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功能摩托車輻條式車輪校圈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輪的校正裝置,尤其是摩托車輻條式輪的校正裝置。
輻條式車輪具有避震性能好,修理方便和成本低等特點,廣泛應用于摩托車、自行車和腳踏三輪車等車上。但是,經過一些碰撞、乘載過重和使用不當后,輻條式車輪會產生變形、扭曲等現象,對行車很不利。目前對此種現象的修復方法是手動對車輪進行敲打和在簡單的支架上設幾個定點調節輻條端部的螺母校正,復圓性差,工作較率低,操作用一定的難度。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摩托車輻條式車輪的校圈機,對摩托車輻條式車輪的校正操作簡單輕松、復圓精度和工作效率高。對其它輻條式車輪,如自行車、腳踏三輪車輪的校正也有同樣的功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在由右側為一塊長方形鋼板、左邊為兩塊鋼板和一條縱桿,以及兩條下橫光軸桿和兩條上橫光軸桿構成的長方形機架上,左上方設有被校輻條式輪固定軸、在右下方設有可移動的電動機,在右上方設有可移動調節的滾輪架和左側設有手動校正裝置電動機通過皮帶輪和跨在被校輪槽中的皮帶帶動被校輪轉動,其皮帶的松緊程度可調節可沿架下兩光軸桿移動的電動機架與被校輪的距離達到要求。在被校輪輞經過的兩側和外側的相應位置,設有校正滾輪。有多種形狀各異的校正滾輪安裝在可沿機架上兩光軸桿移動的滾輪架上,校正滾輪與輪輞的間距可調節致兩者相互接觸,并產生相互擠壓。根據被校輪的情況,在被校輪轉動時,使用相應的校正滾輪進行擠壓或擴張的校正。另外,在不用電動機的情況下,可用手動校正裝置調校一些變形不大的輻條式車輪。從而達到目的。
上述的機架下兩光軸桿是機架本身的兩條下橫梁,電動機架的兩邊軸套與其以動配合的形式連接。機架上兩光軸桿是機架本身的兩條上橫梁,滾輪架的兩邊軸套也是以動配合的形式與其連接的,都是通過設在電動機架或滾輪架右側中部的螺母、螺桿和機架右側的上或下手輪使之能在光軸桿上移動的。
本校圈機,通過電動機帶動被校輻條式車輪轉動,選擇使用相應形狀的滾輪,對校正滾輪與輪輞的距離進行不斷調整,使校正滾輪對被校輪側邊擠壓或從輪槽內側擴張進行較正,可將被校輪很快校正,而且校出的車輪復圓度很高。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3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圖4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的右視圖。
圖5所示,是電動機架示意圖。
圖6所示,是小滾輪架主視圖。
圖7所示,是圖6沿A-A線的剖視圖。
圖8~
圖15所示,是各種形狀小滾輪的剖視圖。
從
圖1、圖2和圖3中可知,機架由兩塊相同的中間邊缺一弧塊的鋼板1、四條一端為螺紋的光軸桿2和16、一條兩頭為螺紋的縱桿31和一塊長方形的鋼板8組成。兩條光軸桿2無螺紋的一端分別與兩塊一邊中間有弧的鋼板1的下弧端處垂直于鋼板1的長邊焊接;另兩條光軸桿16則與鋼板1的上弧端處垂直于鋼板1的長邊焊接。四條光軸桿有螺紋的一端則同時穿過長方形鋼板8上靠近四個角的四個孔,靠螺紋邊桿上的臺階,用螺母與鋼板8固定連接,固定了機架的右側。兩頭為螺紋的縱桿31分別穿過兩塊鋼板1的下中孔,靠螺紋邊桿上的臺階,用螺母與之固定連接,固定了機架的左側。則固定了整個機架。兩鋼板1的上方為固定被校輪21的位置,軸22或23及其上面的墊圈41用來固定摩托車輻條式輪的10mm或12mm輪軸。皮帶3跨在被校輪21的輪槽中和電動機5的皮帶輪4上。長方形鋼板33的兩側分別與兩圓軸套17外圓下邊焊接,而兩圓軸套17分別套在兩條光軸桿16上,軸與軸套為動配合,形成可在兩光軸桿16上滑動的滾輪架基座。手輪15通過螺桿14以及固定在鋼板33中部的螺母44和固定在側鋼板8上中部的螺母32,可以使滾輪架在光軸桿16上左右移動。在兩軸套17的內側分別用螺釘固定有安裝板37,用于安裝光桿35、正反螺軸38和螺桿輪40,與它們的連接均為動配合。正反螺軸38中間是與軸為一體的四角螺母,其兩邊的螺紋互為反紋,螺軸38兩端安裝在兩邊的安裝板37上。在正反螺軸38和光桿35上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長方體的內圓滾輪座34,與螺軸38的連接為螺紋,與光桿35的連接為動配合。在兩內圓滾輪座34的內側分別設置有內圓滾輪18,其中間與螺軸38螺紋連接,兩內滾輪18上的螺紋也互為反紋。在兩內滾輪18與兩滾輪座34接觸處用螺釘將兩者相對固定,不讓在擠壓和擴張時被轉動的被校輪帶轉,但是滾輪18可以轉動換位。兩內滾輪18的外沿邊為斜坡形,以利于對被校輪槽邊的擴張校正和圓輪的擠壓校正。在兩長方體的內圓滾輪座34左端分別設置有與其以槽的方式連接的長方體小滾輪座39,它可在槽向上滑動。兩小滾輪座39外側中部的螺紋孔與螺桿輪40螺紋連接,其左側中間有一螺紋孔,用來安裝小滾輪架19。在兩個小滾輪架19上分別設置有各種形狀的小滾輪20a~20h,用來對被校輪輞的各種變形情況進行擠壓校正,轉動調節螺桿輪40,可使小滾輪座39和小滾輪架19前進與被校輪接觸擠壓或后退,達到對被校輪校正的目的。在機架的左側還設置有目前輻條式車輪修理業中使用的手動修理裝置定軸螺桿輪24,其螺母42;支撐25及其固定螺釘30、滑道29和固定手桿28;量圓螺桿輪26和量圓平塊43;側邊量校螺桿輪27等。電動機5安裝在兩光軸桿2的軸套6上的電動機架上,電動機5轉軸上的皮帶輪4通過皮帶3帶動被校輪21轉動。從圖4中可知,下兩條光軸桿2穿過鋼板8的兩下孔后,用螺母9逼固,上兩條光軸桿16穿過鋼板8的兩個上孔后,用螺13逼固;鋼板8下中部的手輪11通過螺桿10,移動電動機5;鋼板8上中部的手輪15通過螺桿14,移動滾輪架;在手輪15的下面設置有電動機電源開關12,電源通過開關12及連線7到電動機5。圖5所示,鋼板47焊在兩圓軸套17上,電動機5又用螺栓固定在鋼板47上;螺母45焊接在小鋼板46上,而小鋼板46用螺栓固定在鋼板47的中部。螺母45和固定在鋼板8下中部的螺母與螺桿10、手輪11的配合,可以使電動機5沿光軸桿2左右移動。圖6、圖7所示,小滾輪20用螺栓48安裝在小滾輪架19上,小滾輪20可靈活轉動,小滾輪架19通過螺栓49固定在小滾輪座39的左側邊上,擰松螺栓49,可轉動小滾輪架19,選擇所需的小滾輪20。小滾輪架19上,一般設有8個不同形狀的小滾輪。圖8~
圖15所示,是8個不同形狀的小滾輪20a、20b……20h。
本校圈機是這樣使用的被校輻條式輪跨上皮帶3,調節手輪11移動電機,使皮帶處于較松的狀態,置好墊圈41將軸22或23固定;調節手輪11使電動機右移,將皮帶3拉緊,接通開關12,電動機帶動被校輪21轉動。調節手輪15使滾輪架左移,使內圓滾輪18壓到輪輞即鋼圈,慢慢調節手輪15,通過內圓滾輪18將被校輪的輪輞即鋼圈壓圓;再用板手調節正反螺軸38中間的四方螺母,滾輪18從內向外擴張,使輪邊平直,然后,使用合適的小滾輪20,調節兩邊的螺桿輪40使小滾輪20壓到鋼圈的兩槽邊,使之平直。最后調整輻條式車輪的輻條松緊度即為調好校正,校正后的鋼圈復圓度達95%以上。
權利要求1.一種摩托車輻條式車輪校圈機,其特征為由右側為一塊鋼板(8)、左側為兩塊鋼板(1)和一條縱桿(31)、以及兩條下橫光軸桿(2)和兩條上橫光軸桿(16)構成的長方形機架上,左側兩塊鋼板(1)的上方設有被校輻條式輪的固定軸(22)或(23)、在右下方的兩條橫光桿(2)上設有可橫向移動的電動機(5)、在右上方的兩條橫光桿(16)上設有可移動調節的滾輪架和在左側的兩塊鋼板(1)上設有手動校正裝置;電動機(5)通過皮帶輪(4)和跨在被校輪(21)輪槽中的皮帶(3)帶動被校輪(21)轉動,皮帶的松緊程度可調節通過螺桿(14),與固定在電動機架上的螺母(45)和固定鋼板(8)下方中部的螺母螺紋連接的手輪(11);在被校輪輪輞即鋼圈經過的兩側和外側的相應位置,設有校正滾輪在兩側設有小滾輪(20),外側設有兩個內滾輪(18);校正滾輪與被校輪輞的距離可調手輪(15)、螺桿輪(40)和正反螺軸(38)中間的四方螺母,使之相互接觸,并產生相互擠壓或擴張,從而校正鋼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輻條式輪校圈機,其特征為兩個內滾輪(18)分別設置在正反螺軸(38)中間的四方螺母兩側,其中間與螺軸(38)螺紋連接;正反螺軸(38)兩邊的螺紋互為反紋,兩內滾輪(18)的外沿為斜坡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輻條式輪校圈機,其特征為小滾輪架(19)上,設置有多個形狀各異的小滾輪(20),它們通過螺拴(48)安裝在輪架(19)上,可靈活轉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輻條式車輪校圈機,其特征為電動機(5)安裝在鋼板(47)上;鋼板(47)下面兩側焊接有可在兩條光軸桿(2)上滑動的兩個軸套(6),中部有用螺栓固定的焊有螺母(45)的小鋼板(46),構成電動機架;通過設置側鋼板(8)下中部的螺母,與螺桿(10)、手輪(11)和電動機架下面的螺母(45)的配合,可調節電動機架左右橫向移動。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輻條式輪校圈機,其特征為長方形鋼板(33)的兩側邊分別與兩軸套(17)焊接,其中部焊有一螺母(44);兩軸套(17)又分別套在兩條上橫梁光軸桿(16)上,構成可移動的滾輪架基座,通過設置在側鋼板(8)上中部的螺母(32),與螺桿(14)、手輪(15)和基座上的螺母(44)的配合,可調節滾輪架基座左右移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功能摩托車輻條式車輪校圈機,在一長方形的機架上,用電動機通過皮帶帶動被校車輪轉動,在車輪鋼圈經過的兩側和外側的相應位置,設有校正滾輪,安裝在可移動調節的滾輪架上,可對鋼圈進行兩側擠壓或者從輪槽中間擴張的校正。滾輪的形狀有多種,可根據被校鋼圈的情況選擇。在轉動中校正,鋼圈的復圓精度和效率很高。本機操作簡單方便,還可用于對自行車和三輪車等輻條或車輪的校正。
文檔編號B21D1/00GK2354684SQ9823203
公開日1999年12月22日 申請日期1998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1998年12月26日
發明者陳繼宣 申請人:陳繼宣