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體微生物生態學原位實驗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體微生物生態學實驗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我國天然水體富營養化嚴重,水體生態系統已失去平衡。作為水生態系統中分解者的微生物,對于水體自凈和修復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而了解微生物群落的組成和其動態變化、以及與水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對開展水環境生物修復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0003]目前開展的水體微生物生態研究,其樣品主要來源于自然水體水樣、實驗室模擬野外環境的培養水樣以及野外圍隔實驗水樣;采取的自然水體水樣只能表征當時的水體微生物群落結構組成,要揭示微生物群落結構演替歷程及規律需要積累多年資料;實驗室培養水樣,難以完全模擬與野外一致的環境,如溫度變化、光照、風、潮汐作用等因素很難模擬,導致實驗研究結果難以很好用于推測野外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生態演替過程;目前的微生物生態圍格實驗,使用的圍格基本是不透水的,圍格內外沒有物質交換,在整個實驗階段圍格內外理化因子不能同步變化。水體微生物生態研究需要一種原位實驗裝置和方法,能夠實現實驗裝置內外環境因子同步變化的同時,實驗裝置內外的微生物能夠相互隔離,用于揭示水體微生物群落結構對某些污染類型水體的響應特征及其演替歷程,以從區域尺度上揭示水體微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功能維持機理。現有微生物生態原位實驗的圍隔裝置基本為不透水裝置,僅僅能夠實現原位培養的物理環境保持一致,但對微生物生長影響作用大的化學因子則無法與外部環境一致。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實現微生物與實驗水體相互隔離,但實驗容器內與實驗水體的水質保持一致,同時可以進行多組微生物實驗培養,提高實驗效率的水體微生物生態學原位實驗裝置。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水體微生物生態學原位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培養微生物的實驗瓶體以及用于放置若干個所述的實驗瓶體的敞開式浮框,所述的實驗瓶體的瓶口密封設置有用于實現瓶內微生物與瓶外環境相互隔離且瓶內水樣與環境水體相互流通的濾膜,所述的浮框的底部以及其兩側分別設置有若干個開孔,所述的開孔的直徑小于所述的實驗瓶體的瓶口直徑,所述的實驗瓶體倒置或橫置在所述的浮框內。
[0006]所述的濾膜的濾孔孔徑為0.2 μ m-10 μ m。
[0007]所述的實驗瓶體的瓶口設置有穿孔瓶蓋,所述的濾膜覆蓋在所述的實驗瓶體的瓶口且位于所述的穿孔瓶蓋的內側。可用于固定和保護濾膜不被破壞。
[0008]所述的濾膜與所述的實驗瓶體的瓶口之間設置有密封圈。
[0009]所述的濾膜的外側設置有塑料絲網。進一步保護濾膜不被破壞,并保證水的流通性。
[0010]所述的浮框的上部兩側設置有浮筒。進一步保證浮框能夠浮于實驗水域表面。
[0011]所述的浮框的底部以及其兩側分別設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的實驗瓶體瓶口位置的凹槽,所述的開孔設置在所述的凹槽的槽壁上。設置凹槽用于放置實驗瓶體,使其在浮框內固定不動。
[0012]所述的實驗瓶體為塑料瓶或玻璃瓶,所述的浮框為多孔塑料筐。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一種水體微生物生態學原位實驗裝置,利用實驗瓶體的瓶口的濾膜將實驗容器內的微生物與瓶外環境相互隔離,但實驗容器內水樣與瓶外實驗水體相互流通水質能夠保持一致(該濾膜允許各種溶解性化學物質通過,從而使瓶內水樣與瓶外環境水體的理化因子因子保持一致),從而實現水體微生物的原位培養實驗,用于研究水體微生物群落結構對不同水域環境的響應狀況。通過敞開式浮框設置,可以實現多組微生物同時進行培養,提高了實驗效率。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水體微生物生態學原位實驗裝置結構示意圖一;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水體微生物生態學原位實驗裝置結構示意圖二;
[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浮框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具體實施例
[0018]一種水體微生物生態學原位實驗裝置,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用于培養微生物的實驗瓶體I以及用于放置若干個實驗瓶體I的敞開式浮框2,實驗瓶體I的瓶口密封設置有用于實現瓶內微生物與瓶外環境相互隔離且瓶內水樣與環境水體相互流通的濾膜3,浮框2的底部以及其兩側分別設置有若干個開孔4,開孔4的直徑小于實驗瓶體I的瓶口直徑,實驗瓶體I倒置或橫置在浮框2內。
[0019]在此具體實施例中,濾膜3的濾孔孔徑為0.2 μ m-?ο μ m,實驗瓶體I的瓶口設置有穿孔瓶蓋5,濾膜3覆蓋在實驗瓶體I的瓶口且位于穿孔瓶蓋5的內側。濾膜3與實驗瓶體I的瓶口之間設置有密封圈6。濾膜3的外側密封設置有用于保護濾膜3不被破壞并保證水流通性的塑料絲網7。
[0020]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浮框2的上部兩側設置有浮筒8。浮框2的底部以及其兩側分別設置有用于固定實驗瓶體I瓶口位置的凹槽9,開孔4設置在凹槽9的槽壁上。實驗瓶體I為塑料瓶或玻璃瓶,浮框2為多孔塑料筐。
[0021]應用實施例
[0022]研究某水域微生物對不同水域環境的演替響應過程研究。采用多個容積1.0L左右的實驗瓶體I (塑料瓶或玻璃瓶),瓶口口徑與常見濾膜3直徑配套,滅菌后瓶內裝實驗水,穿孔瓶蓋5底部及瓶口分別墊上滅菌后的密封墊(圖中未顯示),將0.2 μπι濾膜3置于穿孔瓶蓋5內側后將實驗瓶體I密封,然后將多個實驗瓶體I橫置(也可倒置)于多孔塑料浮筐2且實驗瓶體I的瓶口對準開孔4的位置后整體浸沒于實驗水域。由于0.2 μπι濾膜3能夠隔離瓶體內外的微生物,但能透過無機離子及可溶性有機物,使得瓶體內外理化因子能夠基本保持一致,實現實驗瓶體I中微生物的原位實驗;試驗中直接將實驗瓶體I取回處理即可獲得微生物樣品。
[0023]上述濾膜3類型可以根據研究的某類原生動植物的粒徑大小,不局限于0.2 μ m濾膜3,可以換為不同孔徑的濾膜3,也可以同時使用兩種不同孔徑的雙層濾膜3,能夠用于研究隔離某一粒徑范圍的微生物后的微生物群落結構演替。
[0024]上述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
【主權項】
1.一種水體微生物生態學原位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培養微生物的實驗瓶體以及用于放置若干個所述的實驗瓶體的敞開式浮框,所述的實驗瓶體的瓶口密封設置有用于實現瓶內微生物與瓶外環境相互隔離且瓶內水樣與環境水體相互流通的濾膜,所述的浮框的底部以及其兩側分別設置有若干個開孔,所述的開孔的直徑小于所述的實驗瓶體的瓶口直徑,所述的實驗瓶體倒置或橫置在所述的浮框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體微生物生態學原位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濾膜的濾孔孔徑為0.2 μ m-?ο μ m。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水體微生物生態學原位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實驗瓶體的瓶口設置有穿孔瓶蓋,所述的濾膜覆蓋在所述的實驗瓶體的瓶口且位于所述的穿孔瓶蓋的內側。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水體微生物生態學原位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濾膜與所述的實驗瓶體的瓶口之間設置有密封圈。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水體微生物生態學原位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濾膜的外側設置有塑料絲網。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體微生物生態學原位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框的上部兩側設置有浮筒。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體微生物生態學原位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框的底部以及其兩側分別設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的實驗瓶體瓶口位置的凹槽,所述的開孔設置在所述的凹槽的槽壁上。8.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水體微生物生態學原位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實驗瓶體為塑料瓶或玻璃瓶,所述的浮框為多孔塑料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水體微生物生態學原位實驗裝置,特點是包括用于培養微生物的實驗瓶體以及用于放置若干個實驗瓶體的敞開式浮框,實驗瓶體的瓶口密封設置有用于實現瓶內微生物與瓶外環境相互隔離且瓶內水體與環境水體相互流通的濾膜,浮框的底部以及其兩側分別設置有若干個開孔,開孔的直徑小于實驗瓶體的瓶口直徑,實驗瓶體置于浮框內且實驗瓶體的瓶口對準開孔的位置,濾膜的濾孔孔徑為0.2μm-10μm,實驗瓶體的瓶口設置有穿孔瓶蓋,濾膜覆蓋在實驗瓶體的瓶口且位于穿孔瓶蓋的內側,優點是能實現微生物與實驗水體相互隔離,但實驗容器內與實驗水體的水質保持一致,同時可以進行多組微生物實驗培養,提高實驗效率。
【IPC分類】C12M1/00
【公開號】CN204752682
【申請號】CN201520342385
【發明人】陳和平, 張德民, 朱建林, 熊金波, 王凱, 董志穎
【申請人】寧波大學
【公開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