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軟包裝食品變溫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軟包裝食品、飲料自動加熱或自動致冷的包裝裝置,特別是一種利用公知的某些放熱或吸熱化學反應,對軟包裝食品、飲料進行加熱或致冷的包裝袋,屬于將化學加熱或致冷原理應用于生活日用品的技術領域。
目前的專利,如美國自熱飯盒專利(US4559921),在設計上,把加熱反應放置于食品包裝盒底部,在包裝盒的側面設一拉線,該拉線使食品包裝盒底部的袋子拉開,放出其中的反應物,啟動反應。該裝置沒有使發熱體與被加熱的食品全面充分的接觸,這樣,總會有一部分熱量從底部散失,造成對熱量變化的利用不充分。同時,把開啟拉線從外部穿過一種反應物,通向內部另一個袋子,給加工和密封造成困難,試劑易泄漏。再如申請號為CN93224842X,CN2199505Y,CN93237967.2的專利,把反應置于自熱杯的底部和側面,同樣存在傳熱效率低,制造、密封成本高。啟動部分為附件鑰匙或旋鈕,從外部隔著一種反應物刺破內部的反應袋,加熱劑易泄漏、失效和污染。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軟包裝食品變溫袋,把開啟反應的作用點放在外面,把反應置于中心內部,被加熱(或致冷)的食品置于該反應四周,使熱量從內向外傳遞,增加對熱(或冷)的利用率。同時,不需要工具開啟反應,使整個系統處于良好的密封狀態,加工方便、成本低廉。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達到的上述軟包裝食品變溫袋,主要由內袋、中間袋、外袋組成。內袋為中部有接頭,以剝離方式被拉斷(此方式拉斷,所需力量適當,其它部位不受損傷),放出其中的反應物。內袋與中間袋之間裝入另一反應物。中間袋和外袋之間裝入待加熱食品。中間袋、外袋與內袋熱壓密封在一端。在真空封口時,內袋較外面的兩個袋子短。拉封口端,只有內袋斷開,釋放出的反應物接觸混合,反應產生的熱量變化傳給外層的食品,達到加熱(或致冷)的目的。通過調整食品包裝量、反應物的比例、搖動食品袋和真空密封等措施,防止過熱,沖開中間袋。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1)傳熱效率高。由于熱量是從中心向外擴散,所以,熱量損失較少。(2)加工成本低,密封效果好。由于該設計只使用一種復合膜材料進行加工,不需要附加工具進行啟動反應,方便了密封加工,方便了使用。
結合附圖作進一步詳述如下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結構圖。
圖2是上述實施例沿P-P線的剖視圖。
圖3是上述實施例沿R-R線的剖視圖
圖1所示的軟包裝食品變溫袋,沿三邊6、7、8熱壓密封,設有方便開啟食品包裝的切口9。
參照圖2、圖3。該軟包裝食品變溫袋主要由內袋1、中間袋2、外袋3組成。內袋1中部有熱壓接頭4、5,裝有反應物A,可被拉斷。中間袋2、外袋3與內袋1熱壓密封在6、7兩端。外袋3比中間袋2寬2厘米以上,以便在開啟處9開啟時不損傷中間袋。中間袋2和外袋3熱壓密封在第三邊8。在內袋1與中間袋2之間裝入反應物B,中間袋2和外袋3之間裝入待加熱食品C。真空封口時,使內袋1較外面的兩個袋子2、3短,這樣,拉封口兩端6、7,使內袋1在熱封接頭處斷開,釋放出的反應物A和B接觸混合,反應產生的熱量變化傳給外層的食品C,達到加熱(或致冷)的目的。通過調整食品C、反應物A和B的比例、搖動反應物和真空密封等措施,防止過熱,沖開中間袋2。
使用時,在標明位置6、7拉斷內袋,反應開始,稍加搖動,待食品被加熱后,在開啟處9撕開口,食其內食品,食后丟棄包裝袋。
權利要求1.一種軟包裝食品變溫袋,主要由內袋(1)、中間袋(2)、外袋(3)組成,其特征在于內袋(1)中裝有反應物,內袋(1)與中間袋(2)之間裝入另一種反應物,中間袋(2)和外袋(3)之間裝入待變溫食品。中間袋(2)、外袋(3)與內袋(1)熱壓密封在兩端(6、7),中間袋(2)、外袋(3)與內袋(1)熱壓密封在兩端(6、7),內袋(1)中部有熱封接頭(4、5),能以剝離方式被拉斷,放出其中的反應物,封口時,內袋(1)較外面的兩個袋子(2、3)短,拉兩封口端(6、7),使內袋(1)斷開,反應物接觸混合,將反應產生的熱量變化傳給外層的食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軟包裝食品變溫袋,其特征在于在三個袋子共封的一端(7),外袋(3)比中間袋(2)寬兩厘米以上,作為食品袋啟封切口處(9)。這樣啟封時,只有外袋(3)開口,中間袋(2)仍處于密封狀態。
專利摘要一種軟包裝食品變溫袋,主要由內袋、中間袋、外袋組成。內袋中部有熱封接頭,以剝離方式被拉斷,放出其中的反應物。中間袋、外袋與內袋熱壓密封在兩端,內袋中裝有一種反應物,內袋與中間袋之間裝有另一種反應物,中間袋和外袋之間裝入待加熱食品。在真空封口時,使內袋較外面的兩個袋子短。拉兩封口端,可使內袋斷開,反應物接觸混合。反應產生的熱量變化傳給包圍在外層的食品,達到方便、高效加熱或致冷的目的。該技術可應用于軍隊后勤戰時熱食保障和民用方便食品。
文檔編號B65D81/34GK2371133SQ9923714
公開日2000年3月29日 申請日期1999年2月2日 優先權日1999年2月2日
發明者王斌, 李曉莉, 蘇喜生, 楊文學, 劉嘉麟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