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聚酯油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聚酯油及其制備方法,屬于合成潤滑劑中聚酯類合成油領域。
背景技術:
:聚酯是a-烯烴和不飽和二酯的共聚物,分子結構為連接到烴骨架上的是替代的烴側鏈及成對的酯側基團。聚酯是相對新的一族合成潤滑油基礎油,具有優異的潤滑性、粘溫特性、安定性、密封材料相容性等特征。聚酯主要用于要求高潤滑性和安定性、可顯示高性價比優勢的領域,包括所有汽車內燃機油、齒輪油以及重負荷金屬加工油,目前,在國外報道的聚酯油生產是由a-烯烴與馬來酸或富馬酸酯共聚制備,a-烯烴和不飽和酯(丙烯酸酯)的共聚物不屬聚酯油類。本發明以2-乙基己醇富馬酸酯和1-丁烯為原料制取聚酯油,與酯類油相比,具有高的熱和水解安定性、潤滑性、高粘度。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與酯類油相比,具有高的熱和水解安定性、潤滑性、高粘度的以2-乙基己醇富馬酸酯和1-丁烯為原料制取的聚酯油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的聚酯油,其化學組成為<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3</formula>(2-乙基己酯基)聚合度n=100110。本發明的聚酯油是以來源于富馬酸和2-乙基己醇酯化反應產物的2-乙基己醇富馬酸酯和1-丁烯為原料,經聚合、加氫制備的。具體制備工藝步驟如下(l)引發聚合將2-乙基己醇富馬酸酯投入反應釜,然后分兩次加入質量為富馬酸酯l2n/。的引發劑二異丙苯過氧化物(DCP),時間間隔35分鐘,關閉加料蓋,加熱升溫,開動攪拌器攪拌,反應510分鐘后,加入l-丁烯,同時開始用真空泵抽真空至0.0990.1MPa,釜內溫度110130°C,高真空聚合時間為25h,釜內溫度達到708(TC時開始出料,繼續加熱反應釜,釜內溫度達12015(TC出完理論聚酯量,出料時間為l2h;(2)結晶脫DCP:反應物自釜底流出后,經由換熱降溫到3035t:,出現白色結晶,經過濾析出過氧化二異丙苯,實現固液分離,過氧化二異丙苯經進一步分離提純后可作引發劑循環使用;(3)氫化聚合步驟后聚酯含有殘余雙鍵,聚合過后的油料,經計量泵以2530m3/h流量自頂部進入反應器,入口壓力保持在0.200.25MPa,溫度在507(TC之間,采用的催化劑為三元Cu-Cr-Mn催化劑,其加入量為進入反應器的油料的0.020.15wt%,油料與氫氣混合后進入催化床層進行反應,反應溫度為80120°C,壓力0.41.3MPa,油料空速保持在0.91.0h人通過加氫飽和反應,部分含雙鍵聚酯加氫飽和,反應須控制碘價9097,反應時間1520分鐘;(4)氣液分離氫化反應后物料中除聚酯外,還含有過量飽和C12—16烷烴、未反應氫氣、少量副反應產物輕烴、酸和酮,反應物經換熱冷卻到4045。C進入冷高分進行氣液分離,在1316MPa壓力下,通過高壓靜置抽提將反應產物中的H2與油組分分離,冷高分底部料液直接送去冷低分,在1.02.0MPa工作壓力下,使油與餾分氣分離,在分離出的氣體含有9095v。/。的氫氣,經循環壓縮機增壓后大部分作為循環氫使用,剩余餾分氣進入供熱網絡-,(5)減壓分餾分離后物料即連續進入減壓分餾塔,控制分餾塔頂溫度100102°C,用真空泵抽真空至0.010.05MPa,釜底溫度400420°C,經減壓分離得到不同組分,16021(TC側線分離出的C1216垸烴經換熱冷凝處理后控制碳原子數(31214進入儲罐保存,聚酯油經換熱冷卻到3035。C使用。反應式為<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4</formula>:2-乙基己醇富馬酸酯<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4</formula>:l-丁烯;DCP:引發劑(二異丙苯過氧化物)有益效果制備的聚酯油與其它酯類油相比,具有高的熱和水解安定性、潤滑性、高粘度。主要用于要求高潤滑性和安定性、可顯示高性價比優勢的領域,包括所有汽車內燃機油、齒輪油以及重負荷金屬加工油。采用的原料為生物基原料,資源可再生,采用引發聚合及氫化兩步法工藝,產物性能穩定,產率高。本發明的聚酯油的各項指標如下所示:<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圖l為本發明總的工藝流程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以2-乙基己醇富馬酸酯和l-丁烯為原料,經聚合、加氫制備聚酯油。(總的工藝流程圖如圖l所示)下面以來源于富馬酸和2-乙基己醇酯化反應產物的2-乙基己醇富馬酸酯和丁醇脫水產物1-丁烯為原料,對本發明的具體內容,結合附圖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下(l)引發聚合將2-乙基己醇富馬酸酯投入反應釜,然后分兩次加入質量為富馬酸酯1.40/o的引發劑二異丙苯過氧化物(DCP),時間間隔4分鐘,關閉加料蓋,加熱升溫,開動攪拌器攪拌,反應7分鐘后,加入l-丁烯,同時開始用真空泵抽真空至0.0990.1MPa,釜內溫度ll(TC,高真空聚合時間為25h。釜內溫度達到7(TC時開始出料,繼續加熱反應釜,釜內溫度達12(TC出完理論聚酯量,出料時間為lh。(2)結晶脫DCP:反應物自釜底流出后,經由換熱降溫到35'C,出現白色結晶,經過濾析出過氧化二異丙苯,實現固液分離,過氧化二異丙苯經進一步分離提純后可作引發劑循環使用。(3)氫化聚合步驟后聚酯含有殘余雙鍵,聚合過后的油料,經計量泵以25mVh流量自頂部進入反應器,入口壓力保持在0.20MPa,溫度在50。C左右。采用的催化劑為新型三元Cu-Cr-Mn催化劑(加入量為進入油料0.08%),油料與氫氣混合后進入催化床層進行反應,反應溫度為8(TC,壓力0.8MPa,油料空速保持在1.0h—、通過加氫飽和反應,部分含雙鍵聚酯加氫飽和。反應須控制碘價92,反應時間16分鐘。(4)氣液分離氫化反應后物料中除聚酯外,還含有過量飽和(31216烷烴、未反應氫氣、少量副反應產物輕烴、醛和酮,反應物經換熱冷卻到4(TC進入冷高分進行氣液分離,在15MPa壓力下,通過高壓靜置抽提將反應產物中的H2與油組分分離。冷高分底部料液直接送去冷低分,在2MPa工作壓力下,使油與餾分氣分離。在分離出的氣體含有9095vT。的氫氣,經循環壓縮機增壓后大部分作為循環氫使用。剩余餾分氣進入供熱網絡。(5)減壓分餾:分離后物料即連續進入減壓分餾塔,控制分餾塔頂溫度102°C,用真空泵抽真空至0.02MPa,釜底溫度420°C,經減壓分離得到不同組分。160210'C側線分離出的C1216烷烴經換熱冷凝處理后控制碳原子數C12~14進入儲罐保存,聚酯油經換熱冷卻到35'C使用。所制得的聚酯油質量指標如下<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密封相容性中性CEC-L-39-X-95NOACK揮發度/%2腦51581可生物降解性/%60IS01459權利要求1、一種聚酯油,其特征是聚酯油的化學組成為n=100~11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油,其特征是IO(TC粘度15260mm2/s,傾點國28國15。C,閃點250260°C,總酸值0.10.3mgKOH/g。3、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聚酯油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聚酯油是以來源于富馬酸和2-乙基己醇酯化反應產物的2-乙基己醇富馬酸酯和1-丁烯為原料,經聚合、加氫制備的,具體制備工藝步驟如下(1)引發聚合將2-乙基己醇富馬酸酯投入反應釜,然后分兩次加入質量為富馬酸酯12%的引發劑二異丙苯過氧化物,時間間隔35分鐘,關閉加料蓋,加熱升溫,開動攪拌器攪拌,反應510分鐘后,加入l-丁烯,同時開始用真空泵抽真空至0.0990.1MPa,釜內溫度U0130。C,高真空聚合時間為25h,釜內溫度達到708(TC時開始出料,繼續加熱反應釜,釜內溫度120150°C,出料時間為12h;(2)結晶脫二異丙苯過氧化物反應物自釜底流出后,經由換熱降溫到3035°C,出現白色結晶,經過濾析出過氧化二異丙苯,實現固液分離;(3)氫化聚合過后的油料,經計量泵以2530mVh流量自頂部進入反應器,入口壓力保持在0.200.25MPa,溫度在5070。C之間,采用的催化劑為三元Cu-Cr-Mn催化劑,其加入量為進入反應器的油料的0.020.15wt%,油料與氫氣混合后進入催化床層進行反應,反應溫度為80120'C,壓力0.41.3MPa,油料空速保持在0.91.0h—i,通過加氫飽和反應,部分含雙鍵聚酯加氫飽和,反應須控制碘價9097,反應時間1520分鐘;(4)氣液分離反應物經換熱冷卻到4045'C進入冷高分進行氣液分離,在1316MPa壓力下,通過高壓靜置抽提將反應產物中的H2與油組分分離,冷高分底部料液直接送去冷低分,在1.02.0MPa工作壓力下,使油與餾分氣分離;(5)減壓分餾分離后物料即連續進入減壓分餾塔,控制分餾塔頂溫度100102°C,用真空泵抽真空至0.010.05MPa,釜底溫度400420°C,經減壓分離得到不同組分,16021(TC側線分離出的C1216烷烴經換熱冷凝處理后控制碳原子數<:1214進入儲罐保存,聚酯油經換熱冷卻到3035'C使用。全文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聚酯油及其制備方法,聚酯油的化學組成為右式,n=100~110。其優點是制備的聚酯油與其它酯類油相比,具有高的熱和水解安定性、潤滑性、高粘度。主要用于要求高潤滑性和安定性、可顯示高性價比優勢的領域,包括所有汽車內燃機油、齒輪油以及重負荷金屬加工油。采用的原料為生物基原料,資源可再生,采用引發聚合及氫化兩步法工藝,產物性能穩定,產率高。文檔編號C08F222/00GK101200522SQ200710194638公開日2008年6月18日申請日期2007年11月26日優先權日2007年11月26日發明者吉二旺申請人:內蒙古金驕特種新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