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機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車輛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機車。
【背景技術】
[0002]碰撞是列車事故中最常出現的,列車發生碰撞后的各種響應中,其中爬升和二次撞擊造成的二次傷害最大。現有技術為了避免碰撞的二次撞擊造成的傷害過大,采用中央鉤緩沖裝置。
[0003]中央鉤緩裝置一般包括車鉤、兩端分別連接車鉤和車體的緩沖器,緩沖器能夠變形吸能。即當機車受到沖擊或者碰撞時,車鉤會先受力并將力傳遞給緩沖器。當碰撞所產生的沖擊力小于緩沖器最大阻抗力時,緩沖器會通過一次或多次的壓縮與恢復,吸收掉碰撞能量;當緩沖器達到最大阻抗力時,緩沖器會到達最大壓縮狀態,此時緩沖器便不再吸收碰撞能量,碰撞則會繼續對機車和司乘人員造成傷害。現有技術中常常在緩沖器與車體之間再增加一個吸能變形元件,因為吸能變形元件的變形距離受到車鉤的鉤肩與沖擊座之間的距離限制,導致吸能變形元件吸收能量有限。現有技術中也常常采用防爬吸能裝置,防爬吸能裝置在防止車體爬升的同時,吸收車體碰撞的能量,但僅僅通過防爬吸能裝置,在發生較大的碰撞時,其所吸收的能量也是非常有限。
[0004]經過發明人長期研宄發現,因為在碰撞吸能中,吸收的能量等于變形力與變形距離之積,因此不能簡單的將防爬吸能裝置和中央鉤緩裝置組合在一起,讓防爬吸能裝置和中央鉤緩裝置同時吸能,因為變形力受車體能承受的壓縮載荷限制。又由于防爬吸能裝置和中央鉤緩裝置在達到最大吸能時即變成剛性件,抵在車體與碰撞物之間,阻止車體進一步向碰撞物靠近,進而進一步阻止車體上安裝的其它吸能部件繼續變形吸能。因而才導致機車碰撞時吸收的能量有限。
[0005]綜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決機車碰撞時吸收能量有限的問題,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6]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機車,該機車可以有效地解決機車碰撞時吸收能量有限的問題。
[0007]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8]一種機車,包括車體、車鉤和緩沖器裝置,還包括安裝在所述車體上的支撐座和吸能裝置,所述車鉤與所述緩沖器裝置連接且能夠相對所述緩沖器裝置向下轉動,所述支撐座包括沖擊座、車鉤托梁、螺栓剪切板以及將上述三者固定連接在一起的連接螺栓;所述緩沖器裝置達到最大變形量前,所述車鉤的凸起部能夠推動所述螺栓剪切板切斷所述連接螺栓;所述車鉤上用于與碰撞物相抵的抵部與所述吸能裝置之間的距離大于所述凸起部與所述螺栓剪切板之間的距離。
[0009]優選地,吸能裝置為防爬吸能裝置和/或車體端部吸能裝置,所述車體端部吸能裝置具有多塊吸能板,所述防爬吸能裝置具有安裝座、外側具有爬齒的防爬板和設置在所述防爬板內側的薄壁圓筒。
[0010]優選地,所述吸能裝置包括防爬吸能裝置和車體端部吸能裝置,所述車體端部吸能裝置設置在所述防爬吸能裝置和所述車體之間,所述車體端部吸能裝置的觸發變形力大于所述防爬吸能裝置的觸發變形力。
[0011]優選地,所述防爬吸能裝置還具有設置在所述防爬板和所述安裝座之間的支撐件,所述薄壁圓筒的一端與所述防爬板相對固定另一端能夠相對所述安裝座上下移動,所述支撐件分別與所述防爬板和所述安裝座固定連接。
[0012]優選地,所述車鉤設置在所述車體的端部的中間,所述車體的端部的兩側各設置一個所述防爬吸能裝置。
[0013]優選地,所述緩沖器裝置與所述車體之間設置有變形吸能元件,所述變形吸能元件的觸發變形力小于所述車鉤失效時所述緩沖器裝置的阻抗力。
[0014]優選地,所述緩沖器裝置包括緩沖器、與所述車鉤鉸接的鉤尾框、位于所述緩沖器與所述變形吸能元件之間的第一從板以及位于所述緩沖器與所述鉤尾框之間的第二從板。
[0015]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機車,該機車包括車體、車鉤、緩沖器裝置、支撐座和變形吸能裝置,支撐座包括固定座、車鉤托梁、螺栓剪切板以及將上述三者固定連接在一起的連接螺栓,即連接螺栓將固定座、車鉤托梁和螺栓剪切板連接在一起。車鉤和緩沖器裝置連接在一起,且車鉤能夠相對緩沖器裝置上下轉動,此處應當強調的是,車鉤應當同現有技術一樣水平設置,以使車鉤在碰撞的前期為一個二力桿,車鉤托梁應當托住車鉤以使車鉤能夠水平設置,當螺栓剪切板剪切斷連接螺栓后,車鉤托梁便不再能夠再繼續托住車鉤,使車鉤向下轉動,形成下垂。此處需要說明的是車鉤下垂應當有且只有兩種狀態,一種是下垂后便不抵在車體與碰撞物之間,進而車體可以與碰撞物之間進一步靠近,另外一種是車體上具有支撐部,該支撐部低于車鉤托梁設置,當車鉤下垂后由支撐部支撐時,此時車鉤的前端則會受到一個垂直于車鉤的鉤體方向的力,這樣車鉤則需要承受扭矩,此時車鉤則會折斷,折斷后的車鉤也將不抵在車體與碰撞物之間,使得車體與碰撞物之間可以進一步靠近。且同時應當保證緩沖器裝置在達到最大變形量之間,車鉤的凸起部能夠推動螺栓剪切板剪斷連接螺栓,且應當使車鉤上用于與碰撞物相抵的抵部與吸能裝置之間的距離大于凸起部與螺栓剪切板之間的距離,以保證車鉤失效后,吸能裝置才開始工作。
[0016]根據上述的技術方案,可以知道該機車采用了兩級變形吸能,第一級由緩沖器裝置變形吸能,緩沖器裝置變形吸能達到一定要求后,車鉤的凸起部會推動螺栓剪切板剪斷連接螺栓,此時車鉤托梁下落便不再支撐住車鉤,車鉤下垂,則車鉤下垂后不管處于上述中哪兩種狀態車鉤都會失效。此時車鉤便不再抵在緩沖器裝置與碰撞物之間,此時車體繼續向碰撞物前進,進而使吸能裝置抵在車體和碰撞物之間,此時第二級變形吸能便開始工作。本發明有效地解決了因為無法同時安裝兩級吸能裝置的問題,進而有效地提高了機車碰撞時吸收的能量值,所以該機車有效地解決了機車碰撞時吸收能量有限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1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8]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車體端部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車體端部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機車,以有效地解決機車碰撞時吸收能量有限的問題。
[0021]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22]請參閱圖1-圖2,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車體端部的仰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車體端部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0023]在一種具體實施例中,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機車,該機車包括車體1、車鉤2、緩沖器裝置3、支撐座4和變形吸能裝置,支撐座4包括固定座41、車鉤托梁42、螺栓剪切板43以及將上述三者固定連接在一起的連接螺栓44,即連接螺栓44將固定座41、車鉤托梁42和螺栓剪切板43連接在一起。
[0024]車鉤2和緩沖器裝置3連接在一起,且車鉤2能夠相對緩沖器裝置3上下轉動,此處應當強調的是,車鉤2與緩沖器裝置3可以通過鉤尾銷鉸接,其中鉤尾銷可以橫向水平設置,當然也可以同現有技術一樣豎直設置,而當鉤尾銷豎直設置時,應當使車鉤2上的鉤尾銷穿孔的孔徑應當比鉤尾銷的外徑大,以能夠實現車鉤2相對緩沖器裝置3上下轉動。車鉤2應當同現有技術一樣水平設置,以使車鉤2在碰撞的前期為一個二力桿,抵在緩沖器裝置3與碰撞物之間,車鉤托梁42應當托住車鉤I以使車鉤2能夠水平設置,當螺栓剪切板43剪切斷連接螺栓44后,車鉤托梁42便不再繼續托住車鉤2,此時車鉤2向下轉動,形成下垂,車鉤2下垂后便不能成為一個二力桿抵在車體I與碰撞物之間,此時車鉤2便失效而不能繼續抵在碰撞物與車體I之間。此處需要說明的是車鉤2下垂應當有且只有兩種狀態,一種是下垂后便不抵在車體I與碰撞物之間,進而車體I可以與碰撞物之間進一步靠近,另外一種是車體I上具有支撐部,該支撐部低于車鉤托梁42設置,當車鉤2下垂后由支撐部支撐時,此時車鉤2的前端則會受到垂直車鉤2的鉤體方向的力,這樣車鉤2則需要承受扭矩,此時車鉤2則會折斷,折斷后的車鉤2也將不抵在車體I與碰撞物之間,使得車體I與碰撞物之間可以進一步靠近。
[0025]為了使緩沖器裝置3在變形失效前,能夠使車鉤2下垂,從而使車鉤2失效;所以應當控制好車鉤2的凸起部與螺栓剪切板43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