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包裝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秤,特別涉及一種包裝秤。本實用新型主要適用于化工、糧食、飼料等行業的定量包裝。本實用新型屬于包裝秤設計制造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物流產業的發展,大部分的物料均需要定量包裝。目前,定量包裝秤通常分兩種形式,即帶式喂料器和重力式喂料斗。
[0003]對于帶式喂料而言,其采用膠帶作為輸送裝置。如中國專利公告號CN102910302B公開“皮帶輸送喂料式電子定量包裝秤”,其頂部設置有進料槽,進料槽的下方設有皮帶輸送機,皮帶輸送機傳送末端的下方設有料斗,料斗下方的出料口處設有稱量斗,稱量斗上安裝夾帶機構和稱重傳感器。其運行時,物料只能通過料斗進入稱量斗,造成定量包裝速度一般。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包裝秤,其能夠提高定量包裝的精度和速度。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包裝秤,其頂部設置有1#料斗,1#料斗的下方設有喂料裝置,喂料裝置傳送末端的下方設有2#料斗,2#料斗通過稱重傳感器懸吊在秤斗內,2#料斗上分別設有2#料斗進料門和2#料斗出料門,秤斗上安裝有夾袋裝置,其中:所述喂料裝置下方還設有螺旋輸送機,螺旋輸送機進料口與所述喂料裝置傳送末端空間相互連通,螺旋輸送機出料口通過輔助通道與所述秤斗相互連通,伺服電機動力輸出端與螺旋輸送機動力輸入端連接。
[0007]進一步,所述喂料裝置是皮帶輸送機,皮帶輸送機的皮帶上方設有調節門。
[0008]更進一步,所述皮帶輸送機傳送末端通過3#料斗與2#料斗相互連通,所述螺旋輸送機進料口與3#料斗相互連通。
[0009]進一步,所述稱重傳感器數目是2?4個,所述稱重傳感器均勻分布在2#料斗外側。
[0010]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的有益效果:
[0011]第一,本實用新型在基本稱重的基礎上,包裝秤增設輔助通道,規定重量的物料能通過輔助通道由喂料裝置傳送末端空間直接進入秤斗,提高了稱重速度。螺旋輸送機運用伺服電機驅動,運用現有控制技術,能提高稱重精度。
[0012]第二,本實用新型運用皮帶輸送機,能滿足部分流動性差的物料要求,提高定量包裝秤的適用范圍。皮帶輸送機上方設調節門,能有效控制皮帶上物料層厚度。當需要快速喂料時,擴大調節門下端與皮帶之間的距離,此時,物料層厚;當需要慢速喂料時,縮小調節門下端與皮帶之間的距離,此時,物料層薄。皮帶輸送機的皮帶宜選用食品級材料。
[0013]第三,本實用新型增設3#料斗,使待進入2#料斗的物料能暫時存儲在3#料斗內,防止物料任意堆積在皮帶輸送機傳送末端和2#料斗之間的空間區域內,提高衛生性。
[0014]第四,本實用新型采用2?4個稱重傳感器,如采用3個稱重傳感器均勻分布在2#料斗外側,3個稱重傳感器能均衡傳遞2#料斗的重量,提高包裝秤的精度。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圖1中部件12和部件13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工作運行原理圖。
[0018]圖中:1、1#料斗,2、喂料裝置,3、皮帶輸送機,4、皮帶輸送機電機,5、2#料斗,6、2#料斗出料門,7、夾袋裝置,8、袋,9、輔助通道,1、稱重傳感器,11、2#料斗進料門,12、伺服電機,13、螺旋輸送機,14、調節門,15、3#料斗,16、秤斗,17、皮帶輸送機外殼。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0020]實施例一
[0021]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包裝秤,其包括有1#料斗1、喂料裝置2、2#料斗5、秤斗16、夾袋裝置7、螺旋輸送機13和輔助通道9。其中:1#料斗I置于本實用新型包裝秤的頂部,1#料斗I的下方固接喂料裝置2,喂料裝置傳送末端的下方是2#料斗5,2#料斗5上方設有2#料斗進料門11,2#料斗5下方設有2#料斗出料門6,2#料斗5通過稱重傳感器10懸吊在秤斗16內,秤斗16上安裝夾袋裝置7,螺旋輸送機13位于喂料裝置下方,螺旋輸送機進料口與喂料裝置傳送末端空間相互連通,螺旋輸送機出料口通過輔助通道9與所述秤斗16相互連通,伺服機動力輸出端與螺旋輸送機動力輸入端連接。
[0022]正常工作時,大部分物料依次通過1#料斗1、喂料裝置2、2#料斗5進入秤斗16,并最終進入由夾袋裝置7控制的袋8內;少部分物料依次通過1#料斗1、喂料裝置2、螺旋輸送機13、輔助通道9進入秤斗16,并最終進入由夾袋裝置7控制的袋8內。物料全部進入袋8后,夾袋裝置7將袋8夾緊完成一個打包周期。
[0023]上述工作過程能與自動控制相結合。舉例說明,利用稱重儀表和外部的電腦或PLC控制器。在包裝秤工作周期開始時,外部的電腦或PLC控制器控制打開2#料斗進料門11,外部的電腦或PLC控制器控制關閉2#料斗出料門6,上述過程是主加料過程。如圖1?3所示,喂料裝置2將物料傳送至2#料斗5,稱重傳感器10通過稱重儀表將重量數據傳遞給外部的電腦或PLC控制器,外部的電腦或PLC控制器內預先設有重量數據,外部的電腦或PLC控制器計算出實際稱量重量數據與設定稱量重量數據的差值,根據上述差值,外部的電腦或PLC控制器計算出螺旋喂料器需要轉動的圈數,依據需要轉動的圈數,外部的電腦或PLC控制器控制伺服驅動器驅動電機轉動相應的圈數,即螺旋喂料器對2#料斗內的物料進行湊重,上述過程是輔助加料過程。輔助加料運用伺服電機驅動螺旋喂料器,加料精度高。
[0024]現有國家計量要求一般精度不超過千分之三范圍。稱重2kg時,誤差6g范圍;稱重10kg時,誤差300g范圍。運用本實用新型后,稱重精度能控制在了千分之一范圍。加入湊重法工序,本實用新型稱重誤差能控制在±5?10g。
[0025]最優狀態下,伺服電機轉動和2#料斗出料門打開同步進行,因此,不需要占用太多的時間,節省加料時間。另,原來慢加料步驟也能被省略,故總體打包時間也得到縮短,提高精度和包裝速度。
[0026]實施例二
[0027]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喂料裝置是皮帶輸送機3,皮帶輸送機的皮帶上方設有調節門14。皮帶輸送機3通過皮帶輸送機電機4驅動,皮帶輸送機3外部是皮帶輸送機外殼17,調節門14通過軸安裝在皮帶輸送機外殼17上,且調節門14位于皮帶輸送機的皮帶上方。
[0028]當需要快速喂料時,擴大調節門下端與皮帶之間的距離,此時,物料層厚;當需要慢速喂料時,縮小調節門下端與皮帶之間的距離,此時,物料層薄。調節調節門能夠但不限于氣缸,即氣缸的活動端驅動軸旋轉,旋轉的軸帶動調節門旋轉,從而改變調節門下端與皮帶之間的距離。皮帶輸送機的皮帶宜選用食品級材料。
[0029]工作時,外部的電腦或PLC控制器控制打開2#料斗進料門11和調節門14,外部的電腦或PLC控制器控制關閉2#料斗出料門6,其它與實施例一相同。
[0030]實施例三
[0031]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二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皮帶輸送機傳送末端通過3#料斗15與2#料斗5相互連通,所述螺旋輸送機進料口與3#料斗15相互連通。
[0032]此時,輔助加料過程中的物料能依次通過1#料斗1、喂料裝置2、3#料斗15、螺旋輸送機13、輔助通道9進入秤斗16。其它與實施例二相同。
[0033]實施例四
[0034]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與上述各實施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稱重傳感器數目是2?4個,所述稱重傳感器均勻分布在2#料斗外側。
[0035]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替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包裝秤,其頂部設置有1#料斗(I),1#料斗(I)的下方設有喂料裝置(2),喂料裝置(2)傳送末端的下方設有2#料斗(5),2#料斗(5)通過稱重傳感器(10)懸吊在秤斗(16)內,2#料斗(5)上分別設有2#料斗進料門(11)和2#料斗出料門(6),秤斗(16)上安裝有夾袋裝置(7),其特征在于:所述喂料裝置下方還設有螺旋輸送機(13),螺旋輸送機進料口與所述喂料裝置傳送末端空間相互連通,螺旋輸送機出料口通過輔助通道(9)與所述秤斗(16)相互連通,伺服電機動力輸出端與螺旋輸送機動力輸入端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包裝秤,其特征在于:所述喂料裝置是皮帶輸送機(3),皮帶輸送機的皮帶上方設有調節門(14)。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包裝秤,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帶輸送機傳送末端通過3#料斗(15)與2#料斗(5)相互連通,所述螺旋輸送機進料口與3#料斗(15)相互連通。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包裝秤,其特征在于:所述稱重傳感器數目是2?4個,所述稱重傳感器均勻分布在2#料斗外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包裝秤。其技術方案:一種包裝秤,其頂部設置有1#料斗(1),1#料斗(1)的下方設有喂料裝置(2),喂料裝置(2)傳送末端的下方設有2#料斗(5),2#料斗(5)通過稱重傳感器(10)懸吊在秤斗(16)內,2#料斗(5)上分別設有2#料斗進料門(11)和2#料斗出料門(6),秤斗(16)上安裝有夾袋裝置(7),其中:所述喂料裝置下方還設有螺旋輸送機(13),螺旋輸送機進料口與所述喂料裝置傳送末端空間相互連通,螺旋輸送機出料口通過輔助通道(9)與所述秤斗(16)相互連通,伺服電機動力輸出端與螺旋輸送機動力輸入端連接。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能夠提高定量包裝的精度和速度。
【IPC分類】B65B1/32
【公開號】CN204623877
【申請號】CN201520221671
【發明人】蔣耀, 周偉清, 孫雪峰, 宋云鵬, 馬耀輝
【申請人】江蘇正華機電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9日
【申請日】2015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