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食性馬鈴薯淀粉復合食品包裝膜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品包裝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可食性馬鈴薯淀粉復合食品包裝膜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食性馬鈴薯淀粉復合食品包裝膜,其組分和重量百分比為馬鈴薯淀粉60~90%,增稠劑5~20%,增塑劑5~20%。
上述增稠劑為海藻酸鈉。
上述增塑劑為甘油和/或乙二醇。
上述復合食品包裝膜的制備方法將馬鈴薯淀粉加水于80-90℃下充分攪拌糊化,在淀粉糊化后期加入增稠劑于60-70℃下充分攪拌成糊狀,再加入增塑劑,攪拌均勻;將膜材漿液過濾后真空脫泡;采用70-75℃流延干法成膜。
在將膜材漿液噴涂于鋼帶上之前用200~300目篩網過濾。
本發明制備食品包裝膜具有如下特點1.制備可食性包裝膜的主要原料及輔料均為可食用物質,如主料馬鈴薯淀粉來源充足廣泛價廉,海藻酸鈉是一種食物纖維,均對人體無毒無害,還可為人體提供一定營養素和具有一定生理保健功能。
2.該膜透明度高,有光澤,強度高,可折疊,可根據需要制成不同厚度和抗拉性的包裝膜,適于糖果、糕點、麥片、豆奶、各種沖劑、方便面等不同食品的包裝,適宜食品包裝的機械操作。
3.該膜可生物降解,故廢棄物不造成環境污染。
4.膜制備工藝中無激烈化學變化反應,無有害氣體和液體排放,安全性高。
5.膜制備工藝流程較簡單,設備投資少,生產成本低,故市場前景良好。
例1可食性馬鈴薯淀粉復合食品包裝膜,其組分和重量百分比為馬鈴薯淀粉為60%,海藻酸鈉為20%,甘油或乙二醇為20%。
例2可食性馬鈴薯淀粉復合食品包裝膜,其組分和重量百分比為馬鈴薯淀粉為75%,海藻酸鈉為12%,甘油為6.5%,乙二醇為6.5%。
例3可食性馬鈴薯淀粉復合食品包裝膜,其組分和重量百分比為馬鈴薯淀粉為89.5%,海藻酸鈉為5.5%,甘油或乙二醇為5%。
本發明復合食品包裝膜制備方法的實施例。
例1以4g馬鈴薯淀粉加入100ml水,在80-90℃下充分攪拌糊化,時間控制在20~30min;在淀粉糊化后期加入1.2g海藻酸鈉,于60-70℃下充分攪拌成糊狀,待膜材漿液變稠呈均勻糊狀,再加入以0.5g甘油,攪拌均勻;將膜材漿液用200~300目篩網過濾后真空脫泡;將脫泡后的膜漿,采用流延法,涂于拉膜設備的鋼帶上,經鋼帶溫度70~75℃,鼓風溫度55~60℃加熱干燥,卷膜即得復合食品包裝膜。
例2以8g馬鈴薯淀粉加入100ml水,在80-90℃下充分攪拌糊化,時間控制在20~30min;在淀粉糊化后期加入1g海藻酸鈉,于60-70℃下充分攪拌成糊狀,待膜材漿液變稠呈均勻糊狀,再加入1g甘油和0.5g乙二醇,攪拌均勻;將膜材漿液用200~300目篩網過濾后真空脫泡;將脫泡后的膜漿,采用流延法,涂于拉膜設備的鋼帶上,經鋼帶溫度70~75℃,鼓風溫度55~60℃加熱干燥,卷膜即得復合食品包裝膜。
例3以12g馬鈴薯淀粉加入100ml水,在80-90℃下充分攪拌糊化,時間控制在20~30min;在淀粉糊化后期加入0.5g海藻酸鈉,于60-70℃下充分攪拌成糊狀,待膜材漿液變稠呈均勻糊狀,再加入1.5g甘油和1.5g乙二醇,攪拌均勻;將膜材漿液用200~300目篩網過濾后真空脫泡;將脫泡后的膜漿,采用流延法,涂于拉膜設備的鋼帶上,經鋼帶溫度70~75℃,鼓風溫度55~60℃加熱干燥,卷膜即得復合食品包裝膜。
權利要求
1.一種可食性馬鈴薯淀粉復合食品包裝膜,其特征在于,其組分和重量百分比為馬鈴薯淀粉60~90%增稠劑 5~20%增塑劑 5~2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食品包裝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稠劑為海藻酸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食品包裝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塑劑為甘油和/或乙二醇。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食品包裝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馬鈴薯淀粉加水于80-90℃下充分攪拌糊化,在淀粉糊化后期加入增稠劑于60-70℃下充分攪拌成糊狀,再加入增塑劑,攪拌均勻;將膜材漿液過濾后真空脫泡;采用70-75℃流延干法成膜。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復合食品包裝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將膜材漿液噴涂于鋼帶上之前用200~300目篩網過濾。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食性馬鈴薯淀粉復合食品包裝膜及其制備方法。其復合食品包裝膜包括馬鈴薯淀粉、增稠劑、增塑劑。其制備方法包括將馬鈴薯淀粉加水充分攪拌糊化,在淀粉糊化后期加入增稠劑攪拌成糊狀,再加入增塑劑,攪拌均勻,將膜材漿液過濾后真空脫泡,采用流延干法成膜。該膜主要原料及輔料均為可食用物質,來源充足、廣泛價廉,具有透明度高,有光澤,強度高,可折疊,抗拉性強等特點,適于不同食品的包裝。本發明可完全生物降解,無環境污染,且工藝流程簡單,設備投資少,生產成本低,故市場前景良好。
文檔編號C08L3/02GK1410481SQ02139279
公開日2003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02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02年11月14日
發明者石米揚, 易吉萍, 鄭正炯 申請人:武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