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兩用輪胎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車輛零配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兩用輪胎。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機動車的數量日益增多。機動車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使用橡膠輪,在普通的道路上行駛,如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各種汽車;另一類使用鋼輪,如火車、有軌電車等,這些車輛只能在特定的道路上行駛。為了使車輛即能在普通路面行駛,又能在專用軌道上行駛,人們進行各種研究:
[0003]如公開號為CN1836925A,名稱為“一種路軌兩用車”的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其公開了一種輕型路軌兩用車,該車既能在道路上行駛,又能在輕軌上行駛,具體是通過在車上安裝兩套車輪,一套車輪在道路上行駛,一套車輪在專用軌道上行駛,但是該專利申請中沒有公開兩套車輪的具體結構。在授權公告號CN201172357Y,名稱為“一種兩用汽車車輪”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中,公開了一種兩用汽車車輪,其是由橡膠輪胎、鋼圈和壓條組成,壓條設置在鋼圈端頭的凹槽內,將橡膠輪胎固定在鋼圈的一端,在鋼圈的端面上設有螺栓連接孔,在鋼圈的另一端是與鐵路軌道配合的接觸面。采用這種車輪既可以在公路路面上行駛,也可以在鐵道軌道上行駛。然而這種車輪是在鋼圈上形成接觸面,當長時間在鐵軌上行駛后,該接觸面易產生輕微變形而影響到橡膠輪與鋼圈連接的穩定性。而且當接觸面損壞后,需要更換整個車輪,造成不要的浪費,從而增加車輛的成本。
[0004]鑒于此,本發明人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易、使用壽命長、能使車輛在普通路面行駛和在專用軌道上行駛的兩用輪胎。
[0006]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這樣的技術方案:
[0007]一種兩用輪胎,包括路面輪和軌道輪,軌道輪的外徑小于路面輪的外徑,所述路面輪包括輪轂和與輪轂配套的胎體,輪轂包括用以安裝胎體的輪輞和用以支撐輪輞的輪輻,以輪胎正常使用時,輪胎靠近車身中心的一側為內側,另外一側為外側,所述軌道輪安裝在所述輪轂的內側或者外側,所述軌道輪的輪面即為與軌道接觸的行駛面。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優選方式,所述軌道輪安裝在所述輪轂的外端面,所述軌道輪沿軸向的內端面與所述輪輻沿軸向的外端面平行設置,所述軌道輪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所述輪輻上。
[0009]較佳地,所述軌道輪為柱狀鋼輪,在柱狀鋼輪的軸心上設有輪軸孔。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優選方式,所述軌道輪安裝在所述輪轂的內端面,所述輪轂內設有用以安裝制動圈和輪軸的容置空間,所述軌道輪的內端面設有朝向該容置空間延伸的延伸部,該延伸部上形成與所述輪轂的內壁緊密接觸的支撐面,在所述支撐面與所述行駛面的相接處設有環狀安裝塊,環狀安裝塊與所述輪輞的相應端面通過螺絲固定連接。
[0011]較佳地,所述輪輞沿軸向的一端面設有加強部,所述環狀安裝塊與所述加強部固定連接。
[0012]較佳地,所述軌道輪上沿軸向開設有通孔,該通孔與所述容置空間連通。
[0013]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后,軌道輪安裝在路面輪的輪轂上,只需在輪轂上開設螺孔即可實現軌道輪的安裝,整個車輪的結構顯得非常簡易,制造方便,通過路面輪保證車輛在不同路面的正常行駛,通過軌道輪實現車輛在特定軌道上行駛的目的,相比傳統直接在鋼圈上形成軌道接觸面,本實用新型通過軌道輪與軌道進行接觸,能夠更好地保護輪轂(即鋼圈),進而更好地保護路面輪,提升車輪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14]圖1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
[0017]10-胎體20-輪轂
[0018]21-輪輞22-輪輻
[0019]23-容置空間30-軌道輪
[0020]31-行駛面32-支撐面
[0021]33-環狀連接塊34-螺絲
[0022]35-輪軸孔36-通孔
[0023]211-加強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24]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進行詳細闡述。
[0025]參照圖1和圖2,一種兩用輪胎,包括路面輪和軌道輪30,軌道輪30的外徑小于路面輪的外徑,所述路面輪包括輪轂20和與輪轂20配套的胎體10,輪轂20包括用以安裝胎體10的輪輞21和用以支撐輪輞21的輪輻22,該輪轂結構在現有技術中已有介紹,這里不再進行詳述。
[0026]本實用新型的特殊之處在于:以輪胎正常使用時,輪胎靠近車身中心的一側為內偵牝另外一側為外側,所述軌道輪30安裝在所述輪轂20的內側面或外側面,所述軌道輪30的輪面即為與軌道(圖中未示出)接觸的行駛面31。將本實用新型的車輪用在智能車上,智能車采用電力和燃油混合驅動,在專用軌道上行駛時,通過外界電力驅動,在普通道路上行駛時通過自身的電力或者燃油驅動,這些驅動方式在現有技術中均有介紹,這里不再進行詳述。
[0027]參照圖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實施方式,所述軌道輪30安裝在所述輪轂20的外端面,所述軌道輪30沿軸向的內端面與所述輪輻22沿軸向的外端面平行設置,在軌道輪30和輪輻22上均開設有螺孔,通過多個螺栓40或者多個螺絲將軌道輪30固定連接在所述輪輻22的外側面上。采用這種結構,只需要在普通車輪的輪輻的適當位置開設螺孔,并將軌道輪30鎖定在該螺孔中即可,如此本實用新型的加工和組裝非常方便。為了方便車輛輪軸的安裝,較佳地,所述軌道輪30為柱狀鋼輪,在柱狀鋼輪的軸心上設有輪軸孔35。
[0028]參照圖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實施方式,所述軌道輪30安裝在所述輪轂20的內端面,在輪轂20內設有用以安裝制動圈和輪軸的容置空間23,所述軌道輪30的內端面上形成有延伸部,該延伸部伸入該容置空間,優選地,延伸部呈筒狀,與軌道輪30 —體成型,延伸部的外徑與軌道輪30的外徑相同。在延伸部的外圓周面上形成有支撐面32,該支撐面32與所述輪轂20的內壁緊密接觸以對輪轂20形成均勻支撐。在所述支撐面32與所述行駛面31的相接處設有環狀安裝塊33,環狀安裝塊33與軌道輪30 —體成型,環狀安裝塊33與所述輪輞21的相應端面通過螺絲34固定連接。采用這種結構,通過延伸部上的支撐面32支撐輪轂20的內壁,當車輛在專用軌道上行駛時,通過支撐面32均勻地承載車身的重量,能夠更好保護路面輪,保證整個車輪的結構穩定。采用第一種實施方式,雖然結構簡單,安裝較為方便,當行駛面31在專用軌道上行駛時,軌道輪30與輪輻22的連接處(也即螺栓處)為受力集中點,該受力集中點容易發生形變,從而造成螺栓松動,影響了軌道輪30的穩定性,同時輪輻22也容易受到破壞,采用第二種實施方式則能夠克服上述缺陷。
[0029]為了實現環狀安裝塊33與輪輞21的穩定連接,在所述輪輞21沿軸向的一端面設有加強部211,該加強部211與輪輞21 —體成型。該加強部211與所述環狀安裝塊33相對的一面為平面,該加強部211和環狀安裝塊33上均開設有螺絲孔,螺絲34螺接在螺絲孔中而將環狀安裝塊33鎖定在該加強部211上。
[0030]為了方便輪軸和制動圈的安裝和檢修,采用第二種實施方式時,在所述軌道輪30上沿軸向開設有通孔36,該通孔36與所述容置空間23連通,車輪安裝到車身上,輪軸從該通孔通過。
[0031]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圖示和實施例,任何人對其進行類似思路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疇。
【主權項】
1.一種兩用輪胎,包括路面輪和軌道輪,軌道輪的外徑小于路面輪的外徑,所述路面輪包括輪轂和與輪轂配套的胎體,輪轂包括用以安裝胎體的輪輞和用以支撐輪輞的輪輻,其特征在于:以輪胎正常使用時,輪胎靠近車身中心的一側為內側,另外一側為外側,所述軌道輪安裝在所述輪轂的內側或者外側,所述軌道輪的輪面即為與軌道接觸的行駛面。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用輪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軌道輪安裝在所述輪轂的外端面,所述軌道輪沿軸向的內端面與所述輪輻沿軸向的外端面平行設置,所述軌道輪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所述輪福上。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兩用輪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軌道輪為柱狀鋼輪,在柱狀鋼輪的軸心上設有輪軸孔。4.如權利要求1所述兩用輪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軌道輪安裝在所述輪轂的內端面,所述輪轂內設有用以安裝制動圈和輪軸的容置空間,所述軌道輪的內端面設有朝向該容置空間延伸的延伸部,該延伸部上形成與所述輪轂的內壁緊密接觸的支撐面,在所述支撐面與所述行駛面的相接處設有環狀安裝塊,環狀安裝塊與所述輪輞的相應端面通過螺絲固定連接。5.如權利要求4所述兩用輪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輞沿軸向的一端面設有加強部,所述環狀安裝塊與所述加強部固定連接。6.如權利要求4所述兩用輪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軌道輪上沿軸向開設有通孔,該通孔與所述容置空間連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兩用輪胎,包括路面輪和軌道輪,軌道輪的外徑小于路面輪的外徑,所述路面輪包括輪轂和與輪轂配套的胎體,輪轂包括用以安裝胎體的輪輞和用以支撐輪輞的輪輻,所述軌道輪連接在所述輪轂上,所述軌道輪的輪面上形成與軌道接觸的行駛面。采用該方案后,軌道輪安裝在路面輪的輪轂上,只需在輪轂上開設螺孔即可實現軌道輪的安裝,整個車輪的結構顯得非常簡易,制造方便,通過路面輪保證車輛在不同路面的正常行駛,通過軌道輪實現車輛在特定軌道上行駛的目的,相比傳統直接在鋼圈上形成軌道接觸面,本實用新型能通過軌道輪與軌道進行接觸,能夠更好地保護輪轂(即鋼圈),進而更好地保護路面輪,提升車輪的使用壽命。
【IPC分類】B60B19/02
【公開號】CN204774372
【申請號】CN201520346232
【發明人】鄭玉飛, 鄭菁菁, 鄭栩
【申請人】福建海西防護新材料聯合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