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后轉向節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后轉向節,包括后轉向節本體,在后轉向節本體上開設有第一后縱臂安裝孔、第二后縱臂安裝孔和后擺臂安裝孔,在后轉向節本體上機加有后懸前束調整桿安裝錐形孔,后懸前束調整桿安裝錐形孔位于第一、第二后縱臂安裝孔之間;在后轉向節本體上機加有后減振器安裝孔,后減振器安裝孔位于第二后縱臂安裝孔與后擺臂安裝孔之間。本實用新型能夠節省原材料,合理利用后轉向節與后懸架的配合空間,降低零部件成本。
【專利說明】
一種汽車后轉向節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的零部件,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汽車后轉向節。
【背景技術】
[0002]獨立懸架式汽車的后制動器由后制動卡鉗總成、后制動盤(或制動鼓)、后輪轂軸承總成、后轉向節、后擋泥板及緊固件組成。后轉向節的功能主要連接車輪與懸架零部件(后橫向控制總成、后縱臂總成、后懸前束調整桿總成、后減振器總成、后擺臂總成),傳遞并承受汽車后部載荷。在汽車行駛狀態下,后轉向節承受著多變的沖擊載荷,因此,要求其具有很高的強度。
[0003]參見圖3和圖4所示,現有后轉向節與后懸前束調整桿總成連接,需要在后轉向節本體I上單獨鑄造一個后懸前束調整桿安裝節臂13,在后懸前束調整桿節臂13處機加出后懸前束調整桿安裝錐形孔14,使后轉向節通過螺母與后懸前束調整桿總成連接。后轉向節與后減振器總成連接,需要單獨設計一個后減振器安裝支架3,后減振器安裝支架3由鈑金件沖壓、彎曲、焊接等復雜的工藝制造而成,后減振器安裝支架3通過螺栓2與后轉向節本體I連接,后轉向節通過螺栓及螺母與后減振器總成連接。該結構需要單獨的生產工藝復雜的后減振器安裝支架3和后懸前束調整桿安裝節臂13,導致后轉向節重量增加,成本上升。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后轉向節,以節省原材料,合理利用后轉向節與后懸架的配合空間,降低零部件成本。
[0005]本實用新型所述汽車后轉向節,包括后轉向節本體,在后轉向節本體上開設有第一后縱臂安裝孔、第二后縱臂安裝孔和后擺臂安裝孔,在后轉向節本體上機加有后懸前束調整桿安裝錐形孔,后懸前束調整桿安裝錐形孔位于第一、第二后縱臂安裝孔之間;在后轉向節本體上機加有后減振器安裝孔,后減振器安裝孔位于第二后縱臂安裝孔與后擺臂安裝孔之間。
[0006]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汽車后轉向節,由于在第一、第二后縱臂安裝孔之間的后轉向節本體上開設有后懸前束調整桿安裝錐形孔,不需要單獨鑄造后懸前束調整桿安裝節臂,后轉向節通過螺母與后懸前束調整桿總成連接,節省原材料,合理利用后轉向節與后懸架的配合空間。在后轉向節本體的第二后縱臂安裝孔與后擺臂安裝孔之間,鑄造、機加后減振器安裝孔,不需要單獨的生產工藝復雜的后減振器安裝支架,省略了裝配工序,降低零部件成本。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08]圖2為圖1中沿BB線的剖視圖;
[0009]圖3為現有汽車后轉向節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4為圖3中沿AA線的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0012]參見圖1和圖2所示,該汽車后轉向節,包括后轉向節本體I,在后轉向節本體I上開設有第一后縱臂安裝孔11、第二后縱臂安裝孔12和后擺臂安裝孔15。在后轉向節本體I上機加有后懸前束調整桿安裝錐形孔14,后懸前束調整桿安裝錐形孔14位于第一、第二后縱臂安裝孔之間。在后轉向節本體I上機加有后減振器安裝孔16,后減振器安裝孔16位于第二后縱臂安裝孔12與后擺臂安裝孔15之間,后減振器安裝孔16與后擺臂安裝孔15類似,通過鑄造、機加而成。
【主權項】
1.一種汽車后轉向節,包括后轉向節本體(I),在后轉向節本體上開設有第一后縱臂安裝孔(11)、第二后縱臂安裝孔(12)和后擺臂安裝孔(15),其特征在于:在后轉向節本體上機加有后懸前束調整桿安裝錐形孔(14),后懸前束調整桿安裝錐形孔位于第一、第二后縱臂安裝孔之間;在后轉向節本體上機加有后減振器安裝孔(16),后減振器安裝孔位于第二后縱臂安裝孔(12)與后擺臂安裝孔(15)之間。
【文檔編號】B62D7/18GK205524453SQ201620264305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日
【發明人】黃鈞祥
【申請人】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