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一種四輪車正面防撞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wen)檔序號(hao):10675641閱(yue)讀:364來源:國知(zhi)局
一種四輪車正面防撞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車輛技術領域,提出一四輪車車架正面防撞結構。提出的一種四輪車車架正面防撞結構具有設置在車架底框架上的前斜加強梁(3);前斜加強梁(3)上設置有吸能機構Ⅰ和吸能機構Ⅱ;吸能機構Ⅰ具有兩根平行設置的吸能管Ⅰ(4),兩根吸能管Ⅰ(4)的后端分別焊接在所對應的前斜加強梁(3)上,前端均與上保險杠(6)連接;吸能機構Ⅱ位于吸能機構Ⅰ的下方,具有兩根平行設置的吸能管Ⅱ(9),吸能管Ⅱ(9)的后端分別焊接在所對應的前斜加強梁(3)上,前端均與下保險杠(15)連接;兩根前斜加強梁(3)的上端均與設置在車身前橫梁(14)上的前部防撞梁(2)連接。本發明提高了整車發生正面碰撞時的安全性。
【專利說明】
一種四輪車正面防撞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車輛技術領域,主要提出一種四輪車正面防撞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低速四輪車車架的正面防撞結構不夠完善,只能依靠四輪車車架前部的保險杠對車輛進行保護,沒有很好的碰撞吸能結構,從而對成員沒有很好的碰撞保護作用。

【發明內容】

[0003]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四輪車車架正面防撞結構。
[0004]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四輪車車架正面防撞結構,所述車架正面防撞結構具有設置在車架底框架上的前斜加強梁,所述的前斜加強梁為由下向上傾斜設置的結構,且由車架的前部向后傾斜;所述的前斜加強梁為左右對稱設置的兩根;所述的前斜加強梁上設置有吸能機構I,所述的吸能機構I具有兩根平行設置的吸能管I,兩根所述的吸能管I的后端分別焊接在所對應的前斜加強梁上,兩根所述的吸能管I的前端均與上保險杠連接,在車輛發生正面碰撞時,首先與上保險杠發生碰撞,并由所述的吸能機構I對碰撞力進行第一次吸收;所述的前斜加強梁上還設置有吸能機構Π ;所述的吸能機構Π位于所述吸能機構I的下方;所述的吸能機構Π具有兩根平行設置的吸能管Π,兩根所述的吸能管Π的后端分別焊接在所對應的前斜加強梁上,兩根所述的吸能管Π的前端均與下保險杠連接;所述的下保險杠在平面位置上位于所述上保險杠的后部;所述的吸能結構π在車輛發生正面碰撞時,對碰撞力進行第二次吸收,進一步緩沖碰撞力;兩根所述前斜加強梁的上端均與設置在車身前橫梁上的前部防撞梁連接;所述的前部防撞梁為位于車身前橫梁正前方的U型梁,且U型梁的開口端連接在車身前橫梁上,用于在發生正面碰撞時,由經過吸能機構1、吸能機構π緩沖后的碰撞力通過前斜加強梁傳遞給前部防撞梁,再由前部防撞梁傳遞到車身框架上,再進一步的緩沖碰撞力;所述的吸能機構1、吸能機構π以及前部防撞梁共同形成對車架正面防撞結構。
[0005]所述的吸能管I包括有前部吸能管和后部吸能管;所述前部吸能管的前端與上保險杠焊接連接,后端與法蘭盤焊接連接;所述后部吸能管的前端與法蘭盤焊接連接,后端焊接在所對應的前斜加強梁上。
[0006]所述的前部吸能管與后部吸能管的結構相同,均為由兩塊C型沖壓板焊接而成的矩形框;兩塊C型沖壓板的開口相對,且其中一塊C型沖壓板扣壓在另一塊C型沖壓板的外側。
[0007]所述的吸能管Π為由兩塊C型沖壓板焊接而成的矩形框;兩塊C型沖壓板的開口相對,且其中一塊C型沖壓板扣壓在另一塊C型沖壓板的外側。
[0008]所述前部防撞梁U型梁的底面與車身前橫梁之間設置有減震器加強梁;所述的減震器加強梁為平行設置的兩根;所述的減震器加強梁與所對應的前斜加強梁之間設置有上防撞加強梁。
[0009]所述的前部加強梁與底框架的兩根底框架主支梁之間設置有下防撞加強梁。
[0010]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四輪車車架正面防撞結構,將兩級吸能機構設置在前斜加強梁上,并在傾斜加強梁與車身前橫梁之間設置前部防撞梁,在車輛發生碰撞時,首先通過兩級吸能機構將能量吸收并將碰撞力傳遞至兩根前斜加強梁上,繼而通過兩根前斜加強梁將碰撞力通過前部防撞梁傳遞至整個車架上;提高了吸能機構后部防撞梁的整體強度,避免了吸能機構能量還未完全吸收便使得后部防撞梁彎曲進而將過多的能量傳遞至車架上,從而導致成員傷害較為嚴重的情況;該設計有效的緩沖了碰撞帶來的巨大能量,保證了力在傳遞到駕駛室內后乘員的安全;通過相關試驗驗證此設計符合國家法規要求;綜上,本發明提高了整車發生正面碰撞時的安全性,并具有結構緊湊、易裝配、生產工藝簡單、成本低、整體結構強度高的特點。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發明的側視圖。
[0013]圖3為本發明中未安裝吸能管1、吸能管Π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4為本發明中吸能管I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5為圖4的組裝圖。
[0016]圖6為本發明中吸能管Π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7為圖6的組裝圖。
[0018]圖8為吸能管I的截面示意圖。
[0019]圖中:1、減震器加強梁,2、前部防撞梁,3、前斜加強梁,4、吸能管I端部連接板,5、后部吸能管,6、上保險杠,7、前部吸能管,8、法蘭盤,9、吸能管Π,10、吸能管Π端部連接板,
11、下防撞加強梁,12、底框架主支梁,13、上防撞加強梁,14、車身前橫梁,15、下保險杠。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加以說明:
如圖1、圖2所示,一種四輪車車架正面防撞結構,所述車架正面防撞結構具有設置在車架底框架上的前斜加強梁3,所述的前斜加強梁3為由下向上傾斜設置的結構,且由車架的前部向后傾斜;所述的前斜加強梁3為左右對稱設置的兩根;所述的前斜加強梁3上設置有吸能機構I,所述的吸能機構I具有兩根平行設置的吸能管14,兩根所述的吸能管14的后端分別焊接在所對應的前斜加強梁3上,兩根所述的吸能管14的前端均與上保險杠6連接,在車輛發生正面碰撞時,首先與上保險杠6發生碰撞,并由所述的吸能機構I對碰撞力進行第一次吸收;如圖4、圖5所示,并參照圖8,所述的吸能管14包括有前部吸能7和后部吸能管5;所述前部吸能管7的前端與上保險杠6焊接連接,后端與法蘭盤8焊接連接;所述后部吸能管5的前端與法蘭盤8焊接連接,后端焊接在所對應的前斜加強梁3上;所述的前部吸能管7與后部吸能管5的結構相同,均為由兩塊C型沖壓板焊接而成的矩形框;兩塊C型沖壓板的開口相對,且其中一塊C型沖壓板扣壓在另一塊C型沖壓板的外側;所述的前斜加強梁3上還設置有吸能機構Π ;所述的吸能機構Π位于所述吸能機構I的下方;所述的吸能機構Π具有兩根平行設置的吸能管Π 9,兩根所述的吸能管Π 9的后端分別焊接在所對應的前斜加強梁3上,兩根所述的吸能管Π9的前端均與下保險杠15連接;所述的下保險杠15在平面位置上位于所述上保險杠6的后部;所述的吸能結構Π在車輛發生正面碰撞時,對碰撞力進行第二次吸收,進一步緩沖碰撞力;結合圖6、圖7,所述的吸能管Π9為由兩塊C型沖壓板焊接而成的矩形框;兩塊C型沖壓板的開口相對,且其中一塊C型沖壓板扣壓在另一塊C型沖壓板的外偵h兩根所述前斜加強梁3的上端均與設置在車身前橫梁14上的前部防撞梁2連接;所述的前部防撞梁2為位于車身前橫梁正前方的U型梁,且U型梁的開口端連接在車身前橫梁14上,用于在發生正面碰撞時,由經過吸能機構1、吸能機構Π緩沖后的碰撞力通過前斜加強梁傳遞給前部防撞梁2,再由前部防撞梁2傳遞到車身框架上,再進一步的緩沖碰撞力;所述的吸能機構1、吸能機構Π以及前部防撞梁共同形成對車架正面防撞結構。
[0021]所述前部防撞梁2U型梁的底面與車身前橫梁之間設置有減震器加強梁I;所述的減震器加強梁I為平行設置的兩根;所述的減震器加強梁I與所對應的前斜加強梁3之間設置有上防撞加強梁13。
[0022]所述的前部加強梁3與底框架的兩根底框架主支梁12之間設置有下防撞加強梁
Ilo
[0023]當四輪車發生正面碰撞時首先通過兩級吸能機構將能量吸收并將碰撞力傳遞至兩根前斜加強梁上,兩根前斜加強梁將碰撞力傳遞到前部防撞梁2上,并由前部防撞梁2將碰撞力傳遞至整個車架上;本發明提高了吸能管組件后部防撞梁的整體強度,避免了吸能管組件能量還未完全吸收便使得后部防撞梁彎曲進而將過多的能量傳遞至車架上,從而導致成員傷害較為嚴重的情況。該設計有效的緩沖了碰撞帶來的巨大能量,保證了力在傳遞到駕駛室內后乘員的安全。通過相關試驗驗證此設計符合國家法規要求。此發明提高了整車發生正面碰撞時的安全性,并具有結構緊湊、易裝配、生產工藝簡單、成本低、整體結構強度高的特點。
【主權項】
1.一種四輪車車架正面防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架正面防撞結構具有設置在車架底框架上的前斜加強梁(3),所述的前斜加強梁(3)為由下向上傾斜設置的結構,且由車架的前部向后傾斜;所述的前斜加強梁(3)為左右對稱設置的兩根;所述的前斜加強梁(3)上設置有吸能機構I,所述的吸能機構I具有兩根平行設置的吸能管1(4),兩根所述的吸能管1(4)的后端分別焊接在所對應的前斜加強梁(3)上,兩根所述的吸能管1(4)的前端均與上保險杠(6)連接,在車輛發生正面碰撞時,首先與上保險杠(6)發生碰撞,并由所述的吸能機構I對碰撞力進行第一次吸收;所述的前斜加強梁(3)上還設置有吸能機構Π;所述的吸能機構Π位于所述吸能機構I的下方;所述的吸能機構Π具有兩根平行設置的吸能管Π(9),兩根所述的吸能管Π (9)的后端分別焊接在所對應的前斜加強梁(3)上,兩根所述的吸能管Π (9)的前端均與下保險杠(15)連接;所述的下保險杠(15)在平面位置上位于所述上保險杠(6)的后部;所述的吸能結構Π在車輛發生正面碰撞時,對碰撞力進行第二次吸收,進一步緩沖碰撞力;兩根所述前斜加強梁(3)的上端均與設置在車身前橫梁(14)上的前部防撞梁(2)連接;所述的前部防撞梁(2)為位于車身前橫梁正前方的U型梁,且U型梁的開口端連接在車身前橫梁(14)上,用于在發生正面碰撞時,由經過吸能機構1、吸能機構Π緩沖后的碰撞力通過前斜加強梁傳遞給前部防撞梁(2),再由前部防撞梁(2)傳遞到車身框架上,再進一步的緩沖碰撞力;所述的吸能機構1、吸能機構Π以及前部防撞梁共同形成對車架正面防撞結構。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四輪車車架正面防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能管1(4)包括有前部吸能(7)和后部吸能管(5);所述前部吸能管(7)的前端與上保險杠(6)焊接連接,后端與法蘭盤(8)焊接連接;所述后部吸能管(5)的前端與法蘭盤(8)焊接連接,后端焊接在所對應的前斜加強梁(3 )上。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四輪車車架正面防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部吸能管(7)與后部吸能管(5)的結構相同,均為由兩塊C型沖壓板焊接而成的矩形框;兩塊C型沖壓板的開口相對,且其中一塊C型沖壓板扣壓在另一塊C型沖壓板的外側。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四輪車車架正面防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能管Π(9)為由兩塊C型沖壓板焊接而成的矩形框;兩塊C型沖壓板的開口相對,且其中一塊C型沖壓板扣壓在另一塊C型沖壓板的外側。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四輪車車架正面防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防撞梁(2)U型梁的底面與車身前橫梁之間設置有減震器加強梁(I);所述的減震器加強梁(I)為平行設置的兩根;所述的減震器加強梁(I)與所對應的前斜加強梁(3)之間設置有上防撞加強梁(13)。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四輪車車架正面防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部加強梁(3)與底框架的兩根底框架主支梁(12)之間設置有下防撞加強梁(11)。
【文檔編號】B62D21/15GK106043436SQ201610402768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2日
【發明人】任潔, 張華志, 趙小偉
【申請人】洛陽北方易初摩托車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