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輛把套防拉脫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車輛把套結構,具體地說是一種用在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上的把套防拉脫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因產品的功能需要,把套的本體大多用軟質塑料制成。軟質塑料有一個不良現象,其實體零件尺寸隨生產工藝差別、零件使用環境溫度差別有較大的不一致性。把套套入把橫管處的尺寸偏小時,不能裝配;尺寸偏大時,電動車把套在騎行時易意外脫落,極易造成安全騎行事故。
[0003]現有電動車輛把套的防拉脫結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將把套內孔尺寸做得很小,采用大過盈配合使把套包裹在把橫管上;另一種是將把套內孔尺寸略微做小,采用小過盈配合使把套附著在把橫管上,并在把套前端設置固定環及螺釘。由于把套的材質較軟,其內孔尺寸無法做到理想的設定值,加之軟質材料對零件使用溫度的敏感性太強,內孔尺寸更為離散,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把套難以安裝或經安裝后與把橫管之間的拉脫力不足現象。固定環雖然在實際使用時被緊固,但由于把套未對固定環內壁軸向全約束,且固定環表面光滑,必然會產生把套的軸向、徑向滑動,嚴重時還會滑出固定環,失去使用固定環來增加把套拉脫力的效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一體式的電動車輛把套防拉脫結構,以有效解決把套使用時的拉脫問題。
[0005]為此,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電動車輛把套防拉脫結構,包括軟質把套,其特征在于:一環形的硬質內襯作為嵌件注塑在軟質把套的前端部,所述的軟質把套將硬質內襯的外輪廓包裹,使軟質把套與硬質內襯的材料連接形成無縫的一體件;
[0006]所述軟質把套的前端部開有第一貫穿孔,所述的硬質內襯上開有第二貫穿孔和一螺母安裝槽,一螺釘利用第一貫穿孔和第二貫穿孔貫穿軟質把套和硬質內襯,并與定位在螺母安裝槽內的螺母連接。螺母安裝槽用于螺母的防轉定位。
[0007]本實用新型安裝時,軟質把套和硬質內襯套在把橫管上,螺釘緊定在把橫管上,解決了把套使用時的易拉脫問題;硬質內襯作為嵌件注塑在軟質把套上形成無縫的一體件,能避免硬質內襯與軟質把套之間產生軸向、徑向的滑動和周向的轉動。
[0008]本實用新型的軟質把套由軟質塑料制成,也可以由其他軟質材料制成;硬質內襯由硬質塑料制成,也可以由其他硬質材料制成。所述的螺釘也可以用其他類似的緊固件代替。
[0009]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措施:
[0010]所述硬質內襯的外壁設有多個軸向設置的走料槽,呈周向分布。注塑時,走料槽內填充軟質塑料,增加硬質內襯與軟質把套之間的結合程度,有效防止硬質內襯與軟質把套之間產生軸向、徑向的滑動和周向的轉動。
[0011]所述硬質內襯的外端部上設有多個呈周向分布的走料孔,該走料孔與走料槽相通。注塑時,走料孔內填充軟質塑料(即部分軟質把套),增加硬質內襯與軟質把套之間的結合程度,有效防止硬質內襯與軟質把套之間產生軸向、徑向的滑動和周向的轉動。
[0012]所述硬質內襯的外壁設有多個軸向設置的凸筋,呈周向分布。注塑時,相鄰凸筋間的間隙用于填充軟質塑料(即部分軟質把套),增加硬質內襯與軟質把套之間的結合程度,有效防止硬質內襯與軟質把套之間產生軸向、徑向的滑動和周向的轉動。
[0013]所述硬質內襯的外端平面部分外凸形成多個注塑封堵限位面,該注塑封堵限位面與外端平面存在高低差。注塑時,利用高低差形成的空間填充軟質塑料(即部分軟質把套),增加硬質內襯與軟質把套之間的結合程度,有效防止硬質內襯與軟質把套之間產生軸向、徑向的滑動和周向的轉動。
[0014]所述硬質內襯的內側壁上設有至少一條軸向設置的過盈筋,依靠過盈筋對把橫管表面的局部過盈,使硬質內襯緊貼在把橫管表面上,不會產生松動感。
[0015]所述第二貫穿孔的內壁上設有至少一個螺釘防松凸點。在未使用產品時,螺釘也不會從產品上脫落。所述的硬質內襯上設有至少一個嵌件注塑工藝定位孔,便于注塑時硬質內襯在模具中的放置。
[0016]所述的軟質把套和硬質內襯套在一把橫管上,螺釘的頭部緊定在所述把橫管的外側壁上,防止把套使用時發生拉脫。
[0017]所述軟質把套的內孔尾端采用大過盈配合套在把橫管上,方便了套裝工藝,又能滿足把套尾部不扭轉的要求。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點是前緊、中松、后緊,解決了電動車輛把套使用時的易拉脫問題,也解決了把套與硬質內襯之間的結合問題,有效防止了硬質內襯與軟質把套之間產生的軸向、徑向滑動和周向轉動,尤其在更軟的把套上使用時對比效果更是明顯;本實用新型的安裝簡單、方便、實用。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安裝在把橫管上的結構剖視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分解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分解圖。
[0021]圖4為本實用新型軟質把套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5-7為本實用新型的硬質內襯結構示意圖。
[0023]圖中,1-軟質把套,2-硬質內襯,3-螺釘,4-螺母,5-把橫管,6_螺母安裝槽,7_走料槽,8-走料孔,9-凸筋,10-注塑封堵限位面,11-外端平面,12-過盈筋,13-螺釘防松凸點,14-嵌件注塑工藝定位孔,15-第一貫通孔,16-第二貫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25]如圖所示的電動車輛把套防拉脫結構,環形的硬質內襯2作為嵌件注塑在軟質把套1的前端部,軟質把套1將硬質內襯的外輪廓包裹,使軟質把套1與硬質內襯2的材料連接形成無縫的一體件。
[0026]軟質把套1的前端部開有第一貫穿孔15,硬質內襯2上開有第二貫穿孔16和螺母安裝槽6,螺釘3利用第一貫穿孔15和第二貫穿孔16貫穿軟質把套1和硬質內襯2,并與定位在螺母安裝槽內的螺母4連接。軟質把套1和硬質內襯2套在把橫管5上,螺釘3的頭部緊定在把橫管5的外側壁上。螺釘3緊定在把橫管5后,反作用力作用于受硬質內襯夾持的螺母,從而形成一完整的工作狀態。
[0027]硬質內襯2的外壁設有多個軸向設置的走料槽7和凸筋9,均呈周向分布;硬質內襯2的外端部上設有多個呈周向分布的走料孔8,該走料孔8與走料槽7相通。
[0028]硬質內襯2的外端平面11部分外凸形成多個注塑封堵限位面10,該注塑封堵限位面10與外端平面11存在高低差,利用高低差形成的空間填充軟質塑料(即部分軟質把套)。
[0029]硬質內襯2的內側壁上設有多條軸向設置的過盈筋12。第二貫穿孔16的內壁上設有多個螺釘防松凸點13。硬質內襯2上設有多個嵌件注塑工藝定位孔14。軟質把套1的內孔尾端采用大過盈配合套在把橫管5上。
[0030]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案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或修飾,均納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電動車輛把套防拉脫結構,包括軟質把套(1),其特征在于:一環形的硬質內襯(2)作為嵌件注塑在軟質把套(1)的前端部,所述的軟質把套(1)將硬質內襯的外輪廓包裹,使軟質把套(1)與硬質內襯(2)的材料連接形成無縫的一體件; 所述軟質把套(1)的前端部開有第一貫穿孔(15),所述的硬質內襯(2)上開有第二貫穿孔(16)和一螺母安裝槽(6),一螺釘(3)利用第一貫穿孔(15)和第二貫穿孔(16)貫穿軟質把套(1)和硬質內襯(2),并與定位在螺母安裝槽內的螺母(4)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輛把套防拉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質內襯(2)的外壁設有多個軸向設置的走料槽(7),呈周向分布。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動車輛把套防拉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質內襯(2)的外端部上設有多個呈周向分布的走料孔(8),該走料孔(8)與走料槽(7)相通。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輛把套防拉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質內襯(2)的外壁設有多個軸向設置的凸筋(9),呈周向分布。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輛把套防拉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質內襯(2)的外端平面(11)部分外凸形成多個注塑封堵限位面(10),該注塑封堵限位面(10)與外端平面(11)存在高低差。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輛把套防拉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質內襯(2)的內側壁上設有至少一條軸向設置的過盈筋(12)。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輛把套防拉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貫穿孔(16)的內壁上設有至少一個螺釘防松凸點(13)。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輛把套防拉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質內襯(2)上設有至少一個嵌件注塑工藝定位孔(14)。9.根據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電動車輛把套防拉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軟質把套(1)和硬質內襯(2)套在一把橫管(5)上,螺釘(3)的頭部緊定在所述把橫管的外側壁上。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動車輛把套防拉脫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軟質把套(1)的內孔尾端采用大過盈配合套在把橫管(5)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動車輛把套防拉脫結構。現有電動車輛把套的防拉脫結構,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把套難以安裝或經安裝后與把橫管之間的拉脫力不足現象。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一環形的硬質內襯作為嵌件注塑在軟質把套的前端部,所述的軟質把套將硬質內襯的外輪廓包裹,使軟質把套與硬質內襯的材料連接形成無縫的一體件;所述軟質把套的前端部開有第一貫穿孔,所述的硬質內襯上開有第二貫穿孔和一螺母安裝槽,一螺釘利用第一貫穿孔和第二貫穿孔貫穿軟質把套和硬質內襯,并與定位在螺母安裝槽內的螺母連接。本實用新型有效解決了電動車輛把套使用時的拉脫現象。
【IPC分類】B62K21/26
【公開號】CN205044895
【申請號】CN201520806717
【發明人】儲德泉, 潘余明
【申請人】建德市五星車業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24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