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機動二輪車的儀表裝置配設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077919閱讀:176來源:國知(zhi)局(ju)
專利名稱:機動二輪車的儀表裝置配設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機動二輪車,特別涉及一種儀表裝置配設結構的改良。該機動二 輪車在車體前部配設有至少覆蓋頭燈的前罩,在所述前罩自其上方靠近并配置有儀表裝置。
背景技術
在專利文獻1中已知有在車體前部配置有頭燈和該頭燈上方的儀表裝置的機動 二輪車。在這種機動二輪車中,為了防止從頭燈及儀表裝置之間的間隙看到內部的線束類, 使頭燈及儀表裝置極其靠近地配置。而且,在專利文獻2中也已公開有利用前罩覆蓋頭燈 及儀表裝置的機動二輪車。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平01-262275號公報但是,對上述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機動二輪車而言,若使頭燈及儀表裝置過于靠 近,則有可能因車體的振動而產生相互干涉,并產生振動噪音或產生損傷等。而且,對于上 述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機動二輪車而言,為了防止因車體的振動而導致儀表裝置及前罩產 生干涉,需要使前罩大型化。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機動二輪車的儀表裝置配 設結構,可以提高車體前部的外觀性、防止儀表裝置與其它部件產生干涉,并且可以避免前 罩的大型化。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機動二輪車的儀表裝置配設結構構成為,該機動二 輪車在車體前部配設有至少覆蓋頭燈的前罩,在所述前罩自其上方靠近并配置有儀表裝 置,該機動二輪車的儀表裝置配設結構的第一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罩的上部,設有朝上方及 后方敞開的開口部,在以自上方覆蓋該開口部的方式配置的所述儀表裝置上,以從側面看 與所述開口部的上緣重疊的方式設有沿著所述開口部周緣的突出壁,在所述突出壁固定有 利用所述開口部的周緣與所述前罩抵接的緩沖部件。而且,在第一特征的基礎上,本發明的第二特征在于,所述緩沖部件僅固定于所述 突出壁中的前部。在第一特征或第二特征的基礎上,本發明的第三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罩的內面,形 成有抵接并支承所述緩沖部件的支承面。在第三特征的基礎上,本發明的第四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面在其中間部配置彎曲 部且整體上形成為具有呈大致L字形的橫截面形狀,所述緩沖部件抵接于所述彎曲部。在第三特征或第四特征的基礎上,本發明的第五特征在于,在所述頭燈及所述前 罩之間,設有用于確定該前罩內的所述頭燈的位置的定位部,配置于所述定位部兩側的一 對所述支承面形成于所述前罩的內面。
并且,在第二特征的基礎上,本發明的第六特征在于,所述突出壁由沿車寬方向延 伸且形成為直線狀的前壁部、自該前壁部的左右兩端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對側壁部構成, 所述緩沖部件固定于所述前壁部。根據本發明的第一特征,由于沿著在前罩上部設置的開口部周緣的突出壁,以從 側面看與開口部的上緣重疊方式設置于儀表裝置,因此,可以避免從側面看時在前罩及儀 表裝置之間產生間隙,從而可以提高車體前部的外觀性。而且,由于朝上方及后方敞開的開 口部設置于前罩的上部,以自上方覆蓋該開口部的方式配置有儀表裝置,因此,可以謀求前 罩的小型化。而且,由于利用開口部的周緣抵接于前罩的緩沖部件固定于突出壁,因此,容 易進行儀表裝置及前罩的對位,可以提高對位精度,并且可以將儀表裝置靠近前罩而配置, 從而可以抑制自前罩側向儀表裝置側傳遞振動,且可以防止因振動而產生相互干涉時的噪 音或損傷。并且,突出壁設置于儀表裝置側而不是設置于前罩側,突出壁和緩沖部件配置于 前罩的內側,由此,可以提高外觀性。而且,根據本發明的第二特征,由于緩沖部件僅固定于突出壁的前部,因此,自機 動二輪車的側面難以看到緩沖部件,可以進一步提高外觀性。根據本發明的第三特征,由于在形成于前罩內面的支承面,抵接并支承有緩沖部 件,因此,在自機動二輪車外側難以看到的位置使緩沖部件抵接于前罩,從而可以提高外觀 性,并且,利用面來對緩沖部件進行支承,可以提高緩沖效果,并且也容易進行前罩及儀表 裝置的對位。根據本發明的第四特征,由于支承面形成為具有呈大致L字形的橫截面形狀且在 其支承面的中間部的彎曲部抵接有緩沖部件,因此,可以利用支承面的寬廣范圍對緩沖部 件進行支承而進一步提高緩沖效果,并且通過增大抵接面積,可以提高支承強度。根據本發明的第五特征,由于避開在頭燈及前罩之間設置的用于對前罩內的頭燈 位置進行定位的定位部,一對支承面形成于前罩的內面,因此,可以提高前罩及頭燈的組裝 性。并且,根據本發明的第六特征,由于緩沖部件固定于由前壁部和自前壁部的左右 兩端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對側壁部構成的突出壁中的直線狀前壁部,因此,易于增大緩沖 部件的支承面積,通過增大支承面積,可以謀求提高緩沖效率。


圖1是機動二輪車的左側視圖;圖2是機動二輪車的前部放大左側視圖;圖3是在省略前叉及儀表裝置的狀態下的圖2的3-3線向視圖;圖4是圖2的4向視圖;圖5是圖4的5向視圖;圖6是圖2的6向視放大圖;圖7是沿圖6的7-7線將前罩的上部切除而表示的前罩及儀表裝置的局部切口縱 剖側視圖。附圖標記說明40頭燈 41前罩 42儀表裝置
4
60定位部 76開口部 77突出壁77a前壁部 77b側壁部 78緩沖部件80支承面 80a 彎曲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參照圖1 圖7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首先,在圖1中,該機動二輪車的 車架F具有頭管13,其可轉向地支承前叉11以及與該前叉11的上部相連的轉向手柄12, 該前叉11在下端部軸支承前輪WF ;左右一對主管14…,其具有自該頭管13稍向后下方延 伸的前半傾斜部14a以及相比前傾斜部14a傾斜度大地自前傾斜部14a的后端向后下方延 伸的后半傾斜部14b ;左右一對下降管15…,其相比該主管14…的前半傾斜部14a陡峭地 傾斜并自所述頭管13向后下方延伸;左右一對座位導軌16…,其自所述主管14…中的前半 傾斜部14a的后部向后方延伸;左右一對輔助管17…,其自所述主管14…中的后半傾斜部 14b…的下部向后上方延伸并與所述兩座位導軌16…的中間部相連設置。在車架F上,以被所述主管14…中的后半傾斜部14b···的下部以及所述下降管 15…的下部支承的方式搭載有發動機E的發動機本體18。而且,在所述車架F的主管1如·· 的前半傾斜部14a…上,搭載有在發動機本體18的上方配置的燃料箱19,在該燃料箱19的 后方,以被所述車架F中的座位導軌16…支承的方式配置有串列式乘車用座位20。在發動機本體18的下部即曲軸箱21,旋轉自如地支承有具有沿車寬方向的軸線 的曲軸22,并且,收納有用于對來自所述曲軸22的旋轉動力進行變速的變速器(未圖示), 在曲軸21的后部,旋轉自如地支承有將來自所述變速器的旋轉動力輸出的輸出軸23。在所述車架F的主管14…的后半傾斜部14b…的下部,固定有樞軸板24…。在后端 對后輪WR進行軸支承的搖臂25的前端,經由支軸26搖動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樞軸板24…。 而且,在車架F的座位導軌16以及所述搖臂25的后部之間,設有后緩沖裝置27。而且,來 自所述輸出軸23的旋轉動力經由鏈式傳動機構28傳遞至所述后輪WR。在發動機本體18的缸蓋30的后部側面連接有進氣系統31,該進氣系統31具有 配置于乘車用座位20的前部下方的空氣濾清器32、上游端與該空氣濾清器32連接的汽化 器33、將該汽化器33的下游端及所述缸蓋30之間連接的入口管34。在所述缸蓋30的前部側面連接有排氣系統35,該排氣系統35具有自缸蓋30的 前部側面向下方延伸的排氣管36、配置于發動機本體18下方并與所述排氣管36的下游端 連接的催化劑轉換器37、與該催化劑轉換器37的下游端連接且配置于后輪WR右側的排氣 消音器38。在車體前部,以位于所述頭管13前方的方式配置有頭燈40,并且,配設有至少覆 蓋頭燈40的前罩41,并以自上方靠近該前罩41的方式配置有儀表裝置42。一并參照圖2及圖3,所述頭燈40、所述前罩41及所述儀表裝置42利用安裝于所 述前叉11的支柱43來支承,該支柱43具有在左右隔著間隔的位置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 對桿44、44、分別固定于這些桿44…的上下方向中間部的一對第一支承板45、45、設于兩桿 44…的上部之間的第二支承板46。所述桿44、44 一體地具有上下延伸的鉛直部44a、44a ;隨著自這些鉛直部44a…的上端朝向后方而相互靠近地傾斜且向后側下方延伸的上傾斜部44b、44b;自上傾斜部 44b…的后端稍微向上方延伸的上支承部44c、44c ;隨著自所述鉛直部44a…的下端朝向后 方而相互靠近地傾斜且向后側下方延伸的下傾斜部44d、44d ;自這些下傾斜部44d…的后 端向下方延伸的下支承部44e、44e。所述桿44、44通過將金屬棒材彎曲成形而構成,第一支 承板45…分別固定于所述鉛直部44a···,第二支承部46設于左右的上傾斜部44b…之間。所述上支承部44c…及下支承部44e…平行于頭管13的軸線而延伸,上支承部 44c···自下方插入設置于前叉11的頂橋接部47的上支承孔49…。而且,下支承部44e···自 上方插入設置于所述前叉11的底橋接部48的下支承孔50…。在兩下支承部44e…上,分 別固定有與所述底橋接部48的上表面抵接的凸緣部件51、51。而且,在分別將所述兩下支 承部44e···插入下支承孔50…直至凸緣部件51…與底橋接部48的上表面抵接的狀態下,通 過將上支承部44c···自下方插入上支承孔49…,從而將支柱43安裝于前叉11。所述前罩41利用螺栓53、53固定于所述支柱43所具有的第一支承板45、45。以 使透鏡55面臨在該前罩41的前部設置的前部開口 54的方式配置于前罩41內的頭燈40的 頭燈殼體56,被前罩41支承。即、在頭燈殼體56的上部兩側,設有一對上部安裝板部56a、 56a,在頭燈殼體56的下部,設有左右一對下部安裝板部56b、56b,上部安裝板部56v利用 螺栓57、57聯結于前罩41的上部,下部安裝板部56b…利用螺栓58、58聯結于前罩41的下 部。而且,在頭燈40及前罩41之間,設有用于確定該前罩41內的頭燈40的位置的定 位部60,該定位部60由設于頭燈殼體56的上部中央的定位孔83和以與該定位孔83嵌合 的方式突出設置于前罩41的上部中央的銷84構成。在所述支柱43的第一支承板45…的上部,利用螺栓61、61聯結有方向指示燈支 柱62、62,以將前罩41的左右兩側壁夾在所述方向指示燈支柱62…之間的方式,利用各一 對螺栓64、64將方向指示燈63…安裝于所述方向指示燈支柱62…。在圖4及圖5中,儀表裝置42構成為,速度計65、轉速計66及油表67設置于由合 成樹脂形成的儀表殼68內,插入儀表殼68而接合的一對螺栓69、69穿透設置于所述支柱 43的第二支承板46的一對通孔70、70(參照圖3),通過將螺母71…(參照圖2)與這些螺 栓69…螺合并進行緊固,從而將所述儀表殼68安裝于所述支柱43的上部。而且,在所述速度計65附帶設置有里程表72及短距離里程表73,短距離里程表清 零旋鈕74以與所述短距離里程表73相連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儀表殼68的左側方。一并參照圖6及圖7,在所述前罩41的上部,設有朝上方及后方敞開的開口部76, 并以自上方覆蓋該開口部76的方式配置有所述儀表裝置42。在該儀表裝置42的儀表殼68 上,以從側面看與所述開口部76的上緣重疊的方式設有沿著所述開口部76的周緣的突出 壁77。該突出壁77由沿車寬方向延伸且形成直線狀的前壁部77a、自該前壁部77a的左右 兩端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對側壁部77b、77b構成。并且,兩側壁77b···由自所述前壁部77a 的左右兩端相互大致平行地向后方延伸的第一側壁部分77ba…和隨著朝向后方彼此靠近 地彎曲且與第一側壁部分77ba…的后端相連的第二側壁部分77bb…構成。突出壁77整體 形成為與所述開口部76的形狀對應的形狀。并且,在所述突出壁77,固定有利用所述開口部76的周緣與所述前罩41抵接的緩 沖部件,在該實施方式中,僅在所述突出壁77中的前部、即呈直線狀的前壁部77a,例如通
6過彈性嵌合而固定有由橡膠等彈性材料構成的緩沖部件78。另一方面,在所述前罩41的上部內面形成抵接并支承所述緩沖部件78的支承面 80,80的一對支承突出部79、79,如圖3所示,一體地突出設置于定位部60的兩側,該定位 部60設置于頭燈40及前罩41之間,用于對前罩41內的頭燈40的位置進行定位。在所述 支承突出部79…及前罩41的內面之間,一體地設有多個例如各三個加強肋85、85、85…。各 支承面80…在其中間部配置彎曲部80a、80a且整體上形成為具有呈大致L字形的橫截面形 狀。所述緩沖部件78抵接于所述彎曲部80a···。接著,說明該實施方式的作用。由于在前罩41的上部設有向上方及后方敞開的開 口部76,在配置成自上方覆蓋該開口部76的儀表裝置42上,以從側面看與開口部76的上 緣重疊方式設有沿著開口部76的周緣的突出壁77,因此,可以避免從側面看時在前罩41及 儀表裝置42之間產生間隙,從而可以提高車體前部的外觀性。并且,通過將儀表裝置42配 置成自上方覆蓋開口部76,從而可以謀求前罩41的小型化。而且,由于在突出壁77固定有利用開口部76的周緣與前罩41抵接的緩沖部件 78,因此,容易進行儀表裝置42及前罩41的對位,可以提高對位精度,并且,可以使儀表裝 置42靠近前罩41而配置,從而可以抑制自前罩41側向儀表裝置42側傳遞振動,且可以防 止因振動而產生相互干涉時的噪音或損傷。并且,突出壁77設置于儀表裝置42側而不是 設置于前罩41側,突出壁77和緩沖部件78配置于前罩41的內側,由此,可以提高外觀性。而且,由于緩沖部件78僅固定于突出壁77中的前部,因此,自機動二輪車的側面 難以看到緩沖部件78,可以進一步提高外觀性。而且,由于在前罩41的內面,形成有抵接并支承緩沖部件78的支承面80···,因此, 在自機動二輪車外側難以看到的位置使緩沖部件78抵接于前罩41,從而可以提高外觀性, 并且,利用面來對緩沖部件78進行支承,可以提高緩沖效果,并且也容易進行前罩41及儀 表裝置42的對位。而且,由于支承面80…在其中間部配置彎曲部80a…且整體上形成為具有呈大致 L字形的橫截面形狀,緩沖部件78抵接于所述彎曲部80a···,因此,可以利用支承面80…的 寬廣范圍對緩沖部件78進行支承而進一步提高緩沖效果,通過增大抵接面積,可以提高支 承強度。而且,在頭燈40及前罩41之間,設有用于確定前罩41內的頭燈40的位置的定位 部60,配置于該定位部60兩側的一對支承面80…形成于前罩41的內面,因此,兩支承面 80…避開定位部60而形成于前罩41的內面,可以提高前罩41及頭燈40的組裝性。并且,所述突出壁77由沿車寬方向延伸且形成為直線狀的前壁部77a、自該前壁 部77a的左右兩端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對側壁部77b、77b構成,緩沖部件78固定于前壁部 77a,因此,通過將緩沖部件78固定于直線狀的前壁部77a,易于增大緩沖部件78的支承面 積,通過增大支承面積,可以謀求提高緩沖效率。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權利 要求所記載的本發明要求保護的范圍內,可以進行各種設計變更。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僅在儀表裝置42的突出壁77前部的兩個部位固定有緩 沖部件78,但也可以將遍及突出壁77整個長度的緩沖部件固定于突出壁77。
權利要求
一種機動二輪車的儀表裝置配設結構,該機動二輪車在車體前部配設有至少覆蓋頭燈(40)的前罩(41),在所述前罩(41)自其上方靠近并配置有儀表裝置(42),該機動二輪車的儀表裝置配設結構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罩(41)的上部,設有朝上方及后方敞開的開口部(76),在以自上方覆蓋該開口部(76)的方式配置的所述儀表裝置(42)上,以從側面看與所述開口部(76)的上緣重疊的方式設有沿著所述開口部(76)周緣的突出壁(77),在所述突出壁(77)固定有利用所述開口部(76)的周緣與所述前罩(41)抵接的緩沖部件(78)。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動二輪車的儀表裝置配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部件 (78)僅固定于所述突出壁(77)中的前部。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機動二輪車的儀表裝置配設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罩 (41)的內面,形成有抵接并支承所述緩沖部件(78)的支承面(80)。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機動二輪車的儀表裝置配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面 (80)在其中間部配置彎曲部(80a)且整體上形成為具有呈大致L字形的橫截面形狀,所述 緩沖部件(78)抵接于所述彎曲部(80a)。
5.如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機動二輪車的儀表裝置配設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頭燈 (40)及所述前罩(41)之間,設有用于確定該前罩(41)內的所述頭燈(40)的位置的定位部 (60),配置于所述定位部(60)兩側的一對所述支承面(80)形成于所述前罩(41)的內面。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動二輪車的儀表裝置配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壁 (77)由沿車寬方向延伸且形成為直線狀的前壁部(77a)、自該前壁部(77a)的左右兩端向 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對側壁部(77b)構成,所述緩沖部件(78)固定于所述前壁部(77a)。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機動二輪車的儀表裝置配設結構。在車體前部配設有至少覆蓋頭燈的前罩,在前罩自其上方靠近并配置有儀表裝置。該機動二輪車可以提高車體前部的外觀性,并防止儀表裝置與其它部件的干涉,并且可以避免前罩的大型化。在前罩(41)的上部,設有朝上方及后方敞開的開口部(76),在以自上方覆蓋該開口部(76)的方式配置的儀表裝置(42)上,以從側面看與開口部(76)的上緣重疊的方式設有沿著開口部(76)周緣的突出壁(77),在突出壁(77)上固定有利用開口部(76)的周緣與前罩(41)抵接的緩沖部件(78)。
文檔編號B62J99/00GK101920742SQ20101019866
公開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8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10日
發明者舒國勇, 蔡菊香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網友(you)詢問留(liu)言(yan)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