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滾杠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防滾杠結構,包括:對稱設置的第一后防滾杠總成和第二后防滾杠總成,第一后防滾杠總成包括:第一段、第二段以及位于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間的第三段,第二后防滾杠總成包括:第四段、第五段以及位于第四段和第五段之間的第六段,第一段與第三段之間、第四段與第六段之間均具有第一預設夾角,第二段與第三段之間、第五段與第六段之間均具有第二預設夾角;防滾杠前橫桿總成;第一防滾杠前桿總成;第一裝配支架;第二裝配支架;防滾杠后橫桿總成;第二防滾杠前桿總成;第三裝配支架;第四裝配支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能降低防滾杠結構在裝車時的裝配工藝難度,提高裝配精度,使防滾杠結構滿足整車裝配要求。
【專利說明】
一種防滾杠結構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防滾杠結構。【背景技術】
[0002]目前,越野車一般都使用焊接式的防滾杠結構。但這種防滾杠結構局部為三維結構,且防滾杠結構整體強度較高,結構復雜,搭接安裝定位處多,導致焊接時燒焊造成防滾杠結構變形量大,整體防滾杠結構在裝車時匹配困難,裝配精度差,無法滿足整車裝配要求。【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滾杠結構,能降低防滾杠結構在裝車時的裝配工藝難度,提高裝配精度,使防滾杠結構滿足整車裝配要求。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防滾杠結構,包括:
[0005]對稱設置的第一后防滾杠總成和第二后防滾杠總成,且第一后防滾杠總成和第二后防滾杠總成互相平行,第一后防滾杠總成包括:第一段、第二段以及位于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間的第三段,第二后防滾杠總成包括:第四段、第五段以及位于第四段和第五段之間的第六段,第一段與第三段之間、第四段與第六段之間均具有第一預設夾角,第二段與第三段之間、第五段與第六段之間均具有第二預設夾角;
[0006]防滾杠前橫桿總成;第一防滾杠前桿總成;第一裝配支架;第二裝配支架;防滾杠后橫桿總成;第二防滾杠前桿總成;第三裝配支架;第四裝配支架,
[0007]其中,防滾杠前橫桿總成的第一端和第一防滾杠前桿總成的第一端通過第一裝配支架固定于第一段與第三段的相交處,防滾杠前橫桿總成的第二端和第二防滾杠前桿總成的第一端通過第二裝配支架固定于第四段與第六段的相交處,防滾杠后橫桿總成的第一端通過第三裝配支架固定于第二段與第三段的相交處,防滾杠后橫桿總成的第二端通過第四裝配支架固定于第五段與第六段的相交處,第一防滾杠前桿總成的第二端和第二防滾杠前桿總成的第二端均遠離防滾杠后橫桿總成。
[0008]可選地,第一裝配支架和第二裝配支架均呈三角形。
[0009]可選地,第一裝配支架位于第一段與第三段的相交處的頂部,且第一裝配支架分別與防滾杠前橫桿總成的第一端、第一防滾杠前桿總成的第一端,和第一段與第三段的相交處連接。
[0010]可選地,防滾杠結構還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均位于第一段與第三段的相交處的底部,且第一連接部分別與防滾杠前橫桿總成的第一端,和第一段與第三段的相交處連接,第二連接部分別與第一防滾杠前桿總成的第一端、防滾杠前橫桿總成的第一端,和第一段與第三段的相交處連接。
[0011]可選地,第二裝配支架位于第四段與第六段的相交處的頂部,且第二裝配支架分別與防滾杠前橫桿總成的第二端、第二防滾杠前桿總成的第一端,和第四段與第六段的相交處連接。
[0012]可選地,防滾杠結構還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三連接部和第四連接部,且第三連接部和第四連接部均位于第四段與第六段的相交處的底部,第三連接部分別與防滾杠前橫桿總成的第二端,和第四段與第六段的相交處連接,第四連接部分別與第二防滾杠前桿總成的第一端、防滾杠前橫桿總成的第二端,和第四段與第六段的相交處連接。
[0013]可選地,第三裝配支架位于第二段與第三段的相交處的頂部,且第三裝配支架分別與防滾杠后橫桿總成的第一端,和第二段與第三段的相交處連接。
[0014]可選地,防滾杠結構還包括:位于第二段與第三段的相交處的底部的第五裝配支架,且第五裝配支架分別與防滾杠后橫桿總成的第一端,和第二段與第三段的相交處連接。
[0015]可選地,第四裝配支架位于第五段與第六段的相交處的頂部,且第四裝配支架分別與防滾杠后橫桿總成的第二端,和第五段與第六段的相交處連接。
[0016]可選地,防滾杠結構還包括:位于第五段與第六段的相交處的底部的第六裝配支架,且第六裝配支架分別與防滾杠后橫桿總成的第二端,和第五段與第六段的相交處連接。
[0017]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8]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由于防滾杠前橫桿總成的第一端和第一防滾杠前桿總成的第一端通過第一裝配支架,固定于第一后防滾杠總成的第一段與第三段的相交處,防滾杠前橫桿總成的第二端和第二防滾杠前桿總成的第一端通過第二裝配支架,固定于第二后防滾杠總成的第四段與第六段的相交處,防滾杠后橫桿總成的第一端通過第三裝配支架固定于,第一后防滾杠總成的第二段與第三段的相交處,防滾杠后橫桿總成的第二端通過第四裝配支架固定于,第二后防滾杠總成的第五段與第六段的相交處,從而降低防滾杠結構在裝車時的裝配工藝難度,提高裝配精度,進而使防滾杠結構滿足整車裝配要求。【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防滾杠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一裝配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的結構示意圖;[〇〇22]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三裝配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五裝配支架的結構示意圖。[〇〇24] 附圖標記說明:[〇〇25]1、第一后防滾杠總成;101、第一段;102、第二段;103、第三段;2、第二后防滾杠總成;201、第四段;202、第五段;203、第六段;3、防滾杠前橫桿總成;4、第一防滾杠前桿總成; 5、第一裝配支架;6、第二裝配支架;7、防滾杠后橫桿總成;8、第二防滾杠前桿總成;9、第三裝配支架;10、第四裝配支架;11、第一連接部;12、第二連接部;13、第五裝配支架。【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雖然附圖中顯示了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應當理解,可以以各種形式實現本公開而不應被這里闡述的實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本公開,并且能夠將本公開的范圍完整的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
[0027]如圖1?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防滾杠結構,該防滾杠結構包括:對稱設置的第一后防滾杠總成1和第二后防滾杠總成2,且第一后防滾杠總成1和第二后防滾杠總成2互相平行。其中,第一后防滾杠總成1包括:第一段101、第二段102以及位于第一段101和第二段102之間的第三段103,第二后防滾杠總成2包括:第四段201、第五段202以及位于第四段201和第五段202之間的第六段203,第一段101與第三段103之間、第四段201 與第六段203之間均具有第一預設夾角,第二段102與第三段103之間、第五段202與第六段 203之間均具有第二預設夾角。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并不限定上述第一預設夾角和第二預設夾角的具體大小,即,其可以根據實際的車型進行設定。
[0028]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上述防滾杠結構還包括:防滾杠前橫桿總成3;第一防滾杠前桿總成4;第一裝配支架5;第二裝配支架6;防滾杠后橫桿總成7 ;第二防滾杠前桿總成8;第三裝配支架9;第四裝配支架10。
[0029]其中,防滾杠前橫桿總成3的第一端和第一防滾杠前桿總成4的第一端通過第一裝配支架5固定于第一段101與第三段103的相交處,防滾杠前橫桿總成3的第二端和第二防滾杠前桿總成8的第一端通過第二裝配支架6固定于第四段201與第六段203的相交處,防滾杠后橫桿總成7的第一端通過第三裝配支架9固定于第二段102與第三段103的相交處,防滾杠后橫桿總成7的第二端通過第四裝配支架10固定于第五段202與第六段203的相交處,第一防滾杠前桿總成4的第二端和第二防滾杠前桿總成8的第二端均遠離防滾杠后橫桿總成7, 且第一防滾杠前桿總成4和第二防滾杠前桿總成8互相平行。
[0030]可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第一裝配支架5位于第一段101與第三段103的相交處的頂部,且第一裝配支架5可通過螺栓分別與防滾杠前橫桿總成3的第一端、第一防滾杠前桿總成4的第一端,和第一段101與第三段103的相交處連接。第二裝配支架6位于第四段201與第六段203的相交處的頂部,且第二裝配支架6可通過螺栓分別與防滾杠前橫桿總成3的第二端、第二防滾杠前桿總成8的第一端,和第四段201與第六段203的相交處連接。 第三裝配支架9位于第二段102與第三段103的相交處的頂部,且第三裝配支架9分別與防滾杠后橫桿總成7的第一端,和第二段102與第三段103的相交處連接。第四裝配支架10位于第五段202與第六段203的相交處的頂部,且第四裝配支架10分別與防滾杠后橫桿總成7的第二端,和第五段202與第六段203的相交處連接。其中,第一裝配支架5和第二裝配支架6均呈三角形。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并不限定第一裝配支架5和第二裝配支架 6的具體形狀。
[0031]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第三裝配支架9可通過焊接的方式與防滾杠后橫桿總成7的第一端連接,通過螺栓與第二段102與第三段103的相交處連接。類似地,第四裝配支架10也可通過焊接的方式與防滾杠后橫桿總成7的第二端連接,通過螺栓與第五段202與第六段203的相交處連接。
[0032]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由于防滾杠前橫桿總成3的第一端和第一防滾杠前桿總成4的第一端通過第一裝配支架5,固定于第一后防滾杠總成1的第一段101與第三段103 的相交處,防滾杠前橫桿總成3的第二端和第二防滾杠前桿總成8的第一端通過第二裝配支架6,固定于第二后防滾杠總成2的第四段201與第六段203的相交處,防滾杠后橫桿總成7的第一端通過第三裝配支架9固定于,第一后防滾杠總成1的第二段102與第三段103的相交處,防滾杠后橫桿總成7的第二端通過第四裝配支架10固定于,第二后防滾杠總成2的第五段202與第六段203的相交處,即相當于把整體焊接式的防滾杠結構中的三維結構拆分成了二維結構,從而降低了防滾杠結構在裝車時的裝配工藝難度,提高了裝配精度,使防滾杠結構滿足整車裝配要求。
[0033]此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防滾杠結構通過螺栓連接、焊接等方式制得,使得其比焊接式整體防滾杠結構的強度更高。當然由于其并非整體焊接式的防滾杠結構,使得用于焊裝和工裝防滾杠結構的夾具均變小,降低了生產成本。
[0034]可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為了加強防滾杠前橫桿總成3的第一端、第一防滾杠前桿總成4的第一端,和第一段101與第三段103的相交處的連接強度,上述防滾杠結構還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連接部11和第二連接部12。其中,第一連接部11和第二連接部12 均位于第一段101與第三段103的相交處的底部,且第一連接部11分別與防滾杠前橫桿總成 3的第一端,和第一段101與第三段103的相交處連接,第二連接部12分別與第一防滾杠前桿總成4的第一端、防滾杠前橫桿總成3的第一端,和第一段101與第三段103的相交處連接。更具體地,第一連接部11可通過焊接的方式與防滾杠前橫桿總成3的第一端連接,并通過螺栓連接和焊接的方式與第一段101與第三段103的相交處連接。第二連接部12可通過焊接的方式與第一防滾杠前桿總成4的第一端連接,并通過螺栓分別與防滾杠前橫桿總成3的第一端,和第一段101與第三段103的相交處連接。
[0035]可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為了加強防滾杠前橫桿總成3的第二端、第二防滾杠前桿總成8的第一端,和第四段201與第六段203的相交處的連接強度,上述防滾杠結構還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三連接部和第四連接部。其中,第三連接部和第四連接部均位于第四段201與第六段203的相交處的底部,第三連接部分別與防滾杠前橫桿總成3的第二端,和第四段201與第六段203的相交處連接,第四連接部分別與第二防滾杠前桿總成8的第一端、 防滾杠前橫桿總成3的第二端,和第四段201與第六段203的相交處連接。更具體地,第三連接部可通過焊接的方式與防滾杠前橫桿總成3的第二端連接,并通過螺栓連接和焊接的方式與第四段201與第六段203的相交處連接。第四連接部可通過焊接的方式與第二防滾杠前桿總成8的第一端連接,并通過螺栓分別與防滾杠前橫桿總成3的第二端,和第四段201與第六段203的相交處連接。
[0036]可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為了加強防滾杠后橫桿總成7的第一端,和第二段102與第三段103的相交處的連接強度,上述防滾杠結構還包括:位于第二段102與第三段103的相交處的底部的第五裝配支架13。其中,第五裝配支架13分別與防滾杠后橫桿總成 7的第一端,和第二段102與第三段103的相交處連接。更具體地,第五裝配支架13可通過焊接的方式與第二段102與第三段103的相交處連接,并通過螺栓與防滾杠后橫桿總成7的第一端連接。
[0037]可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為了加強防滾杠后橫桿總成7的第二端,和第五段202與第六段203的相交處的連接強度,上述防滾杠結構還包括:位于第五段202與第六段203的相交處的底部的第六裝配支架。其中,第六裝配支架分別與防滾杠后橫桿總成7的第二端,和第五段202與第六段203的相交處連接。更具體地,第六裝配支架可通過焊接的方式與第五段202與第六段203的相交處連接,并通過螺栓與防滾杠后橫桿總成7的第二端連接。
[0038]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并不限定第一裝配支架5、第二裝配支架6、第三裝配支架9、第四裝配支架10、第一連接部11、第二連接部12、第三連接部、第四連接部、第五裝配支架13和第六裝配支架與其它各部分的具體連接方式。且其中,第一裝配支架5和第二裝配支架6的結構相同,第三裝配支架9和第四裝配支架10的結構相同,第一連接部11和第三連接部的結構相同,第二連接部12和第四連接部的結構相同,第五裝配支架13 和第六裝配支架的結構相同。
[0039]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汽車,包括上述的防滾杠結構。
[0040]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防滾杠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對稱設置的第一后防滾杠總成(1)和第二后防滾杠總成(2),且所述第一后防滾杠總成 (1)和所述第二后防滾杠總成(2)互相平行,所述第一后防滾杠總成(1)包括:第一段(101)、 第二段(10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段(101)和第二段(102)之間的第三段(103),所述第二后防 滾杠總成(2)包括:第四段(201)、第五段(202)以及位于所述第四段(201)和第五段(202)之 間的第六段(203),所述第一段(101)與所述第三段(103)之間、所述第四段(201)與所述第 六段(203)之間均具有第一預設夾角,所述第二段(102)與所述第三段(103)之間、所述第五 段(202)與所述第六段(203)之間均具有第二預設夾角;防滾杠前橫桿總成(3);第一防滾杠前桿總成(4);第一裝配支架(5);第二裝配支架 (6);防滾杠后橫桿總成(7);第二防滾杠前桿總成(8);第三裝配支架(9);第四裝配支架 (10),其中,所述防滾杠前橫桿總成(3)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防滾杠前桿總成(4)的第一端通 過所述第一裝配支架(5)固定于所述第一段(101)與所述第三段(103)的相交處,所述防滾 杠前橫桿總成(3)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防滾杠前桿總成(8)的第一端通過所述第二裝配支 架(6)固定于所述第四段(201)與所述第六段(203)的相交處,所述防滾杠后橫桿總成(7)的 第一端通過所述第三裝配支架(9)固定于所述第二段(102)與所述第三段(103)的相交處, 所述防滾杠后橫桿總成(7)的第二端通過所述第四裝配支架(10)固定于所述第五段(202) 與所述第六段(203)的相交處,所述第一防滾杠前桿總成(4)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防滾杠前 桿總成(8)的第二端均遠離所述防滾杠后橫桿總成(7)。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滾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裝配支架(5)和所述第二裝 配支架(6)均呈三角形。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滾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裝配支架(5)位于所述第一 段(101)與所述第三段(103)的相交處的頂部,且所述第一裝配支架(5)分別與所述防滾杠 前橫桿總成(3)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防滾杜前桿總成(4)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段(101)與所 述第三段(103)的相交處連接。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滾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滾杠結構還包括:相互連接的 第一連接部(11)和第二連接部(12 ),所述第一連接部(11)和第二連接部(12)均位于所述第 一段(101)與所述第三段(103)的相交處的底部,且所述第一連接部(11)分別與所述防滾杠 前橫桿總成(3)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段(101)與所述第三段(103)的相交處連接,所述第二 連接部(12)分別與所述第一防滾杠前桿總成(4)的第一端、所述防滾杠前橫桿總成(3)的第 一端,和所述第一段(101)與所述第三段(103)的相交處連接。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滾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裝配支架(6)位于所述第四 段(201)與所述第六段(203)的相交處的頂部,且所述第二裝配支架(6)分別與所述防滾杠 前橫桿總成(3)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防滾杠前桿總成(8)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段(201)與所 述第六段(203)的相交處連接。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滾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滾杠結構還包括:相互連接的 第三連接部和第四連接部,且所述第三連接部和第四連接部均位于所述第四段(201)與所 述第六段(203)的相交處的底部,所述第三連接部分別與所述防滾杠前橫桿總成(3)的第二 端,和所述第四段(201)與所述第六段(203)的相交處連接,所述第四連接部分別與所述第二防滾杠前桿總成(8)的第一端、所述防滾杠前橫桿總成(3)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段(201) 與所述第六段(203)的相交處連接。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滾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裝配支架(9)位于所述第二 段(102)與所述第三段(103)的相交處的頂部,且所述第三裝配支架(9)分別與所述防滾杠 后橫桿總成(7)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段(102)與所述第三段(103)的相交處連接。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滾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滾杠結構還包括:位于所述第 二段(102)與所述第三段(103)的相交處的底部的第五裝配支架(13),且所述第五裝配支架 (13)分別與所述防滾杠后橫桿總成(7)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段(102)與所述第三段(103) 的相交處連接。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滾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裝配支架(10)位于所述第五 段(202)與所述第六段(203)的相交處的頂部,且所述第四裝配支架(10)分別與所述防滾杠 后橫桿總成(7)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段(202)與所述第六段(203)的相交處連接。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滾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滾杠結構還包括:位于所述第 五段(202)與所述第六段(203)的相交處的底部的第六裝配支架,且所述第六裝配支架分別 與所述防滾杠后橫桿總成(7)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段(202)與所述第六段(203)的相交處 連接。
【文檔編號】B60R21/13GK205589169SQ201620221891
【公開日】2016年9月21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2日
【發明人】陳碩, 潘路, 于海波
【申請人】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