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適用于管道內外壁涂裝工藝的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管道涂裝的相關設備,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管道內外 壁同時進行浸塑涂裝工藝的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城市建設、工業生產水平的日益提高,對于 工業生產中的抽排放管道、城市給排水管道、電力穿線管道及通訊電纜光纜管 道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目前在上述領域廣泛使用的管道, 一般有兩種材
質, 一種為PVC(聚氯乙烯)管道,另一種為金屬管道(以鋼管、鑄鐵管道為主)。 聚氯乙烯材料的PVC管道,質量輕、便于安裝更換、色彩鮮艷、耐化學品腐蝕性 能理想,但其存在著耐壓和強度都比較差,容易老化的缺陷,特別是由于PVC
材料內通常都添加了增塑劑、抗老化劑等助劑材料,長期使用后容易造成助劑
析出污染,不適于在給排水管道中的應用;對于金屬管道而言,由于目前主要 使用的是鋼管或者鑄鐵管,因此表面容易發生腐蝕,故而需要在使用前對表面 進行處理,也即是對管道內外表面進行涂裝,以鋼管為例,目前鋼管在使用前 多采用鍍鋅或者襯塑復合的方式進涂裝,采用鍍鋅管,長期使用后容易造成鍍 層腐蝕溶解破損,金屬鋅進入管道輸送的液體后,易造成二次污染;采用襯塑 復合的方式,雖然較好的解決了強度、抗腐蝕等技術問題,但是成本較高,加 工不便。
為解決上述問題,近些年來,采用噴塑、浸塑方式對管道進行涂裝的技術 得到了日益廣泛的使用,采用該技術,即在金屬管的內外表面涂裝一層較薄的塑料粉末,使其形成薄層,從而在應用金屬管道的良好的剛性、彈性和強度的
同時,解決了金屬管容易腐蝕的缺陷。如在國家知識產權局于2007年1月31日授 權的專利號為200410003085,專利名稱為"鑄鐵管內表面噴塑工藝"的發明專 利和2004年12月29日公開的申請號為200410001797,申請名稱為"鑄鐵管外表 面噴塑工藝"的發明專利申請中,對如何涂裝金屬管內外表面的技術方案分別 進行了介紹。但上述兩個技術的技術方案同樣存在著一些缺陷首先,上述兩 個技術方案中,內表面采用真空噴粉工藝,而外表面采用旋轉管道靜電噴涂的 工藝,因此管道涂裝需要分步完成,加工操作繁瑣;其次,采用旋轉管道靜電 噴涂,容易造成管道表面涂裝層薄厚不均,難于控制,影響涂裝質量;第三, 常用的金屬管道,部分管道的內徑較小,采用設備進行管道內壁面噴涂相對比 較困難;第四,在上述工藝流程中,噴涂的塑劑粉末的有效利用率低,涂裝操 作成本較高。
因此,市場對一種能夠同時對管道內外壁進行涂裝的設備提出了需求。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管道內外壁涂裝工藝的設備, 采用該設備在實現一次性對金屬管道的內外壁涂裝塑料層的同時,能夠保證金 屬管道內外壁涂層的均勻,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合理連貫,能夠大大提高生產的 速度,生產成本較低,利于形成大規模連續生產。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適用于管道內外壁涂裝工藝的設備,由上料架、預熱爐、預熱輸送鏈、 預熱加熱爐、高速巻揚機、深井流化裝置、固化保溫爐、固化加熱爐、固化輸 送鏈等部件組合構成。進一步的,所述的深井流化裝置由若干個直徑不同的深井流化筒、兩個鐵 塔組合構成。
更進一步的,所述深井流化筒埋設于地面下,所述深井流化筒的上筒口的 高度低于所述鐵塔的高度。
進一步的,所述深井流化筒設置于所述預熱爐和固化保溫爐之間,深井流 化筒的下端有進氣口和壓縮空氣的輸入裝置相連接。
更進一步的,所述深井流化筒的筒體其縱軸方向二端設有二個鐵塔,所述的 二個鐵塔用型鋼連接,所述鐵塔的一邊設有高速巻揚機。
進一步的,所述高速巻揚機的鋼絲束一端的定滑輪固定在所述的連接鐵塔 的型鋼上并可作軸向移動,所述鋼絲束上設有吊鉤。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 一種適用于管道內外壁涂裝工藝的設備,采用該所述設 備,可以一次性的通過整體浸塑完成內外壁管道的涂裝,便于大規模的流水化 生產;能夠保證管道內外壁的涂層均勻,控制涂裝質量;能夠有效提高塑劑粉 末的利用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合理連貫,能夠大大提高生 產的速度,生產成本較低,利于形成大規模連續生產。
圖l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適用于管道內外壁涂裝工藝的設備的結構示意圖l;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適用于管道內外壁涂裝工藝的設備的結構示意圖2。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l、 2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說明
一種適用于管道內外壁涂裝工藝的設備,由上料架l、預熱爐3、預熱輸送 鏈4、預熱加熱爐2、高速巻揚機7、深井流化裝置、固化保溫爐9、固化加熱 爐10、固化輸送鏈ll等部件組合構成。
所述的深井流化裝置由若干個直徑不同的深井流化筒8、兩個鐵塔6組合構成。
所述深井流化筒8埋設于地面下,所述深井流化筒8的上筒口的高度低于 所述鐵塔6的高度。
所述深井流化筒設置于所述預熱爐3和固化保溫爐9之間,深井流化筒8 的下端有進氣口 14和壓縮空氣的輸入裝置相連接。
所述深井流化筒8的筒體其縱軸方向二端設有二個鐵塔6,所述的二個鐵塔 6用型鋼連接,所述鐵塔6的一邊設有高速巻揚機7。
所述高速巻揚機7的鋼絲束一端的定滑輪固定在所述的連接鐵塔6的型鋼 上并可作軸向移動,所述鋼絲束上設有吊鉤。
下面通過實施例加以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金屬管采用鋼管,塑劑粉末為聚乙烯粉末。 首先對鋼管內外表面分別進行噴、拋射表面處理,噴(拋)射處理是通過大 功率電機帶動噴(拋)射葉片高速旋轉,使鋼砂、鋼丸、鐵絲段、礦物質等磨料在 離心力作用下對管道表面進行處理,不僅可以徹底清除鐵銹、氧化物和污物, 而且鋼管在磨料猛烈沖擊和磨擦力的作用下,還能達到所需要的均勻粗糙度。噴(拋)射處理后,可以擴大鋼管表面的物理吸附作用,而且可以增強塑劑涂裝層 與鋼管表面的機械黏附作用。 一般而言,噴丸(砂)處理主要用于鋼管內表面處理, 拋丸(砂)處理主要用于鋼管外表面處理。
進行表面處理后的鋼管從上料架通過預熱輸送鏈送到預熱爐進行預熱,使
鋼管溫度達到250°C 330°C;
加熱后的鋼管通過預熱輸送鏈4輸送出預熱爐3,將鋼管轉掛至高速巻揚機 7的吊鉤上,高速巻揚機7將鋼管從水平方向吊至豎直并立即向下使鋼管沒入至 深井流化筒8的聚乙烯粉層中;在此之前,深井流化筒8中的聚乙烯粉末在壓縮 空氣的作用下已充分懸浮。因此,聚乙烯粉末在熱的作用下均勻地涂敷在鋼管的 內外壁上,因本設備中的高速巻揚機7速度較快,避免了鋼管先進后出帶來的粉 末涂層不均勻的問題。
內外浸塑過的鋼管從高速巻揚機7的吊鉤上取下后,轉掛至固化保溫爐9 內,再通過固化輸送鏈ll通過風機強冷至下料處下線后,檢驗、包裝、入庫。
通過實施例可以看出,采用該設備,可以一次性的通過整體浸塑完成內外 壁管道的涂裝,便于大規模的流水化生產;同時,采用該工藝及設備,能夠保 證管道內外壁的涂層均勻,控制涂裝質量;其次,采用該工藝及設備,能夠有 效提高塑劑粉末的利用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具體實施方式
和所述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而 非限定,任何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作出的簡單變動而仍采用本實用新型實質精 神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適用于管道內外壁涂裝工藝的設備,由上料架(1)、預熱爐(3)、預熱輸送鏈(4)、預熱加熱爐(2)、固化保溫爐(9)、固化加熱爐(10)、固化輸送鏈(11)等裝置組合構成,所述上料架(1)通過所述預熱輸送鏈(4)與所述預熱加熱爐(2)的入料口相連,所述預熱加熱爐(2)上部設有預熱爐(3),所述預熱加熱爐(2)內沿其入料口和出料口方向鋪設有預熱輸送鏈(4),所述預熱加熱爐(2)的出料口一端尚設有固化保溫爐(9),所述固化保溫爐(9)的頂部設有固化加熱爐(10),所述固化保溫爐(9)內鋪設有固化輸送鏈(11),其特征在于所述預熱加熱爐(2)與所述固化保溫爐(9)之間還設有深井硫化裝置。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適用于管道內外壁涂裝工藝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深井流化裝置由若干個直徑不同的深井流化筒(8)及與之配合的鐵塔(6)組合構成,所述鐵塔(6)架設于所述深井硫化筒(8)的筒口外。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適用于管道內外壁涂裝工藝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深井流化筒(8)埋設于地面下,所述深井流化筒(8)的上筒口的高度低于所述鐵塔(6)底部的高度。
4、 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適用于管道內外壁涂裝工藝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深井流化筒(8)的下端設有進氣口 (14),所述進氣口 (14)和壓縮空氣的輸入裝置相連接。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適用于管道內外壁涂裝工藝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深井流化筒(8)的筒體其縱軸方向二端設有二個鐵塔(6),所述的二個鐵塔(6)用型鋼連接,所述鐵塔(6)的上設有高速巻揚機(7)。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適用于管道內外壁涂裝工藝的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巻揚機(7)的鋼絲束一端的定滑輪固定在所述的連接鐵塔(6)的型鋼上并可作軸向移動,所述鋼絲束上設有吊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適用于管道內外壁涂裝工藝的設備,由上料架、預熱爐、預熱輸送鏈、預熱加熱爐、固化保溫爐、固化加熱爐、固化輸送鏈等裝置組合構成,上料架的頂端與預熱加熱爐的入料口相平,預熱加熱爐上部設有預熱爐,預熱加熱爐內沿其入料口和出料口方向鋪設有預熱輸送鏈,需進行內外壁涂裝的管道經由所述預熱加熱爐由所述預熱加熱爐的出料口輸出后進行內外壁涂裝;預熱加熱爐的出料口一端尚設有固化保溫爐,固化保溫爐的頂部設有固化加熱爐,所述固化保溫爐內鋪設有固化輸送鏈,預熱加熱爐與固化保溫爐之間還設有深井硫化裝置。采用該設備能夠實現一次性對金屬管道的內外壁涂裝塑料層,保證金屬管道內外壁涂層的均勻。
文檔編號B05C19/02GK201275525SQ20082008503
公開日2009年7月22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3日 優先權日2008年4月3日
發明者杜道龍 申請人:杜道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