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料接收系統及散料接收料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接收料斗裝置,可使用于采礦和建筑行業中的散料加工,也可以在農業產業中加工糧食的時候使用。
【背景技術】
[0002]已知的用于散料的積累儲存以及供給的單向出口料斗,包含傾斜側壁、配置有卸料口以及與卸料口下部邊緣連結在一起的垂直迎面壁,以及料斗上部的立式直角加強板(如專利文獻RU 2276053,分類B 65D 88/26,于2006年5月10日發表)。
[0003]已知的料斗構造無法清除散料在裝料過程中形成的粉塵。
[0004]與此同時,還有用于儲存料斗收塵的已知裝置,在料斗的上方裝有帶阻尼片和收塵袋的彈力布擋板形狀截斷器和收塵器的板子。粉塵的吸塵通過離心風機來實現(專利文獻 RU 2046747,分類 B65G18/69,于 1995 年 10 月 27 日發表)。
[0005]已知裝置的收塵性能并不是賦予料斗本身,而是賦予安裝在它上面的裝置。
[0006]與上述裝置不同、用于在獲取由粉塵狀、粉末狀、顆粒物狀和其它散料的混合物時分離粉塵的另外一種已知設備,包含有截頭四角錐體形狀的混合料斗型本體,該錐體大的端面向上,并用帶有進料口的頂蓋密封。在本體反面上方、頂蓋的下面形成通風槽,該通風槽通過套管與排氣通風管相連接(如專利文獻RU 143188,分類B 22 C 5/10,于2014年7月20日發表)。
[0007]由于已知裝置是用于在加工爆炸危險等級較高的材料時的除塵,所以在它的結構中有密閉蓋,這使得裝置的金屬耗費量更大、更沉重以及更復雜。與此同時,如果拆除密閉蓋,則該裝置會失去工作性能,因為吸塵風管是在料斗外面的,而空氣粉塵混合物的清除是通過位于本體上部的通風槽進行的。
【實用新型內容】
[0008]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散料接收料斗,改善與散料加工相關生產中的勞動條件。
[0009]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散料接收系統,其包括前述散料接收料斗。
[0010]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以在使用敞開式料斗過程中通過顯著的降低粉塵向周圍環境的排放這個技術成果為導向,來保障它的實現。
[0011]和已知的開放式料斗一樣,用于散料的接收料斗由進料壁、迎面壁和兩個側壁組成。在料斗本體下部形成出口孔,與已知的料斗有所區別的是,本實用新型的本體上部有與把自己外壁和迎面壁及側壁結為一體的反噴射槽。該槽開口面向本體腔室,并且有一個在與本體迎面壁連接為一體部分用于連接吸塵系統的孔。
[0012]本實用新型裝置與已知裝置不同的是,它能夠應用于更大范圍材料的加工中,其中包括無易燃易爆危險性,但在往料斗進料的時無論如何都會產生大量粉塵排放的材料。
[0013]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散料接收料斗,包括由進料壁、迎面壁和兩個側壁組成的本體,而在所述本體的下部形成出料孔,其特征是,在所述本體的上部設置有由與所述本體的所述迎面壁和所述兩個側壁分別連接的反噴射槽,所述反噴射槽的開口側面對所述本體的腔室,在所述反噴射槽的與所述本體的迎面壁連接的部分上形成有用于連接吸塵系統的孔。
[0014]在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反噴射槽具有Π形橫截面。
[0015]在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反噴射槽與所述迎面壁、所述兩個側壁分別連接成一體。
[0016]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散料接收系統,包括散料接收料斗,該散料接收料斗包括由進料壁、迎面壁和兩個側壁組成的本體,而在所述本體的下部形成出料孔,其中,在所述本體的上部設置有由與所述本體的所述迎面壁和所述兩個側壁分別連接的反噴射槽,所述反噴射槽的開口側面向所述本體的腔室,在所述反噴射槽的與所述本體的所述迎面壁連接的部分上形成有連接吸塵系統的孔;
[0017]該散料接收系統還包括吸塵系統、與所述孔連接的管道,所述管道的入口處設置有閥,所述閥與一電動裝置相接。
[0018]所述的散料接收系統的優選實施例中,所述電動裝置與設置在所述本體的進料側的控制裝置電連接,所述控制裝置用于根據檢測到裝有散料的運輸卸料設備而開啟所述電動裝置。
[0019]所述的散料接收系統的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反噴射槽具有Π形橫截面。
[0020]所述的散料接收系統的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反噴射槽與所述迎面壁、所述兩個側壁分別連接成一體。
[0021]因為在卸料的時候那些重的散料會帶著空氣往下沉,并且在料斗的中部形成一個往下沉的氣流,散料到底部之后含塵空氣就會沿著料斗壁向上沖到反噴射槽,然后借助于吸塵系統排出,因此,即便是敞開式料斗通過本實用新型可避免在往料斗裝載散料的過程中一下子形成的大量粉塵排放到周圍環境中,通過這樣的方式,本實用新型的設備有助于改善在類似生產中的勞動條件。
【附圖說明】
[0022]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質和優勢將通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的描述而變得更加明顯,其中:
[0023]圖1為顯示料斗總體的俯視圖;
[0024]圖2為沿圖1中A-A線的剖視圖;
[0025]圖3為沿圖1中B-B線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闡述了更多的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顯然能夠以多種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內涵的情況下根據實際應用情況作類似推廣、演繹,因此不應以此具體實施例的內容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27]圖1到圖3所顯示的散料接收料斗本體與擋板I相接合,并且本體由進料壁2,迎面壁3和兩個側壁4構成。在料斗下部有散料出料口 5,而在它的上部的反噴射槽6,用于收集在往料斗進料過程中一下子形成的大量粉塵。
[0028]如圖3所示的反噴射槽6是一個收集器,同時也是一個通道,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其是一個在料斗本體內部由本體迎面壁和貼著它的側壁的彎曲上部形成的通道。在優選的實施例中,其擁有Π形橫截面。
[0029]反噴射槽6有一個用于聯系管道7和總吸塵系統(如圖1和圖2所示)的孔。在管道7入口處置有自動間隙閥8,該閥8與電驅動9相連并通過電路連接接觸式控制裝置10。
[0030]用于散料的接收料斗工作流程如下:
[0031 ] 裝有散料的運輸卸料設備11駛向檔板I,并通過自己的輪子按壓接觸式控制設備10,該設備可做成閥門的類型。這臺設備在移位的時候接通電路,進而電驅動裝置9在打開閥門8的時候開動起來。隨之在與總吸塵系統相連接的反噴射槽6中形成緩沖。
[0032]此時從運輸卸料設備11把散料12卸載到料斗,這些散料沿進料壁2往出料孔5運動。在運動的過程中散料把含塵空氣13噴射鼓送到自己前面,這些含塵空氣的大部分達90%撞到迎面壁3的時候,沿著它向上沖向側壁4的方向,到達側壁的時候,含塵空氣流一下子形成的大量粉塵沿著側壁向上沖向反噴射槽6。到達該槽后,含塵空氣13沿著管道7進入總吸塵系統。
[0033]因為在卸料的時候那些重的散料會帶著空氣往下沉,并且在料斗的中部形成一個往下沉的氣流,散料到底部之后含塵空氣就會沿著料斗壁向上沖。另外,運料車卸料的時候,管道7那邊的風機也會同時啟動,并把氣流往管道方向吸引。
[0034]閥門8的打開時間通過與電驅動裝置9連接的繼電器未顯示來控制。這個時間根據所排放的粉塵被完全吸出的時間來進行編程,然后通過閥門8來平穩關閉總吸塵系統的管道7。
[0035]本實用新型的料斗結果可避免在往料斗裝載散料的過程中一下子形成的大量粉塵排放到周圍環境中。通過這樣的方式,本實用新型的設備有助于改善在類似生產中的勞動條件。
[0036]本實用新型雖然以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但其并不是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都可以做出可能的變動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界定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散料接收料斗,包括由進料壁、迎面壁和兩個側壁組成的本體,而在所述本體的下部形成出料孔,其特征是,在所述本體的上部設置有由與所述本體的所述迎面壁和所述兩個側壁分別連接的反噴射槽,所述反噴射槽的開口側面對所述本體的腔室,在所述反噴射槽的與所述本體的迎面壁連接的部分上形成有用于連接吸塵系統的孔。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料接收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噴射槽具有Π形橫截面。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料接收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噴射槽與所述迎面壁、所述兩個側壁分別連接成一體。4.散料接收系統,包括散料接收料斗,該散料接收料斗包括由進料壁、迎面壁和兩個側壁組成的本體,而在所述本體的下部形成出料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體的上部設置有由與所述本體的所述迎面壁和所述兩個側壁分別連接的反噴射槽,所述反噴射槽的開口側面向所述本體的腔室,在所述反噴射槽的與所述本體的所述迎面壁連接的部分上形成有連接吸塵系統的孔; 該散料接收系統還包括吸塵系統、與所述孔連接的管道,所述管道的入口處設置有閥,所述閥與一電動裝置相接。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散料接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裝置與設置在所述本體的進料側的控制裝置電連接,所述控制裝置用于根據檢測到裝有散料的運輸卸料設備而開啟所述電動裝置。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散料接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噴射槽具有Π形橫截面。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散料接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噴射槽與所述迎面壁、所述兩個側壁分別連接成一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散料接收系統及散料接收料斗,用以改善與散料加工相關生產中的勞動條件。其中的散料接收料斗,包括由進料壁、迎面壁和兩個側壁組成的本體,而在所述本體的下部形成出料孔,其特征是,在所述本體的上部設置有由與所述本體的所述迎面壁和所述兩個側壁分別連接的反噴射槽,所述反噴射槽的開口側面對所述本體的腔室,在所述反噴射槽的與所述本體的迎面壁連接的部分上形成有用于連接吸塵系統的孔。
【IPC分類】B65D90/00, B65D88/26
【公開號】CN204916740
【申請號】CN201520583277
【發明人】阿巴耶夫·亞歷山大, 科科伊基·泰穆拉茲
【申請人】上海益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