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利用作物秸稈栽培食用菌后的培養基廢料生產菌渣肥的方法

文(wen)檔序(xu)號(hao):8353878閱讀:435來源:國知局
利用作物秸稈栽培食用菌后的培養基廢料生產菌渣肥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設及肥料,特別是一種利用作物枯桿栽培食用菌后的培養基廢料生產菌渣 肥的方法,利用栽培食用菌后的培養基廢料生產菌渣肥又稱為JZA型菌渣肥,W下同。
【背景技術】
[0002] 栽培食用菌后殘留的培養基廢料,又稱菌渣,主要包括木屑、棉巧殼、玉米巧及作 物枯桿等食用菌分解吸收后殘留的粗物質、食用菌代謝產物W及部分菌絲體,所述的作物 枯桿包括小麥枯、玉米枯桿等等。我國是食用菌生產大國,據統計,平均每年產生的菌渣在 600萬t左右,而利用率僅有33%。一方面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另一方面由于霉菌和害蟲 的生長,增加了空氣中霉菌抱子和害蟲的數量造成空氣污染。相關研究表明,菌渣還田能提 高±壤有機質(SOC)、全氮、有效磯(Olsen-p)、交換鐘巧xchange油le-K)的含量,能夠增加 ±壤團粒結構,降低容重,改善±壤抑值,增加±壤微生物群落多樣性。同時,利用菌渣可 W作為礦井水污染±壤的改良劑,改善±壤理化性質和提高小麥產量;施用菌渣能有效增 加稻田±壤的堿解氮、速效鐘和有機質含量,改善水稻灌漿期功能旗葉片光合性能,增加水 稻有效分葉數、穗數和產量。此外施用菌渣還可W改善產品品質。當前,由于食用菌生產單 位多是分布在廣大農村的家庭個體,菌渣堆放廢棄現象普遍,如何因地制宜、科學合理的利 用栽培食用菌后的培養基廢料(又稱菌渣),保持食用菌業、種植業的有效銜接W及農村生 態環境凈化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需求。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菌渣是需要認真解決的技術 問題。

【發明內容】

[0003] 針對上述情況,為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本發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利用作物枯 桿栽培食用菌后的培養基廢料生產菌渣肥的方法,可有效解決利用栽培食用菌后的培養基 廢料制備菌渣肥,W滿足農業對肥料的需要,減少環境污染,改良±壤,增加產量的問題。
[0004]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方案是,包括W下步驟: (1) 菌渣脫袋、粉碎:將栽培食用菌后的培養基廢料脫掉外包裝的塑料袋體,粉碎,驚 曬; (2) 建堆;將粉碎驚干后的菌渣噴入水,浸潤,建堆; (3) 第一次發酵;建堆后,在菌渣堆體表面覆蓋透明塑料膜,進行第一次發酵; (4) 第一次翻堆;將第一次發酵好的菌渣堆體去掉透明塑料膜,打碎,均勻翻動,噴施補 充水分,再堆放成堆體,覆蓋上透明塑料膜,進行第二次發酵. (5) 第二次發酵;第一次翻堆后再堆成堆體進行第二次發酵,第二次翻堆,繼續進行發 酵; (6) 成品;在第二次翻堆后,W同樣的方法每2-3天翻堆一次,直至堆體溫度不再升高 為止,即成腐熟的菌渣肥。
[0005] 本發明原材料豐富,廢物利用,成本低,制備方法簡單,易生產制造,施用效果好, 減少環境污染,具有突出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0006] W下結合具體情況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0007] 本發明在具體實施中,包括W下步驟: (1) 菌渣脫袋、粉碎:將栽培食用菌后的培養基廢料脫掉外包裝的塑料袋體,粉碎成粒 徑為5臟~20臟,驚曬2化; (2) 建堆;將粉碎驚干后的菌渣噴入水,浸潤,使重量含水量為50-55%,在環境溫度為 20-35°C下堆放成長2-6m、寬1. 5-2m、高0. 5-1. 2m的堆體; (3) 第一次發酵;建堆后,在菌渣堆體表面覆蓋透明塑料膜,進行發酵,經24-7化發酵, 堆體溫度升至40°C時,進行第一次翻堆; (4) 第一次翻堆;將第一次發酵好的菌渣堆體去掉透明塑料膜,打碎,均勻翻動,噴施 補充水分,使重量含水量為50-55%,然后再堆放成堆體,覆蓋上透明塑料膜,進行第二次發 酵; (5) 第二次發酵;第一次翻堆后再堆成堆體進行第二次發酵,當溫度升至55-65C時, 保持24-3化,進行第二次翻堆,去掉堆體上的透明塑料膜,打碎,均勻翻動,噴施補充水分, 使重量含水量為50-55%,然后再堆放成堆體,覆蓋上透明塑料膜,繼續進行發酵; (6) 成品;在第二次翻堆后,W同樣的方法每2-3天翻堆一次,直至堆體溫度不再升高 為止,每次翻堆后再建堆體時,都要保持重量含水量50-55%,從建堆到發酵成菌渣肥時間為 40-55天,即成腐熟的菌渣肥,每次建堆發酵都在同樣的環境溫度下進行,即步驟(2)給出 的環境溫度,為節約能源,一般都是在夏天進行菌渣肥生產。
[000引所述的作物枯桿為小麥枯、玉米枯桿或其等重量比的混合物。
[0009] 本發明制備的菌渣肥物料松散,質地松軟,體積縮小,呈深褐色或黑褐色,無異味 (不招蒼蛹),經權威部口測試,菌渣肥有機質(SOM)、全氮訂腳、全磯(T巧、全鐘(TK)含量分 別為35. 6%、0. 86%、0. 21%、0. 15%,抑為7. 97,并經實地試驗取得了非常滿意的有益技術效 果,申請人經2013年、2014年的實驗表明,化肥投入為:氮肥為尿素[C0(NH2) 2],施純氮165 kg/ hm2,底肥、追肥比(重量比)為6/4;磯肥為磯酸二氨巧[化化P04)2],施磯肥化〇5) 82.5 kg/ hm2;鐘肥為硫酸鐘化25〇4),施鐘肥化2〇) 82.5 kg/ hm2,磯、鐘肥做底肥一次施 入。JZA型菌渣肥施用量為6000 kg/W時,表現出穩定的增產效果;在2013年,JZA型菌 渣肥的小麥產量達到5115.9 1^肖/111112,高于不施菌渣肥(4922.5 1^肖/111112);2014年^24型菌 渣肥的小麥產量達到10021. 7 kg/hm2,高于不施菌渣肥巧496. 4 kg/hm2),增產幅度在5%左 右。
[0010] 具體實驗資料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鄭州國家潮壤肥力與肥料效益監測站 (34° 47' N,113° 40' E),氣候類型為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4 °C, > 10 °C積溫約5, 169 °C。7月最熱,平均27. 3 °C ;1月最冷,平均0. 2 °C ;年平均降雨量 645 mm,無霜期224 d,年平均蒸發量1,450 mm,年日照時間約2400 h。±壤類型為潮±, pH8. 3,±壤有機質(SOM) 78. 2 g/kg,全氮0. 074%,有效磯(Olsen-P) 25. 6mg/kg,有效鐘 化)98.2 mg/kg。
[0011] 1.2試驗設計 試驗為隨機區組設計,JZA型菌渣肥分施用量分為:試驗組一 3000 (JZA-JZ1)、試驗 組二6000 (JZA-JZ2)、試驗組S 9000 (JZA-JZ3) kg/hm2 3個水平,不施菌渣肥為對照組 (CK-JZ0);其中 JZA-JZ1、JZA-JZ2、JZA-JZ3 分別代表菌渣肥為 3000、6000、9000 kg/hm2施 用量水平的處理代號或編號。小區面積為5X8 m2,4個處理,每個處理重復3個點,共計12 個小區。小麥種植季田間做業順序依次為;將上季玉米的枯桿全部粉碎還田,各小區施入對 應量的菌渣肥,然后進行準翻耕,準深度為20cm左右,旋耕2遍,最后打梗播種。試驗選用 的小麥品種為鄭麥7698 (國審麥2012009),分別于2012、2013年的10月中旬播種,機播樓 播種,行距23 cm,播量均為375 kg/ hm2;氮肥為尿素[C0(NH 2)2],施純氮165 kg/ hm2,氮 肥的底肥、追肥比(重量比)為6/4 ;磯肥為磯酸二氨巧[化化P04)2],施磯肥化〇5) 82. 5 kg/ hm2;鐘肥為硫酸鐘化2SO4),施鐘肥化0) 82.5 kg/ hm2,磯、鐘肥做底肥一次施入。分 別于2013、2014年6月上旬收獲,各個小區實收測產、考種;小麥生育期內各個小區田間管 理均保持一致。
[0012] 1.3分析方法 成熟期進行田間植株樣品的采集和考種,記錄田間株高、穗長、干物質總質量、群體穗 數、穗粒數、千粒質量等;小區實收4m2計算產量。文中數據用Excel、DPS等軟件進行整理 分析。
[0013] 2結果與分析 2. 1在不同施用量水平上施用不同菌渣肥對小麥生長因子的影響,統計處理結果見表 1〇
[0014] 由表1可W看出,2013年,本發明組與對照組相比,在JZ1施用量水平上,JZA菌 渣肥處理的干物質總質量較高,分別達到17690. 6 kg/hm2;株高、穗長W JZA處理的較高。 在JZ2施用量水平上,菌渣肥處理的干物質總質量均高于對CK ;菌渣肥處理的株高有所增 高,穗長則有所降低。在JZ3施用量水平上,菌渣肥處理的株高均有增加;干物質總質量和 穗長也有一定的變化,但是處理間均未達到顯著(戶< a 差異。
[0015] 表1在不同施用量水平上施用不同菌渣肥對小麥生長因子的影響
【主權項】
1. 一種利用作物秸桿栽培食用菌后的培養基廢料生產菌渣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 括以下步驟: (1) 菌渣脫袋、粉碎:將栽培食用菌后的培養基廢料脫掉外包裝的塑料袋體,粉碎成粒 徑為5臟~2Ctam,瞭曬24h ; (2) 建堆:將粉碎晾干后的菌渣噴入水,浸潤,使重量含水量為50-55%,在環境溫度為 20-35°C下堆放成長2-6m、寬I. 5-2m、高0· 5-1. 2m的堆體; (3) 第一次發酵:建堆后,在菌渣堆體表面覆蓋透明塑料膜,進行發酵,經24-72h發酵, 堆體溫度升至40°C時,進行第一次翻堆; (4) 第一次翻堆:將第一次發酵好的菌渣堆體去掉透明塑料膜,打碎,均勻翻動,噴施 補充水分,使重量含水量為50-55%,然后再堆放成堆體,覆蓋上透明塑料膜,進行第二次發 酵; (5) 第二次發酵:第一次翻堆后再堆成堆體進行第二次發酵,當溫度升至55-65?時, 保持24-36h,進行第二次翻堆,去掉堆體上的透明塑料膜,打碎,均勻翻動,噴施補充水分, 使重量含水量為50-55%,然后再堆放成堆體,覆蓋上透明塑料膜,繼續進行發酵; (6) 成品:在第二次翻堆后,以同樣的方法每2-3天翻堆一次,直至堆體溫度不再升高 為止,每次翻堆后再建堆體時,都要保持重量含水量50-55%,從建堆到發酵成菌渣肥時間為 40-55天,即成腐熟的菌渣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作物秸桿栽培食用菌后的培養基廢料生產菌渣肥的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作物秸桿為小麥秸、玉米秸桿或其等重量比的混合物。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利用作物秸稈栽培食用菌后的培養基廢料生產菌渣肥的方法,可有效解決利用栽培食用菌后的培養基廢料制備菌渣肥,以滿足農業對肥料的需要,減少環境污染,改良土壤,增加產量的問題,方法是,將栽培食用菌后的培養基廢料脫掉外包裝的塑料袋體,粉碎,晾曬,然后噴入水,浸潤,建堆;在菌渣堆體表面覆蓋透明塑料膜,進行第一次發酵;然后去掉透明塑料膜,打碎,均勻翻動,噴施補充水分,再堆放成堆體,覆蓋上透明塑料膜,進行第二次發酵;再進行第二次翻堆,繼續發酵;以同樣的方法每2-3天翻堆一次,直至堆體溫度不再升高為止,即成菌渣肥。本發明原材料豐富,廢物利用,成本低,制備方法簡單,易生產制造,施用效果好,減少環境污染。
【IPC分類】C05F17-00, C05F15-00
【公開號】CN104671859
【申請號】CN201510074269
【發明人】聶勝委, 張玉亭, 李向東, 張巧萍, 黃紹敏, 康源春, 王二耀, 張水清
【申請人】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營養與資源環境研究所
【公開日】2015年6月3日
【申請日】2015年2月12日
網友詢問留言(yan)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