛性,但是,由于由熱塑性彈性體組成的柔軟的薄表層材13隔著柔軟發泡的中間層12而被覆蓋在基材11上面,所以能夠得到具有柔感的車門裝飾材料10。而且基材11、中間層12以及表層材13可在兩個模具20、30內同時成形,不需要預先成形,因而可減少制造工序的數量,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由于基材11、中間層12以及表層材13如上所述在半熔融狀態下從模頭40進行供料,從而車門裝飾材料10的組成部分基材11、中間層12以及表層材13能夠相互結合在一起,不會分離開來。
另外,由于熔融樹脂疊層體10m的橫幅比車門裝飾材料10的橫幅略小,所以,在合模工序中切除的邊角料很少。再者,不僅在橫輻方向,而且在縱幅方向熔融樹脂疊層體10m的尺寸也可以比車門裝飾材料10小一些,這樣產生的邊角料就會更少。
第四實施方案中,在熔融樹脂供料工序與合模工序之間,設有一真空密合工序,使得熔融樹脂疊層體10m可以與下方模具20的第一成形面20a全面密合接觸,因而,在合模工序中表皮熔融樹脂層13m不會與上方模具30的第二成形面30a接觸,也不會由于這種接觸導致熔融樹脂疊層體10m出現局部變形、從而導致基材11、中間層12、表層材13的厚度不均勻、以至出現表面柔感不均勻的現象。但是,如果熔融樹脂疊層體10m具有足夠的塑性,那么由于重力作用,它也會與除了設置有面加熱器25的下方模具20的第一成形面20a上凹進去的角落以外的大部分部位密合地接觸,此時不設真空密合工序也可以獲得同樣的效果。
另外,在第四實施方案中,通過分別設置在下方模具20和上方模具30的成形面20a和30a的面加熱器25以及35進行加熱,以使中間熔融樹脂層12m發泡。也可以只在與中間熔融樹脂層12m的距離很小的上方模具30的第二成形面30a設置面加熱器35,對中間熔融樹脂層12m進行加熱。另外,不用上述第四實施方案的面加熱器,也可以在沿第一及第二成形面20a、30a的內側設置通路,通以蒸汽進行加熱。此時,在冷卻工序中,可以在此通路中通以冷風進行冷卻。
還有,切除熔融樹脂疊層體10m的多余部分時使用的朝外以及朝內臺階部20b、30b的設計,也可以改為在下方模具上為朝外臺階部,在上方模具內為朝內臺階部。或者,上述第四實施方案中的朝外臺階部以及朝內臺階部20b、30b的嵌合作用產生的剪切作用,也可以改成由沿上方模具30的第二成形面30a的外側設置向下的切壓刀刃、使其接觸在下方模具20外周的平面部位來實現。
(V)第五實施方案下面說明由圖12-圖14表示的第五實施方案。第五實施方案與第四實施方案相同,使用預先成形的剛性基材11,在其上面形成中間層12和表層材13。基材11與第三實施方案中所說明的相同。在第五實施方案中使用的制造裝置,除了在下方模具20的第一成形面20a以及朝外臺階部20b沒有設置面加熱器25、以及通過模頭45供應由疊合成一體的未發泡的中間熔融樹脂層12m以及表皮熔融樹脂層13m組成的富有塑性的多層片狀熔融樹脂疊層體15m以外,實質上與第四實施方案中的制造裝置相同。
(VD)成形方法首先在基材放置工序中,將預先成形的基材11放置在與第四實施方案同樣的常溫下的下方模具20上面,此時上方模具30處于上方的隔離狀態。其次在熔融樹脂供料工序中,如圖12所示,通過供料管41向模頭45供應的半熔融狀態的中間層12以及表層材13的材料,組成包括相互接合成一體的未發泡的中間熔融樹脂層12m以及表皮熔融樹脂層13m的富有塑性的多層片狀熔融樹脂疊層體15m,通過模頭45的細長的狹縫狀的擠壓口45a擠壓成形。除了沒有基材熔融樹脂層11m以外、其尺寸與溫度和第四實施方案的情況相同。此熔融樹脂疊層體15m的供料方法是使中間熔融樹脂層12m一側向下、基本全部覆蓋下方模具20以及在其上面放置的基材11的上側。與第4實施方案相同,其周圍與朝外臺階部20b附近基本密合接觸。
在熔融樹脂供料工序之后的真空密合工序中,來自真空源22的負壓加在下方模具20中的吸引管路21上,通過許多細管21a以及多孔性基材11吸引熔融樹脂疊層體15m,使其與基材11的表面以及朝外臺階部20b密合接觸,在其后的合模工序中,上方模具30向下方模具20移動,當兩模具20、30如第四實施方案一樣到達最接近狀態時(參照圖13),停止下移動上方模具30。在該合模工序中,從朝外臺階部20b向外溢出的熔融樹脂疊層體15m的多余部分通過相互嵌合的兩臺階部20b、30b的剪切作用而被切除。
在合模工序之后的發泡工序中,給電極36a、36b加上電壓,使面加熱器35發熱。此時上方模具30的第二成形面30a被急劇加熱(例如130℃),開始發泡。與第四實施方案相同,40-60秒后,如圖14所示,表皮熔融樹脂層13m的表面與第二成形面30a接觸,而且熔融樹脂疊層體15m的橫幅方向前端部與朝內臺階部30b之間的空間也被各熔融樹脂層12m、13m填充。于是,與第四實施方案一樣,第二成形面30a的花紋圖案刻印在表皮熔融樹脂層13m的表面上,熔融樹脂疊層體15m的橫幅方向前端部的中間熔融樹脂層12m也不會露出表面。
在發泡工序之后的冷卻工序中,停止對面加熱器35通電,第二成形面30a的溫度急劇下降。因此各熔融樹脂層12m、13m發生固化。當第二成形面30a的溫度降到40℃時,提升上方模具30,取出車門裝飾材料10。至此得到由多孔性的基材11、中間層12、表層材13一體化組成的車門裝飾材料10。
(VE)多層成形品第五實施方案的多層成形品與上述第三實施方案實質上相同,故其詳細說明從略。
(VF)作用在第五實施方案中,熱壓成形的木質類基材11具有相當的剛性,但是,由于由薄的柔軟的熱塑性彈性體制成的表層材13隔著柔軟發泡的中間層12覆蓋在基材11上,所以得到具有柔感的車門裝飾材料10。而且,中間層12以及表層材13可在兩模具20、30內同時成形,不需要預先分別成形后再粘接,因此而可減少制造工序數量,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如上所述,因為處于半熔融狀態的各材料疊合在一起供料,中間層12以及表層材13能夠結合成一體。中間層12滲浸進多孔性的基材11的表面,在釘錨效應作用下與基材11結合在一起。所以構成車門裝飾材料10的基材11、中間層12以及表層材13相互結合為一體,不會分離。
與第四實施方案相同,在第五實施方案中,不設置真空密合工序也能獲得同樣的效果。第二成形面30a的加熱也可以用蒸汽加熱取代面加熱器35。所以,切除熔融樹脂疊層體15m的多余部分所設置的臺階部20b、30b也可以上下倒置,也可利用切壓刀刃來切除多余部分。
還有,雖然在第五實施方案中使用的基材11是木質類材料,但也可以使用合成樹脂的材料。此時要在基材11開許多通氣孔、而且在與中間層12接觸一側表面設置許多小溝或凹凸,以便封閉在基材11與中間熔融樹脂層12m之間的空氣逸出。通過在基材11的表面制作許多小溝或凹凸,可以增大基材11與中間層12之間的結合強度。另外,不管什么基材11,如果能預先在基材11表面噴涂粘接劑,也能進一步增大與中間層12的結合強度。
如上所述,在本發明中,熱塑性彈性體的柔軟的薄表層材隔著柔軟的發泡中間層覆蓋在基材上,從而得到具有柔感的車門裝飾材料。而且基材、中間層以及表層材可在模具中同時成形,而不需要預先成形,因而可減少制造工序數量,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由于中間熔融樹脂層發泡產生的發泡壓和第二成形面的加熱,第二成形面上的花紋圖案鮮明地刻印在表層材的表面,因而多層成形品具有良好的外觀,不會出現花紋變形等缺陷。
另外,由于制作基材、中間層以及表層材(使用預先成形的基材時為中間層以及表層材)的熔融樹脂疊層體的流動性好,所以當其比多層成形品稍為小一些時也能成形,因而與使用比多層成形品幅度大得多的預先成形的片材的已有技術相比,可減少需要切除的邊角料。
權利要求
1.由柔軟的薄表層材、柔軟發泡的中間層以及基材組成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表層材的表皮熔融樹脂層、形成所述中間層的中間熔融樹脂層以及形成所述基材的基材熔融樹脂層通過擠壓機的模頭擠壓成片狀后,按所述基材熔融樹脂層接觸下方模具的狀態供料后,進行壓縮成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皮熔融樹脂層由熱塑性彈性體組成,所述中間熔融樹脂層由含有發泡劑的、乙烯與至少是自由基聚合性酸酐共聚的乙烯類共聚物組成,所述基材熔融樹脂層由烯烴類樹脂組成。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熱塑性彈性體是烯烴類熱塑性彈性體和/或是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熱塑性彈性體在溫度為230℃、負荷為2.16Kg時熔體流動指數為0.1-200g/10分鐘,而肖式硬度A為50-96的范圍。
5.如權利要求1-4中任何一項要求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皮熔融樹脂層、中間熔融樹脂層以及基材熔融樹脂層在所述擠壓機模頭內部疊合后擠壓成多層片狀。
6.如權利要求1-4中任何一項要求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熔融樹脂層從所述擠壓機的模頭擠壓成片狀,所述表皮熔融樹脂層以及中間熔融樹脂層在所述擠壓機模頭內部疊合,擠壓成多層片狀后,再疊放在所述基體熔融樹脂層上供料。
7.如權利要求1-4中任何一項要求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熔融樹脂層和基材熔融樹脂層在所述擠壓機模頭內部疊合,擠壓成多層片狀,所述表皮熔融樹脂層從所述擠壓機的模頭擠壓出片狀后,疊放在所述中間熔融樹脂層和基材熔融樹脂層之上進行供料。
8.如權利要求1-7中任何一項要求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熔融樹脂層在從所述擠壓機內熔融后到壓縮成形的固化之間發泡。
9.由柔軟的薄表層材、柔軟發泡的中間層以及基材組成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預先成形的所述基材,放置在可以加熱的下方模具內,形成上述表層材的表皮熔融樹脂層以及形成所述中間層的中間熔融樹脂層通過擠壓機的模頭擠壓成多層片狀,使所述中間熔融樹脂層與所述基材保持接觸狀態進行疊合后,關閉已加熱的上方模具,使中間熔融樹脂層發泡,然后使兩個模具冷卻。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皮熔融樹脂層由熱塑性彈性體組成,所述中間熔融樹脂層由含有發泡劑的、乙烯與至少是自由基聚合性酸酐共聚的乙烯類共聚物組成,所述基材由木質類材料組成。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熱塑性彈性體是烯烴類熱塑性彈性體和/或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
12.如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熱塑性彈性體在溫度為230℃、負荷為2.16Kg時熔體流動指數為0.1-200g/10分鐘,而肖式硬度A為50-96的范圍。
13.由剛性的基材和覆蓋在基材表面的柔軟發泡體的中間層和覆蓋在該中層表面的柔軟的薄表層組成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制造方法由熔融樹脂供料工序、合模工序、發泡工序、冷卻工序組成,熔融樹脂供料工序中,將分別具有一定厚度的形成所述基材的基材熔融樹脂層、形成所述中間層的中間熔融樹脂層以及形成所述表層材的表皮熔融樹脂層疊合為一體,作成多層片狀熔融樹脂疊層體,以所述基材熔融樹脂層側為下方,基本全部覆蓋與基材面接觸的、具有與所述基材下面對應形狀的第一成形面為上面的下方模具上側進行供料,合模工序中,使其下面具有和所述表層材表面對應形狀的第二成形面上方模具向所述下方模具下降,當所述第一形成面和第二形成面之間的距離大于所述多層片狀熔融樹脂疊層體厚度的給定值時停止下移,發泡工序中,使所述含發泡劑的中間熔融樹脂層至少通過所述上方模具加熱進行發泡,當所述表皮熔融樹脂層的表面和第二成形面接觸為止停止發泡,冷卻工序中,使所述各熔融樹脂層冷卻,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皮熔融樹脂層由熱塑性彈性體組成,所述中間熔融樹脂層由含有發泡劑的、乙烯與至少是自由基聚合性酸酐共聚的乙烯類共聚物組成,所述基材熔融樹脂層由烯烴類樹脂組成,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熱塑性彈性體是烯烴類熱塑性彈性體和/或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
16.權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熱塑性彈性體在溫度為230℃、負荷為2.16Kg時熔體流動指數為0.1~200g/10分鐘,而肖式硬度A為50-96的范圍。
17.如權利要求13-16中任何一項要求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樹脂供料工序和合模工序之間,設立由真空壓使熔融樹脂成層體和所述下方模具的第一形成面密合接觸的真空密合工序。
18.如權利要求13-17中任何一項要求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模工序中,切除上述熔融樹脂疊層體溢出所述第一形成面外側的多余部分。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合模工序中所述多余部分的切除工作,可以由沿所述第一成形面的外周在所述下方模具形成的第一臺階部,和沿所述第二成形面的外周在所述上方模具形成的第二臺階部通過在所述合模過程中的互相嵌合的剪切作用來完成。
20.如權利要求13-19中任何一項要求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發泡工序中對所述中間熔融樹脂層的加熱,由在所述上方模具的第二成形面設置的面加熱器來完成。
21.如權利要求13~19中任何一項要求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發泡工序中對所述中間熔融樹脂層的加熱,由分別設置在所述下方模具的第一成形面和所述上方模具的第二成形面上的面加熱器來完成。
22.如權利要求13-21中任何一項要求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樹脂疊層體的供料是由所述基材熔融樹脂層、中間熔融樹脂層以及表皮熔融樹脂層同時從擠壓機的模頭的狹縫狀擠出□被擠壓出來,與此同時,所述供料模頭在下方模具的上方、沿與所述擠出口成直角的水平方向移動來完成。
23.由剛性的基材和覆蓋在基材表面的柔軟發泡體的中間層和覆蓋在中層表面的柔軟薄表層組成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制造方法由基材設置工序、熔融樹脂供料工序、合模工序、發泡工序、冷卻工序組成,基材設置工序中,將預先成形的所述基材放置在下方模具的上側的第一成形面上,熔融樹脂供料工序中,將分別具有一定厚度的形成所述中間層的、含有發泡劑的中間熔融樹脂層以及形成所述表層材的表皮熔融樹脂層疊合為一體,形成多層片狀的熔融樹脂疊層體,使該疊層體的中間熔融樹脂層放在下面,基本全部覆蓋所述基材和下方模具的上側,進行供料,合模工序中,使其下面形成具有與所述表層材表面對應的第二成形面的上方模具向所述下方模具下降,當所述第一形成面和第二形成面之間的間隙大于所述基材和多層片狀熔融樹脂疊層體的厚度之和的某一給定間隙值時停止下移上方模具,發泡工序中,通過所述上方模具對所述含發泡劑的中間熔融樹脂層進行加熱,使所述中間熔融樹脂層發泡至所述表皮熔融樹脂層的表面與第二成形面接觸為止,冷卻工序中,使所述各熔融樹脂層冷卻。
24.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皮熔融樹脂層由熱塑性彈性體組成,所述中間熔融樹脂層由含有發泡劑的、乙烯與至少是自由基聚合性酸酐共聚的乙烯類共聚物組成,所述預成形的基材由有通氣性的多孔性材料組成。
25.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熱塑性彈性體是烯烴類熱塑性彈性體和/或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
26.如權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熱塑性彈性體在溫度為230℃、負荷為2.16Kg時熔體流動指數為0.1-200g/10分鐘,而肖式硬度A為50-96的范圍。
27.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性材料是由用熱固化性樹脂將木材的纖維制成的木質類材料。
28.如權利要求23-27中任何一項要求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樹脂供料工序和合模工序之間,設立一個真空密合工序,以使所述熔融樹脂疊層體在真空壓的作用下與所述基材以及所述下方模具的第一形成面密合接觸。
29.如權利要求23-28中任何一項要求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合模工序中,切除所述熔融樹脂疊層體溢出第一形成面外側的多余部分。
30.權利要求29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合模工序中多余部分的切除工作,可以由沿所述第一成形面的外周在所述下方模具形成的第一臺階部,和沿所述第二成形面的外周在所述上方模具形成的第二臺階部通過合模過程中的互相嵌合的剪切作用來完成。
31.如權利要求23~30中任何一項要求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發泡工序中對所述中間熔融樹脂層的加熱,由在所述上方模具的第二成形面設置的面加熱器來完成。
32.如權利要求23-31中任何一項要求所述的多層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樹脂疊層體的供料工序是由所述中間熔融樹脂層以及表皮熔融樹脂層同時從擠壓機的模頭的狹縫狀擠出口被擠壓出來,與此同時,所述供料模頭在所述下方模具的上方沿與所述擠出口成直角的水平方向移動來完成。
全文摘要
車門裝飾材料等的多層成型品,是由形成柔軟的薄表層材13的表皮熔融樹脂層13m、形成柔軟發泡的中間層12的中間熔融樹脂層12m以及形成基材11的基材熔融樹脂層11m通過擠壓機模頭40擠壓成片狀后,按基材熔融樹脂層與下方模具20接觸的狀態供料。壓縮成型的表皮熔融樹脂層為熱塑性彈性體。中間熔融樹脂層為含有發泡劑的、乙烯與至少具有自由基聚合性酸酐共聚的乙烯類共聚物。基材熔融樹脂層為烯烴類樹脂。表皮熔融樹脂層的熱塑性彈性體應為烯烴類熱塑性彈性體和/或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在溫度230℃、負荷2.16kg時它的熔體流動指數為0.1-200g/10分鐘,而肖氏硬度A為50-96。本發明應至少有二種熔融樹脂層在模頭內疊合在一起后擠壓成片狀進行供料。另外,也可以將預先成型的基材置于下方模具上,將多層片狀的中間熔融樹脂層以及表皮熔融樹脂層擠壓出來后,向基材上面供料。
文檔編號B29C43/20GK1150774SQ96190249
公開日1997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1996年3月7日 優先權日1995年3月27日
發明者石戶谷勝則, 高石稔, 大川內道広, 巖本英之, 中上策好, 田中和文 申請人:亞樂克株式會社, 昭和電工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liu)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