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便于車載的自行車車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屬于自行車配件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自行車車架。
【背景技術】
[0002]自行車的輕便、快捷、環保等特點決定了其在人們日常交通出行中占據重要的地位,而城市的霧霾環境危機日益加劇,人們的騎行運動不得不轉至郊外,同時,山地自行車愛好者則更喜歡在山野間進行騎行運動,由于郊野地區離市區較遠,因此,大部分人會通過汽車將自行車運載到目的地,汽車的頂部一般配置有行李架,自行車可捆綁在行李架上,但由于捆綁結構不牢固,汽車行進過程中的顛簸有可能造成汽車車漆的劃傷或自行車配件的撞擊損壞。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便于車載的自行車車架,可在汽車運載過程中穩固地連接汽車的行李架,避免顛簸造成自行車與汽車的相互撞擊。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便于車載的自行車車架,包括后叉和前叉,前叉的下端部連接前車軸,前車軸的兩個端部鉸接有前車載架,前車載架包含有與前車軸平行的前承重桿,所述前車載架可沿前車軸上下翻轉,且前車載架與前車軸之間設置有用于限定前車載架翻轉角度的前定位件;后叉的后端部連接后車軸,后車軸的兩個端部鉸接有后車載架,后車載架可沿后車軸上下翻轉,后車載架包含有與后車軸平行的后承重桿,且后車載架與后車軸之間設置有用于限定后車載架翻轉角度的后定位件。
[0005]其中,前車載架和后車載架均包含一對對稱的撐桿,兩對撐桿的下端分別連接前承重桿和后承重桿,每根撐桿的長度均大于車輪的半徑。
[0006]進一步,前承重桿設置為對稱的兩根,且兩根前承重桿分別連接于一撐桿的下端,前承重桿和前車軸處的一對撐桿圍成開放的三角型。
[0007]或者,前承重桿設置為一根,前承重桿的兩端分別連接一撐桿的下端,前承重桿和前車軸處的一對撐桿圍成封閉的三角型。
[0008]進一步,前、后承重桿的底面上均設置有沿其徑向的凹槽。
[0009]進一步,前車軸的兩個端部還設置有位于前車載架外側的緊固螺母,且前車軸的兩個端部設置有與緊固螺母相匹配的螺紋;后車軸的兩個端部還設置有位于后車載架外側的緊固螺母,且后車軸的兩個端部設置有與緊固螺母配合的螺紋。
[0010]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0011]1、前、后車載架可更好地適應行李架的結構,其中,前、后承重桿可與行李架的橫桿平行,因此,可方便捆綁固定,且前后車載架可保證車體部分與汽車的頂面相離,避免二者發生碰撞。
[0012]2、三角型的前、后車載架結構可提供更好的穩固性,有效地避免自行車在運載過程中發生晃動。
[0013]3、前、后定位件可提供對前、后車載架的位置鎖定,避免前、后車載架在非運載時間內對騎行產生影響。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1-后叉,2-前叉,3-前車軸,4-前車載架,5-前承重桿,6-后車軸,7-后車載架,8-后承重桿,9-撐桿,10-緊固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做詳細說明。
[0018]如圖1所示,一種便于車載的自行車車架,包括后叉I和前叉2,前叉2的下端部連接前車軸3,前車軸3的兩個端部鉸接有前車載架4,前車載架4包含有與前車軸3平行的前承重桿5,所述前車載架4可沿前車軸3上下翻轉,且前車載架4與前車軸3之間設置有用于限定前車載架4翻轉角度的前定位件;后叉I的后端部連接后車軸6,后車軸6的兩個端部鉸接有后車載架7,后車載架7可沿后車軸6上下翻轉,后車載架7包含有與后車軸6平行的后承重桿8,且后車載架7與后車軸6之間設置有用于限定后車載架7翻轉角度的后定位件。
[0019]需要運載自行車時,可將前車載架4和后車載架7向下翻轉至前承重桿5及后承重桿8位于車輪以下,并通過前定位件及后定位件將前車載架4及后車載架7鎖緊定位,這樣,前、后車載架(4,7)可支撐兩個車輪至脫離地面。由于前、后承重桿(5,8)與前車軸3及后車軸6平行,其必然會與行李架的橫桿平行,因此,可實現承重桿與行李架的穩固連接,而且,車輪及其它部件可與汽車的頂面相離,避免了兩者之間的相互碰撞。
[0020]為了實現更穩固的連接結構,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前車載架4和后車載架7均包含一對對稱的撐桿9,兩對撐桿9的下端分別連接前承重桿5和后承重桿8,每根撐桿9的長度均大于車輪的半徑。對稱結構的前、后車載架(4,7)可提高自行車在運載過程中的穩固性,降低自行車在運載過程中的晃動程度。
[0021]為進一步提高前、后車載架(4,7)的穩固性,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前承重桿5設置為對稱的兩根,且兩根前承重桿5分別連接于一撐桿9的下端,前承重桿5和前車軸3處的一對撐桿9圍成開放的三角型。三角型結構可提供更高的穩固性。后車載架7的結構也可設置為與前車載架4相同。
[0022]本實施例中,作為進一步的改進,如圖1所示,前承重桿5設置為一根,前承重桿5的兩端分別連接一撐桿9的下端,前承重桿5和前車軸處的一對撐桿9圍成封閉的三角型。這種結構下,前承重桿5和撐桿9連接為封閉的三角型,穩固性比上述開放式三角型更高。后車載架7的結構也可設置為與前車載架相同。
[0023]為了實現承重桿與行李架橫桿的貼合度,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前、后承重桿(3,8)的底面上均設置有沿其徑向的凹槽。行李架的橫桿可卡合在凹槽中,提高行李架與前、后承重桿的貼合度。
[0024]為了實現前、后車載架(4,7)翻轉角度的定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前車軸3的兩個端部還設置有位于前車載架4外側的緊固螺母10,且前車軸3的兩個端部設置有與緊固螺母10相匹配的螺紋;后車軸6的兩個端部還設置有位于后車載架7外側的緊固螺母10,且后車軸6的兩個端部設置有與緊固螺母10配合的螺紋。這樣,前、后車載架(4,7)翻轉至所需角度后,通過向內旋擰緊固螺母10可實現鎖定前、后車載架(4,7)的位置。在非車載時間,可直接將前、后車載架(4,7)拆下,或者將兩者翻轉至車輪上方進行位置鎖定,從而避免騎行障礙。
[0025]本實用新型中,前車載架4和后車載架7的結構類似,因此,文中對其中一處車架的結構限定也可適用于另一處的車架,均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0026]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便于車載的自行車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叉和前叉,前叉的下端部連接前車軸,前車軸的兩個端部鉸接有前車載架,前車載架包含有與前車軸平行的前承重桿,所述前車載架可沿前車軸上下翻轉,且前車載架與前車軸之間設置有用于限定前車載架翻轉角度的前定位件;后叉的后端部連接后車軸,后車軸的兩個端部鉸接有后車載架,后車載架可沿后車軸上下翻轉,后車載架包含有與后車軸平行的后承重桿,且后車載架與后車軸之間設置有用于限定后車載架翻轉角度的后定位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車載的自行車車架,其特征在于:前車載架和后車載架均包含一對對稱的撐桿,兩對撐桿的下端分別連接前承重桿和后承重桿,每根撐桿的長度均大于車輪的半徑。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車載的自行車車架,其特征在于:前承重桿設置為對稱的兩根,且兩根前承重桿分別連接于一撐桿的下端,前承重桿和前車軸處的一對撐桿圍成開放的三角型。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車載的自行車車架,其特征在于:前承重桿設置為一根,前承重桿的兩端分別連接一撐桿的下端,前承重桿和前車軸處的一對撐桿圍成封閉的三角型。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車載的自行車車架,其特征在于:前、后承重桿的底面上均設置有沿其徑向的凹槽。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車載的自行車車架,其特征在于:前車軸的兩個端部還設置有位于前車載架外側的緊固螺母,且前車軸的兩個端部設置有與緊固螺母相匹配的螺紋;后車軸的兩個端部還設置有位于后車載架外側的緊固螺母,且后車軸的兩個端部設置有與緊固螺母配合的螺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便于車載的自行車車架,包括后叉和前叉,前叉的下端部連接前車軸,前車軸的兩個端部鉸接有前車載架,前車載架包含有與前車軸平行的前承重桿,所述前車載架可沿前車軸上下翻轉,且前車載架與前車軸之間設置有用于限定前車載架翻轉角度的前定位件;后叉的后端部連接后車軸,后車軸的兩個端部鉸接有后車載架,后車載架可沿后車軸上下翻轉,后車載架包含有與后車軸平行的后承重桿,且后車載架與后車軸之間設置有用于限定后車載架翻轉角度的后定位件。前、后車載架可更好地適應行李架的結構,其中,前、后承重桿可與行李架的橫桿平行,因此,可方便捆綁固定,且前后車載架可保證車體部分與汽車的頂面相離,避免二者發生碰撞。
【IPC分類】B62K19/00
【公開號】CN204623713
【申請號】CN201520212186
【發明人】劉中元
【申請人】天津市連合工貿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9日
【申請日】2015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