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漏斗車充風儲能系統的制作方法

文(wen)檔序號:3947819閱讀(du):160來源(yuan):國知局
專利名稱:漏斗車充風儲能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鐵道重力自卸車輛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現有技術領域中的已有技術是現有的重力卸貨鐵道車輛DCM1在結構上取掉RD2的軸前蓋,將特制的皮帶輪用三個緊固前蓋的M22螺栓緊固于軸端,皮帶輪既起傳遞動力的作用,亦起原前蓋的作用,空壓機則通過一套夾持機構固定在轉向架的側架上,其儲能系統的工作原理如下當列車運行時,裝在軸端的皮帶輪帶動空壓機運轉,空壓機產生的壓縮空氣經截斷塞門→遠心集塵器→止回閥→儲風筒儲能。當系統壓力達到調定壓力時,調壓閥開啟,壓縮空氣經另一系控制通道進入壓縮機活塞上腔,空壓機空轉。當系統壓力降至調定值時,調壓閥關閉,空壓機再度工作向貯氣筒充壓。但其存在的不足之處是1、由于車輛在運行中,輪對和側架有一設計最大為12mm的橫向相對運動,故軸端皮帶輪和空壓機皮帶輪在運行中不能保持在同一平面,造成皮帶可能脫落,輕則不能充風,重則影響行車安全。2、當系統充至調定壓力時,空壓機雖然卸荷,但仍在繼續運轉且頻繁升荷卸荷,頻率均為30-60次/小時。如此,不僅影響空壓機的使用壽命,而且潤滑油的損耗加劇,造成了加油檢修周期縮短。3、該種動力傳動方式只能用于滾動軸承轉向架。4、轉向架側架與車體底架間的空間限制了采用較大、較為理想的空壓機。5、氣路中無潤滑元件,長期使用可使換向閥等氣閥腐蝕而造成卡死不能動作或動作不靈敏,并且換向閥由于采用一個電磁閥易產生誤動作。因此,難以保證行車安全。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目的是針對上述存在的不足之處,設計一種安全可靠的鐵道自卸漏斗車的充風儲能系統,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使得系統充至定壓后空壓機停轉,并且使儲能的時間為工作時間的十幾倍至幾十倍,方便地實現手控或電控邊走邊卸、分組卸、整列卸。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方案是漏斗車充風儲能系統是由充風儲能機構、執行機構和控制機構連接組成,其充風儲能機構中的儲風筒經由風管串聯連接的精濾器、溢流閥9和油霧器10采用風管分別與執行機構中的單向壓力順序閥的一端及控制機構中二位三通電磁換向閥的輸入端連接,從而構成漏斗車充風儲能系統。a、充風儲能機構是由空氣壓縮機、截斷塞門2、遠心集塵器、單向閥4、儲風筒、安全閥、放氣放水塞門、截斷塞門25、主風管、折角塞門和軟管連接器連接組成,其空氣壓縮機與截斷塞門2的一端連接,截斷塞門2的另一端與截斷塞門25的一端及遠心集塵器的一端連接,遠心集塵器的另一端與單向閥4的一端連接,單向閥4的另一端則與儲風筒的一端連接,安全閥和放氣放水塞門則分別位于儲風筒的上部和下部,儲風筒的另一端與精濾器的一端連接,而截斷塞門25的另一端則與主風管連接,主風管與折角塞門的一端連接,折角塞門的另一端則與軟管連接器連接;b、執行機構是由單向壓力順序閥、單向閥12、控制風缸、彈簧、摩擦輪、皮帶輪、車輪、非門邏輯元件(或氣控二位三通閥)、銷軸、杠桿和杠桿固定支點連接組成,其單向壓力順序閥的另一端與單向閥12的一端及附加儲風筒的一端連接,儲風筒的另一端則與非門邏輯元件的a端連接,非門邏輯元件的p端與控制風缸的一連接端連接,控制風缸的另一連接端則與單向閥12的另一端連接,而控制風缸的活塞則與杠桿銷接,杠桿的固定支點則焊接在車體底架的枕梁上而由銷軸與杠桿連接,并且在杠桿的同軸上裝有摩擦輪和皮帶輪,摩擦輪和車輪位于同一軸心線上,而皮帶輪隨摩擦輪同步轉動并且通過皮帶帶動空氣壓縮機工作;c、控制機構是由二位三通電磁換向閥、三位五通電磁換向閥及雙向風缸連接組成,其二位三通電磁換向閥的輸出端與三位五通電磁換向閥的輸入端連接,三位五通電磁換向閥的輸出端則與雙向風缸的連接端連接。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1、具有結構設計簡單、安全可靠的優點。2、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當系統充至調定壓力后,空壓機雖卸荷,但仍然繼續運轉的弊端。3、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皮帶輪與空壓機間的皮帶易脫落的弊端。4、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氣路中無潤滑元件,長期使用易造成換向閥等氣閥腐蝕而卡死不能動作或動作不靈敏的弊端。5、采用兩個電磁換向閥克服了現有技術中單個換向閥易產生誤動作后的不安全因素等。


圖1是漏斗車充風儲能系統的原理示意圖。
圖2是漏斗車充風儲能系統的平面布置示意圖。
圖3是漏斗車充風儲能系統的平面布置示意圖中A-A的剖視示意圖。
附圖標號1-空氣壓縮機2-截斷塞門3-遠心集塵器4-單向閥5-儲風筒6-安全閥7-放氣放水塞門8-精濾器9-溢流閥10-油霧器11-單向壓力順序閥12-單向閥13-控制風缸14-彈簧15-摩擦輪16-車輪17-附加儲風筒18-非門邏輯元件19-二位三通電磁換向閥20-三位五通電磁換向閥21-雙向風缸22-折角塞門23-軟管連接器24-主風管25-截斷塞門26-氣控二位三通閥27-銷軸28-皮帶輪29-控制箱30-風管
31-杠桿32-風缸支座33-杠桿固定支點結合附圖1-3,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車輛在運行中,車輪16帶動摩擦輪15轉動,摩擦輪15由彈簧14緊壓在車輪踏面上,其彈簧的彈力大小可根據所需傳遞功率而確定。摩擦輪15帶動同軸的皮帶輪28轉動而帶動空氣壓縮機(空壓機)1工作,空壓機1產生的壓力空氣經截斷塞門2(此時截斷塞門25關閉)到遠心集坐器3,經第一次粗濾后,通過單向閥4進入儲風筒5儲能,然后經精濾器8、溢流閥9、油霧器10(油霧器的作用是產生油霧潤滑控制及執行元件)之后分兩路進入執行機構和控制機構。1、進入執行機構,至單向壓力順序閥11,該閥為常閉機構,當系統充壓到單向壓力順序閥11的調定壓力時,該閥打開,經單向閥12到控制風缸13推動活塞桿上行,使摩擦輪與車輪16的踏面分離,空壓機1停轉。單向壓力順序閥11的置后關閉時間足以使兩側的壓力達到平衡或接近平衡時關閉。當壓力降到一定值時,單向壓力順序閥11關閉,靠彈簧14的力使摩擦輪15和車輪16的踏面重新接觸,使得皮帶輪28轉動而帶動空壓機充壓。然而,欲將摩擦輪壓下,必須同時壓下控制風缸13的活塞,但是活塞背面壓縮空氣無法排出,因而彈簧則不能壓下摩擦輪。對此,本實用新型采用利用和克服的兩個方面第一利用。為控制空壓機停轉時間而保持在單向壓力順序閥11前屬系統壓降的最大允許值,以延長空壓機壽命,可控制控制風缸13的活塞背壓的壓降速度來實現,而壓降速度的控制則靠人為的洩漏來實現。第二克服。為使控制風缸13的活塞背壓降到一定值后快速排入大氣,使摩擦輪與車輪接觸,而不是處于若即若離狀態,另一路設置非門邏輯元件18(邏輯式為S=ā)。a為控制端,接附加儲風筒17后連接單向壓順序閥11的出口;p為壓力端,接控制風缸13的下部出口,S端接大氣。當a有壓力空氣信號時,p與S斷開,控制風缸13充壓推動活塞上行,當系統壓力降低,單向順序閥11關閉,a端無壓力空氣(降到閥動作壓力)時,p與S接通,控制風缸13的下部的壓力空氣經p到S排入大氣。彈簧14使活塞及摩擦輪15下行壓緊車輪,使得皮帶輪隨摩擦輪轉動而帶動空壓機工作。附加儲風筒17的作用是調整非門邏輯元件18的控制端及控制風缸13的活塞背下降速度,從而達到調整空壓機停轉時間的目的。2、進入控制機構。到達二位三通電磁換向閥19后,經三位五通電磁換向閥20推動雙向風缸21開關門。這里設置兩個閥的目的是起雙保險的作用,以防止在運行中因換向閥的誤動作而發生開門的事故。本實用新型采用兩閥的目的是只能當兩個閥同時動作時,才能接通氣路,使雙向風缸21工作而開關門。
本實用新型采用空壓機的風源時,截斷塞25關門,而截斷塞門2打開;反之,采用地面風源或機車風源時,截斷塞門2關閉,截斷塞門25打開,壓力空氣經軟管連接器23、折角塞門22、主風管24、截斷塞門25至遠心集塵器3等通路而完成全部動作。
在執行機構中,單向壓力順序閥11與控制風缸13之間亦可取掉單向閥12和非門邏輯元件18,并斷開相應的通路而用一個氣控二位三通閥26來代替實現同樣的功能。
實施例圖1-圖3是漏斗車充風儲能系統的一種實施例。
漏斗車充風儲能系統的實施首先按照說明書第五部分及說明書附圖制造或外協外購零部件,待其準備好后將整個系統全部設置在車二位端底架的上平面上。其中單向壓力順序閥11、單向閥12、非門邏輯元件18(或由氣控二位三通閥26代替單向閥12和非門邏輯元件18)、二位三通電磁換向閥19、三位五通電磁換向閥20全部板式聯接,集裝為一個集成塊,然后與精濾器8、溢流閥9及油霧器10裝于一個封閉的控制箱內而構成控制箱29,并且安裝在底架枕梁上平面,由控制箱29引出的各風管至儲風筒5、雙向風缸21及控制風缸13。30為接雙向風缸21的前腔風管。空壓機1亦裝在枕梁上平面,在杠桿31上的同軸裝有摩擦輪和皮帶輪,摩擦輪可在軸向一定范圍內滑動以抵消行車過程中輪對和底架的相對橫向運動。控制風缸13銷接在風缸支座32上并與杠桿31銷接。杠桿固定支點33焊接在枕梁上,由銷軸27與杠桿31連接。行車中車輪16帶動摩擦輪15轉動,同軸皮帶輪28旋轉而帶動空壓機1工作。儲風筒5裝在底架上方,筒上裝有安全閥6及放氣放水塞門7,而截斷塞門(2,25)、遠心集坐器3、單向閥4、折角塞門22和軟管連接器23則連接在相應的管路中。另外,空壓機1、控制箱29均用一個箱體包容起來,加鎖以防塵、防非操作人員操作及防盜。
權利要求1.一種漏斗車充風儲能系統,其特征是由充風儲能機構、執行機構和控制機構連接組成。其充風儲能機構中的儲風筒5經由風管串聯連接的精濾器8、溢流閥9和油霧器10后采用風管分別與執行機構中的單向壓力順序閥11的一端及控制機構中二位三通電磁換向閥19的輸入端連接,從而構成漏斗車充風儲能系統;a、充風儲能機構是由空氣壓縮機1、截斷塞門2、遠心集塵器3、單向閥4、儲風筒5、安全閥6、放氣放水塞門7、截斷塞門25、主風管24、折角塞門22和軟管連接器23連接組成。其空氣壓縮機1與截斷塞門2的一端連接,截斷塞門2的另一端與截斷塞門25的一端及遠心集塵器3的一端連接,遠心集塵器的另一端與單向閥4的一端連接,單向閥4的另一端則與儲風筒5的一端連接,安全閥6和放氣放水塞門7則分別位于儲風筒的上部和下部,儲風筒的另一端與清濾器8的一端連接,而截斷塞門25的另一端則與主風管24連接,主風管與折角塞門22的一端連接,折角塞門的另一端則與軟管連接器23連接;b、執行機構是由單向壓力順序閥11、單向閥12、控制風缸13、彈簧14、摩擦輪15、皮帶輪28、車輪16、非門邏輯元件18(或氣控二位三通閥26)、銷軸27、杠桿31和杠桿固定支點33連接組成,其單向壓力順序閥11的另一端與單向閥12的一端及附加儲風筒17的一端連接,儲風筒的另一端則與非門邏輯元件18的a端連接,非門邏輯元件的p端與控制氣缸13的一連接端連接,控制氣缸的另一連接端則與單向閥12的另一端連接,而控制氣缸的活塞則與杠桿31銷接,杠桿的固定點33則焊接在車體底架的枕梁上由銷軸27與杠桿連接,并且在杠桿上同軸裝有摩擦輪15和皮帶輪28,摩擦輪和車輪16位于同一軸心線上,而皮帶輪隨摩擦輪同步轉動并、帶動空氣壓縮機1工作;c、控制機構是由二位三通電磁換向閥19、三位五通電磁換向閥20及雙向風缸21連接組成,其二位三通電磁換向閥19的輸出端與三位五通電磁換向閥20的輸入端連接,三位五通電磁換向閥的輸出端則與雙向風缸21的連接端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車充風儲能系統,其特征是單向閥12和非門邏輯元件18可用氣控二位三通閥26代替,其連接方式是取掉單向閥12和非門邏輯元件18,用氣控二位三通閥的A端與控制風缸13的一連接端連接,而p端則與附加儲氣筒17的另一端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車充風儲能系統,其特征是精濾8、溢流閥9和油霧器10可制作成組合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車充風儲能系統,其特征是空氣壓縮機1的停、轉時間的調整是通過調整附加儲風筒17的儲風量的大小而實現的。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車充風儲能系統,其特征是使用空壓機1的風源時,截斷塞門25關閉,而截斷塞門2打開;反之,使用機車或地面風源時,截斷塞門25打開,而截斷塞門2關閉。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車充風儲能系統,其特征是組裝時,單向壓力順序閥11、氣控二位三通閥26(或單向閥12、非門邏輯元件18)、二位三通電磁換向閥19和三位五通電磁換向閥20均采用板式聯接成集成塊后與精濾器8、溢流閥9和油霧器10一起裝于一個封閉的控制箱內而構成控制箱29,并且安裝在車體底架的枕梁上,而由控制箱引出的各風管則分別至儲風筒5、雙向風缸21和控制風缸13。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漏斗車充風儲能系統,其特征是彈簧14位于控制風缸13內。
專利摘要漏斗車充風儲能系統是用于鐵道自卸漏斗車。該系統是由充風儲能機構、執行機構和控制機構組成,其目的在于當車輛運行中由于執行機構中的摩擦輪與車輪踏面相接觸而帶動與其同軸的皮帶輪轉動,皮帶輪則帶動充風儲能機構中的空壓機等機構工作,就可實現充風儲能的目的。因此只需操作控制機構,就可實現本實用新型的設計目的。
文檔編號B60T13/24GK2033793SQ8820789
公開日1989年3月8日 申請日期1988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1988年6月30日
發明者李貴生 申請人:水利電力部寶雞車輛修造廠
網友詢問留言(yan)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