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一種框架結構和用于制造框架結構的方法

文(wen)檔序號(hao):4100610閱讀:260來源:國知局(ju)
專利名稱:一種框架結構和用于制造框架結構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框架結構,其用于承載式車輛,并包括通常沿所 述車輛的縱向方向延伸的至少一個框架構件,所述框架構件借助于至
少沿所述框架構件的預定部分延伸的狹長切口被劃分為上部部分和下 部部分。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用于制造承載式車輛的框架結構的方法,其包 括提供通常沿所述車輛縱向方向延伸的至少一個框架構件,并借助 于至少沿所述框架構件的預定部分延伸的狹長切口將所述框架構件劃 分為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
背景技術
在車輛領域,尤其是商用承載式車輛,需要大容量來裝載貨物, 例如以車輛中大的貨物廂形式。此外,當今的承載式車輛通常包括具
有U型梁形式的兩個加長框架構件的框架結構,該框架構件在車輛的縱 向方向延伸。車輛的貨物廂位于框架結構上方。為了達到車輛的最佳 裝載容量,使框架結構高度盡可能低,以便使高度最大,并因此使貨 物廂的總容量達到最大是有利的。在這點上,還應注意到,在許多國 家,都存在法規來限定公路上整個車輛的最高高度。
因此, 一個普遍關心的問題是,承載式車輛需要使在該車輛中可 利用的貨物空間最佳。可通過對車輛的框架結構進行特定改進來解決 這個問題。例如,框架結構的特定部分可以用高度比框架結構其余部 分的高度更低的框架梁來代替。這就意味著貨物廂的可用高度增加了。
然而,這樣改進的問題是,根據已有技術,它們涉及到被認為耗
5時且因此在這種制造工藝過程中相對高成本步驟的制造工藝,例如焊 接。如果要進行上述類型的改進,那么就需要避免這種高成本的制造 程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框架結構和一種用于制造框架結構的方 法,使得上述問題可得到解決,且尤其是能夠獲得所述車輛的增加的 貨物承載量。
借助于先前所提到的框架結構實現此目的,其中,所述狹長切口 形成為使得允許所述上部部分強制移位到這樣一個位置,在該位置中 所述上部部分通常平行于所述下部部分延伸,并使得所述框架構件沿 通常相應于狹長切口的長度的部分比所述框架構件的其余部分更窄。
通過先前所提到的一種用于制造框架結構的方法也可實現此目 的,該方法包括形成所述狹長切口,并以如下方式提供所述上部部分 的強制移位,即,使得上部部分呈現在這樣一個位置,在該位置中所 述上部部分通常平行于所述下部部分延伸,并使得所述框架構件沿通 常相應于狹長切口的長度的部分比所述框架構件的其余部分更窄。
通過本發明可實現某些優點。例如,可注意到,本發明為增加承 載式車輛裝載量的問題提供了又一有效且簡單的解決方法,而且仍為
車輛提供足夠結實的框架結構。此外,可通過較低成本的制造來實現 本發明。


下面,將參考附圖描述本發明,其中
圖l是根據已有技術具有框架結構的承載式車輛的簡化側視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框架結構的側視圖,處于其未組裝的第一種狀
態;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框架結構的一部分的透視圖,處于所述第一種 狀態,且比圖2顯示得更詳細;
圖4是在根據本發明的所述框架結構中的框架的一部分的另一透 視圖,但處于第二種組裝狀態;以及
圖5是與圖1相對應的車輛的視圖,但處于所述第二種狀態。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顯示了根據已有技術的承載式車輛1的簡化側視圖。車輛1 按常規方式配備有用于裝運特定貨物的貨物廂2。所示的車輛1還按當 今承載式車輛中常見的方式配備有框架結構3。框架結構3形成用于車 輛的底盤,且也適合于接附裝備的某些部件,如輪軸、懸掛裝置、燃 料箱等。正如先前己知的,框架結構3包括由所謂的U型梁適當地構 成的兩個加長框架構件。
圖2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框架結構3'的側視圖,取自與圖l所示 的視圖相對應的視圖。框架結構3'包括兩個加長框架構件,第一框架 構件4顯示在圖2中,第二框架構件以相對于第一框架構件4平行的 方式延伸。基于這個原因,第二框架構件在圖2中是不可見的。然而 參考圖3,顯示了根據本發明的框架結構3'的特定部分的透視圖,其中 以比圖2更詳細的方式顯示了第一框架構件4和第二框架構件5。
參考圖2和圖3,應注意到,這兩個框架構件4、 5以相似的方式 進行設計,且優選地由具有彼此面對的U形"開口"的U型梁構成。 因此,第一框架構件4包括腹板6、上凸緣7和下凸緣8。第二框架構 件5也包括腹板9、上凸緣10和下凸緣11。根據本發明的每一框架構 件4、 5都通過沿其長度特定部分延伸的狹長切口 12、 13被部分地分 開,通常是在所述框架構件4、 5的縱向方向。因此,這兩個狹長切口 12、 13的每一個都沿通常與車輛1縱向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狹長切 口 12、 13借助于等離子切割工藝來適當地形成,該工藝同樣是先前已 知的一種方法。應注意到,圖2和圖3所示的是根據本發明原理的還沒有形成的 情況下的框架結構3'。因此,這兩幅圖所示的是框架結構3'的第一、 未組裝狀態,也就是在組裝成為最終狀態以前的狀態。根據它的最終
狀態形成框架結構3'的方式將在下面詳細參考圖4和圖5進行更詳細 地描述。
參考圖2和圖3,狹長切口 12、 13優選地從每個框架構件4、 5 的后端延伸,并到達更靠近車輛前方的框架結構3的預定位置。這個 預定位置由參考數字14標示。如圖2所示,從所述位置14向后沿每 個框架構件4、 5并且到達每個框架構件4、 5的端部的長度I^對應于 第一框架構件4中希望降低每個框架構件4、 5高度的特定部分4a。換 句話說,與框架結構3'的其余部分4b相比,框架構件4、 5沿所述部 分4a更窄。通過按此方式從所述位置14開始至框架結構3'的端部降 低框架結構3',假設所涉及的車輛的總高度達到最大值,則有可能會 增大車輛l的載貨空間。如圖2所示,第一框架構件4的其余部分4b 為某一長度",并保留其原始高度。
接下來,將描述根據本發明的框架結構3'可如何形成,以呈現其 最終的組裝狀態。參考圖3,尤其是第一框架構件4,可以注意到,狹 長切口 12沿所述第一框架構件4的腹板6的縱向方向延伸,終止于切 斷部分15。更準確地說,借助于斜切口 16和另一直切口 18得到該切 斷部分15,斜切口 16從狹長切口 12開始至孔形元件17,另一直切口 18朝第一框架構件4的后部延伸,通常平行于狹長切口 13。切斷部分 15按與狹長切口 12、13的形成相似的方式通過等離子切割適當地形成。
因此,切斷部分15限定了與上述位置14相對應(見圖2)并作 為"鉸接"或樞轉點的區域。該樞轉點允許通過將上腹板部分6a朝下 壓向下腹板部分6b (即朝腹板6的位于狹長切口 12下方的部分)而使 上腹板部分6a (即腹板6的位于狹長切口 12上方的部分)移位。在此作過程中,允許上述上腹板部分6a的預定部分4a按大致樞轉的方式 繞切斷部分15的位置14移動。此預定部分4a的長度L,由切斷部分 15的位置14確定。
根據所示實施方式,上腹板部分6a最終呈現為在其大致平行于下 腹板部分6b延伸、但高度比其原始位置低的位置。框架結構3'的最終 狀態如圖4所示,圖4是與圖3大致對應的透視圖,但顯示了根據本 發明的處于其最終的組裝狀態的框架結構3,。在此位置,上腹板部分 6a的上凸緣7比在第一框架構件4的其余部分4b中的上凸緣7低。而 且,可以注意到,因為上凸緣7會觸及并擱靠在下腹板部分6b的上邊 緣上,所以上腹板部分6a通常平行于下腹板部分6b。在此重新定位過 程中,上腹板部分6a優選位于下腹板部分6b外部。
本發明中第一框架構件4的目的和作用與第二框架構件5相同。 這意味著第二框架構件5的上腹板部分9a也可以朝下腹板部分9b移 位,以呈現沿從位置14向后的部分比所述位置14前面的其余部分更 低的位置。第一框架構件4和第二框架構件5的尺寸選擇成使得上凸 緣7、 IO優選地沿同一水平面延伸。
再次參考圖3,可注意到,根據優選實施方式,第一框架構件4 的腹板6設置有多個孔19,多個孔19設置成通常沿腹板6的縱向方 向延伸的兩排,每一排在狹長切口 12的每一側上延伸。換句話說,孔 19設置成沿上腹板部分6a中的第一排和下腹板部分6b中的第二排。 這兩排優選地設置成沿著彼此大致平行的兩條虛線,即圖3中所示的 下部線20和上部線21。
按相應的方式,第二框架構件5設置有兩排孔22,這兩排孔22 設置成沿著下部線23和上部線24。
第一框架構件4中的孔19的線20、 21按這樣一種方式設置,即使得沿上部線21的孔以相對于沿下部線20的相應的孔偏離的方式設 置。這樣設置的原因正如上述提到的那樣,在組裝期間,上腹板部分 6a旨在借助于組合按壓和樞轉運動而向下朝向下腹板部分6b移位。這 個過程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實現,即其中上腹板部分6a以大致圍繞如 圖2和圖3所示位置14樞轉的方式被引導,從而呈現圖4中所示位置, 即,圍繞大致橫向于車輛縱向方向并穿過圖3所示切斷部分15而延伸 的虛樞轉軸線被引導。在上腹板部分6a重新定位過程中,沿上部線21 的孔在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都被移位,如通過圖3中箭頭以示意方 式所標示的。
上腹板部分6a的按壓和樞轉移位的結果顯示在圖4中。于是,沿 上部線21的孔呈現在其中每個孔與沿下部線20的相應孔對準的位置。 這意味著沿兩個線20、 21 (其中下部線20在圖4中不可見)的所有孔 19將彼此對準。換句話說,當框架結構3'呈現其最終的組裝狀態時, 沿上部線21的孔被重新定位并與下部線20的孔對準。在此狀態下, 上腹板部分6a相對于車輛的縱向方向被向下并向前移位。由于上腹板 部分6a中的所有孔都與下腹板部分6b中的相應孔對準,因此第一框 架構件4可通過合適的緊固元件如常規的鎖定螺栓而固定在此狀態下, 所述鎖定螺栓穿過這些孔中的一個或多個插入并用相應的螺母鎖住。 在圖4中,以示意方式顯示了螺栓25和相應的螺母26。
圖4是僅有第一框架構件4的透視圖。第二框架構件5以相應的 方式進行處理,即,使得沿兩個線23、 24的孔22 (見圖3)在第二框 架構件5的上腹板9a移位后對準。而且,在此狀態下,第二框架構件 5的上腹板9a優選設置在下腹板9b的外側。
兩個框架構件4、 5都可借助于設置成穿過一個或多個孔的螺栓來 固定,所述螺栓通過相應的螺母被鎖定。作為備選方案,這些孔可用 來固定在第一框架構件4和第二框架構件5之間延伸的各種部件、托 架等。因此,這類部件可借助于螺栓來固定,而這些螺栓另外還用來
10分別連接第一框架構件4和第二框架構件5的上腹板部分和下腹板部
分6a、 6b、 9a、 9b。
關于圖4中所示的第一框架構件4,上腹板部分6a優選設置在下 腹板部分6b的外側上。這通常是有優勢的,因為安裝在兩個常規框架 構件之間的已有部件也可以安裝在根據本發明的兩個框架構件4、 5之 間,而不改變任何尺寸。然而,本發明并不局限于這樣的布置,這意 味著上腹板部分6a可以可替代地安裝在下腹板部分6b的內側上。應 當提及的是,第二框架構件5按照與第一框架構件4相應的方式進行 設置。換句話說,對于第二框架構件5來說,上腹板部分9a相對于下 腹板部分9b的重新定位通常與對于第一框架構件4來說的重新定位是 相同的。
圖5是顯示為其最終狀態的承載式車輛l'的簡化側視圖,其中框 架結構3'根據本發明如上所述被組裝。如圖5所示,框架結構3'的預 定部分4a已經被改變成使得每一個框架構件4、 5沿該部分4a都比框 架結構3'的其余部分4b更窄。此部分的長度"通常與狹長切口 12、 13的長度相對應。框架結構3'的其余部分4b,例如具有一定長度L2, 將保持其原有高度。
總之,依照本發明的制造框架結構3'的方法基于形成上述狹長切 口 12、 13的最初步驟。此步驟之后,框架構件4、 5的上腹板部分6a、 9a被向下并朝車輛l,前方的方向按壓。這使所述上腹板部分6a、 9a從 初始位置強制移位到第二位置,其中框架結構3'的所述預定部分4a沿 在所述第二位置的低于所述初始位置的水平面延伸。以此方式,對準 沿第一框架構件4的線20、 21的孔19和沿第二框架構件5的線23、 24的孔20。接著,將上腹板部分6a、 9a固定到下腹板部分6b、 9b。 在此階段,也可使用用于固定的螺栓來固定框架構件4、 5之間的其他 部件。正常情況下,根據本發明的框架結構3'可被降低優選為約 10-200mm之間的某一高度h,如圖5所示。這就導致可用的貨物空間 增加。然而,本發明并不限于任何特定的尺寸。而且,所選高度h也 可引起框架結構3'其他部分尺寸的改變,以便滿足框架結構3'強度的 要求。
假定車輛的總高度H達到最大,這通常根據不同國家的法規得出, 這就意味著本發明可用來增加車輛l'的可用貨物空間。本發明的另一 優點是,由于框架構件4、 5的上述設置的結果,使框架結構3'被加固 了。
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且可在附加權利要求范圍內進行 改變。例如,本發明適用于不同類型的車輛。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框架結構可實現為有兩個或更多級的框架構 件,即,其中框架構件的高度沿其長度逐級地逐漸降低。這意味著框 架構件中的狹長切口形成有兩個或更多個樞轉點,以允許上腹板部分 的這種重新定位。
權利要求
1.一種框架結構(3’),用于承載式車輛(1’)并包括通常沿所述車輛(1’)的縱向方向延伸的至少一個框架構件(4;5),所述框架構件(4;5)通過至少沿所述框架構件(4;5)的預定部分(4a)延伸的狹長切口(12;13)被分為上部部分(6a;9a)和下部部分(6b;9b),其特征在于所述狹長切口(12;13)形成為使得允許所述上部部分(6a;9a)強制移位到這樣一個位置,在該位置中所述上部部分(6a;9a)通常平行于所述下部部分(6b;9b)延伸,并使得所述框架構件(4;5)沿通常相應于狹長切口(12;13)的長度的部分(4a)比所述框架構件(4;5)的其余部分(4b)更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部分(6a;9a)包括沿上部虛線(21;24)的第一排孔(19;22),所述下部部分(6b;9b)包括沿下部虛線(20;23)的第二排孔(19;22),所述上部部分和所述下部部分強制移位成使得所述第一排中的所述孔與所述第二排中的所述孔對準,以便能夠借助于對準孔中的緊固元件使上部部分(6a;9a)和下部部分(6b;9b)相對于彼此固定。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框架結構(3'),其特征在于所述狹 長切口 (12; 13)與所述框架構件(4)的切斷部分(15)相關聯,所 述切斷部分(15)形成為限定出用于所述強制移位的樞轉點(14)。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框架結構(3'),其特征在于所 述上部部分(6a; 9a)包含孔(19; 22)的線(21; 24),所述下部部 分(6b; 9b)包含孔(19; 22)的另外的線(20; 23),所述孔偏離 成使得在所述強制移位后允許所述孔對準。
4. 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框架結構(3'),其特征在 于在所述強制移位后,所述上部部分(6a; 9a)定位在所述下部部分(6b; 9b)的外側上。
5. 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框架結構(3'),其特征在 于其包含U型梁形式的兩個框架構件(4; 5),所述框架構件(4; 5)的每一個具有上凸緣(7; 10)、腹板(6; 9)和下凸緣(8; 11)。
6. —種制造用于承載式車輛(r)的框架結構(3')的方法,包括提供通常沿所述車輛(r)的縱向方向延伸的至少一個框架構件(4; 5),以及通過至少沿所述框架構件(4; 5)的預定部分(4a)延伸的狹長 切口 (12; 13)將所述框架構件(4; 5)分為上部部分(6a; 9a)和下 部部分(6b; 9b),以及形成所述狹長切口 (12; 13),并以如下的方式提供所述上部部 分(6a; 9a)的強制移位,即,使得所述上部部分(6a; 9a)呈現在這 樣一個位置,在該位置中所述上部部分(6a; 9a)通常平行于所述下部 部分(6b; 9b)延伸,并使得所述框架構件(4; 5)沿通常相應于所 述狹長切口 (12; 13)的長度的部分(4a)比所述框架構件(4; 5)的其余部分(4b)更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為所述上部部分(6a; 9a)設置沿上部虛線(21; 24)的第一排 孔(19; 22),為所述下部部分(6b; 9b)設置沿下部虛線(20; 23) 的第二排孔(19; 22),所述上部部分和所述下部部分移位成使得所 述第一排中的所述孔和所述第二排中的所述孔對準,以便能夠借助于對準孔中的緊固元件使所述上部部分(6a; 9a)和所述下部部分(6b; 9b)相對于彼此固定。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狹長切口 (12;13)通過等離子切割或相似技術形成。
8. 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圍繞所述 框架構件(4)的切斷部分(15)樞轉所述上部部分(6a; 9a)來進行所述強制移位,所述切斷部分(15)與所述狹長切口 (12; 13)相關 聯,并形成為使得在所述移位過程中限定出樞轉點(14)。
9. 根據權利要求6-8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將所述上部部分(6a; 9a)中的孔(19; 22)的線(21; 24)與所述下 部部分(6b; 9b)中的孔(19; 22)的另外的線(20; 23)對準。
10. 根據權利要求6-9中任一項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在 所述強制移位后,將所述上部部分(6a; 9a)定位在所述下部部分(6b; 9b)的外側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承載式車輛(1’)的框架結構(3’),包括通常沿所述車輛(1’)的縱向方向延伸的至少一個框架構件(4;5),所述框架構件(4;5)通過至少沿所述框架構件(4;5)的預定部分(4a)延伸的狹長切口(12;13)被劃分為上部部分(6a;9a)和下部部分(6b;9b)。根據本發明,所述狹長切口(12;13)形成為使得允許所述上部部分(6a;9a)強制移位到這樣一個位置,在該位置中所述上部部分(6a;9a)通常平行于所述下部部分(6b;9b)延伸,并使得所述框架構件(4;5)沿通常相應于狹長切口(12;13)的長度的部分(4a)比所述框架構件(4;5)的其余部分(4b)更窄。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用于制造這種框架結構(3’)的方法。
文檔編號B62D21/02GK101316751SQ200680044170
公開日2008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06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05年11月25日
發明者戈蘭·萊溫, 本特·科爾奎斯特 申請人:沃爾沃拉斯特瓦格納公司
網友(you)詢問(wen)留言(yan)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