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軌道貨運裝卸小車底盤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軌道貨運裝卸小車底盤包括底盤車架、行走機構和回轉機構,行走機構和回轉機構固定在底盤車架上。底盤車架由槽鋼、鋼板、回轉支承下支座、驅動電機支架焊接而成,結構緊湊,剛性強。行走機構由牽引用直流減速電機、牽引小齒輪、牽引大齒輪、驅動車軸、從動車軸、車輪組成,牽引用直流減速電機驅動牽引小齒輪轉動,依此帶動牽引大齒輪、驅動車軸轉動,從而實現車輪的轉動。回轉機構由直流減速電機、回轉小齒輪、回轉支承、回轉支承上支座組成,回轉用直流減速電機驅動回轉小齒輪,帶動回轉支承轉動,進而帶動與回轉支承上支座固定在一起的上部結構一塊轉動,實現軌道貨運裝卸小車的旋轉取卸貨。
【專利說明】一種軌道貨運裝卸小車底盤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適用于中小型倉庫的軌道貨運裝卸小車底盤,軌道貨運裝卸小車是物流倉儲系統中重要的運輸設備之一。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工業技術的不斷完善,物流在生產過程中越來越重要。軌道貨運裝卸小車是物流倉儲系統中重要的運輸設備之一,目前的軌道貨運裝卸小車多適用于大型立體倉庫。為數眾多的中小型倉庫,堆取貨物采用叉車作業的形式,效率低、靈活性差、自動化程度低。
【發明內容】
[0003]為了滿足中小型倉庫運輸需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軌道貨運裝卸小車底盤。
[0004]本發明軌道貨運裝卸小車底盤包括底盤車架、行走機構和回轉機構,行走機構和回轉機構固定在底盤車架上。為便于實現自動控制,提高運動平穩性和工作效率,行走機構選用軌道式;為了取卸貨方便,在本發明軌道貨運裝卸小車底盤上設置了電機驅動回轉支承的回轉機構。
[0005]本發明軌道貨運裝卸小車底盤的底盤車架是由槽鋼、鋼板、回轉支承下支座、驅動電機支架焊接而成。兩根縱向槽鋼和五根橫向槽鋼都開口朝上焊接在一起,該框架下焊接一鋼板,在鋼板的下面焊接兩根開口朝外的槽鋼,這樣就構成一個槽鋼框架;回轉支承下支座焊接在槽鋼框架上,回轉支承下支座與回轉支承通過螺栓連接;為了既增強車架的強度又降低底盤的高度,在回轉支承下支座的下部焊接有槽鋼交叉組成的加強筋結構。整個底盤車架結構緊湊,剛性強。
[0006]本發明軌道貨運裝卸小車底盤的行走機構由牽引用直流減速電機、牽引小齒輪、牽引大齒輪、驅動車軸、從動車軸、車輪組成。牽引用直流減速電機通過螺釘固定在驅動電機支架上,驅動電機支架焊接在底盤車架上,牽引用直流減速電機軸與牽引小齒輪通過鍵連接進行周向定位,軸向定位通過軸端擋圈來實現;牽引小齒輪與牽引大齒輪通過齒輪傳動來傳遞動力,牽引大齒輪與驅動車軸通過鍵連接進行周向定位,軸向定位通過螺釘鎖緊擋圈來實現,以確保牽引大齒輪運動的準確性;在驅動車軸的兩端各有一個軸承座,靠軸套和軸肩實現軸向定位,內部的圓柱滾子軸承用來保證圓周運動的流暢性,軸承座安裝在圓柱滾子軸承的外面,軸承座通過螺栓固定在底盤車架上;車輪與從動車軸通過鍵連接進行周向定位,車輪的軸向定位通過軸肩和螺母來實現,即螺母與從動車軸的螺紋面進行連接。
[0007]本發明軌道貨運裝卸小車底盤的回轉機構由回轉用直流減速電機、回轉小齒輪、回轉支承、回轉支承上支座組成。回轉機構的直流減速電機軸與回轉小齒輪通過鍵連接進行周向定位,軸向定位通過軸端擋圈來實現;回轉小齒輪與回轉支承的大齒圈嚙合,通過齒輪傳動來傳遞動力,從而帶動回轉支承旋轉,回轉電機支架焊接在回轉支承上支座上,回轉支承上支座與回轉支承通過螺栓連接,從而把回轉支承上支座和回轉支承連接在一起,故與回轉支承上支座固定在一起的上部結構在回轉支承的帶動下一塊旋轉。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附圖1為本發明軌道貨運裝卸小車底盤結構的三維圖。
[0009]附圖2為本發明軌道貨運裝卸小車底盤結構的俯視圖。
[0010]附圖3為本發明軌道貨運裝卸小車底盤結構的主視圖。
[0011]附圖4為本發明軌道貨運裝卸小車底盤結構的左視圖。
[0012]附圖5為回轉小齒輪的剖面圖。
[0013]附圖6為回轉支承俯視圖和剖面圖。
[0014]附圖7為回轉支承上支座俯視圖和剖面圖。
[0015]附圖8為回轉支承下支座俯視圖和局部剖面圖。
[0016]附圖9為底盤車架俯視圖。
[0017]附圖10為從動車軸主視圖。
[0018]附圖11為驅動車軸主視圖。
[0019]附圖12為車輪剖面圖。
[0020]附圖13為牽引小齒輪剖面圖。
[0021]附圖14為牽引大齒輪剖面圖。
[0022]附圖15為行走機構總圖剖面圖。
[0023]附圖16為行走機構總圖三維圖。
[0024]其中,1-行走機構,I1-回轉機構,1-底盤車架,2-從動車軸,3-驅動車軸,4-車輪,5-牽引小齒輪,6-牽引大齒輪,7-牽引用直流減速電機,8-驅動電機支架,9-回轉用直流減速電機,12-回轉支承,13-回轉支承上支座,15-回轉小齒輪,16-螺母,18-軸套,19-圓柱滾子軸承,20-軸承座,22-回轉支承的大齒圈,24-回轉支承下支座。
【具體實施方式】
[0025]本發明軌道貨運裝卸小車底盤包括底盤車架1、行走機構I和回轉機構II,行走機杓I和回轉機杓II固定在底盤車架上。為便于實現自動控制,提高運動平穩性和工作效率,行走機構I選用軌道式;為了取卸貨方便,在本發明軌道貨運裝卸小車底盤上設置了回轉機構II。
[0026]本發明軌道貨運裝卸小車底盤車架I是由槽鋼、鋼板36、回轉支承下支座24、驅動電機支架8焊接而成。兩根縱向槽鋼33和五根橫向槽鋼32都開口朝上焊接在一起,在焊接而成的框架下焊接一鋼板36,在鋼板36的下面焊接兩根開口朝外的槽鋼35,這樣就構成了一個槽鋼框架;回轉支承下支座24焊接在槽鋼框架上,回轉支承下支座24與回轉支承12通過螺栓組23連接,即螺栓穿過回轉支承下支座24的內孔壁31與回轉支承10的內孔壁28,把回轉支承下支座24和回轉支承12連接在一起;為了既增強車架的強度又降低底盤的高度,在回轉支承下支座24的下部焊接一個由槽鋼34交叉焊接而成的加強筋結構。整個底盤結構緊湊,運轉靈活,剛性強。
[0027]本發明軌道貨運裝卸小車底盤的行走機構I由牽引用直流減速電機7、牽引小齒輪5、牽引大齒輪6、驅動車軸3、從動車軸2、車輪4組成。牽引用直流減速電機7固定在驅動電機支架8上,驅動電機支架8焊接在底盤車架I上,牽引用直流減速電機軸與牽引小齒輪5通過鍵45連接進行周向定位,即電機軸穿過牽引小齒輪5的內孔壁43,軸向定位通過軸端擋圈46來實現,牽引小齒輪5與牽引大齒輪6通過齒輪傳動來傳遞動力,即牽引小齒輪5的頂端42與牽引大齒輪6的頂端44相耦合,牽引大齒輪6與驅動車軸3通過鍵47連接進行周向定位,軸向定位通過螺釘鎖緊擋圈來實現,以確保牽引大齒輪6運動的準確性;在驅動車軸的兩端各有一個軸承座20,靠軸套18和軸肩實現軸向定位,即軸套18穿過驅動車軸3的軸面39,內部的圓柱滾子軸承15用來保證圓周運動的流暢性,即圓柱滾子軸承19與驅動車軸3的軸面40相接觸,軸承座20安裝在圓柱滾子軸承19的外面,軸承座20通過8個螺栓10固定在底盤車架I上;車輪4與驅動車軸3通過鍵17連接進行周向定位,即驅動車軸3的軸面38穿過車輪4的內孔壁41,車輪4的軸向定位通過軸肩和螺母16來實現,即螺母16與驅動車軸3的螺紋面37進行連接。
[0028]本發明軌道貨運裝卸小車底盤的回轉機構II由回轉用直流減速電機9、回轉小齒輪15、回轉支承12、回轉支承上支座13組成。回轉機構的直流減速電機軸與回轉小齒輪15通過鍵14連接進行周向定位,即回轉用直流減速電機軸穿過回轉小齒輪15的內孔壁25,軸向定位通過軸端擋圈21來實現;回轉小齒輪15與回轉支承的大齒圈22嚙合,即回轉小齒輪15的頂端與回轉支承大齒圈22的頂端26相連接,通過齒輪傳動來傳遞動力,從而帶動回轉支承12旋轉,回轉電機支架30焊接在回轉支承上支座13上,回轉支承上支座13與回轉支承12通過螺栓組11連接,即螺栓經過回轉支承上支座13的內孔壁29和回轉支承12的內孔壁27,從而把回轉支承上支座13和回轉支承12連接在一起,故與回轉支承上支座13固定在一起的上部結構在回轉支承12的帶動下一塊旋轉。
[0029]當該軌道貨運裝卸小車運動時,牽引用直流減速電機7驅動電機軸的轉動,電機軸與牽弓I小齒輪5通過鍵連接傳遞動力,從而帶動牽弓I小齒輪5的轉動,牽弓I小齒輪5與牽弓I大齒輪6通過齒輪傳動來傳遞動力,從而帶動牽弓I大齒輪6的轉動,而牽引大齒輪6與驅動車軸3通過鍵連接在一起,從而牽引大齒輪6的轉動帶動了驅動車軸3的轉動,車輪4與驅動車軸3通過鍵連接在一起,從而實現了車輪4的轉動,在驅動車軸3的帶動下,牽引了從動車軸2的轉動,從動車軸2與車輪4也通過鍵連接在一起,實現了車輪4的轉動,從而牽引了軌道貨運裝卸小車的前進。為了取貨方便,設計了回轉機構,要取貨時,回轉用直流減速電機9驅動電機軸的轉動,電機軸與回轉小齒輪15通過鍵連接傳遞動力,從而帶動回轉小齒輪15的轉動,因回轉小齒輪15與回轉支承的大齒圈22嚙合,從而回轉小齒輪15的轉動帶動了回轉支承12的轉動,回轉支承上支座13和回轉支承12連接在一起,故與回轉支承上支座13固定在一起的上部結構在回轉支承12的帶動下一塊旋轉,從而實現了軌道貨運裝卸小車的旋轉取貨。
【權利要求】
1.一種軌道貨運裝卸小車底盤,由底盤車架、行走機構和回轉機構組成,其特征是:行走機構和回轉機構固定在底盤車架上,行走機構為軌道式,回轉機構采用電機驅動回轉支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道貨運裝卸小車底盤,其特征是:底盤車架是由槽鋼、鋼板、回轉支承下支座、驅動電機支架焊接而成,由槽鋼焊接成一個槽鋼框架,回轉支承下支座焊接在槽鋼框架上,回轉支承下支座與回轉支承通過螺栓連接,在回轉支承下支座的下部焊接一個加強筋結構。
【文檔編號】B61D15/00GK103963792SQ201410191683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8日
【發明者】王曉偉, 于艷杰, 張瑞軍 申請人:山東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