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无码日韩视频无码三区

一種手持切割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dang)序號:8451893閱讀:334來源:國知局
一種手持切割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傳動性能更好的手持切割機。
【背景技術】
[0002]手持切割機是電動工具中最常用的切割工具之一,目前本領域內大多數的手持切割機采用的傳動結構為三級齒輪、渦輪蝸桿、錐齒輪+皮帶(同步帶)傳動或一級齒輪傳動。這些結構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三級齒輪傳動結構復雜,制造、裝配、維修工藝繁雜,成本高;渦輪蝸桿則傳遞效率低,能量損耗大,使得機器表面溫度較高;皮帶傳動則易打滑,難滿足大切深、高負載切割使用;同步帶傳動則易崩齒,尤其是在大切深、高負責情況下,無法起到過載保護作用;一級齒輪傳動則切深過低,無法滿足大切深條件。在授權公告號為CN101336146的發明專利中,記載了一種兩級傳動的手持切割機,能夠一定程度地避免上面出現的問題,然而該兩級傳動手持切割機的傳動齒輪均為斜齒輪,這些斜齒輪按照一定的方向依次嚙合,使得整個傳動機構顯得臃腫,工具的可接近性較差。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手持切割機,較之現有技術中的手持切割機,具有更好的可接近性。
[0004]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手持切割機,包括殼體、設于所述殼體內的電機、通過傳動機構與所述電機的輸出轉軸傳動連接的鋸片,所述鋸片位于所述殼體前端的一側,所述傳動機構至少包括可轉動地設于所述殼體上的中間軸與輸出軸、設于所述電機的輸出轉軸上的第一齒輪、設于所述中間軸兩端的第二齒輪與第三齒輪、設于所述輸出軸一端的第四齒輪,所述中間軸與所述輸出軸的轉動軸心線相互平行,所述輸出軸的另一端與所述鋸片連接,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第二齒輪嚙合,所述第三齒輪與所述第四齒輪嚙合,所述第一齒輪為錐形小齒輪,所述第二齒輪為錐形大齒輪。
[0005]優選地,所述第三齒輪與所述第四齒輪為斜齒輪。
[0006]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第一齒輪的小端端面朝向所述手持切割機的前端,所述第二齒輪的小端端面朝向所述鋸片,所述第二齒輪與所述第三齒輪的齒線旋向一致,所述第三齒輪、所述第四齒輪位于所述第二齒輪的小端端面與所述鋸片之間。
[0007]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第三齒輪的半徑小于所述第一齒輪的小端端面到所述第二齒輪轉動軸心線的距離。
[0008]優選地,所述手持切割機還包括用于調節切割深度的切深調節機構。
[0009]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切深調節機構包括能夠沿所述鋸片(4)的切深方向移動的底板、用于將所述底板的位置鎖定的鎖定元件,所述底板的下底面垂直于所述鋸片所在平面。
[0010]進一步優選地,所述鎖定元件的底部到所述底板的下底面的距離不小于19mm。
[0011]本發明手持切割機通過兩級齒輪傳動,這樣在能滿足大多數切深的條件下,結構簡單,工藝性好,成本低,同時能量損耗小,且沒有帶傳動等結構中出現的打滑、無法過載等缺點。
【附圖說明】
[0012]附圖1為本發明手持切割機的整體示意圖;
附圖2為本發明手持切割機的主視剖視圖;
附圖3為本發明手持切割機的俯視剖視圖;
附圖4為本發明手持切割機傳動機構與鋸片部分的剖視圖;
附圖5為本發明手持切割機切深調節機構部分的主視圖;
附圖6為本發明手持切割機切深調節機構在安裝位置上的局部示意圖。
[0013]附圖中:
1-殼體,2-電機,3-傳動機構,4-鋸片,5-切深調節機構;
31-第一齒輪,32-第二齒輪,33-第二齒輪,34-第四齒輪,35-中間軸,36-輸出軸; 41-護罩;
51-底板,52-調節板,53-鎖定元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手持切割機的優選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0015]參見附圖1-4,繪示了本發明手持切割機各部件的示意圖,定義使用者握持該工具時面朝的方向為前方,同時附圖5-6為現有技術的手持切割機示意圖作為對比。本發明手持切割機包括殼體1、設于殼體I內的電機2、通過傳動機構3與電機2的轉軸傳動連接的鋸片4,鋸片4位于整個殼體I的前部。本發明中的傳動機構3采用了二級齒輪傳動,同時該二級齒輪傳動采用了一對錐齒輪與一對斜齒輪,具體來說包括第一齒輪31、第二齒輪32、第三齒輪33與第四齒輪34,其中第一齒輪31是錐形小齒輪,第二齒輪32是錐形大齒輪,第一齒輪31與第二齒輪32相互哨合,二者的轉軸軸心線相互垂直,同時第一齒輪31的小端端面朝向工具的前端,第二齒輪32的小端端面朝向鋸片4 ;第三齒輪33與第四齒輪34是一對相互哨合的斜齒輪,他們共同位于第二齒輪32與鋸片4之間;第二齒輪32與第三齒輪33之間通過中間軸35連接,第四齒輪34與鋸片4之間通過輸出軸36連接,中間軸35與輸出軸36的軸心線互相平行,并且均可轉動地與殼體I連接。這樣設置會使馬達轉動時通過風扇吹出來的風朝向使用者的斜下方,若第二齒輪的位置與現在相反,則風向也相反,會吹到使用者的斜上方,增加安全隱患。
[0016]對于中間軸35,其兩端為別為錐齒輪與斜齒輪,使得其必然會受到軸向力,為了使得該軸不至于受到同方向的過大的軸向力,將錐齒輪的小端端面朝向鋸片4的一側,將斜齒輪設置在錐齒輪與鋸片4之間,并且使第二齒輪32與第三齒輪33的的旋向一致,例如同為右旋,這樣斜齒輪與錐齒輪產生的軸向力方向相反,相互抵消掉一部分軸向力,起到保護作用。
[0017]為了使得各齒輪都擁有充分的轉動空間,第三齒輪33的半徑小于第一齒輪31的小端端面到第二齒輪32轉動軸的距離,這樣第一齒輪31、第三齒輪33不會相互干涉,提高了整個傳動機構3的安全性。
[0018]為了對本發明手持切割機的切割深度進行調節,在殼體I外還額外設有切深調節機構5,如附圖5-6所不,其包括下底面與鋸片4所在平面垂直的底板51、與底板51固定連接的調節板52、用于鎖定調節板52位置的鎖定元件53,底板51可以沿豎直方向上下調節,這樣可以控制鋸片4用于切割部分的長度,以此控制手持切割機的切深;調節板52與底板51垂直連接,調節板52可以帶動底板51上下滑動;鎖定元件53用于將調節板52的位置鎖定,優選采用鎖定手柄的形式。
[0019]作為切深調節機構5進一步的優選方案,鎖定元件53的最下端到底板51的下底面的距離不小于19mm (約I英寸)。這一方案的優點在于:在北美地區,I英寸厚的木板是一般居民家中常見的用于加工的材料,將鎖定元件53的最下端到底板51的下底面的距離設計成不小于19mm,由于在北美很多使用者并不是專業的技術工,沒有專業的切割機的校直工具,這時他們可以使用這種I英寸厚的木板墊在鎖定元件53下,對切割方向進行大致的校直。
[0020]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在不影響工具使用效果的前提下,做到了結構簡單,工藝性好,成本低,較之現有技術中的手持切割工具,也有更好的可接近性。
[0021]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手持切割機,包括殼體(I)、設于所述殼體(I)內的電機(2)、通過傳動機構(3)與所述電機(2)的輸出轉軸傳動連接的鋸片(4),所述鋸片(4)位于所述殼體(I)前端的一偵牝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至少包括可轉動地設于所述殼體上的中間軸(35)與輸出軸(36)、設于所述電機⑵的輸出轉軸上的第一齒輪(31)、設于所述中間軸(35)兩端的第二齒輪(32)與第三齒輪(33)、設于所述輸出軸(36) —端的第四齒輪(34),所述中間軸(35)與所述輸出軸(36)的轉動軸心線相互平行,所述輸出軸(36)的另一端與所述鋸片(4)連接,所述第一齒輪(31)與所述第二齒輪(32)嚙合,所述第三齒輪(33)與所述第四齒輪(34)嚙合,所述第一齒輪(31)為錐形小齒輪,所述第二齒輪(32)為錐形大齒輪。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切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齒輪(33)與所述第四齒輪(34)為斜齒輪。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切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齒輪(31)的小端端面朝向所述手持切割機的前端,所述第二齒輪(32)的小端端面朝向所述鋸片(4),所述第二齒輪(32)與所述第三齒輪(33)的齒線旋向一致,所述第三齒輪(33)、所述第四齒輪(34)位于所述第二齒輪(32)的小端端面與所述鋸片(4)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切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齒輪(33)的半徑小于所述第一齒輪(31)的小端端面到所述第二齒輪(32)轉動軸心線的距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切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切割機還包括用于調節切割深度的切深調節機構(5)。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切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深調節機構(5)包括能夠沿所述鋸片(4)的切深方向移動的底板(51)、用于將所述底板(51)的位置鎖定的鎖定元件(53),所述底板(51)的下底面垂直于所述鋸片(4)所在平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切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定元件(53)的底部到所述底板(51)的下底面的距離不小于19mm。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手持切割機,包括殼體、設于殼體內的電機、通過傳動機構與電機的輸出轉軸傳動連接的鋸片,鋸片位于殼體前端的一側,傳動機構至少包括可轉動地設于殼體上的中間軸與輸出軸、設于電機的輸出轉軸上的第一齒輪、設于中間軸兩端的第二齒輪與第三齒輪、設于輸出軸一端的第四齒輪,中間軸與所述輸出軸的轉動軸心線相互平行,輸出軸的另一端與鋸片連接,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嚙合,第三齒輪與第四齒輪嚙合,第一齒輪為錐形小齒輪,第二齒輪為錐形大齒輪;本發明在能滿足大多數切深的條件下,結構簡單,工藝性好,成本低,同時能量損耗小,且沒有帶傳動等結構中出現的打滑、無法過載等缺點。
【IPC分類】B23D47-12, B23D45-16
【公開號】CN104772522
【申請號】CN201410012146
【發明人】張響亮, 馬建英
【申請人】蘇州寶時得電動工具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7月15日
【申請日】2014年1月10日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